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曾幾何時,GPS導航儀所需要的功能,無非是幫助用戶獲取從A點到B點的路線。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人們也變得越來越“貪婪”——希望這些導航設備提供免提通話、同步通訊錄,帶來海量本地目的地數據庫、實時交通數據。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GPS,就應該滿足這些看似苛刻的標準。
日轉星移,這樣的標準仍然在迅速提升,門檻也越來越高,GPS面臨的競爭日趨殘酷,還要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一決雌雄。單純是做到從A點到B點的導航,再也不可能滿足消費者日漸膨脹的胃口,應用商店中導航軟件比比皆是,市面上導航硬件也是層出不窮。能夠真正實現一騎絕塵的GPS導航儀,需要為駕駛體驗增加更多價值,為司機解壓,并且提升開車出行的安全性。
GPS導航儀
考慮到這一點,筆者總結了8項重要功能,能夠讓一款出色的GPS導航儀,在與競爭對手的激戰之中脫穎而出。
1.更為智能的目的地搜索
實際上,目前這方面的問題讓筆者十分頭疼。我所嘗試過的大多數導航儀,都是簡單地進行半徑掃瞄,搜索周圍的目的地。但很顯然,我們還有著更好的選擇——目的地搜索引擎需要更為智能。
在當前行駛線路上搜索目的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說,如果我正從舊金山(San Francisco)向洛杉磯(Los Angeles)行駛,需要在途中稍作休息,加油、填飽肚子。這就意味著,我幾乎不太可能考慮那些已經甩在身后的地點。如果你走過了某處,再調頭返回幾英里以外的目的地,實在是得不償失。因此,沿著目前選定的路線向前,才是目的地搜索最高的優先級。
此外,系統的智能搜索應自動進行,用戶無需特別設置。如果我尚在旅途之中,搜索就應當保留在當前線路之中的。如果我即將走完行程,需要搜索停車場,那么就應該調整回默認的半徑式搜索。而如果我停了車,沒有選擇任何目的地,那么一個簡單的半徑搜索可能就是最好的。
2. 更全面的自動化
有時,導航儀應當替我完成目的地搜索。在便攜式、OEM導航系統中,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自動化功能。
這可能就是整合日歷、活動、社交網絡服務那樣簡單。如果我在Facebook上,決定出席一項活動,GPS就應當詢問我是否需要前往。倘若我開車出去兜風閑逛,導航儀就該在適當的時候提醒我,日程表上記錄的一個重要會議即將開始,是時候返回了。我并不希望親自點擊一個單獨的“事件”菜單,來完成這些功能。
而OEM系統導航,甚至可以與汽車的其他系統相互整合,實現更多的自動化。如果低油量警示燈亮起,導航儀就可以在后臺搜索沿途的加油站,甚至提醒司機需要停車。
3.快速智能的道路選擇
尋找行駛線路,可能是一個導航儀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功能。不過路線的選擇也時分講究,應當合理、快捷,還不會給駕駛者帶來什么危險或者混淆。
我寧愿導航儀提供的是三個簡單卻有些繞遠的指令,而不是六個倉促卻可能節約時間的命令。當然,一個智能的導航儀,需要在節約時間成本以及讓用戶保持神志清楚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如果司機走錯了路,或者拐錯了彎,導航儀也該使用最合理的方式,為司機重新選擇路線。
以下的情況,真的應該避免:舊金山的SOMA地區,是一個3至4車道的單向交通網絡。如果你不小心錯過了一次左轉,噩夢就會開始。大多數導航系統的下一步指令都會是,“前方300英尺,請右轉。”這就意味著,你很有可能需要在一個街區的距離里,橫穿3條機動車道,并且完成右轉彎。當然,你會不可避免地再次錯過轉向,系統就會令人抓狂地提示,請在下一個路口左轉,于是你快速打輪,慌忙行駛回最左側的車到。如此,往復。
很早以前我就學會遇到這樣的麻煩事時,忽略導航儀的指向,親自研究出路。但是如果一個陌生人來到這個地方,就需要自己搞清楚所有的事情,這實在是讓人頭疼。
因此系統應當足夠聰明,能夠記住如果剛剛要求司機準備一次右轉,那么就應該將右轉向作為下一次改道轉彎的首選,而不是那些不可能完成的“最佳”路線。有的時候,有些“舍近求遠”的線路選擇,對于司機來說反而更易于操作。
4. 整合通訊錄(甚至社交網絡)
這一點不需要太多的解釋,也不需要什么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實際上,大多數GPS,已經整合了藍牙免提通話系統,并能夠同步用戶手機中的通訊錄。不過通常情況下,僅僅只是同步電話號碼,而忽略了朋友們的地址。為什么GPS不干脆把地址也復制過來?
在同步通訊錄的時候,我通常喜歡點擊添加LinkedIn聯系人工作地址。有些時候,我可能想去看看Facebook或Foursquare好友,查查過去一個小時他們到了什么地方,這樣我或許就能和他們見上一面。我并不想費時間去閱讀他們的時間線,或是欣賞一些可愛的寶寶照片,我想要的僅僅是社交網絡上的位置共享。
有些人可能覺得,位置共享有些可怕。但是我希望能夠加入更多的選擇,在隱私保護允許的情況之下,同步聯系人以及社交網絡上的共享位置。像Glympse這樣的服務和應用,能夠讓用戶暫時向選定的個人或團體,分享他們的目的地。我也希望能夠有這樣一個按鈕,輕輕一點,就能把自己的目的地發送給想要見的人,或是把我目前的位置,發給那些牽掛我的家人。
5. 出色的語音功能
良好的語音提示,能夠在行駛過程中帶來實時導航。我想聽到的是道路或高速公路的名字,而不是冷冰冰的距離和方向。當司機聽到,“從Electric Avenue出口離開”,“右轉到Broadway路”,他們就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去查看路上的標牌,而不是分心研究導航儀上的畫面。
使用自然語言以及導航地標的系統十分理想,比如,“在本田經銷店左轉”,這樣的大型地標性建筑,往往能讓司機的工作輕松一些,想想看,比起抬頭聚精會神盯著遠處的路標,這顯然要舒服許多。
駕駛者希望減少接觸式交互的次數,希望將自己的手放在方向盤上掌舵,而不是不停地點擊、觸摸。
6. 行之有效的語音命令系統
一款出色的語音助手,應該可以理解“導航到主街123號”這樣的命令,無需多次按鍵或者暫停,就能解析這樣的短句。需要分別提供街道號、名稱、城市名、州名等信息的系統,會讓人心煩意亂。筆者通常不會自討沒趣,沒人有時間用這種導航!
雖然能夠理解簡單的命令是件好事,但一個能“聽懂”接近日常用語的命令,或者查詢,“理解”某些專有名詞的導航系統,顯然更勝一籌。眼下的諸多便攜式導航系統中,語音命令引擎能夠理解有限的命令,甚至是某些專有名詞,比如“導航到星巴克”。但是,如果你并不喜歡那里的咖啡口味怎么辦?如果你想查找的是“播放《星巴克》電影的電影院”,或者“附近幾公里內油價最低的加油站”呢?
這些微妙而復雜的查詢,對便攜式處理器來說通常太過復雜。當你使用谷歌(微博)的Voice Search或蘋果Siri的時候,手機實際上依賴云端進行工作。相比而言,筆者更喜歡像正常人一樣說話,因此也希望導航儀需要擁有一樣的習慣。
7. 網絡或云端連接
高速的網絡連接,對于語音輸入來說大有裨益,但是網絡連接最主要的優勢,還是在于可以將網絡的數據傳遞到儀表盤。將導航連接到云端,意味著用戶能夠獲得準確的即時路況信息,實時更新的油價,以及其他深度元數據,比如當前區域里的電影院中,哪些電影正在上映。
當然了,還是要由制造商尋找使用這些數據的正確方法,特別是在處理諸如社交網絡的信息“誘惑”時。舉個例子,筆者在開車的時候,并不需要瀏覽朋友的Tweet,也不想聽到朋友Tweet的更新語音提示,但是卻很樂意了解附近的哪些咖啡店提供免費WiFi,我的朋友在Yelp或Foursquare上,給哪些小店評了高分。
8. 緊湊的界面 不讓駕駛員分心
可能看到現在,讀者中有不少人會覺得,口袋里的智能手機也能做到這些,確實不假。但是,你的手機也會此起彼伏地響起短信、電子郵件、Facebook、比賽實況消息、最新的電視劇集提醒等等提示音,誘惑你轉移注意力。同時,手機上還運行著種類繁多的其他應用,你可以通過語音查詢目的地,開始導航,分享位置信息,但是,在Android手機上,這些功能分散在三個不同的應用之中。
并不是說手機不是好的導航選擇,但是使用這樣的設備需要很好的自制力。那些信息成癮的人,做到無視所有內容也許確實有些困難。同樣也并不是說,便攜或OEM版的導航設備,就能完全做到全部的功能整合。但是,筆者希望見到的,是這些設備和導航應用的融合的更加緊密、自動化,能夠讓上述七大功能得到精簡,并且運行流暢,為行駛中的用戶,屏蔽掉其他信息紛擾。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