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文化的歷史解析
????????本文作者是專業音響發燒友隊伍中的一員,也是音響愛好者中的一分子,又參加過國家音響標準制定,產品評價、評比和音響專業隊伍的培養等實踐活動較多,從中既受到生產實業、音響事業和隊伍壯大的鼓舞,也感到有必要進行音響技術、音響文化的普及教育,這是與廣大音響愛好者的提高,音響產品更多地“入室”百姓家并發揮良好的生理、心理、藝術、文化效應直接相關。在這里,我只略提一些問題和建議,求教于《音響世界》的讀者、知音。
音響世界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在現代音響系統問世以前,它是由自然界音響、社會實踐音響、藝術表演音響和語言音響四大部分構成的,現代音響對它們實施記錄、傳遞、再欣賞、再創造,不但保留了過去無法存儲、異地再現的寶貴聲音藝術、音響世界風貌,成為非常重要又無可替代的傳播工具。而且,錄音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錄音創作水平的迅猛提高,開創出許多新藝術品種,就是傳統藝術也得到充實、擴展。現在,廣大城鄉百姓普遍地成為或正在成為音響藝術文化的欣賞者、受益者,有的達到了“發燒級”,或者實地開展起錄音——制作——欣賞的創造活動。我想,進入二十一世紀,音響文化的快速發展與更廣泛的普及、提高,會使我們稱奇的同時,感到無比的快慰。
一、重視音響生產和消費、創作與欣賞的科學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先從聯系生產、消費與欣賞談幾點看法。
????????首先,買音響產品以前要有所學習、了解,請教書本、行家和有應用經驗的愛好者是不可缺少的。再簡單的音響產品都是一個系統,或者說,都有幾個環節連綴成一個有機整體,應當既明了這些環節的相互關系,又要會準確地操作開關、按鍵、旋鈕、推子等,這可不像食品、衣服那樣,買回家就可以吃、穿。比如,經常出現的燒壞揚聲器就多半跟不懂操作規程有關。使用由CD機(或DVD機)與功率放大器,雙揚聲器組成的音響系統,應把電源插好以后,先開CD機,稍后,再開功率放大器,最后再開揚聲器(假若是有源音箱的話),而且負責輸出的旋鈕都應先關死。以上操作完成以后,再打開旋鈕(放在合適位置)。不聽了,要關機,操作程序正好相反,先把輸出旋鈕關好,再依次把揚聲器、功率放大器、CD機關掉,最后拔電源插頭。若圖省事,所有環節都開著,只是插上電源與拔掉插頭這兩個動作,害處極大。因為,這樣會使電壓來、去都形成相當高的脈沖信號,它沖擊功率放大器、揚聲器是很兇狠的,你聽了幾十個、幾百個節目,也沒有這么兇狠的高脈沖信號傷害系統,即使沒有一下把揚聲器等燒壞,也會使音質劣化的速度大大加快,換一句話說,使用壽命縮短,聲音質量變差。會使用,系統可以十年、二十年不出燒壞和音質顯著劣化的問題。
????????我們只提了應用音響系統的簡明操作規程,其它涉及音量、音色、左右聲道平衡、聲場模式等等的調節,都應了解其中道理,才能應用得當,實現你希望的藝術效果,否則,把藝術家和專業音響工作者的創作佳品歪曲了,還不明白,真可惜呀!
????????“真可惜”的事情還常發生在音響系統與欣賞環境的相互關系中,許多顧客進音響商店選購之前,對音響系統的欣賞效果跟欣賞環境的聲學關系,沒有什么了解,以為選了好音響商品拿回家就自然會好的,這實際上只對了一半。音響系統好,對保證節目源(CD、LD、VCD、DVD等碟片)的技術質量、聲音質量、藝術質量、內容質量得以良性傳遞——欣賞是完全必要的。所以,我不贊成向顧客推銷質劣價低的產品,也建議用戶不能把價位低放到選購音響的第一位,對那些“價位低,質量好”的推銷用語是不可輕信的,我國的乃至世界的音響科技發展現狀,決定廠家很難兌現那些虛幻的美妙承諾。假若把我國民用音響系統分為三個大的質量檔次(尤其是揚聲器),選購其中的低檔次商品要十分慎重(后邊議到原因),還是以高檔次、中檔次的產品為選購對象才好。我敬告有經濟實力的朋友,一定要看質高檔次音響,內中的科技含量、藝術質地和文化品格不是能用價位度量出來的,也不是多數欣賞者能夠估量的;這類品牌是多方面行家里手孜孜以求的精品,充滿他們的追求和愛心,也不是國家技術標準和相應電聲測量所能“注釋”明白的。這就需要用聲音質量主觀評價和藝術評價的方法來聽鑒、審度、詮釋。如果用戶選購產品又不具備這種評價能力,建議抓住三條:第一,向一些音響愛好者請教,了解一些國內外名牌音響的信譽度和受歡迎的個性特色;第二,要去大型音響商店,特別是有較好聽音室的商家,帶上適合于聽鑒音響技術質量、聲音質量、藝術質量的軟件(像1989年國家實物標樣的上市CD盤,一些錄音、表演質量十分好的交響樂、民族管弦樂、歌劇、舞劇等的CD盤等),實地聽鑒,比較不同的品牌,從中選優;第三,向音響專家咨詢,請他們幫助推薦、選聽,就是付出一定酬金,都是值得的。所說的以上三條具有科學價值和藝術品評、文化定位功能,比產品說明書和揚聲器、功放等的國家測試標準更具有實際效用,也可以說是用戶給上市音響產品進行技術質量、聲音質量、藝術質量分檔鑒別的主要依據。如果有條件在廣播專業審聽室里來聽鑒它們則更好,利于縝密入細地發現音響的各種狀態質地。
????????對音響系統進行技術測量,給出產品基本技術質量的驗證和對用戶做出簡明標示、說明,這屬于“物-物”的科學技術考察。音響系統正好和許多技術產品不一樣,它是為人們的生理聽覺、心理聽覺、藝術欣賞、聽覺文化學習服務的,必須把物理的、聲學的、生理心理的、藝術文化的整體系統融通起來,而且要最終歸結為聆聽、欣賞、品評、詮釋。
????????那種把“物-物”的技術性簡單考察吹噓得風風火火的作法,說是“一頭熱”不為過吧?如果廠家、商家和消費者都來關注聲音質量主觀評價,通過聽覺和相關的音響環境、評價格式來把產品的技術質量、聲音質量、藝術質量、內容質量,仔細地品評一番,這才真正體現出音響系統的文化用品屬性、藝術品格特征。應當說,這種以人為中心,為聽覺欣賞服務的活動,才是更具有全局意義,更富有本質特征的科學實驗,是一種系統總體效應的最實際考驗。我們高興地看到,一些廠家和專業音響工作者、愛好者(包括藝術要求、文化希冀比較高的顧客)開始重視和參與聲音質量主觀評價,也遺憾地指出,多數還是不重視,不怎么懂,不具有聲音質量主觀評價和藝術評價的實際智慧能力。音響系統的最終質量品格應以這種實際評價作為主要依據,對用戶來說,這才是第一位的質量要求,可以稱為終端質地,至少,它應與生產成本、技術投入、營銷流通等的核算一起來決定價位。我與眾多音響系統接觸的印象,都不全是美好的,忽略主觀評價的整體質量品格,而把價位訂亂的 ,不是個別的,諸多同等檔次(終端質地)的相近音響系統,價格能夠差到兩三倍,更令人吃驚的是,三千元的可以比八千元的聲音質量、藝術質量好,一萬多元的還不及四五千元的,或者屬于相近質地的。
????????這就是說,對廠家來說,產品的價位要有充足的條件來制約,要系統化地實際把握,對自己的直銷和批發、代銷,都要有說明、約束,某些品牌的價位與價值相脫離,就跟銷售的暴利、胡亂加價相關,一套音響的銷售利潤過千元,甚至是批發價的兩三倍,不是駭人聽聞吧!這就向用戶提出一個尖銳問題,不要簡單地以為,價高就是好的,嚴防上當受騙的最好方法就是已提到的,要請內行幫助評價一番,比較之中選擇質優合格的。
????????我們強調客觀測量與主觀評價相結合,作為用戶尤其要重視后者,作為廠家要想提高產品質量,在這種特殊文化商品的激烈競爭中,占住陣地,提高信譽,擴大戰果,重視和抓好主觀評價是必須的。客觀測量和產品設計、生產都要再經主觀評價這最后一關。“最后一關”的提法只是對出廠產品而言的,對整個生產-設計-測量系統,主觀評價要起到提示、促進作用,它雖然難用直白的技術參數去修正生產、設計、測量,卻可以在比較、鑒別中發現不同設計結構的聽覺效果差異,生產某一品牌的樣機就應當使設計、生產(包括材料、元件遴選)、檢驗、主觀評價連成一個整體的運籌系統,把實際的技術研究工作滲透其中,這樣才更有的放矢,生效快。有的決策者很重視產品外觀的工藝設計、美學設計,這是好的,忽視主觀評價和總體系統的終端質地都是不應該的,在市場競爭和后續購買力的考驗中,怕是要吃苦頭的,面對“供大于求”的現實態勢,更應把技術質量、聲音質量、藝術質量等抓狠、抓好,上檔次,出產品文化風格,讓越來越多的人一聽就感覺好,心生愛意。這才是別人奪不去的望勢,甚至,諸如“品質好,就是價格貴點!”這樣的廣告語也會被愛好者、發燒友欣然笑納的!
????????用戶平素說的音響是指的錄音——放音系統,作為民用產品主要是完善放音欣賞效果。我們所說的音響大系統,還應包括放音(或稱欣賞)環境,聆聽格式和節目軟件。四部分合成一個大系統來保證聽覺欣賞的科學機理和藝術效果;許多人忽略這內中的道理、條件、機制,不管欣賞環境如何,這是普遍的。他們想求得好藝術效果的愿望很強烈,但是,往往難以達到目的,到頭來,埋怨兩、三萬元白花了。其實,錢沒白花,你用好耳機聽一聽,會比揚聲器放出的聲音好聽得多。這就是因為揚聲器放出的聲音要在你那個不太大,又到處是硬石灰墻、玻璃窗的屋子里,引起許多反射聲和混響聲,這些和揚聲器放出的聲音混在一起,就“變味兒”了,或者稱為環境的“聲染色”、“聲干涉”。為了讓音響系統重放節目軟件藝術效果好,應當有相應的環境配合才能保證不受“嚴重污染”。可是,絕大數人家的房間容積偏小(多在10~20m2之間),頂棚又矮(在2.4~3.0m之間的為多),如果進行裝修考慮音響放音的聲學需要,花錢較多不說,還會占去相當的空間,才能抑制中、低音的反射強度,高音反射也需要同時作出吸聲處理。當然,條件和經濟實力允許,實現可靠的設計——裝修是理所當然的。在相當簡陋的房間條件下,相對地爭得好些的節目源重放藝術效果,還是有些方式方法幫忙的,許多報刊和書籍已有介紹,我簡單說幾項重要措施:
????????首先把音響系統設置好,把最佳欣賞區確認好。在我們國家,大都采用雙揚聲器左右分置,輻射軸向交匯于最佳欣賞區的格式,雙揚聲器間距在2~3m之間選定,特別是揚聲器不可往墻角里放,那樣,中、低音的反射會加重許多;同時,要聽著音樂試試揚聲器距后墻多遠為好,大致掌握在70cm左右,聽不出 低音被夸張就可以了;為了避免高音染音,揚聲器要離開玻璃窗遠遠的,為它掛上厚厚的絨布簾就能更好地抑制玻璃反射聲的染色效應;硬石灰墻、頂的反射聲同樣加重尖、硬、毛糙的音質,房間周圍多掛一些質地松軟的厚絨布,再打上密密的皺折,這能明顯地減輕高音染色,使重放聲音柔潤、自然許多,特別是左右墻壁對最佳欣賞區形成對稱反射聲的部分,尤其要掛上打了皺的厚絨布,因為,人坐在最佳欣賞區里,雙耳對這種對稱反射聲是很敏感的,它們幾乎和揚聲器輻射聲音一樣,受到“接收優待”,成為高音染色中的“先行者”、“最重者”,所以,掛絨布吸收這些反射聲比吸收遠距離硬墻的還重要。
????????關于最佳欣賞區說這樣幾點:專業工作者錄制音樂時,是在這個區里監聽的,是參照聽鑒的藝術效果來要求指揮、樂隊和實施錄音加工、潤色的,用戶效仿著在最佳欣賞區里聆聽,這對反映節目源的全面藝術質量是最為關鍵的舉措,以為“坐在哪里都行,聽到聲兒就可以”是很不得當的;這個最佳欣賞區在雙揚聲器輻射軸向的交匯點上和其前后一個小范圍內,一定要把左、右揚聲器的位置搞對稱,保證交匯點到左右揚聲器的中點(或外邊中點)是等距離的;所謂“最佳欣賞區”是個很窄的范圍,在家庭欣賞環境中,它是個長1m多,寬20cm左右的狹長區域,前端距雙揚聲器連線(稱為基線)中點1.5m左右,后端2.5m左右,基線越窄,這個最佳欣賞區域越往前移,通常前端距基線中點不小于1m為好(大致對應的基線在1.8~2.2m之間),為了減弱房間的染色效應,可以坐在前端區里,若是兩三個人研究同一節目,又想找到一致的感覺,就應當緊湊地坐在最佳欣賞區里,實際上是坐在基線中點的垂直線上,在這里往左右歪頭超過30cm就能發現樂器的聲像有位移變化了,這就是嚴格要求你在最佳欣賞區聆聽的首要原因,其次才是引出聲部平衡、色調等狀態的變化。
????????揚聲器輻射出的低音最容易受到房間的影響,在容積有限,長寬高的比例關系不當,又難以裝修低音吸音結構的情況下,改善的希望是較小的,前面提 到了揚聲器擺放位置與墻角、后墻的關系,此點務請重視,喜歡聽交響樂、管弦樂、歌劇、舞劇等節目的朋友,最好練會耳機欣賞,這能屏蔽掉房間的多種不利影響,使節目的演奏、演唱和錄音都得到更忠實的效果。當然,耳機聆聽,一不可時間太長,二不宜音量過大,那會造成聽覺疲勞,嚴重時能出現耳疾。我們也應明了:同樣的價位,耳機質地普遍好于揚聲器,甚至三千元的好耳機,比一二萬元揚聲器的音質還要好;再者,耳機的外來聲干擾最小,保持原有節目源信息結構的能力最強。因此,在廳堂空間感、音質特色、唱奏技藝的真切生動表現等等方面,都是很好的,連分辨噪聲的干擾都是得力的,別說采用AAD、ADD、DDD錄制的CD盤可以聽出噪聲區別,就是同樣采用DDD錄制的CD盤比較下來,也往往能覺察出噪聲的微妙區別。我們從事錄音和制作時,當耽心揚聲器聽鑒把握不大時,也是用耳機來幫忙核查的。這除了耳機的優越性之外,還可以相當大程度上排除聽音環境的噪聲干擾,使你集中精力,增強內聽覺能力,從而提高了分辨精度。說不定,你用好耳機來聆聽,連專業錄音的剪接、編輯痕跡和演奏家的技巧缺憾都能發現。在揚聲器重放與耳機重放同一節目源的認真聆聽比較中,很可能使你的聽覺分辨能力得到明顯提高。這也是一些“發燒友”的經驗之談。至于用耳機既不攪擾家人, 又不影響鄰居,更是善事啦。
????????欣賞環境和欣賞藝術效果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又是動態變化的,不同的節目源在同樣的環境和放音系統之下,也是不盡相同的。家庭欣賞環境的多樣,使這一問題的解決面臨很難堪的境地。如果房間容積較大些,可達30~40m2,我還是建議進行一些聲學裝修。房間不大的音響系統用戶,在同樣揚聲器聲音質量的條件下,不要追求大型,而是選擇體積較小者(低音同樣較好),這方便于在居室里安排 。當然,比較不同體積的揚聲器系統,又要求它們對高、中、低音的各種樂器聲音都反應得較好,建議使用錄制質量上乘的《馬勒第九交響曲》、《1812序曲》、《自新大陸》等等來聽鑒、斟別,用旋律、和聲沉到大字二組的鋼琴曲來比較,也可以覺察器材對低音樂器聲音的反應能力如何。
????????從以上說明和建議中可以看出,確實存在諸多學科對音響大系統的復雜關系問題,我們又是從實踐的角度來強調它們的可操作性,指明一些科學實驗的可行性。這對廣大的音響用戶來說,是不是更實際些,好把握些?!
二、樹立什么樣的音響文化觀念?
????????音響文化觀念與上一節的討論相關,又是更為廣泛的范疇。我想不就概念討論理論思路,而是針對現實的音響文化生產和消費說點實在的想法,出點主意,主要涉及的是音響文化消費的生理聽覺、心理聽覺的基礎效應等問題。
????????音響文化消費不僅指購置音響系統,更強調的是如何用,如何聽,聽什么,學什么,受何影響。所說的“生理聽覺、心理聽覺問題”是指聲音現象長期作用于人的聆聽所產生的基礎效應,藝術體驗、文化領略等是在此基礎效應之上出發、延宕的,若基礎效應(或稱基礎反應能力)不佳,“生發”、“延宕”將或輕或重的產生隱形的聽覺障礙。
????????我以為,生產廠家和廣大消費者對生理、心理基礎效應的理解、重視是不夠的,甚至是不在感覺之內,思考之中的,這對整體民族生理、心理素質的培育、提高是很不利的。對現實中的許多人來說,受了不良影響,還在盲目中消費,仍是相當普遍的。在經濟生活水平提高較快,音響系統已普及到各種生活、生產、文化、社會活動中去的今天,特別值得我們反思。
????????在強聲壓級下聽耳機、聽揚聲器擴聲是有害處的。專業工作和聽覺試驗證明,在八十幾到九十多分貝之間,連續聆聽,聽覺就會在15~20分鐘里產生疲勞,降低聲音信息的分辨、把握能力,時間稍長的可以引起更重的疲勞(不僅是聽覺的),甚至耳痛、惡心、心緒煩亂。傳統的音樂作品和唱奏之所以較少用“fff”、“ffff”,更不持續如此強度,就是經驗地解決了適應聽覺聆聽的合理需要。音樂動態大多在三十多分貝到七十多分貝之間運動,正是聽覺負擔不重 ,又可得到調節,感受比較舒適的狀態。可是流行音樂的擴音演出和歌舞廳的營業擴聲,經常遠高于九十分貝,甚至達到一百分貝以上,被許多人叫作“振耳欲聾”了,可是許多青年人卻認為“最過癮,在家里、在學校哪有這么刺激的機會”。如此過癮多了,聽覺開始遲純,他們不理解,甚至不了解在噪聲較高的車間里工作必須戴防噪聲耳塞或耳罩的道理。在國外,因為音響消費無節制而造成耳疾、神經疾患、生理聽覺系統加快衰老速度等等問題的,可不是個別的,我國也已有這方面的傷害事故。特別是嬰幼兒和初中以前的學生,聽覺正處于特別敏感期,家長和師友們不要成天拉他們進歌舞廳,趕潮流去聽流行音樂擴聲演出,連在家里聽耳機都要音量適度,并且控制聆聽時間長度,不能一聽就是半天,連做功課都不離耳機,那怎么行!
????????我還要強調,聽覺的衰老遠比其它生理機能來得早、來得快,而且,人們對它的保護意識是沒有的或較淡泊的,對青少年來說,生理聽覺保護不好,將是終生遺憾,許多過來人受傷害了,還不自明,自以為能聽懂說話就是聽覺正常的人也不少。我們為音響生產企業辦過“聽音員培訓班”,除了介紹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的理論、經驗和國外的規范之外,特別進行了實地的聽音訓練,參加者幾十人,年齡在二十五到四十八歲之間。我是實地培訓的主要指導老師,進行先導摸底時,就發現了他們聽覺能力的巨大差別。所謂“先導摸底”,就是培訓伊始先選擇部分音樂片斷(供聲音質量主觀評價專用的,信息豐富而生動、明晰)請大家聽,然后各自說自己聽出了什么,結果發現了三大方面的差異:一是少數人很敏感,有立體的聽覺反應能力,一遍聽過就把音樂信號的許多變化信息都聽出來了,而有的人就很遲鈍,聽得出節奏、旋律等,卻聽不出變化多端的演奏技藝信息、聲像運動狀態、廳堂反射效果等等,甚至到培訓班結束了,這些人還基本上沒有明顯改進,結業證也就拿不到了;
????????二是簡化考察內容,從平常習慣的角度來測試,讓大家聽完一段音樂,指出里邊有什么樂器,各在什么方位,景深層次是如何的,結果學員們的聽辨能力仍是區別較為明顯的,可以分出三四個檔次;
????????三是聽語言和歌唱。請說出字頭的用氣、吐法、長短和音質等變化,眾人仍是語義都明白了,而說出語言動作狀態所誘發出的字頭聲音變化,感到困難的就不是個別人了;再讓大家不要管語義,只聽鑒字頭的聲音運動狀態,仍是聽覺敏感的人更靈些,而遲鈍的人改進少些。
????????在本文中介紹被培訓人們的聽覺能力差異,是想引起廣大音響消費者和更多朋友的思考:其一,聽覺能力的差異有先天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后天的保護和自覺與不自覺的聽音訓練,會直接影響聽覺能力,不要對此漠然無知;其二,那些聽覺靈敏的人,多是從小愛好音樂的人,聽覺到四十七八歲(早進入老化年齡)還挺好,這是聽覺訓練積累出的生理聽覺、心理聽覺反應能力,是讓自己的聽覺保持年輕的智慧能力;其三,聽覺不是僅聽語義,學書本知識的,它不僅在音樂欣賞中能發現一個極具運動變化的聲音世界,而且在語言聲音表達的意義之外,也能透視出聲音運動的風韻關系,就是沒有明確語義標稱的許多自然、社會聲音現象,也是氣象萬千的,你若能聆聽得比別人多得多,那就是感受和把握世界的能力強得多,可被看作“聽覺靈光之人”,在從事藝術創作、欣賞和諸多以聲音為媒介的文化活動中,“靈光”將會顯現出強勁的能力,這是詮釋聲音現象的基礎能力,是利用聲音、創造聲音藝術不可缺少的工具性能動本領,對豐富個人的心理表現,擴展心理空間、增強藝術、文化的多層次把握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其四,這種重要的生理聽覺、心理聽覺基礎能力和誘顯、引申出的基礎效應可以視為自然人的寶貴素質,是至今尚未受到社會充分重視、人們普遍理解的文化建構基礎條件,在音響文化的發展和各種聲音運動現象的接觸、利用中,如若盲目性嚴重,尤其是在嬰兒和青年期造成聽覺傷害惡果的,怕是難以彌補的。
????????說到這兒,我要再申述一下,為什么主張買好的音響系統,而不應像一般商品消費那樣可以各檔次的均拿來受用。
????????幾千年來的各種聲音藝術被公認為是變化無窮、優美感人的文化,是人類智慧的卓越結晶。錄音把它們記錄-加工-創造出來,保持原汁原味和增潤升華的都有,若是音響系統的質量欠佳,會使節目源的實際價值打折扣的。本來,民用音響系統就比專業錄音系統差了一截兒,若不從中選優,還往低檔次里滑行,那就損失太大了。“損失太大”不能只看到藝術效果差,還要意識到,粗糙的聲音本身對聽覺就是“未交學費的劣化培訓”,時間長嘍,生理聽覺的習慣性、感受性和心理聽覺的映現能力、靈敏程度,都將受到不良影響,正如前邊舉例議到的惡劣結果那樣,有文化又有聽音崗位,卻因生理聽覺、心理聽覺的未被保護、培訓好,得了個難以獲得結業證書的結果(這是音響企業中的一張重要上崗證,是專家們集體簽名,主管部門蓋章認定的)。當然,有這種聽音員工作的人僅占百姓的少數,卻不能不想想,一個人若從音響系統重放的眾多節目源中主要獲得的是語義明確的知識,而對聲音變化的豐富性、藝術運動的多姿多彩,缺乏敏感,那不就是“木、呆”了嗎?聽覺感受的貧乏可想而知。即使達不到這種可憐程度,也還會有“隱形遺憾”的。
????????下邊的介紹或許對此說法有所佐證。
????????幾十年來,人們用小收音機聽調幅廣播,待到音樂廳里聆聽音樂時,一些人就覺得還不如廣播里的同樣音樂節目自然、舒服。這是為什么?原因之一是,調幅廣播的帶寬(發射的頻率上限僅到八千至一萬赫茲)比著音樂的泛音音域窄了許多(達到一萬五千至二萬赫茲的很多),所以,音樂節目的廣播聲音是高音損耗較多的;還有廣播發射和收音機接收又加上了許多失真(或者通俗地講,附加了許多原聲音信息里沒有的雜亂信息),這就更使節目音質等的劣化顯著了。許多廣播專業人員明了內中“失真、劣化”,一般聽眾卻常把廣播聲音視為真實、自然的,聽的時間長了,就形成一種生理聽覺習慣,“聽覺心理定勢”,或者說,以為這就是好的,自己也是喜愛的。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人,請他聽在專業條件下新錄的小提琴曲和板胡領奏的民間樂曲,竟然說:“怎么不像在廣播里聽過的?”再問他喜歡哪種?他說:“我還是習慣在廣播里聽啊!”
????????如果你用劣質的音響系統來欣賞中外優質數字錄音唱片,時間長了,會不會發生類似情形啊?就是不能尖銳到這種地步,也會影響到對優質藝術效果的評價能力、審判識別能力,這對想搞藝術或喜歡藝術、想過愉悅生活的青少年來說,值得認真思考對待。一些有見識的家長、師友幫助和引導青少年,是值得特別稱道、敬佩的。
????????我個人不討厭流行音樂,也不反對青少年聽一些。但是,我建議家長、師長和青少年把音樂節目的選聽多樣化,在這種比較性欣賞中,會自覺不自覺的發現,傳統音樂、專業創作的嚴肅音樂是信息更為豐富,變化更為多樣,音質更為自然、諧和的,還會隨著文化積累和人生體驗的漸近,體悟出更多的美學意趣和文化內涵,連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民族、國家的心理特質差異都能覺察出來,這和多聽各種音樂、提高心理表征能力、心理空間的延宕能力、心理聽覺思維的錘煉能力等是息息相關的。也正因為這樣,我建議青年人不要一味地迷戀于流行音樂。從流行音樂的寫作、演奏、錄音等來說,多數的還是意識層次淺一些,信息變化的自然、舒服程度欠缺些,許多節目都特別強調直接情緒的灌輸,把人體的多方面感性投入調動起來,而對聽覺的刺激又多半強調得過分,不適于讓生理聽覺、心理聽覺靜靜地步入無干擾的寧靜之中,在這種狀態中才更易于到聲音世界遨游,達到“開竅”境界,讓玄妙的音響呈現于心理空間里,實現所謂“全身心地投入”。我以為,若把這種經驗總結、理論探討和系統研究與藝術學、生理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的充盈、發展相聯系,會更拓寬對音響文化的認識,這對音響生產和音響消費將作出得力指導和推動,說它是社會成員素質教育、民族文化建構的重要基礎工程也不為過吧?!
????????如果生產音響系統這種特殊文化商品的廠家和眾多的音響文化消費者,能在上述這些基礎課題的認識上、體驗上有所“悟實、悟情、悟理”,就會帶來諸多新變化,商品選擇與聆聽消費、生產設計、檢驗與營銷推廣都將充實進諸多新觀念、新舉措,連社會管理都會另眼看待音響文化,清理音響污染吧?!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