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創新的瓶頸到底在哪里?最近與幾位真正在做產品的前輩探討這個問題,得到如下幾點靠譜的干貨:
一、“互聯網公司不懂硬件”
這是做快樂媽咪胎語儀的陶建輝講的感受,做軟硬結合的產品是他第三次創業,之前做過互聯網的產品和信,后來賣給了富士康,現在對軟硬結合的產品表現得很癡情。
他做過互聯網產品,所以我認為他這一說法是很有根基的。現在國內很多參與創新硬件的公司,都是互聯網公司,不管是盛大旗下的果殼電子、參與到咕咚手環合作的百度,都流淌著互聯網的血液。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的思維,但是缺少制造硬件的細致和供應鏈基礎,做起硬件來,當然不會那么順。
所以有好想法的互聯網人要做硬件,拉幾個真正懂硬件的人入伙是必須的。
二、“缺少積累和經驗”
咕咚網CEO申波認為,國內的公司缺少積累和經驗,所以現在還落后海外挺長時間。
他說這話也有其道理,Fedbit從2007年就開始做手環研究,Jawbone在這個行業里做了10年,耐克也至少做了10年,國內從去年可穿戴設備才火起來,需要經驗和時間的積累。
至少要1到2年,用戶關注、產品和技術積累才會成功。
三、“創新硬件比做手機更難”
同樣是申波的感受,他說,現在創新硬件比手機和平板這些產品要難做,因為手機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磨具和產業鏈都很成熟。你要做個手環,在深圳找不到幾家代工廠商。
新硬件在工廠生產環節和傳統產品有很大的不同,這個問題會慢慢好起來;據一位業內人士講,現在做智能手表的方案商都有了。
四、“國內缺少想法”
Quintic是更上游的一家廠商,來自硅谷,做藍牙低功耗芯片。其市場部副總裁洪炳坤認為國內做創新硬件的創新想法太少。言下之意,抄襲的太多,國外出個手環和手表,國內也是手環和手表。
他認為想法應該是從一些細分市場想,做差異化的產品。他舉了幾個例子,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做的產品是檢測嬰兒睡眠情況,因為有嬰兒在睡眠中出現夭折的情況,通過這個設備,可以監測嬰兒的睡眠情況。
還有一些例子,比如可以檢測土壤濕度,自己控制澆水的花盆;在美國,有專門為訓練設計的籃球;檢測坐姿的椅子;通過獲取手臂肌肉張力實現動作控制的等等,專注某個細分市場,更容易出彩。
五、“缺少專門的投資機構”
洪炳坤還提到一點,在國內做創新硬件缺少投資支持。他舉了硅谷投資公司DCM的例子,這是一家熱衷于投資創新硬件的公司,投資小項目一般10個人左右,數百萬美元的投資,但是能做出很有創意的東西。
我和一些國內做投資的朋友聊起這個方向,能感受到,國內投資人對硬件創新方面的熱情確實不夠高,普遍認為現在國內硬件創新環境不夠成熟,缺的不是產品推出的前端環節,而是后端用戶接受的環節。
六、“元器件技術障礙”
SONY技術商務總監趙勇認為,現在硬件創新產品的一個瓶頸是在電子元器件。因為創新硬件通常在外觀上有更高的要求,特殊的地方更多,比如手表留給電子空間很小,手環更小,如何將更多、更可靠的功能置入,對元器件的要求就更高。
這也是為什么索尼的智能手表還僅僅只是個擴展配件,既沒有豐富的體征數據獲取,也不能打電話的原因,他認為。
七、“技術認證的門檻”
這個門檻涉及到到醫療設備和支持通話的手表產品等,醫用設備需要在靈敏度、準確度上達到相應的醫用標準,而通信設備需要通過入網許可證,滿足射頻信號等方面的要求,這就是一個直接擺在硬件創業家們面前的門檻。
九安醫療的董事長劉毅講到,作醫療設備通過食品藥品監督局的認證,動輒1年半載,沒有基礎和積累更慢;有多少80后、90后有經驗面對這些繁文縟節的認證過程?
八、“缺少創新環境和氛圍”
國內做眾籌平臺做得最好的點名時間聯合創始人張佑認為,國內缺少創新的環境和氛圍,這個說法有些大,但很實際。
以他從事的眾籌業務為例,普通用戶還沒有為一個項目無償提供資金支持的信心,項目發起人也沒想著能夠從眾籌平臺拉到多少錢,先借平臺吆喝吆喝賺賺人氣。
以上是我最近接觸都在創新硬件這個鏈條里的大拿們,對這個行業最實在的看法。做創新硬件,這是幾條現階段必須克服的門檻。相比海外市場的成熟,國內仍然在規則成型,產業鏈完善中。一張半空白的市場,還有很多地可以圈。
用戶評論
共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