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鈣鈦礦 (perovskite) 太陽電池因其創紀錄的高效能、低廉的制造成本而備受矚目。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發出制造毫米級鈣鈦礦晶體的溶液制程技術,制造出之成品較先前的奈米級、次微米級晶體材料大上幾個數量級。粒徑越大代表缺陷較少,而鈣鈦礦的特性可媲美其他無機太陽電池材料,成本卻低廉許多。從 2009 年到 2014 年的短短 5 年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 3.8% 一下子躍升至 19.3%,提高了 5 倍。其效率進步之快,成本之便宜,生產之容易,以至于被《Sciences Journals》評為 2013 年的 10 大科學突破之一。
洛斯阿拉莫斯 (Los Alamos) 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員 Aditya Mohite 表示,在短短兩年之中,鈣鈦礦太陽電池的效能已經達到20%,相形之下,其他奈米材料花了二十年才達到 9% 的效能。Mohite 也認為,其團隊所研發出提升鈣鈦礦晶體質量的方法,也可望應用來提升晶體質量,以獲得更佳的光電特性。納米材料科技雖然能得到好的光學質量,但因具有多重接口會造成電子-空穴的復合。若能制造質量更佳的晶體,將能改善此狀況。另外,缺陷與晶界產生的陷獲態 (trap state) 會限制電荷載子的活動,因此晶體質量可由逆轉電壓掃描時是否產生遲滯現象 (hysteresis) 得知;而上述方法的到的鈣鈦礦晶體并無遲滯現象。此外,該團隊也測量了開路電壓與光強度之間的關系,顯示雙分子復合過程主導材料的光電行為。
但這畢竟是學術上的研究,在進行商轉前我們必須先解決以上鈣鈦礦電池的難題:
1)。 有毒 → 鈣鈦礦電池材料含有鉛,不過鉛跟其他類型電池含有的砷、鎵、碲、鎘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而美國西北大學也已研發出一種用錫代替鉛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不過這種電池的轉換效率還只有 6%,目前處于研發初級階段,效率還有提升空間;
2)。 不穩定 → 鈣鈦礦中的鉛容易氧化揮發,而當晶體遇水時則易分解。如果我們使用鈣鈦礦電池發電,它很有可能滲出流到屋頂或土壤中;
3)。 壽命不長 → 目前,壽命最長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達到 1000 小時,由華中科技大學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合作研發。而傳統晶硅電池壽命一般可達到 25 年,比鈣鈦礦電池長得多。
我還是看好鈣鈦礦電池的未來,也相信研究人員會找出最佳方案來取代現有技術,但你要問甚么時候可以來臨,很多事都說不準。舉例來說,電動車應該可以取代汽油車,汽油也降價了,又跑出來一個頁巖氣來攪局。所以說,技術是可以先突破放在哪里等機會上位,但如果原先消費習慣及性價比一時之間還沒有被接受,也不見得最佳方案就能成功上市。
有機/無機雜化的鈣鈦礦電池具有成本低、低溫柔性及易于大面積印刷等優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過去十年,鈣鈦礦電池的研究迅猛發展,其光電轉換效率已從初始的2.2%迅速提高到22.1%(圖1上),接近硅太陽能電池水平。大面積電池也發展迅速(圖2)。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影響鈣鈦礦電池商業應用的主要原因是其電池的穩定性,目前鈣鈦礦電池僅能在使役條件下工作數月(圖1下),而傳統的硅電池能夠工作超過25年。因此,如何提高鈣鈦礦電池的穩定性是目前這一領域最為重要的問題,各國科學家競相在這方面開展工作。應《自然》(Nature)雜志的邀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Yang Yang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游經碧近期撰寫了題為Mak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stable 的評論文章(Yang Yang, Jingbi You, Nature, 544, 155-156 (2017))。
針對目前的研究進展,他們概括出了五種改善鈣鈦礦太陽電池穩定性的手段:
1) 調控鈣鈦礦材料的晶體結構,通過少量摻雜提高鈣鈦礦材料的相穩定性;
2)降低鈣鈦礦晶體缺陷,減少外界環境的滲透通道;
3)設計新的穩定的鈣鈦礦材料;
4)采用穩定的無機電荷傳輸層;
5)改善封裝工藝等。同時,他們呼吁投入更多的經費和人力參與提高穩定性的工作中來;理論物理學家、材料化學家以及器件工程師應緊密合作,開發與研制出新的穩定的鈣鈦礦基太陽能材料及器件。此外,研究者們在報道器件穩定性時必須采用統一的穩定性測試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加快鈣鈦礦電池商業化進程,為人們所用。
Yang Yang和游經碧是該評論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圖1. (上) 過去十年鈣鈦礦電池發展效率的趨勢圖,(下) 鈣鈦礦電池穩定性發展圖。
圖2.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