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已經廣泛的應用在了筆記本電腦,手機掌上電腦,數碼相機等移動終端上。
有了Wi-Fi之后,不需要網線即可聯入網絡。
越來越多的設備在出廠前安裝了Wi-Fi模塊,也有越來越多的場所提供了Wi-Fi信號覆蓋。
這樣,Wi-Fi形成了一個從科研到設備生產、從網絡接入到網絡內容服務等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2007年,全國包括Wi-Fi在內的wlan行業產業價值有望超億美元。
對于個人用戶來說,Wi-Fi的普及,將是用戶體驗的一次飛躍。
筆記本電腦用戶將可以任意一個具備Wi-Fi信號覆蓋的地方快速接入Internet而不需要再去尋找網線,越來越多的機場、酒店、公共場所都提供了Wi-Fi信號覆蓋。及時帶筆記本電腦開會,也不用擔心會議室沒有足夠的網線插口。而在家中,您更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都覆蓋無線信號,而不需要擔心網線的走線影響整體室內美觀。
數碼相機用戶更可以將拍攝完成的圖片實時的傳送到筆記本電腦中,無需通過復雜的數據線聯機。
Wi-Fi在掌上設備上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智能手機就是其中一份子。與早前應用 于手機上的藍牙技術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更高的傳輸速率,因此Wi-Fi手機成為了目前移動通信業界的時尚潮流。
由于Wi-Fi的頻段在世界范圍內是無需任何電信運營執照的免費頻段,因此WLAN無線設備提供了一個世界范圍內可以使用的,費用極其低廉且數據帶寬極高的無線空中接口。用戶可以在Wi-Fi覆蓋區域內快速瀏覽網頁,隨時隨地接聽撥打電話。而其它一些基于WLAN的寬帶數據應用,如流媒體、網絡游戲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戶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們打長途電話(包括國際長途哦),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音樂下載、數碼照片傳遞等,再無需擔心速度慢和花費高的問題。
Wi-Fi的全稱是Wireless Fidelity,又叫802.11b標準。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與已有的各種 802.11DSSS設備兼容。伴隨著Intel公司提出的筆記本電腦芯片組?“迅馳”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一技術也逐漸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不過自 2005年底開始,很多手機廠商,特別是以生產智能手機為主的品牌便開始將Wi-Fi引入自己的產品當中。
目前已經有很多手機自帶Wi-Fi功能,但是國家信息產業部明文規定不允許帶Wi-Fi功能的手機在國內上市,因此在國內上市的手機都不帶Wi-Fi功能。很多相同的機型在國內不能使用此功能,但在國外就可以應用。不過像多普達586W,577W等型號手機繁體版的在國內是可以使用的Wi-Fi功能的。
現在Wi-Fi翻蓋范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了,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接口。當我們去旅游,辦公時,就可以在這些場所使用我們的掌上設備盡情網上沖浪了。
Wi-Fi為IEEE定義的一個無線網絡通信的工業標準(IEEE802.11)。
Wi-Fi第一個版本發表于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 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準起名叫 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802.11標準和補充。
802.11 ,1997年,原始標準(2Mbit/s 工作在2.4GHz)。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c,符合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MAC) 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
802.11e ,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 QS) 的支持。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nteroperability) 。
802.11g,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h,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 和室外(outdoor) 信道(5GHz頻段) 。
802.11i,安全和鑒權(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補充。
802.11n,導入多重輸入輸出 (MIMO) 技術,基本上是802.11a的延伸版。
除了上面的IEEE標準,另外有一個被稱為IEEE802.11b+的技術,通過PBCC技術(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 在IEEE802.11b(2.4GHz頻段)
基礎上提供22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但這事實上并不是一個IEEE的公開標準,而是一項產權私有的技術(產權屬于美國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s)。也有一些被稱為802.11g+的技術,在IEEE802.11g的基礎上提供108Mbit/s的傳輸速率,跟802.11b+一樣,同樣是非標準技術,由無線網絡芯片生產商Atheros所提倡的則為SuperG。
一個Wi-Fi聯接點網絡成員和結構站點(Station) ,網絡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網絡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的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統用于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 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ess Point, AP) 。接入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于將無線局域網和有線局域網或其它網絡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迭。
IEEE802.11只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尋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局域網的尋址不屬無線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5種服務屬于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 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聯接(Reassociation) 。
4種服務屬于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 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 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
Wi-Fi的主要技術優勢
1.無線電波的覆蓋范圍廣,基于藍牙技術的電波覆蓋范圍非常小,半徑大約只有50英尺左右,約合15米。而Wi-Fi的半徑則可達300英尺左右,約合100米。最近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換機,該款產品能夠把目前Wi-Fi無線網絡300英尺,接近100米的通信距離擴大到4英里,約6.5公里。
2.雖然由Wi-Fi技術傳輸的無線通信質量不是很好,數據安全性能比藍牙差一些,傳輸質量也有待改進,但傳輸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11Mbps,符合個人和社會信息化的需求。
3.廠商進入該領域的門檻比較低。廠商只要在機場、車站、咖啡店、圖書館等人員較密集的地方設置“熱點”,并通過高速線路將因特網接入上述場所。這樣由于“熱點”所發射出的電波可以達到距接入點半徑數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戶只要將支持無線LAN的筆記本電腦或PDA拿到該區域內,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網。也就是說廠商不用耗費資金來進行網絡布線接入,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Wi-Fi組建方法
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無線網絡。一般架設無線網絡的基本配備就是無線網卡及一臺AP,如此便能以無線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線架構來分享網絡資源,架設費用和復雜程序遠遠低于傳統的有線網絡。如果只是幾臺電腦的對等網,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臺電腦配備無線網卡。AP一般翻譯為“無線訪問節點”,或“橋接器”。它主要當作傳統的有線局域網絡與無線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因此任何一臺裝有無線網卡的PC均可透過AP去分享有線局域網絡甚至廣域網絡的資源,其工作原理相當于一個內置無線發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無線網卡則是負責接收由AP所發射信號的CLIENT端設備。有了AP就像一般有線網絡的Hub一般,無線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輕易地與網絡相連。特別是對于寬帶的使用,Wi-Fi更顯優勢,有線寬帶網絡(ADSL、小區LAN等)到戶后,連接到一個AP,然后在電腦中安裝一塊無線網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個AP已經足夠,甚至用戶的鄰里得到授權后,則無需增加端口,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網。
。
Wi-Fi的應用
由于Wi-Fi的頻段在世界范圍內是無需任何電信運營執照的免費頻段,因此WLAN無線設備提供了一個世界范圍內可以使用的,費用極其低廉且數據帶寬極高的無線空中接口。用戶可以在Wi-Fi覆蓋區域內快速瀏覽網頁,隨時隨地接聽撥打電話。而其它一些基于WLAN的寬帶數據應用,如流媒體、網絡游戲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戶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們打長途電話(包括國際長途),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音樂下載、數碼照片傳遞等,再無需擔心速度慢和花費高的問題。
Wi-Fi在掌上設備上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智能手機就是其中一份子。與早前應用于手機上的藍牙技術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更高的傳輸速率,因此Wi-Fi手機成為了目前移動通信業界的時尚潮流。
目前已經有很多手機自帶Wi-Fi功能,但是國家信息產業部明文規定不允許帶Wi-Fi功能的手機在國內上市,因此在國內上市的手機都不帶Wi- Fi功能。很多相同的機型在國內不能用此功能,但在國外就可以應用。不過像多普達586W,577W等型號手機繁體版的在國內是可以使用的Wi-Fi功能的。
現在Wi-Fi翻蓋范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了,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接口。當我們去旅游,辦公時,就可以在這些場所使用我們的掌上設備盡情網上沖浪了。
Wi-Fi的發展和未來
這兩年內,無線AP的數量呈迅猛的增長,無線網絡的方便與高效使其能夠得到迅速的普及。除了在目前的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國外已經有先例以無線標準來建設城域網,因此,Wi-Fi的無線地位將會日益牢固。
Wi-Fi是目前無線接入的主流標準,但是,Wi-Fi會走多遠呢?在Intel的強力支持下,Wi-Fi已經有了接班人。它就是全面兼容現有Wi-Fi的WiMAX,對比于Wi-Fi的802.11X標準,WiMAX就是802.16x。與前者相比,WiMAX具有更遠的傳輸距離、更寬的頻段選擇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預計會在未來幾年間成為無線網絡的一個主流標準,Intel計劃將來采用該標準來建設無線廣域網絡。這相比于現時的無線局域網或城域網,是質的變革,而且現有設備仍能得到支持,保護人們的每一分錢投資。
總而言之,家庭和小型辦公網絡用戶對移動連接的需求是無線局域網市場增長的動力,雖然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仍然是目前Wi-Fi用戶最多的地區,但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辦公的進一步普及,廉價的Wi-Fi,必將成為那些隨時需要進行網絡連接用戶的必然之選。
最近,業界紛紛傳出Wi-Fi已出現生存危機的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日前很多企業仍然在Wi-Fi這方面投入巨資,但從中贏利的企業幾乎沒有。據悉很多企業因Wi-Fi而破產,前不久R Wireless公司也放棄了該項業務。那么Wi-Fi的盈利情況是否真的出現危機了?
不可否認,Wi-Fi技術的商用目前碰到了許多困難。一方面是受制于Wi-Fi技術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和如何計費等都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另一方面,由于Wi-Fi的贏利模式不明確,如果將Wi-Fi作為單一網絡來經營,商業用戶的不足會使網絡建設的投資收益比較低,因此也影響了電信運營商的積極性。但從Wi-Fi技術定位看,我認為,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Wi-Fi技術的定位主要是作為高速有線接入技術的補充,將來逐漸也會成為蜂窩移動通信的補充。
雖然Wi-Fi技術的商用在目前碰到了一些困難,但這種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包辦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統。可以說只有各種接入手段相互補充使用才能帶來經濟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它可以在特定的區域和范圍內發揮對3G的重要補充作用,Wi-Fi技術與3G技術相結合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Wi-Fi是高速有線接入技術的補充
目前,有線接入技術主要包括以太網、 xDSL等。Wi-Fi技術作為高速有線接入技術的補充,具有為可移動性、價格低廉的優點,Wi-Fi技術廣泛應用于有線接入需無線延伸的領域,如臨時會場等。由于數據速率、覆蓋范圍和可靠性的差異,Wi-Fi技術在寬帶應用上將作為高速有線接入技術的補充。而關鍵技術無疑決定著Wi-Fi的補充力度。現在OFDM、MIMO(多入多出)、智能天線和軟件無線電等,都開始應用到無線局域網中以提升Wi-Fi性能,比如說802.11n計劃采用MIMO與OFDM相結合,使數據速率成倍提高。另外,天線及傳輸技術的改進使得無線局域網的傳輸距離大大增加,可以達到幾公里。
Wi-Fi是蜂窩移動通信的補充。
Wi-Fi技術的次要定位----蜂窩移動通信的補充。蜂窩移動通信可以提供廣覆蓋、高移動性和中低等數據傳輸速率,它可以利用Wi-Fi高速數據傳輸的特點彌補自己數據傳輸速率受限的不足。而Wi-Fi不僅可利用蜂窩移動通信網絡完善的鑒權與計費機制,而且可結合蜂窩移動通信網絡廣覆蓋的特點進行多接入切換功能。
這樣就可實現Wi-Fi與蜂窩移動通信的融合,使蜂窩移動通信的運營錦上添花,進一步擴大其業務量。
Wi-Fi是現有通信系統的補充,可看作是3G的一種補充。
無線接入技術則主要包括IEEE的802.11、802.15、802.16和802.20標準,分別指WLAN、無線個域網WPAN:藍牙與uwb、無線城域網WMAN:WIMAX和寬帶移動接入WBMA等。一般地說WPAN提供超近距離的無線高數據傳輸速率連接;WMAN提供城域覆蓋和高數據傳輸速率;WBMA提供廣覆蓋、高移動性和高數據傳輸速率;Wi-Fi則可以提供熱點覆蓋、低移動性和高數據傳輸速率。
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Wi-Fi技術的定位主要是作為高速有線接入技術的補充,逐漸也會成為蜂窩移動通信的補充。當然Wi-Fi與蜂窩移動通信也存在少量競爭。一方面,用于Wi-Fi的IP話音終端已經進入市場,這對蜂窩移動通信有一部分替代作用。另一方面,隨著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熱點地區的Wi-Fi公共應用也可能被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部分取代。但是總的來說,他們是共存的關系,比如一些特殊場合的高速數據傳輸必須借助于Wi-Fi,象波音公司提出的飛機內部無線局域網;而在另外一些場合使用Wi-Fi可以較為經濟,象實現高速列車內部的無線局域網時。
此外,從當前Wi-Fi技術的應用看,其中熱點公共接入在運營商的推動下發展較快,但用戶數少并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使Wi-Fi呈現虛熱現象。
所以,Wi-Fi雖然是通信業中發展的新亮點,但是主要應定位于現有通信系統的補充。如果炒作過熱,面對相對狹小的市場可能出現投資過度和資源閑置的狀況。
據報道,在美國T-Mobile移動通訊公司經營的遍布2000多家星巴克咖啡廳的“熱點”網絡,平均每天只有不到兩個人使用,而運營商為此每個月就要花費數百美元。
另外目前公共接入服務的應用,除了上網、接收email等既有應用之外,并未出現對使用者而言具有獨占性、迫切性、必要性之應用服務,可使消費者產生另一種新的使用需求,這也是它難以大量吸引用戶族群的原因。百年來通信發展的歷史證明,使用一種包辦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統是不可取的,各種接入手段的混合使用才能帶來經濟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時提高。毫無疑問,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3G)技術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系統,它有較高的技術先進性、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廣泛的應用。但是Wi-Fi可以在特定的區域和范圍內發揮對3G的重要補充作用,Wi-Fi技術與3G技術相結合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