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經濟絕對的主力,美國已經著手啟動應對危機,美聯儲并沒有等到本月中旬的議息時間,突然緊急降息50個基點。
同時,作為美聯儲主席的鮑威爾表示,降息行動是為了幫助美國經濟在危機中保持強勁。這句話的意思不是美國經濟能夠保持強勁,而重點是危機已經來臨,美國正在應對。
除了降息,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美英日德法加意)也準備采取集體行動(包括財政匯率貿易等政策),來應對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挑戰。
這意味著全球進入了自2008年以來最集中的危機應對模式。
疫情可能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重,七國集團幾乎無一幸免,這就使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諸多國家將會采取降低經濟效率的方式來防治疫情,包括交通、工廠、學校、人員往來等等,都將面臨諸多管制和停滯風險,對經濟的影響足以稱得上一場大危機。
在這種疫情面前,各國應該攜手應對,而不是互相推諉指責,因此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際間合作,包括疫情防治,以及經濟拯救計劃等。
當然,今天我主要是來討論美聯儲降息影響的。
這個世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上帝視角”來解釋,當危機來臨,刺激政策加碼,對于一些處在財富分配頂端的人來說,可能是更大的機會,但對于更多普通人來說,真正的財富縮水風險也隨之而來。
就拿美聯儲貨幣政策來說,對于美國經濟和全球市場來說,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至少能降低資金成本,讓市場更為積極。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說,等到危機過去,將面臨的是貨幣貶值的巨大壓力。
市場是由龐大的參與群體和交易產品組成的,對于很多人來說,依然會尋求各種辦法來應對風險,降低損失。
離我們最近的美聯儲兩次降息周期,一次是從2000年至2004年,另一次是2008年。我們就從這兩次降息說起。
2000年美國納斯達克泡沫破裂,股市崩盤,2001年又遭遇911恐怖襲擊,全球對美國經濟和美國市場的信心降到了冰點,美聯儲開始降息,在三年時間里,聯邦基金利率從6.5%降到了1%。美元指數從120跌到了85,跌幅達到30%。
到了2003年,中國市場出現了非典疫情,同年中國的貨幣投放量增幅達到了20%(M2增速)。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大量的貨幣出現在市場,要么就是物價上漲,存款購買力縮水,相當于你的錢在不知不覺中被人“偷走了”一部分。要么就是資產價格暴漲,貧富差距拉大,你的錢雖然沒有少,但是股價、房價等大漲,由于你手上沒有這些資產,別人的錢突然間比你多了很多。
這對于全球民眾來說,都是一樣的。
于是,民眾往往會在貨幣投放量增大的時候,開始持有避險資產。
也正是在2003年之后,華爾街開始嗅到了民眾對黃金大的規模需求,到了2004年11月,全美首個以商品為主要資產的交易所買賣證券,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推出,并成為增長最快的交易所買賣產品。
該基金持倉量在短短五年間,增長了超過7倍,達到了1300噸,按照當時的市值算,總價接近800億美元(約合5600億人民幣)。要知道全球最大的ETF基金標普500ETF-SPDR目前的市值,也不過2900億美元,這可是標普500指數基金,而且早在1993年就已經推出了。
我再給你做個對比你就知道黃金ETF800億美元規模是什么概念了。截至2019年末中國所有非貨幣ETF總規模只有5991億元(約合855億美元),其實跟華爾街這一支黃金ETF的規模差不了多少,這還是國內非貨幣ETF在整個2019年同比增長了58.94%,規模增長了1994億元的情況下。
其實在2001年至2007年這段時間,全球各地民眾,還以其他各種方式買入了黃金,這里面也包括諸多新興國家的央行,如果說其核心的原因,美元的貶值首當其沖。
到了2008年,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全球流動性枯竭,也就是說大家都需要現金來“保命”,所以美元大漲,股票等都出現了大跌,黃金也遭遇大幅拋售,跌幅超過30%。
問題是,也正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全球央行變本加厲,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到了趨近于零,并推出了萬億美元規模的QE。
同樣,為了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2009年中國的貨幣增長達到了27%,財政方面推出了著名的4萬億刺激計劃。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對沖這種風險,除了買入黃金,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黃金雖然可以對沖貨幣貶值的風險,但也面臨著各國央行強力的干預,因為各國央行是黃金的主要持有者,就連掌控著美元的美聯儲,依然持有超過8000噸的黃金儲備,位居世界第一。另外,黃金的流動性受到很強的限制,雖然擁有金融貨幣層面的國際屬性,但很難區域和跨境流通,其避險價值主要還是心理層面。
于是,就在美國爆發嚴重金融危機,全球開啟大規模刺激計劃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一個被稱為數字版黃金的東西從天而降,從2008年發布白皮書,到2009年產出第一枚,似乎注定了其時代印記。這個東西叫做比特幣。
十年后的今天,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增加了接近5倍,從不到1萬億美元增加到了4.2萬億美元,中國M2貨幣余額增長了超過3倍,從60萬億增加到了如今的202萬億。
與此同時,比特幣從不到1美分,漲到了如今的1萬美元一個。黃金也從680美元,漲到了如今的接近1700美元。
我們都知道,政府刺激經濟是為了大局著想,是為了更多人能夠就業、消費,但對于很多人來說,這種刺激能真正落到自己頭上的利益,千差萬別,甚至對于很多人來說,微乎其微,他們所感受到的,依然是物價的上漲,貨幣的貶值。
所以,民眾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和對避險資產的創造,一定是跟紙幣的擴容相伴而生的,二十年前是黃金,十年前是比特幣,今天會是什么呢?
美國正在想盡辦法阻止Facebook推出基于主要貨幣綜合指數的區塊鏈數字貨幣Libra,雖然解決不了紙幣貶值的根本問題,但這可能是一個趨勢,數字貨幣這一市場國家不占領,就會被市場新生的力量所占領,就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所改變的不僅僅是利益格局,而是規則和社會管理權利的轉移。
我們看到,美聯儲此次降息之后,美元利率也將很快趨近于1%,美聯儲還在以每月近千億美元的規模重啟資產購買計劃,各國央行的跟隨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已經開啟了25萬億規模(再建和批準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此興奮,又有多少人為此惆悵,但作為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以及所席卷的全球幾十億普通民眾,一定會對此做出應有的反饋。
責任編輯;zl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