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承載了零售變革與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刷臉支付,在經歷了五年多的研發與測試階段后,終于借2018年的年底支付寶推出的刷臉支付終端“蜻蜓”而走向街頭巷尾,成為即使是家門口的包子鋪里也能見到的量產產品。
在今年4月,支付寶“蜻蜓”新一代產品的發布會現場,一千臺機器十秒鐘就被搶購一空。而這距離首代大規模生產的刷臉支付終端面世,才僅僅過了四個多月的時間。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人臉識別行業發展現狀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增速達每年20%。而在這每年20%的市場增長背后,一場由技術引領的產業鏈加速度沖刺正在上演。
在頭部,是阿里、騰訊之間的神仙博弈,向下延伸則是一眾創業公司與產業上下游企業的競速入場與站隊選擇。以螞里奧、華捷艾米、商米、織點智能、手機代工廠、味多美、友寶等一干產業上下游企業先后跑步入場,成為了此次變革中首批嘗到甜頭的人。于他們中的多數而言,變革與否不僅事關機遇,更牽連生死。
在這場由技術普及而帶動的新興產業鏈中,包括3D攝像頭、智能支付硬件以及零售三大行業正隨著刷臉支付的普及而產生新的風口:
最先獲益的一眾3D攝像頭生產企業,作為刷臉設備中最核心的硬件組成,3D攝像頭產業正迎來手機與工業制造之外的第三個大規模應用場景。
緊隨其后,智能收銀設備的功能與樣態也隨之完成了一次新的技術迭代與產品升級。
而在應用下游,線下零售支付環節中,用戶與商家的交互以及帶來的潛能也正在重構。
作為刷臉支付催生出的三大行業風口之中首批入場的玩家,螞里奧、味多美、商米科技已經率先嘗到技術變革帶來的甜頭,那么為什么是他們?面對風口勁吹,他們是如何產生的改變?與此同時,到底還有哪些企業在這次變革之中受到了影響?未來,這場由技術與商業模式雙重催化的新興行業未來究竟還有多大想象?是否還會有更多的企業能夠從中受益?
帶著這些問題,智東西采訪了支付寶行業支付事業部總經理鐘繇、“蜻蜓”技術負責人留招,以及螞里奧CPO張兼、味多美CIO胡博等產業變革的核心參與者,通過他們的思考與探索,我們試圖找到其中的答案。
3D攝像頭迎來落地新風口
歷經五年研發,多輪產品更新,帶動了50萬相關就業規模的刷臉支付再一次迎來了重大的變革節點。
2019年4月17日,支付寶的刷臉支付終端“蜻蜓”宣布推出二代產品,在發布會現場十秒一千臺機器瞬間搶光,2天,“蜻蜓”二代訂單量破萬,僅僅幾天過后,“蜻蜓”二代一個月的庫存便被銷售一空。
而在“蜻蜓”大規模商用背后,除了支付寶本身的算法與風控體系進化作為托底之外,還要依靠一項功不可沒的產品——3D結構光攝像頭。如果做個簡單類比,支付寶將自己的產品取名為“蜻蜓”,那么3D結構光模組就是這只蜻蜓的復眼。
在2017年蘋果推出的iPhone X中,人臉識別功能采用的正是來自其收購的Prime Sense的3D結構光模組。同時,也正是由iPhone X以及后續一系列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旗艦產品中搭載的人臉識別模塊,才正式讓這個本隱匿在消費電子產業深處的3D攝像頭產品出現在公眾面前,讓大家對它所帶來的安全性以及便捷性有了更深的認知。
因為一般來說,普通的光學攝像頭拍攝到的都是二維信息,因此在信息的維度以及豐富度上會相較真實的三維空間大打折扣。而三維視覺模組,不僅可以捕捉平面的特征點,還可以對面部縱深信息形成捕捉,避免了濃妝、微整形對識別效果的影響,以及用照片、視頻“騙照”的情況。
而3D結構光技術的原理簡單概括來說,就是以紅外發射激光器投出兩到三萬個散斑點,然后根據紅外接收攝像頭感知到的光線折回后的變化來來完成位置深度的測算。在當前市面上主流的三種3D攝像頭模組方案中,3D結構光技術是其中技術以及商業化前景都較為成熟的一個。
不過AI 3D傳感涉及精密光學設計、芯片、算法、生產多個環節,技術門檻高,量產難度大。無論是核心器件供應還是組裝質檢環節的難度都非比尋常,因此在國內當前能夠達到規?;慨a3D傳感器模組的企業數量并不算多,甚至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在這一只手都數的過來的可量產企業中,螞里奧則是在金融支付領域占了絕大多數出貨量的玩家,也是支付寶在刷臉領域的3D結構光模組唯一合作伙伴。而華捷艾米則是當前微信“青蛙”的3D結構光模組提供商,為微信生態內刷臉終端提供視覺模組解決方案。
在兩大巨頭助推之下,兩家3D攝像頭生產廠家都早在2018年前后開始了對刷臉支付的探索。
據螞里奧CPO張兼表示,螞里奧是一家在2018年4月,由奧比中光與螞蟻金服共同投資成立的企業,專門生產面向阿里和螞蟻生態的刷臉3D結構光模組,人員規模在五十人上下。
盡管早在螞里奧成立之前的2017年上半年,螞蟻金服就已經與奧比中光取得了接觸,并在當年11月開啟了投資調研計劃。
但是對于奧比中光而言,他們判斷面向金融消費領域的3D結構光模組在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而它對于產品的精度、距離、模塊設計要求也與當前市面上面向手機電子、工業質檢等領域的3D攝像頭不盡相同。
因此,在2017年11月支付寶提出可以通過合資辦廠之后,經歷了為期六個多月的磨合,在2018年4月,奧比就與支付寶合資正式成立了螞里奧。
而作為一家由互聯網巨頭與創新型制造業新星企業共同出資專門成立的企業,螞里奧的出現使得3D攝像頭的生產進入了金融級產品的階段,此外還將此前一直在公眾眼中默默無聞的3D結構光企業以及上下游廠商一并帶到了聚光燈之下,很大程度上,螞里奧的改變也代表了這個細分行業的一個整體趨勢發展。
首先,面對收銀環節中所針對的不同場景,3D攝像頭的生產需要進行專門的定制化設計與生產,而非像手機中一樣提供完全標準化的產品生產。
當前,目前螞里奧已推出針對臺式收銀機、自助售貨機、人臉識別一體機等不同場景的3D攝像頭方案。例如針對自助售貨機攝像頭位置相對固定、無法自調節等特點,螞里奧特別設計了擁有大垂直FOV的D系列產品;針對臺式收銀機空間有限等問題,螞里奧推出了可近距離(25-100cm)檢測、易集成的P系列產品。
而在蜻蜓二代中,螞里奧則正式發布了首款MIPI攝像頭模組S1,依托紅外識別+RGB+深度識別的多模態生物識別及毫米級3D人臉測量精度,S1模組人臉識別率可達99.9%。而通過MIPI的接入使得產品的適配性大大提升,但是整機適配、檢測的難度就相應提升不少。
不僅是產品的形態在變,生產的節奏也要隨著互聯網企業的速度而加快。
據張兼表示,一般來說3D攝像頭的生產一般采用的是串聯式節奏,前一個流程完結之后,才開始下一個流程。但是在互聯網產品的快速迭代下,被升級成為類似并聯式的生產。研發周期上,傳統的硬件產品九個月一次的迭代速度,但支付寶的“蜻蜓”僅僅四個月就完成了技術的迭代與產品更新,相應的螞里奧的生產周期也隨之提速。
華捷艾米方面,由于微信相對低調,在出貨量上目前尚不明朗,另一方面,微信的刷臉算法也還處于與小蟻智能旗下力引萬物公司共同研發階段,這可能也是微信并沒有對自家的“青蛙”產品進行過多的宣傳的原因之一。而華捷艾米的上似乎并未展出專門的刷臉支付產品模組,在主要的行業應用上也并未對支付領域過多強調。
但是未來隨著微信押寶刷臉的力度逐漸增大,華捷艾米或將迎來重大機遇,開辟專門的金融消費級產品也未嘗不可能。
傳統支付硬件玩家迎來命運轉折——上車才是王道
如果說3D結構光模組廠家迎來了新的機遇,那么對于傳統的POS廠家來說,“蜻蜓”等刷臉支付終端的誕生則直接影響了他們未來的主要生產方向,而一旦錯過則很可能意味著淘汰。
毋庸置疑的是,每一次支付模式的變化都會引起最直接的支付介質隨之變化,銀行卡時代的POS機與U盾,二維碼時代的掃碼槍,刷臉時代則是“蜻蜓”與各種不同的刷臉機具。
而這種支付介質變化的背后是整個線下零售中用戶以及商家的交互方式的變革。
支付寶行業支付事業部總經理鐘繇曾經這樣描述“蜻蜓”與傳統支付硬件之間的差距:
“傳統線下場景中有大量的收銀設備,但它是個只能完成特定支付用途的工具”而蜻蜓“我們對它的定義絕對不僅僅是一個用來說刷臉支付的工具”,它“以支付為結束點,同時還是商家經營的起點”。通過脫媒化基本屬性以及先于支付認出用戶的特點,“蜻蜓”還可以完成比如用戶一鍵開卡、會員卡券發放以及與消費者互動的功能。
相較傳統的二維碼時期的掃碼槍等產品,其升級迭代意味不亞于2012年前后智能手機取代傳統的功能機。對于以商米為代表的一眾整機制造企業而言,刷臉與否,這是一場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選擇,一旦錯過風口,很可能直接被行業大勢淘汰。
作為小米生態鏈中的一環,商米科技及時的抵達了這一趟被阿里造起的變革的上風頭。當前階段,“蜻蜓”的來源只有三家,其一是支付寶自身,其二是螞里奧推出的刷臉機具,而主要的刷臉支付終端來是來自于商米科技的生產。
早在2017年,阿里零售通就已經開始通過商米向小店中植入POS系統,而到了刷臉支付終端發布,商米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當前唯一一家阿里體系內支付寶刷臉支付終端的生產商。
通過刷臉技術的普及,商米在2018年一年中就發布了24款產品,其中刷臉機具共計占到七款:SUNMI K1、H1、T2、T2 LITE、S2、D2、D1s,場景則覆蓋了收銀交互、稱重、自助取卡等服務。而在此前階段,商米2016年新品發布兩款,2017年新品發布三款。相應的產品功能則從簡單的支付延展到會員識別、身份管理、會員營銷服務等多個方面。
一方面是刷臉帶來的產業巨變,另一方面則是巨頭開出難以拒絕的誘惑。
在蜻蜓二代發布現場,鐘繇直接放話,支付寶預計未來三年補貼30億給合作伙伴,并且決定將合規定的產品全部授權叫做“蜻蜓”。也就是說,對于先入局者,不僅可以搶先占據行業的風口,同時還能分得來自阿里的一杯羹,甚至在取名上也可以名正言順的沾上巨頭的光,多上一分宣傳的底氣。
甚至不只是商米,支付寶蜻蜓的誕生,還為一眾在智能手機代工廠迎來了新的機遇。
隨著當前階段的智能手機市場增量無多,同時各大手機企業也都紛紛選擇自建工廠,位于深圳的許多以手機代工起家的工廠都面臨了市場萎縮的困境。而搭著蜻蜓的東風,當前已經有一家榮耀手機的代工廠成為支付寶“蜻蜓”的代工企業。而未來,面對刷臉支付的龐大市場增量,或許還會有更多的手機代工廠參與其中。以“蜻蜓”為代表的新興物聯網設備興起,正在為手機代工這個老舊行業帶來了新的動力。
與商米幾乎同時搭上這次刷臉風口的還有織點智能,其CEO馮新宇曾表示“2019年會是人臉識別支付的爆發年,微信、支付寶接下來都會全面推廣刷臉支付,兩年之內刷臉支付將會大面積普及。”在今年三月,織點智能也通過合作微信Facepay發布了CVPOS、織點Facescreen和織點Facebox三款刷臉新產品。
而在當前階段,不難看出大多POS廠商不僅面臨著是否能趕上第一波刷臉支付浪潮的難題,還面臨著對于微信與支付寶間未明言的二選一的抉擇。趕不上是一大遺憾,但選錯的風險又何嘗不低?
刷臉支付即將遍地開花——零售客戶關系迎來重構
“蜻蜓”發布的背后,不僅是上游的生產企業在變,下游的應用也在變,包括友寶等自動售貨機企業以及味多美為代表的線下實體門店,當前都已經成為支付寶刷臉付的合作伙伴,而在這場由支付引發的行業巨變中,他們無疑是最早嘗到甜頭的一批。
正如鐘繇所說,這一次支付技術帶來的變革,最先帶來的實際是消費者與商家之間關系的重構。在他看來,蜻蜓所具有的革命性變革之處除了支付本身以外還在于以下幾點:
首先是脫媒化帶來用戶關注點的專注化,用戶可以不再需要任何介質就能完成支付活動,不僅高效而且便捷。
其次是通過攝像頭識人帶來的用戶關系重構。用戶付款之前,蜻蜓就能先行認出熟客的身份,而針對熟客的定制化卡券推送以及精準營銷也隨之變為可能。
此外,通過電子屏幕,傳統的會員拉新流程也隨之產生變化,由于刷臉會直接關聯到用戶的支付寶賬號之上,傳統的會員辦理流程一般是收銀員推薦,然后消費者手寫登記會員信息,不僅繁瑣,而且對于收銀員來說也是一項繁重低效的勞動。但刷臉由于會直接關聯支付寶賬號,因此只要在用戶付款完成后自動跳出辦理會員的選項,用戶就能在一秒內完成會員的開卡流程,效率提升高達六倍。
作為自助售貨機行業的龍頭,友寶成為了首批接入支付寶刷臉技術的企業之一,在其CEO陳昆嶸看來,在零售的過程中與用戶互動的重要性非常之高,一方面它會引發用戶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會提升廣告收入,甚至將支付的過程從傳統的六步變成了三步,帶來了極高的時間效率提升。
此外,先于支付提前知道用戶是誰,也讓友寶的產品銷售以及廣告分發變得更高效。
陳昆嶸舉例子表示,“一個剛畢業了一年的男生他走到公司的自助咖啡機面前喝一杯咖啡,由于我知道他喝的基本是美式咖啡和拿鐵咖啡,因此只要他走進1.5米范圍內,我視作他需要來購買商品了,我的屏幕上會出現美式咖啡和拿鐵咖啡,甚至還帶著小小的營銷活動。他在選了美式之后,現磨咖啡有30秒的時間,在這30秒他可以看一個互動的汽車廣告,同時得到一個大禮包和免費試乘試駕的邀請?!?/p>
此外,陳昆嶸還補充在當前階段,友寶的售貨機在經歷了幾個月的刷臉支付試點后,銷量已經有了20%的銷量提升,未來他們還打算全面接入。
與友寶類似的還有留夫鴨與卜蜂蓮花、味多美等企業。味多美首席信息官胡博表示,在多家門店引入蜻蜓后,味多美的收銀效率提升了60%以上,這種新潮的支付方式也讓年輕用戶增長了50%以上。接下來,味多美還將會把“蜻蜓”推廣到全部門店之中。
刷臉背后,螞蟻金服技術轉向,微信支付面臨降維打擊
上游生產在變,下游應用在變,甚至是螞蟻金服與微信支付本身也在變。
對于螞蟻金服而言,隨著金融監管的日漸收緊,技術輸出轉型正成為其近年來重要的發展方向。路透社曾報道,隨著國家層面對于金融風險的打擊力度加深,螞蟻金服的業務重點將轉向技術服務。
根據網傳的螞蟻金服融資文件顯示,螞蟻金服2015年時營收組成中,支付接入服務費占比約60%,金融服務占比約20%,技術服務占比僅在10%左右。而到了2017年,支付接入費用占比下降至50%左右,技術服務收入占比則為34%,金融服務占比約在10%。
而在從2018年起的未來五年內,螞蟻金服則宣布,未來幾年技術服務將占到螞蟻金服收入的65%。
刷臉支付,正是螞蟻金服的技術服務轉型戰略下一大代表性案例。
而對于阿里整個體系而言,蜻蜓所具備的直接用戶觸達以及商家連接能力也是阿里新零售戰略下重要的一環。更進一步,刷臉支付所帶來的脫媒化以及用戶關系重構在阿里體系內無論是菜鳥還是天貓都將帶來新的機遇。
在微信方面,2014年張小龍團隊推出線新年紅包功能,將移動支付市場由支付寶一家獨大變成了如今兩家平分秋色的局面。依賴微信本身的高打開率,近年來微信支付在線下支付場景的使用頻次一路飆升,為支付寶帶來巨大威脅。
但刷臉支付的推出則徹底完成脫媒,為微信支付的高頻次優勢帶來降維打擊。而無論是面對移動支付這塊已經唾手可得的肥肉還是刷臉帶來的零售新機遇,微信自然都不愿放棄,緊隨支付寶之后,推出刷臉支付終端“青蛙”也就成了理所應當之事。
結語:巨頭頻繁出手,刷臉支付掀起傳統產業江湖大浪
商業世界中,支付,往往不僅是支付。正如支付寶的誕生讓網絡交易變得可靠,線下二維碼直接帶動了移動支付的興起,刷臉支付則讓用戶與商家的距離更進一步,以友寶、留夫鴨為代表的線下零售企業正成為這次支付變革中的首批獲益者,率先完成了自身零售模式的進化。
通過梳理刷臉支付終端的發展歷程以及相應的產業鏈變革,我們發現以作為與支付寶、微信有著強關聯的螞里奧、華捷艾米等為代表的3D結構光企業正迎來落地的又一大重要方向。而對于商米、織點智能而言,刷臉支付的普及則帶來了整個智能POS機行業的產品與技術革新。
近水樓臺先得月,最先入場的一批玩家已經嘗到技術變革帶來的甜頭,并成為這一次刷臉支付風口的催生者之一。
但這只是個開始,關于刷臉支付,未來的想象不只是75.95億美元這么大,通過對上游產業鏈的變革,末端新興就業方向的催生,以及與客戶零售關系的重構,未來隨著刷臉支付的發展,受益的企業數量將遠不止如此。
而隨著技術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必定會前來分一杯羹,至于未來誰能笑到最后,技術領先換來的行業壁壘,生態的構建,對行業的理解,這些缺一不可。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