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在舉行的2017 MWC世界通信展上,已再難看到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的身影。
盡管全球智能手機增速趨緩,但并沒有影響中國市場,更可怕的是這里永遠沒有規律可循,即便是憑借性價比曾紅極一時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如今面對競爭環境的日趨惡化,“退燒”之后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將何去何從?
在榮耀總裁趙明看來,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已進入下半場,需要回歸到競爭的本質,即產品和服務。話雖如此,做起來又談何容易?
從無限風光到危機四伏
2017年已過去兩個月,手機市場從不像人們預測的那樣按部就班,這次的變化則是“漲聲”一片。剛剛發布的榮耀年度旗艦機型V9售價分別為2599元、2999元和3499元。與去年榮耀V8相比,在技術提升的同時,價格也不含糊,頂配整整提高了700元。
無獨有偶,之前紅米手機通過官微也公布,紅米4系列價格均上調100元。調價后,紅米4標準版售價799元,紅米4高配版為999元,而紅米4A的價格調整為599元。還有努比亞、魅族均做出了相關產品的價格調整,平均漲幅為100元。
據了解,此次手機漲價的最主要原因來自供應鏈方面的供給不足,尤其是DRAM和Flash的需求總量一直在增長。
過去幾年,智能手機DRAM從1G、2G上升至現在的4G、6G,未來也必然會出現8G,容量目前已達到128G、256G;此外,還有不斷普及的雙攝像頭配置,指紋識別等,都導致圖像傳感器、晶圓等原材料的需求大幅上漲。
面對上游元部件供不應求的局面,互聯網手機品牌整體出貨量開始放緩,這里面當屬互聯網手機模式開創者小米最為嚴重。
據IDC報告顯示,2016年小米全年出貨量下跌36%,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5.9%下降到了8.9%。小米在國內出貨量排名中跌至第五,全球手機出貨量榜單中則跌出了前五,被分到了“Others”的行列。
與小米分庭抗禮的榮耀雖沒有斷崖式的下滑,但比起2015年10月就提前完成全年任務,榮耀去年的出貨量勉強維持在4000萬部左右,有內部人士稱可能還不到這個數字。
不難看出,互聯網手機品牌當初靠拼配置、比價格沖出了的規模,在面臨當下競爭慘烈的市場,失去價格優勢而步入發展瓶頸期,互聯網手機是真的開始“退燒”了,按照手機行業一貫的競爭周期,這樣的后果必然會加速行業洗牌期。
努比亞總裁里強對騰訊科技表示,“我們現在只是走過了第一個百米,收獲的只是認識,認識到這是一場馬拉松賽事,而希望用百米速度完成馬拉松的企業會首先離開。”
這番比喻暗含著互聯網手機品牌從狂熱逐步回歸理性,從過去一年多資本市場的冷靜觀望也可窺見一斑。
2015年,互聯網手機品牌走到了巔峰時刻,資本市場可謂好戲連臺。魅族獲得阿里6.5億美元注資,盡管魅族一再否認未與阿里有對賭,但引入資本后其變化迅速開始凸顯。當年,魅族出貨量同比增長350%,由年500萬部的小眾品牌一躍進入2000萬部的主流梯隊。
當時的小米全年完成7000萬部銷量,雖未及制定的一億部目標,但超過450億美元的市場估值,給前仆后繼想涌入手機市場的玩家注入了強大的興奮劑。
同年7月,蘇寧云商注資錘子手機,五個月后又以19.3億元入股努比亞占股33.33%。更早一些的2014年年底,奇虎360斥資4.09億美元投資酷派旗下互聯網手機品牌“大神”。
資本的不斷涌入導致本就充滿變數的手機行業洗牌加劇,以至于后來一些互聯網手機品牌相繼離去或者回歸母公司。這其中耳熟能詳的有金立的IUNI、聯想的ZUK以及天語的尼比魯,而ZUK似乎是“最短命的”。
2015年8月,ZUK發布了第一代手機Z1時,全力想保持“獨善其身”的姿態,然而不到一年,ZUK卻意外地回歸了聯想。按照聯想的說法,回歸是為了幫助手機業務更快速的發展,那么當初推出獨立品牌ZUK又意在何為呢?
還有不計其數打著互聯網思維旗幟的手機品牌隨著市場的洗牌被逐步淹沒。例如sugar糖果、青橙、青蔥、Gigaset、靈狐等。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隨著線上紅利的逐漸消失,互聯網手機模式開始走下神壇,價格營銷的喧囂背后是來自渠道市場和供應鏈的雙重壓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經歷了2G向3G、4G過渡后的智能手機市場已到存量階段,用戶對于產品訴求不再是互聯網手機以配置參數為基礎的高性價比產品;其次,相對消費能力提升和使用周期的拉長,用戶更注重品牌和服務的認知。加上長期注重線下服務和品牌輸出的OPPO、vivo、金立等,互聯網手機品牌不再風光。
而受此影響,小米手機出貨量開始下滑,魅族、努比亞、榮耀等去年也沒有完成既定目標。縱觀去年整個資本市場,無論是傳統手機、還是互聯網手機,都已表現出疲軟之態,更多資本涌向VR、人工智能、無人機等。
據說在互聯網手機最高峰,深圳至少有1000家注冊手機企業,如今已大多不見蹤影。榮耀幾乎成為眾廠商學習小米模式后,唯一沖出來的手機品牌。
邊界消失后艱難出路
最初的互聯網手機與傳統手機有著明確的界定方式,即互聯網企業造手機、利用互聯網進行營銷和銷售、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華為和OV的強勢表現,讓線下渠道成為去年各手機品牌最關注的熱點。據不完全統計,華為在全國共有約11000家零售店,vivo線下零售店數量已經達到25萬家,體驗中心超1000家。
對于最早從互聯網模式誕生的小米也不得不開始重視。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微博)去年就表示,今年會開兩三百家線下小米之家零售店,未來爭取做到一千家。而行業傳聞,小米手機雖說是線上銷售,實際上有超過6成最后是通過線下渠道流入市場。
知情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近期小米開始整頓線下渠道市場,目的是規范化,還針對沒有授權的零售商開出了罰單。目前涉及產品主要是小米移動電源、耳機等配件產品,手機由于貨源核查難度較大,還沒有開始,但足以證明線下渠道已是小米布局的重中之重。
努比亞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倪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努比亞成立之初以線上為主,但目前來看,線下其實是更大的市場,線上渠道主要是性價比,但對于高端市場,線下其實是更好的渠道。”
事實上,當互聯網手機誕生之時,其與線下渠道的命運就一直緊緊聯系在一起。來自手機渠道的人士透露,每年的雙11、京東618,看似線上交易量碩大無比,實則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線下渠道分銷出去。
按照其說法,在雙11、京東618之前的一個多月,手機企業就會“刻意”告知渠道產品缺貨、無貨,造成市場供小于求的緊張局面,目的是為雙11、京東618備貨造勢。渠道商自然配合企業的玩兒法,集中在那幾天下單囤貨,最終通過線下渠道銷往市場。
另一方面,傳統手機品牌也在模仿者互聯網手機以用戶體驗為核心,不斷完善其生態服務,甚至去跨界營銷。
顯而易見,當曾經的互聯網遵守商業規律追求硬件價值、布局線下渠道,而所謂的傳統品牌開始談以用戶為中心,全流程服務以及同樣推出高性價比產品,似乎互聯網手機和傳統手機已經沒有了區別。
但是這對于互聯網手機品牌而言,開發線下渠道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因為線下的銷售價格和門店成本需要達成微妙的平衡。互聯網品牌之所以之前很難發展線下,是因為貼近成本銷售,已經讓不出足夠的利潤空間來養活線下門店。所以從去年開始,榮耀、小米等嘗試超過3000以上的高端產品,目的就是平衡線下投入所帶來成本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線下渠道擴張的開展必然帶來成本的上升,這將催生小規模的智能手機制造商進行兼并以擴大市場競爭力。
從目前國內互聯網手機規模和份額來看,小米、榮耀無疑占據絕大份額,超過70%,其次是樂視、魅族、努比亞、360、一加、錘子等。從去年出貨量規模來看,600萬部以下的有360、一加、錘子,出貨量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生存是個棘手的問題。
一加去年出貨量不足300萬部,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對騰訊科技表示,并非是互聯網手機行業進入下半場,而是手機整個行業。追求極致不如先考慮下如何生存,沒有規模支撐之下的前行終究是如履薄冰,ZUK可以回歸聯想,一加可能沒有退路,同樣的錘子也沒有退路。
目前,錘子官方還沒有公布去年的整體銷量,但從T1、堅果及T2的銷量來看,T3會所提升,但恐難有飛躍表現。360手機去年出貨量超過500萬部,多以千元機為主。
360手機CEO李開新對此表示,就互聯網手機模式而言,其實還在探索,不斷優化完善中,現階段更像是中場時刻。
不管是下半場還是中場,對于互聯網手機品牌而言,在面對競爭對手、供應鏈變化無常的壓力下,無法建立起規模必然會受到影響,未來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行業洗牌。如果沒有抓住曾經3G4G的普及期,對于即將來臨的5G可能是一個新的機會。
這家印度企業要造25元“世界最便宜”手機 CEO被抓
過去十多年,中國制造橫掃全球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成功地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生產成本低、物美價廉,成為“中國制造”的優勢。
現在,印度也希望模仿中國,以低價格的產品來開拓市場。
去年2月,印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號稱“全球最便宜”的智能手機,售價僅251盧比(約合人民幣25元)。
這款手機名為“自由251”(Freedom251),是由響鈴公司(Ringing Bells)推出的。預售階段開始時,公司網站被“擠爆”。
▲“自由251”手機(圖片來源:響鈴公司官方Twitter)
如今,正是因為這款手機,響鈴公司的前負責人因涉嫌欺詐,偽造罪等罪名,被印度警方逮捕了!
難道說,所謂的“最便宜”手機是一場騙局嗎?
收了款卻不發貨
據新華網報道,印度警方表示,2月23日晚,他們在首都新德里近郊逮捕了手機制造商“響鈴”公司的前總經理莫希特·戈埃爾。他去年12月離職,接替他擔任總經理職務的是他的兄弟。
警方發言人拉胡爾·斯里瓦斯塔瓦說,響鈴公司的一家分銷商亞揚公司狀告其收款后不如數發貨。
警方調查發現,亞揚公司在2015年11月就向響鈴公司預付了300萬盧比(約合30萬元人民幣),亞揚公司數次提醒對方發貨,最終只收到總價值130萬盧比(約13萬元人民幣)的手機。
警方還表示,去年戈埃爾還受到至少3次類似指控,包括涉嫌欺詐、偽造罪,并定于24日出庭受審。
此外,警方還將搜捕另外4名被亞揚公司狀告的響鈴公司職員。
網站被“擠爆”,手機卻難產
2015年9月,響鈴公司成立于新德里的衛星城諾伊達。2016年2月,該公司在網上發布了一款被其自稱為“全球價格最便宜的”智能手機“自由251”,定價251盧比。預售網站在手機發售后數小時內被“擠爆”。該公司稱,網站的點擊量高達每秒數以十萬計。
然而,其無比山寨的官網和令人崩潰的搶購經歷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只是一場鬧劇。而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發現,目前響鈴公司的官網仍無法打開。
正當大家快淡忘這則消息時,響鈴公司突然在去年7月7日發話——手機就要發貨了!
▲買家收到了“自由251”手機(圖片來源:響鈴公司官方Twitter)
公司此前預計,第一批手機發貨量為20萬部,總訂單量高達7500萬部。但實際上,第一批發貨量僅5000部。
▲“自由251”手機(圖片來源:響鈴公司官方Twitter)
除了發貨不夠數,人們還發現手機外觀也與預售時的版本存在明顯區別。“自由251”初版外觀類似iPhone設計,而最終版走的是安卓路線——三按鍵加塑料一體后蓋。
至于硬件參數,從發布數據來看,“自由251”雖然只能算是入門機的水平,但考慮到其低廉的價格,其配置已相當“彪悍”:
4英寸顯示屏,960x540分辨率;1.3GHz四核CPU配1G內存;內建8G存儲空間,支持插卡拓展至32G;32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及3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支持雙卡;搭載基于Android5.1Lolipop系統訂制的操作系統。
雖然“自由251”配置不高,但由于其售價實在太低,響鈴公司實際上是“賣一部賠一部”。莫希特·戈爾稱,每部“自由251”手機的生產成本在400盧比(約合40人民幣)左右。
由于無法繼續供貨、手機品質不佳,人們很快就不再關注這款廉價手機,只剩下向響鈴公司付了錢預購手機的消費者大呼上當。
▲響鈴公司官方Twitter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在響鈴公司官方社交媒體賬號上發現,該公司最近一次推送消息已經是去年10月6日了,從內容上來看,可能是對一名購買了手機的網友回復:請告訴我們您的姓名、地址、聯系方式和電子郵件。
“印度制造”狂拼價格,結果……
起初,響鈴公司推出這款超低價手機是為了幫助窮人。戈埃爾在此前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幾百萬印度窮人也能用得起智能手機。”
在印度,僅有1/10的人在使用手機,因此,市場潛力巨大。
但是,在有些人眼中,它們反而損害了窮人的利益。
據路透社報道,去年6月30日,印度部分勞工組織質疑手機生產商壓低工人工資。
▲圖片來源:路透社
抗議人士稱,工廠為了制造低價格的手機,就必須壓低生產成本,這就導致工人收入減少,很多企業依靠價格便宜的短工,而且還要求工人無償加班。
其中一個組織的代表認為:“手機品牌商應該對供應鏈和工人負責。而現在的管理制度還不足以保證電子產品工廠工人得到保護。”
目前,三星已在印度建廠,而有媒體報道,蘋果也準備在印度建廠了。其實,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在低價電子產品方面努力。
據路透社報道,2008年,印度政府推出了售價僅1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結果發現,其成本就要100美元;另一款售價僅20美元的安卓平板電腦也沒有抓住市場的胃口。
印度的公益組織Centre for Responsible Business相關人士表示,很多企業認為,低價手機和電腦有助于提升國家的數字化水平,但是,“我們必須得思考一個問題:這些低價產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誰來為它買單?便宜不一定是好貨。
最近幾年,印度政府高喊“印度制造”的口號,以吸引投資、促進經濟、增加就業。
印度更為著名的“全球最便宜”產品要數塔塔集團2009年推出的“全球最便宜汽車”。這款微型車名為Nano,售價僅2000美元(1.37萬元人民幣),但其銷量2012年達到7.5萬輛的峰值后,2014年降至2.2萬輛,沒能實現塔塔將其打造成“國民汽車”的宏愿。
▲Nano汽車(圖片來源:Carwale)
去年2月,新華社援引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統計,2010年來,印度新增了400萬個制造業的工作崗位。但照當前的速度,到2020年,印度只能新增800萬就業機會,遠低于莫迪政府設定的1億崗位的目標。
目前,“印度制造”已經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不過,據新華社報道,部分產品其實算不上真正的“印度制造”,而是“貼牌”產品。用印度一些專家的話說,所謂印度制造不過就是在印度的工廠里“擰下螺絲”而已,這顯然不是莫迪政府推崇的那種印度制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