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涂裝車間攻破了生產線上的重大難題:FAD噴涂機器人仿形編程取得重要進展。攻破這個難題的帶頭人,是個剛剛工作2年的技術工人,來自“文廣創新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的成員平均年齡28歲,大多數人并沒有高學歷,在成立的一年半中,累計優化質量項目370余項,攻破多項行業難題,為企業創造了上千萬元的利潤。
這個實驗室的創辦,起源于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整車制造部涂裝車間經理郝彥飛多年的思考。供職于汽車企業的十余年間,他眼見著世界汽車制造業機器化程度的飛速發展,也見證了我國汽車行業因技術落后,不得不以“市場換技術”的必經之路。那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外國工程師,收費是那樣高昂。于是有個念頭在他心里翻騰:市場給出去,要換來新一代員工的技術水平,要提升我國汽車行業自主創新能力。
在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的涂裝車間,自動化率達到75%,其中的面漆線甚至達到了100%。而與這些機器人“對話”的核心技術,牢牢地掌握在外國生產商手中。每當有新車型上線,重新給機器人編程,就要重金請外國工程師,停工停產至少三個月,總費用超過千萬元。哪怕是解決一個很小的機械故障,也常常費用不菲。
“我們公司新一代的技術工人,學歷普遍在大專以上,對電子設備,特別是電腦很熟悉,應該給他們機會試一試。”就這樣,郝彥飛來到新投建的一汽-大眾華北基地,并向總公司黨組提出,申請在涂裝車間成立創新實驗室。2017年12月,伴隨著基地初建的腳步,“文廣創新實驗室”正式成立。為了表示支持,2018年1月,一汽-大眾黨委書記范希軍為實驗室揭牌。
實驗室根據涂裝流程,分為底漆攻關小組、PVC(聚氯乙烯)攻關小組、面漆攻關小組。沒有設置專職人員,就讓經驗豐富、熟悉噴涂機器人的涂裝技術工人劉廣志牽頭,從車間300多人中挑選出二十幾個英語較好、善于鉆研的年輕人,利用工余時間攻關技術難題。
當時,整個團隊平均年齡不足26歲,幾乎所有人都不是相關專業。經驗少、不專業、資源封閉,“文廣創新實驗室”開局就是僵局。
底漆攻關小組的趙強,畢業于山東大學自動化專業,是實驗室里不多的專業人才。加入實驗室后,他更細心留意著外國工程師的操作,并試圖向他們請教。但外國工程師們笑了笑,戴上耳機,還用隔離帶拉出了一米見方的“工作隔離區”。
更有甚者,看到PVC攻關小組的朱立山在努力學習編程知識,外國工程師安德烈為機器人更換了新的密碼。
雪上加霜的是,當面漆攻關小組的馬霖通過自學摸索,終于研究出面漆線機器人的編程后,試著操作,卻導致價值20余萬元的設備損壞,這個25歲的小伙子嚇壞了。天津分公司為此開了黨組會,分析了成敗得失,決定免除機器損壞的賠償,并鼓勵“文廣創新實驗室”繼續鉆研。從那以后,晚上下班后,周末閑暇時,“文廣創新實驗室”的成員們投入了更多時間在學習和討論中。
一個個難題在這群“理工男”廢寢忘食中被攻破。5個月后,PVC攻關小組突破了VMT視覺系統調試,這是重要的第一步,意味著掌握了機器人的“眼睛”;7個月后,第一次實現與機器人“對話”,一條面漆線完成了自主噴涂;接下來,幾乎以每兩個月一次重要突破的速度,“文廣創新實驗室”破譯了涂裝車間幾乎所有機器人的編程。
實驗室成立剛剛一年半,就通過技術創新帶來了上千萬元的效益,同時打破了汽車行業多年的技術壁壘。
這群小伙子的努力也贏得了外國工程師的尊敬。安德烈驚訝于朱立山的進步,主動贈送了一套工具鉗子,以示友誼。
“下一步,希望將我們摸索出來的成績、得失都總結下來,做成案例;將我們的研究撰寫成論文;將創新成果申請專利。”郝彥飛和“文廣創新實驗室”的伙伴們,愿意將這些成果分享給整個行業的同仁們,激發大家的創新熱情,為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編程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637瀏覽量
93916 -
大眾
+關注
關注
1文章
789瀏覽量
34095
原文標題:執著與機器人對話的“理工男”
文章出處:【微信號:tjrobot,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