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K海力士首次減產背后,是韓國芯片產業正在經歷著內憂外患的真實寫照。
7月26日,韓國第二大芯片制造企業SK海力士披露了第二季度季報,并正式宣布將從即日起針對其主力產品之一的DRAM及NAND Flash進行減產,這也是SK海力士的前身現代海力士著手生產DRAM產品后,首次宣布針對主力產品進行減產。
在季報中,SK海力士對于自身業績的大規模下滑及未來的預期給出三點意見,分別是“DRAM需求的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及“日本材料管制措施的影響”。
業績狂跌
根據SK海力士副社長、首席財務官車辰錫(音譯)在季報說明會上的表態,SK海力士將首先從位于韓國京畿道利川的M10工廠入手,將該工廠部分生產DRAM產品的生產線,逐步轉換為CMOS圖片傳感器的生產線,并將部分20nm DRAM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至10nm 第二代DRAM生產線。
此外,車振錫表示,作為NAND Flash的核心材料之一,SK海力士將逐步減少晶圓的原料投入量,具體投入量將同比減少15%,由此產品的出廠量也會有相應的減少,并考慮延緩布置位于忠清北道清州的M15工廠的新型生產設備,以減緩生產增量,并表示“若市場狀態仍沒有改善,則不排除將部分生產線停產的可能。”
減產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海力士交出了自SK集團收購以來的最差財報。
上述季報顯示,SK海力士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季度凈利潤為5370億韓元,相較去年同期下降88%,達到近三年以來的最低位;該公司的季度營收也同比減少了38%,至6.4萬億韓元,更達到五年來的最低值。同時,SK海力士的營業利潤率僅為9.88%,達到近七年來的最低值,不僅遠低于2018年SK海力士的全年平均營業利潤率的51.5%,也低于全球芯片企業普遍的利潤率20~40%。
此前,三星電子公布的季度財報也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為6.5萬億韓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4.87萬億韓元下滑近56%。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HS給出的數據,目前SK海力士的主力產品為DRAM和NAND Flash兩種產品,其中在NAND Flash,SK海力士的全球市場份額為11%;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兩大韓系制造商在存儲類半導體的全球市場的合計占有率為74.6%。
這兩種產品自然也成為支撐韓國半導體產業的“支柱”,但近期由于價格頻頻下滑,正在面臨著新的挑戰,這也成為韓國各大企業所持有的共識。
前三星電子CEO陳大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的趨勢來看,從去年下半年起激發的市場供給過剩及結構調整不僅沒有結束,反而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且外部的貿易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也使很多潛在的客戶猶豫或放棄在短期的芯片采購計劃。
根據韓國半導體協會的行業調查報告顯示:雖然韓國企業在第二季度的DRAM供貨量環比增長了近13%,但截至2019年6月,8GB系統內存DRAM的全球市場單價為3.31美元,相較于去年同期下降11.73%,繼續保持下行的態勢。
韓國大信證券分析師李秀彬向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相比于三星選擇發展非存儲類半導體,并重點扶持代工企業,SK海力士則是一度選擇增加產能,畢竟三星電子卻可以透過其他事業部門注入資金,走過低迷期,而SK海力士則是一家徹頭徹尾的芯片企業,此前,SK海力士日前宣布將斥資120萬億韓元興建4家晶圓廠,維持競爭優勢。
來自日本的雪上加霜
如果說,目前的市場趨勢使韓國芯片產業已經出現一定的危機,那么來自日本的管制措施,則可以稱得上是雪上加霜。
日本政府日前宣布修改對韓貿易規定,將限制氟聚酰亞胺、光刻膠,以及氟化氫三種材料出口至韓國,上述材料主要用于智能手機面板以及電視的液晶屏,同時光刻膠也是半導體晶圓片的的核心材質。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發行的最新報告顯示,韓國半導體及顯示器行業在這三類材料對日本的依賴度分別是91.9%,43.9%及93.7%,而海力士方面在接受關于減產的記者問答時,也間接承認減產背后有來自日方管制措施的影響,并稱日本政府擴大半導體材料的出口管制,該公司認為有必要節省原材料。
從目前來看,三星電子方面已經要求供應商將包括上述三種材料在內的“所有進口自日本的材料”均應保證90天的庫存,而SK海力士方面也回應稱,目前該公司針對上述三種材料已擁有60日左右的庫存量,足夠應付近期的生產;而一位三星電子方面的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內部評估認為,日本方面制裁的影響將不僅局限于芯片,還將在智能手機、液晶電視等其他電子產品的生產上造成全方位的影響。
由此,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及SK海力士社長李碩熙(音譯)先后訪問日本,了解并調研日本方面的材料銷售情況。
黃喆周表示,來自日本的材料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從客戶資源及可信度來看均領先于其他國家近2~3年左右;陳大濟也提到,目前日本限制對韓出口的材料,在韓國半導體行業所占據的份額較大,若日本的材料斷供,韓國企業的庫存最多也只能夠活過3~6個月,而這也是日本能夠打出的最大的牌。
何去何從?
日韓間觸發的芯片之戰,將會對于產業帶來如何的影響?
一方面,根據韓國業界人士的分析,日方通過將韓國去除“白名單”的措施,攻擊目標蔓延至電子、動力電池等其他新興產業的材料部門,而這些部門日本的市場占有率均超過60%。
另一方面,韓國企業正在積極尋找替代貨源。韓國中小風險企業部部長樸映宣(音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有韓國一家中小企業擁有制造99.99999999%純度的氟化氫技術,但苦于沒有固定的合作伙伴,且該企業為小型企業,很難對于設施生產進行大規模投資。
第一財經記者也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三星電子正在調試使用韓國本土企業及中國企業制造的氟化氫產品,此外韓國第一大液晶顯示屏制造商LG Display正準備使用韓國本土制造的氟化氫產品,光刻膠(抗蝕劑)則將使用中國企業制造的產品,目前這兩款替代產品正在進行相關技術調試,并有望將在下周對外公布。
此外,也有聲音認為,目前的市場局勢,短期將導致國內部分數碼產品出現供應鏈短缺等現象,但長期來看,將為中國芯片行業給予更多發展空間。
招商證券在一份行研報告中也提及到,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移趨勢明顯,晶圓廠建設投產加速,行業作為業內龍頭在國產替代大潮中最為受益;考慮到部分企業在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顯著,受益于下游市場的旺盛需求,相關產品有望在客戶端持續放量,未來公司業績的增長動能充足。
黃喆周則認為,日本的目前措施,是在打破長期以來在國際貿易環境下所維持的環球供應鏈;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韓國的半導體的生產設備及核心材料主要由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所主導,導致雖然生產出芯片產品,但由于源頭技術受制于外方,在成本控制力方面大打折扣。
“因此需要突破這種科創壁壘,在核心材料方面推動國產化進程,將有利于韓國產業未來提高成本控制力,而為了達到目前的目的,有必要和中國企業加強合作關系,通過市場與技術間的創新結合,共同完成供應鏈的改變與升級。”黃喆周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投資者看好未來芯片產業的走向,例如,7月1~18日,日資外的其他外國資本共購入了4.9千億韓元的三星電子股份,以及2.6千億韓元的SK海力士股份。韓國新韓證券在一份分析報告中也指出,隨著SK海力士轉向減產,考慮到日企并不掌握大規模芯片產品化的經驗,未來不排除業績已經觸底,市場會重新恢復正常的可能性。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5瀏覽量
42635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87瀏覽量
221551
原文標題:行業 | 搖搖欲墜的韓國芯片產業背后的內憂外患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