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形成了明顯的制造業優勢,成為新的全球制造業中心,但距離工業強國目標還很遠。大力推進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的強大推進器,對于加快塑造形成我國制造業新優勢、推動經濟發展長期行穩致遠意義重大。
大力推進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是適應我國物流業發展新階段的必然之舉,是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我國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近五年來,我國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一直在18%左右徘徊,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別與國民經濟的結構有關,尤其與供應鏈管理落后關系極大。根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計算,如果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從目前的18%下降到13%,可節省物流成本2萬億元人民幣(6.2096, 0.0006, 0.01%),如降到發達國家8%左右的水平,可節約物流費用4.8萬億元人民幣。這反映出,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粗放經營并沒有完全解決,或者說在某些方面問題依然嚴重,發展現代物流大有可為。
比如,2014年我國工業企業產品庫存率為9.4%,而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5%,如果把我國工業產品庫存率降低一個百分點,可節約庫存占用資本9100億元人民幣。
又如,我國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還沒有完全改變,使企業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第二產業的第三產業化”,即把第二產業中的服務業大部分分離出來,特別是把物流服務分離出來,同時延伸制造服務業,這樣可以迅速增加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到2014年,服務經濟已超越工業經濟,而這只是剛剛開始。
再比如,我國工業企業、流通企業流動資產的年周轉率為3次左右,發達國家為10次以上;我國工業與批發零售業的物流費用率為9.2%,而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5%。同時,我國對物流基礎設施投入不少,但由于沒有形成綜合運輸體系,綜合效率不高。目前我國海鐵聯運為2.6%,而國際上平均為20%。載重汽車空載率仍高達20%左右。我國構成物流總費用中的運輸費用占GDP的比率,高于美、日1.76倍,保管費用高于美、日2.2倍,管理費用高于美、日5倍以上。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即LPI卻排在28位。LPI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內物流水平與參與全球供應鏈能力的國際性指數,由世界銀行[微博]每兩年發布一次,2012年參與的有155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參與的有160個國家和地區。由6個指數構成,每個指數的滿分為5分,2012年排名第一為新加坡,2014年排名第一為德國。
怎么辦?解決這些問題絕對不是物流業本身能完全解決的。要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去考慮,而推進物流業的現代化,特別是大力推進供應鏈管理,是一把既能推動改革又能推動發展的“金鑰匙”,是“中國制造2025”的強大推進器,是“互聯網+”的另一個翅膀。
-
中國制造
+關注
關注
11文章
465瀏覽量
26621 -
推進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34瀏覽量
49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