2018年我國發布了首部《健康管理藍皮書:中國健康管理與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指出: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在3億左右,其中65歲以下人群慢性病負擔占50%。藍皮書還指出:我國的健康管理服務過于單一,仍以體檢為主,而且缺少檢后服務。針對慢性病人而言,這會帶來更大風險。很多慢性疾病患者如果在初期就接受治療,就能很好的控制病情。相反,如果患者無法與醫務人員進行直接、頻繁的接觸,而是發展到末期再治療,病情則有可能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為什么中國的檢后服務如此不足?除了健康機構的原因之外,病人因為嫌麻煩而不去醫院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掛號排隊、見醫生排隊、做檢查排隊、取藥排隊......在醫院看個病,不折騰個半天時間是不可能的。
面對嚴峻的挑戰,國務院辦公廳在去年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簡稱《意見》),其中著重鼓勵醫療機構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面向基層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讓病人不需要去醫院也能準確了解病情,得到治療。
你是不是覺得遠程診斷遙不可及?其實并非如此,在英特爾技術的支持下,住在智利農村的里卡多已經享受到了這樣的服務。
AccuHealth:主動響應,遠程護理
里卡多78歲,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一年前,他每周都要坐公交車去體檢。現在,他只需用平板和傳感器收集體征數據,就能發送到 AccuHealth 的虛擬醫院,虛擬醫療團隊會根據數據給出治療和生活建議。這種遠程互動不但能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避免慢性病進一步惡化、危害里卡多健康,還避免了成本高昂的急診室就診需求。
AccuHealth 是南美首家遠程醫療和慢性病護理公司,由高素質醫療專業團隊構成,全天 24 小時待命。與《意見》不謀而合的是:AccuHealth 就是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再通過獨特的遠程監測服務為患者提供遠程護理和診斷服務。而英特爾相關技術平臺是整個服務的幕后英雄。
AccuHealth 針對慢性疾病護理制定了一項主動響應方案,以端到端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數據,并借助高級分析和預測算法支撐該方案,識別病人的關鍵事件和趨勢,幫助患者預防健康狀況惡化。在患者端,病人會收到一套定制工具,其中包括一臺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平板設備,完成體征數據和生活信息收集。后端的 AccuCenter 平臺,運行在配置有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服務器之上,服務器中存儲了社會經濟和心理因素、門診診療以及患者使用醫院服務情況。收到病人信息和數據后,AccuCenter 會運行 AccuBrain 軟件,借助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強大能力,利用預測模型和機器學習算法,核對、分類、處理數據,分發到虛擬醫院的醫務人員,協助他們幫助病人采取預防措施,同時為未來制定監測計劃,并預測每位患者未來的醫療費用。
涉及到病人的生命時,每一秒鐘都如黃金般寶貴,因此,提升數據分析處理速度非常重要。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軟件優化方案,可以將深度學習推理性能提高 14 倍,這源于處理器強大的內置可靠性,以及對人工智能和組合負載更靈活的支持能力。
自從 AccuHealth 的解決方案在智利實施以來,效果顯著:
★急診室就診人數下降 42%;
★保險費平均節約 35%;
★在參與調查的患者中,94% 給出最高客戶滿意度評價。
智能即時醫療,不只改變3億人
除了遙遠的智利,英特爾在國內同樣有出色的遠程醫療案例。
英特爾與亮亮視野合作,推出了專門供醫療行業使用的智能AR眼鏡,使用 AI 技術完成前端的數據收斂工作,搭載了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工作站和云化平臺進行后臺運算支撐,作為綜合處理能力計算平臺,可以支持包括圖形圖像在內的多路眼鏡畫面應用,服務于醫生及不同的醫療狀況,在遠程急救場景下,可以大大節省黃金時間。
某知名三甲醫院外科領域的景醫生表示,相比于目前圍繞遠程醫療所搭建的診室、手術室等各類設備,這款AR眼鏡完全可以應對醫療場景下的各類遠程支持工作和虛擬化教學等任務。現在,該AR眼鏡在醫療行業已經開展部署,解放軍總醫院、北大國際醫院、同仁醫院,以及遼寧、山東等地多家醫院的外科醫生直接將這一技術應用到標準手術中。
遠程醫療,按照英特爾健康和生命科學事業部總經理 Jennifer Esposito的話說,“目標是打破傳統醫療就診模式,從僅通過醫院或診療室提供被動護理,轉向提供持續性健康和保健服務。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有望讓患者享受‘即時醫療’(point of care)”。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56瀏覽量
755636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395瀏覽量
230694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36瀏覽量
1328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