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CMEF(2019春季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展上,醫療器械廠商們紛紛把人工智能產品擺到了最顯眼的位置。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變化,前兩年,CMEF的主題還是“醫療數字化時代”,今年的主題則變為了“智能重構未來”。
或是為了配合此次主題,除了照例擺放著一臺臺CT、MR設備外,GE、飛利浦、西門子醫療還分別辟出了一塊區域,專門展示各自的數字化醫療成果。
GE醫療與AI創新公司Arterys推出了人工智能輔助心臟核磁診斷Cardio MR AI、基于心電大數據平臺的云心電AI預判分析系統;飛利浦著重展示了其疾病整體解決方案以及飛利浦星云平臺、醫療AI等成果等;西門子醫療則為其數字醫療生態圈teamplay的兩家AI合作伙伴——雅森科技、深睿醫療,騰出一小塊區域用于展示雙方合作的階段性成果。
隨著中國市場高端設備市場飽和以及中國醫療改革的推進,GE、飛利浦、西門子醫療三家“百年老店”正紛紛摸索從單一產品的交易模式轉向整體解決方案。
轉型浪潮中,醫療器械三大巨頭GPS(G指GE、P指飛利浦、S指西門子醫療)在醫療AI這一新的戰場再次相逢:GE將醫療業務拆分,聚焦于數字醫療應用和解決方案;飛利浦以醫療AI為突破點,自建生態平臺、并購初創企業、聯合生態合作伙伴;西門子醫療正從頭開始構建AI能力,希望建立數字化醫療“App store”。
在此次CMEF現場,鈦媒體分別采訪了GE醫療中國副總裁陳金雷、GE醫療中國首席創新官戴鷹;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陳勝裕、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梁建球;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總裁王皓、西門子中國研究院蘇州分院院長、物聯網服務事業部研發中心總經理陳頎瀟。至今,GPS三巨頭的數字化醫療布局已經浮出水面。
貼上科技標簽
2018年6月,GE宣布剝離醫療業務部門,計劃將GE醫療集團拆分為一家獨立的公司。伴隨著此次拆分,醫療器械三大巨頭GPS全部完成獨立發展。
西門子醫療于2018年3月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西門子集團對其持有85%股份。飛利浦則是在2015年收縮邊界,將照明業務剝離,全面聚焦健康科技。
“大家一般理解西門子是銷售公司、生產公司。”西門子中國研究院蘇州分院院長、物聯網服務事業部研發中心總經理陳頎瀟更愿意給西門子貼科技公司的標簽。
強調科技的還有飛利浦,過去三年是飛利浦健康科技轉型的關鍵期。
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梁建球告訴鈦媒體,“我們幾年前被定義成側重工業的企業,現在已經完全被業界認可為一個健康科技企業。”
與西門子醫療和飛利浦相比,GE醫療雖然并未特意強調科技標簽,但也一直在探索智慧醫療。
GE醫療中國副總裁陳金雷告訴鈦媒體,“智慧這個詞具體到醫療行業,一般指的是數字化、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深度分析等技術,對GE來講,新技術的應用最終都是實現精準醫療的手段。”
從產品數字化到服務數字化
在GPS三巨頭打造的數字化醫療布局中,第一步往往是先從產品數字化開始的。
GE醫療推出首個經FDA批準的基于云端的心臟磁共振AI輔助診斷系統Cardio MR AI,該輔助診斷系統基于GE磁共振技術,不用屏氣、自由呼吸下完成全心、全胸信號采集,AI輔助醫生進行定量分析。
此外,GE醫療還有一款高端CT設備DLIR,4月份拿到美國FDA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個人工智能輔助的CT圖像重建,通過人工智能的重建方式,讓圖像質量有非常大提升。
陳金雷將醫療設備行業分成掃描前、掃描中和掃描后三大階段。“GE其實會更充分利用在掃描前和掃描中的優勢,因為這塊和設備結合的更緊密一些。”
但在掃描后,GE也不會放棄,陳金雷告訴鈦媒體,“我們會緊密根據用戶需求開發新的應用。”
為了更好的理解目前GE在掃描后階段做的努力,陳金雷舉了個例子,比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是心臟核磁的診斷,對技師、醫生診斷、設備能力要求都很高,通過AI的方式,一方面在數據采集方面幫助醫生更好完成心臟核磁的掃描,另外一塊對心臟核磁掃描出來的圖像進行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通過人工智能的輔助可以幫助我們突破以前的界限。”
“硬件里有很多強大的軟件的功能,所以不管是CT還是MR,很多功能提升都是靠軟件的迭代。”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陳勝裕告訴鈦媒體,飛利浦最近推出的針對乳腺疾病的AI Breast智能超聲系統,不僅能提供高質量的圖像,還能幫助醫生快速找到乳腺腫瘤的病灶。
在陳勝裕看來,飛利浦設備的不同之處在于高度數字化,不管做診斷或治療,還是監護、疾病預防的醫療器械產品,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數字化為很多行業都帶來了革命性、翻天覆地的影響,健康和醫療行業也不例外。”
陳勝裕常常跟同事講,可以把很多產品叫成AI產品,因為產品里有一半都是靠軟件功能做事情:提升醫生效率、快速找到病灶,在設備上直接做定量定性分析等等。
西門子的數字化思路也分為產品數字化、生產過程數字化、服務數字化三個階段。與此類似,西門子醫療的AI戰略規劃分三個步驟:第一步,盡量多地把所有人工智能技術嵌到現有設備產品當中去,目前已有40多個人工智能應用;第二步,基于已經收集到的數據,提供高效解決方案;第三步,不斷探討基于數據的應用。
比如在SOMATOM go.系列CT產品中,掌上平板電腦max成為了操作控制端,該產品系列冠脈成像只需要3秒,為心血管篩查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AI集成智能平臺可以將CT掃描和AI前處理同步進行,掃描完后立刻可以獲得診斷信息。
構建生態平臺
二十年前,西門子醫療便開始啟動人工智能相關探索,目前已經獲得了500多項機器學習領域專利、100多項深度學習領域的基本專利、以及40多項人工智能應用的產品。
而GE醫療、飛利浦在研發上的投入都是以億為單位。GE醫療全球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0億美金,中國研發人員超過1000人;飛利浦每年投入近17億歐元進行研發,其中60%用于軟件和AI的開發。
一面加大研發投入,一面GPS 三家在努力打造各自的數字醫療生態。
“除了依靠自身的研發投入,我們也會建立一個生態環境。”陳金雷告訴鈦媒體,GE醫療并不是針對單一痛點開發解決一次性應用程序,而是通過整合多算法的解決方案套件,探索完整的解決方案路徑。
在陳金雷看來,AI、深度學習等是智能醫療推進的工具,GE在這些方面的優勢體現在幾個方面:1. 最大的裝機量和海量原始數據;2. AI等應用直接嵌入醫療設備;3. 構建應用平臺和生態體系的優勢、資源。
承擔飛利浦數字化醫療生態最為關鍵的產品是“飛利浦星云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平臺”,去年8月份,飛利浦宣布平臺首次在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落地,該平臺包含ISP(支持臨床影像診斷,涵蓋心臟病學、腫瘤學和神經學)和ISD(醫用科研平臺)兩個平臺。“過去飛利浦沒有把星云叫成人工智能平臺,而是星云工作站。”
陳勝裕告訴鈦媒體,“星云工作站”由飛利浦經過十幾年研發推出,這套輔助診斷系統已經獲得FDA和CFDA的認證。
從陳勝裕的觀察來看,單純的IT公司很難理清醫療實際的場景流程和臨床路徑,單純的硬件公司又缺乏軟件知識。所以飛利浦重視軟硬及臨床方面,針對實際應用的場景跟情況,針對特定的疾病,與客戶和消費者做整合跟互聯。
兩年前,西門子醫療推出了數字化醫療平臺teamplay——一個基于云端的大數據平臺及醫療生態圈。通過連接醫療機構及其成像設備,并基于診斷成像過程所產生的元數據,包括檢查時間、類型和時長,放射劑量以及掃描協議等數據,大型醫院、醫院網絡和診斷中心可以了解有多少臺設備在使用中。
在西門子醫療的規劃中,teamplay平臺相當于“App store”,可以解決標準化的問題,規范不同醫院的掃描參數、劑量、使用序列,是一個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做影像或者某一個具體疾病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軟件支撐,要把單一功能用到醫院現有的機器上是很困難的。”
王皓認為,西門子醫療構建的數字化生態的不同之處在于,“西門子醫療以醫療設備為終端,服務于專業的醫療機構、醫院、體檢機構,而不是直接最終的消費者。”
鈦媒體了解到,西門子醫療在此次CMEF上發布了部分規范化檢查成像掃描臨床實踐基地的認證標準與流程,該標準協議將于6月在官網上線。屆時,協會及teamplay用戶可直接通過網站進行方案上傳、認證、分發與檢驗。
“不光西門子醫療,對大多數醫療行業來講,中國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公司的增長是否能夠實現,中國市場是整個市場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王皓向鈦媒體透露,中國是西門子醫療的第二大市場,美國是第一大市場,并且中國可能是未來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
但在中國市場的這條賽道上,賽跑的不只是GPS三巨頭,在GPS意欲打造的數字化醫療生態中,闖入了聯影、東軟等國產醫療設備廠商,也有阿里、騰訊這類互聯網巨頭。他們基因不同,又各有優勢,但最終幾方會在數字醫療領域打造出什么樣的行業生態,仍待時間驗證。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