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稱:基于CW32L系列MCU的指夾式血氧儀
工程作者:冬青
血液中,血紅細胞的含氧血紅蛋白(HbO2)和還原血紅蛋白(Hb),對紅光(660nm)和紅外線(900nm)有不同的吸收能力。
還原血紅蛋白(Hb)吸收的紅光較多,紅外線較少。
含氧血紅蛋白(HbO2)吸收的紅光較少,紅外線較多。
指夾式血氧儀的原理就是——在設備的同一位置,設置紅光LED和紅外線LED燈,測量血氧飽和度。
當光線從手指的一面穿透到另一面,就能檢測兩種血紅蛋白對不同波長的光吸收的區別,所測出來的數據差被光敏二極管接收后,可產生對應比例的電壓。就可以測出實際含氧量下,血氧飽和度最基本的數據,比值。
實際上要做到更高的精度,除了兩個波長以外還要增加,甚至高達8個波長。
設計方案
可以用CW32L031C8T6實現上述的指夾式血氧儀產品設計,分享一個開源案例!
本文主要分享【指夾血氧儀】的——功能、硬件設計思路、軟件代碼說明、開源資料下載入口、開源說明(項目成本/獲得獎金)、賺外快渠道。
功能描述?
1采用0.96inch TFT彩屏顯示。
3低弱灌注性能,最低可達到0.2%。
可保證在信號弱、兒童、失血多、肢體冰涼的低灌注的患者進行準確測量。
4光強自動調節。
可根據病人的手指大小自動調節發射光強,保證信號質量更好,功耗更低,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手指、不同皮膚顏色。
5優秀的環境光抵消功能。
可以在室內以及光線較強的臨床環境使用。
6可測量血氧飽和度SpO2、脈率PR、灌注指數PI。
7可進行屏幕方向翻轉。
85s快速出測量結果。
9血氧飽和度和脈率超限報警。
10無手指自動關機。
11電池電量報警以及電池電量低自動關機。
硬件設計思路? 本章節主要講解電源板和主控板的設計思路。1電源板
電源支持USB外接供電、電池供電、電池充電等功能。
整體架構包括——電源路徑管理及電池充電電路、5V供電電路、3.3V供電電路,這三個部分,如下圖所示。
1.1 電源路徑管理及電池充電電路
電源路徑管理電路采用P-MOS作為開關,通過G端電壓與S端電壓關系,實現USB供電與電池供電的動態切換功能。
電池充電電路采用TC4056A芯片作為主控,依托其可編程充電電流控制、充電狀態指示等功能,實現單節鋰電池充電功能。
USB接口增加過壓、過流保護電路設計,防止插入瞬間尖峰電壓對后級電路的沖擊。
增加D3二極管的目的是加速P-MOS導通,防止因供電方式切換,導致主控掉電復位等問題。
原理圖設計如下。
1.2 直流5V供電電路
直流5V供電電路采用MT3608芯片搭建Sepic電路,確保在電池電壓下降時也能穩定提供5V電壓。
原理圖設計如下。
1.3 直流3.3V供電電路
直流3.3V供電電路采用AMS1117-3.3芯片構建LDO降壓電路,穩定提供3.3V電壓。
原理圖設計如下。
1.4 PCB設計
2主控板
主控板包括MCU電路、發射電路、接收電路、按鍵電路、蜂鳴器電路、TFT顯示屏電路,這六個部分,用于實現血氧儀主要功能。
2.1 MCU電路
MCU電路采用CW32L031C8T6作為主控芯片,設計BOOT電路、SWD燒錄接口及復位按鈕(不焊接),受空間限制,取消外部晶振電路。
原理圖設計如下:
2.2 發射電路
發射電路采用“RS2105+RS622”設計方案。
由RS2105電子開關芯片構成雙路開關電路,用于控制發射時序;
由RS622芯片所包含的兩路運算放大器搭配N溝道MOS管形成恒流源電路,通過PWM信號控制電流大小,以實現控制發射信號強弱的目的。
采用“660nm紅光+900nm紅外光”的雙波長發射管,內部反向并聯連接,通過上述H橋電路控制發射時序和發射功率。
原理圖設計如下:
2.3 接收電路
接收電路采用RS622雙路運放芯片作為核心。
前級與200KΩ電阻及電容構成跨阻放大電路,采集并放大“直流+交流”混合信號;
后級通過負反饋200KΩ電阻構成信號放大電路,放大交流信號;
前后級之間通過電容耦合,并與電阻構成高通濾波器,有效濾除直流信號。
原理圖設計如下:
2.4 按鍵電路
獨立按鍵設計,采用1mm超薄按鍵,通過并聯電容構成硬件消抖電路,通過電阻接入MCU的PB03引腳,按鍵按下為低電平(低電平有效)。
原理圖設計如下:
2.5 蜂鳴器電路(當前版本PCB受空間限制已取消)
蜂鳴器電路采用2KHz無源蜂鳴器作為核心元件,以N溝道MOS管作為開關,通過輸出一定頻率的PWM信號驅動蜂鳴器發聲。
原理圖設計如下:
2.6 TFT顯示屏電路
TFT顯示屏電路用于驅動0.96寸全彩LCD顯示屏。
設計8P抽屜式下接FPC接口,用于連接帶軟排線接口的顯示屏。同時以PNP三極管作為開關,通過MCU輸出一定占空比的PWM信號實現屏幕背光控制。
原理圖設計如下:
2.7 PCB設計
軟件說明
本章主要說明TFT顯示屏、FFT算法實現、FFT結果運用。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