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阿里巴巴要培養10萬“機器人飼養員”的消息在互聯網圈傳開,該職位不僅有高薪待遇,杭州還給予“落戶加分”等福利政策,無數人大大的羨慕了一把。這個從文字意義上很難直觀理解的職位,是新零售時代誕生的全新崗位。
不止“機器人飼養員”,隨著新零售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怪”職業出現,很多崗位甚至開出百萬年薪尋求人才,作為新零售轉型的第3年,它為社會都帶來哪些新動能、新契機?
新零售不止提效還催生許多“搶手”新職業
日前,商務部發布了全國一季度消費數據,2018年一季度社會零售總額增長9.8%,其中線上保持著較高增長,而實體零售也出現回暖現象。近幾年,我國零售發展速度一直快于GDP的增速,這既是我國逐漸向消費大國邁進的例證,也是新零售轉型對消費經濟效率提升而帶來的變化。
新零售概念剛提出的前兩年,由于無人售貨模式的輿論效應,業界對其將帶來新“***”表現出擔憂。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新零售不僅帶來許多崗位,而且為許多線下人才提供了鮮有的上升渠道,不僅是拉動消費經濟的新動能,還為很多傳統人才帶來職業生涯上的新契機。
今年4月初,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發布了《阿里巴巴零售電商平臺就業吸納與帶動能力研究(2017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阿里巴巴零售生態創造就業機會總量達3681萬,超六成受訪商家電商崗位人員月均收入超6000元。今年阿里對就業的促進數據已是2015年1500萬的兩倍有余,而人均收入也有著很大的提高,提量和提質兩方面都有很好的體現。
今年年初,阿里要培養10萬“機器人飼養員”并非個例,要知道三年來,市場上新零售人才一直供不應求。除了我們熟知電商化程度較高的服飾企業外,互聯網旅游公司、連鎖零售業和金融投資公司都在爭搶新零售人員,崗位從運營到產品、乃至技術和投資崗位,覆蓋了高管到中層,和基礎運營崗位。
以江南布衣舉例,去年從集團層面獨立組建了新零售部門,為了網羅合適的人才頻頻拋出巨額年薪。例如“會員新零售總監”一職,年薪最高出到60萬;基礎崗位同樣如此,比如“新零售產品經理”、“新零售會員運營專員”等職位,年薪在8-10萬元左右。
“機器人飼養員”爆紅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信息技術不斷地重構商業社會,因此誕生過許多爆紅一時的職業,例如程序員鼓勵師、酒店試睡員等等。而機器人飼養員的爆紅,和上兩者依靠工作內容的“清閑”與高薪反差成名有著本質不同,機器人飼養員官方名稱應是“機器人訓練師”,這可是含金量極高的職位。
據阿里發布的招聘內容中顯示,機器人飼養員的職責主要有四個:為機器人寶寶制定食譜,科學喂養;教機器人說話;幫助機器人搭積木,也就是搭建機器人成長模型;最后是要帶機器人寶寶去交朋友。其實通俗的理解就是作為阿里AI客服的人工調教師,機器人的本名是阿里小蜜后改為店小秘,2016年3月推出,是為商家開發的智能客服,作為AI程序驅動的“客服”,需要專門的“保姆”飼養不斷提高正確率。
與大多數人認為新零售會“消滅”很多職位相異,三年來新零售轉型帶來了一波新的職業紅利。以成都盒馬鮮生紅牌樓店為例,與同等面積的傳統商場相比,員工數量比起后者多了三分之二。該店配置250人,設有店長、廚師及餐飲服務、倉庫揀貨,柜臺服務、配送等崗位。
這是新零售模式的商業單位,更強調服務質量和覆蓋范圍內涵所致,使得固定位置的商場變身為一個地區的新零售中心,人員配置也就相應增多。其實,除了阿里之外,許多公司也在緊鑼密鼓的儲備人才。
比如太平鳥、江南布衣等在電商團隊之外,增設獨立的新零售事業部,催生“會員新零售總監”、“新零售產品經理”、“新零售會員運營專員”等職位;另外例如良品鋪子也增加“數字化運營副總裁”、“流程IT化副總裁”等職位;隨著新零售轉型的全面推進,許多的高薪新職位為大批傳統人才提供上升通道,正成為當下職場重要一景。
雖然以上職位名稱相比“機器人飼養員”更好理解,但這些新生職位對人才的要求完全不同以往。知名的獵頭企業智通美瀚廈門公司負責人洪志鵬曾透露“電商總監好找,但懂電商實操,又有線下門店管理經驗的新零售人才,特別難找”。
“機器人飼養員”爆紅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零售巨頭們如火如荼的搶人大戰,標志新零售社會正在跑步前進,從點點滴滴改變我們的生活。
小客服變身“大經理”,轉型大潮不止線下人才受捧
以前線下是線下,線上是線上,零售業態分為電商和實體兩個涇渭分明的陣營。你無法在電商平臺上下單并到店取貨,也無法在店里用手機購買到該店貨柜上沒有的任何商品。隨著國人消費新需求不斷地演進,新零售應運而生,成為解決線上、線下零售結合的最佳橋梁。
在這個浪潮里,催生了大批對口的職業。要知道任何一個新生事物想要得到普及,足夠的人才儲備都是首要條件。因此,我們會發現在新零售領域,大量的百萬年薪、千萬年薪的職位誕生,而許多原本一線的零售人員,也在這個浪潮里獲得難得的機遇,一躍成為新零售行業里搶手的“精兵強將”。
在這個大浪潮里,原森馬電商“機器人飼養員”海桐是個很好的典型。2015年初海桐通過社招進入森馬做一線客服工作,2016年6月森馬引進智能客服機器人“店小秘”為他帶來職業生涯的新契機。由于即懂客服業務也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海桐很快成為機器人訓練員里的佼佼者,半年內屢次被升職加薪,被任命為服務經理,并完成了在杭州買房的心愿。要知道,傳統的零售業里,普通客服人員很難有這樣不斷上升的機遇。
其實,海桐和新零售也是互相成就,據數據顯示,在海桐的“輔導”下,森馬“店小蜜”不斷進化,問題解決率已達到65%~70%,甚至學會了鼓勵買家下單,大大提高了客服人員每天的效率。從2016年7月到2017年9月份,店小蜜為森馬和子品牌巴拉巴拉兩個店鋪創造了2億多元的銷售業績,是森馬最TOP人工客服的26倍。
據百度百科介紹,新零售是以互聯網為核心,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并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它的使命在于提升整個業態的效率,所帶來的變化一是服務上為消費者提供更好地體驗,為企業帶來更強大的競爭力。二是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收入,使得零售業不再是中低收入的代名詞。
海桐轉型是個很典型的案例,在新零售大潮中,似乎線下人才相比之下更為“吃香”。洪志鵬指出(新零售招聘中)線下往線上“易”,線上往線下“難”。“在我們推薦的人才中,企業愿意花精力去培訓那些有豐富線下經驗的人才。”他認為根源還是在“體驗”二字上,線下經驗意味著有直接接觸消費者終端的經驗和基礎。
其實,新零售大潮里,不止是線下人才更“吃香”。類似整個系統的基礎架構搭建、大數據應用方面仍然需要大量的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職位,只是我們仍然愿意把他們從事的工作列為線上業務,他們同樣是新零售大潮里重要的“幕后人才”,雖然工作內容上看似和純線上相差不多,其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給予我們線下人才更吃香的眾多“錯覺”里,同傳統線下人才缺乏良好的上升渠道也有很大的關系。
在傳統二元零售模式里,線下零售人才如收銀員、客服、擺貨員等崗位,都是工作內容單調,缺乏有效上升渠道的職位。而新零售的賦能下,許多職位不再是“螺絲”,變成自主性有很高要求的崗位,以機器人飼養員舉例,雖然這個崗位的本質仍是客服,卻需要懂得大量AI、大數據分析、語義分析等知識,已具備了極高的“技術”含量,而非重復性勞作的低級崗位。
相信隨著新零售的不斷演進,類似“怪”職業還將不斷地出現,在這個浪潮里受益的將不只是坐辦公室的“白領”、“碼農”們,那些在線下從事一線服務的“藍領”們有了同樣的上升機會,這也符合我國現今整個社會由低收入人群為主向中高收入過度的大趨勢。
正如蒸汽機開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當時許多人以為蒸汽機的普及會帶來大部分人失業,卻未想到結果正好相反。而工業革命不斷地發生,經濟社會所惠及的人數也在指數級增長。
新零售是零售業自己的“工業革命”,相信它將深遠的影響著整個零售業態,不僅提升效率,還將帶來更多地新職位,為中國向消費性大國轉型持續升溫提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