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消息一個一個接踵而至,2016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的突然“放緩”,引發的是車用動力電池企業的“地震”。原本欣欣向榮的市場突然“變天”了。
? ? ? ?動力電池市場危機四伏 4大因素是“罪魁禍首”
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出貨量直線下降、回款周期加長、投資擴產計劃擱置……
壞消息一個一個接踵而至,2016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的突然“放緩”,引發的是車用動力電池企業的“地震”。原本欣欣向榮的市場突然“變天”了。
動力電池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關系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興衰。當前的困境是一時的政策影響?還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深層次原因?記者進行的此次調查,或可窺見一斑。
短暫的“幸福”
“有多少要多少,一年的產量在幾個月內就被提前預定一空了,到了第四季度更是現款現貨。”深圳一家電池企業的銷售副總經理李風(化名)在回想起2015年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的火爆時仍然記憶猶新,“當時只恨自己產能不夠,真是廠家求著你賣,供需完全失衡了。”
據李風介紹,他所在的企業2015年出貨量超過1GWh(10億瓦時),相比2014年的0.42GWh,增長了近三倍,更是成為當年國內僅有的五家產能超過1GWh的電池企業之一。
取得爆發式增長的不僅是深圳這一家電池企業。記者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動力電池企業都在2015年迎來歷史上最好的一波行情,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增長屬于普遍現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33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4.2倍和4.5倍。與之對應的是動力電池整體出貨量的劇增。在2014年之前,電池產量都低于1GWh,產量僅維持小幅增長,2014年小幅增長達3.7GWh。到了2015年則直接暴漲至15.7GWh,同比增長三倍之多。
“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15年的突然爆發,讓整個電池行業有點意外,幸福似乎來得有點突然。”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要知道,不少電池企業特別是近幾年才進入這個產業的企業,已經連續多年虧損,卻在去年直接實現了扭虧為盈。有的電池企業從之前的默默無聞一躍躋身至全球十大動力電池供應商之列。”
市場的供不應求,導致企業對2016年市場前景大為看好,普遍預期認為,2016年的市場需求可以達到30GWh。于是,投資建廠增加產能成為幾乎所有電池企業的必選項。以李風所在的企業為例,2016年上半年,湖北、山西等地的工廠陸續建成投產,年產能超過3GWh。
然而,“春風”來得快,去得也快。2016年的市場行情讓所有電池企業都大跌眼鏡。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研”)北京工作部新能源汽車發展研究部副部長陳萬吉告訴記者,中汽研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我國新能源動力電池配套總量為14.2GWh。14.2GWh,意味著2016年全年供貨量能否超過2015年全年的15.7GWh,都是未知數。
“2016年的變化真得讓企業猝不及防。”李風說,“公司受影響最大的是客車業務,2016年的客車配套量直接萎縮到零。所幸,客車銷售占比比較小,對整體業務未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過,不是所有的電池企業都像李風所在的企業那么幸運。河南一家電池企業的市場部部長王楠(化名)告訴記者:“受影響最大的是兩類企業,一類是產能擴張太快的企業,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出現經營困難;另一類是一些生產三元材料電池又只給客車廠供貨的小企業,出貨量大幅萎縮,日子很不好過。”記者發現,有生產三元材料電池的企業在2015年供貨量還位列前十,但今年在主要電池企業排名中已經不見了蹤影。
多變的政策
是什么原因導致市場變化如此之快,又如此之大?在多位電池企業內部人士看來,多變的政策是一大原因。
國內動力電池產業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而發展,先期的政策扶持功不可沒,但政策是把雙刃劍,帶來的不僅僅是推動力,還有不確定性。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更是將2016年的政策變化形容為變幻莫測,企業無所適從。
2016年年初,工信部宣布,出于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的考慮,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此舉,不僅使外資三元材料電池企業無法銷售,國內的三元材料電池企業也遭受到了嚴重沖擊。“特別是只生產三元材料電池的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有產量卻沒有了銷量。”王楠說。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騙補丑聞”爆出,補貼政策需要作重大調整,2015~2016年的補貼發放也因此受到影響,整車廠拿不到補貼款,使得電池企業的賬期也較以往變得更長。
對此,深圳另外一家電池企業市場總監劉成(化名)深有感觸。“一般情況下,整車廠給動力電池企業付款都會有一定的周期,去年第四季度由于電池短缺情況明顯,電池企業很罕見地占據了主導地位,整車廠只有付現款才能有貨。但好景不長,今年以來,整車廠對我們的賬期最長已經達9個月,企業的資金鏈已經到了斷裂的邊緣。”劉成無奈地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完全是看‘天’吃飯,但‘天氣’難測。”
多變的政策不僅影響數量居多的中小型動力電池企業,國內大型電池企業也概莫能外。國內排名三甲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琦對記者道出了他們的近況:“此前由于第四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目錄遲遲不出,補貼車型不能確定,已經影響到這一整年的電池銷售計劃,出貨和收款周期也被延長。”
過多的政策也讓企業疲于應對。“針對電池企業目錄、檢測標準的相關政策也在今年相繼出臺,而不同政府部門各有標準,導致企業應接不暇。”深圳比克電池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對于產業政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陳清泰曾明確表示,目前國內政策依然不利于產業的轉型升級。中國產業政策執行了二十多年,總體上看,在經濟發展的追趕時期,產業政策的實施有得有失,得大于失。經濟發展追趕的中后期,產業政策的實施有失有得,失大于得。中國產業政策的地位之高,幾乎是各個國家前所未有的,目前已經成為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的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