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中競爭與非競爭接入的區別?(信令面)
無論是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還是基于非競爭的隨機接入, UE 都只能在其 PCell 上發起隨機接入。
步驟1:UE 發送 preamble
UE?發送?random access preamble?給 eNodeB,以告訴 eNodeB 有一個隨機接入請求,同時使得eNodeB 能估計其與 UE 之間的傳輸時延并以此校準上行 timing。
步驟2:eNodeB 發送 Random Access Response
UE 發送了 preamble 之后,將在 RAR 時間窗( RA Response window)內監聽 PDCCH,以接收對應 RA-RNTI 的 RAR(此時不考慮可能出現的 measurement gap) 。如果在此 RAR 時間窗內沒有接收到 eNodeB 回復的 RAR,則認為此次隨機接入過程失敗。
步驟3:UE發送Msg3
基于非競爭的隨機接入,?preamble?是某個 UE 專用的,所以不存在沖突;又因為該 UE 已經擁有在接入小區內的唯一標志 C-RNTI,所以也不需要 eNodeB 給它分配 C-RNTI。因此,只有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才需要步驟三和步驟四。
步驟4:eNodeB 發送 contention resolution
eNodeB 在沖突解決機制中,會在 Msg4中攜帶該唯一的標志以指定勝出的 UE。而其它沒有在沖突解決中勝出的 UE 將重新發起隨機接入。
SA和NSA如何區分?
NSA,采用雙連接方式,5G NR控制面錨定于4G LTE,并利舊4G核心網EPC。
SA,5G NR直接接入5G核心網(NG Core),它不再依賴4G,是完整獨立的5G網絡。
對比以上架構,NSA和SA主要存在三大區別:
1)核心網:NSA沒有5G核心網,SA有5G核心網;
2)在NSA組網下,控制面(信令)在LTE側;控制面在NR側;
3)在NSA組網下,終端雙連接LTE和NR兩種無線接入技術;在SA組網下,終端僅連接NR一種無線接入技術。
4)現網應用的SA系列是Option 2;現網NSA用的是Option3x:數據從gNB側進行分流。
帶SN變更與不帶SN變更區別
1.不帶SN切換原理
1、源MN在切換命令下發后,先發起SN釋放流程,釋放SN
2、LTE切換到目標小區后,再觸發SN添加流程,將SN添加到目標側MN。
2.帶SN切換原理
1. UE在源4G小區發起業務,并完成雙連接添加
2.?主節點4G小區滿足A3門限,發起測量報告,在測量報告里,攜帶最強的NR鄰區測量
3.?“帶SN切換RSRP差值”默認配置為0,表示目標NR小區RSRP≥源NR小區RSRP,4G切換的同時5G小區同步完成變更
4. 表示目標NR小區RSRP<源NR小區RSRP,4G切換,5G小區不變。
錨點優先級實現方式及事件
空閑態實現原理:UE從連接態釋放進入空閑態時,在RRC Release消息中的IMMCI信元中攜帶NSA錨點優先級下發給UE,UE基于該優先級進行小區重選到高優先級的頻點上進行駐留。
連接態實現原理:UE從初始發起業務或切換接入駐留小區時,eNB判斷當前小區的NSA PCC(主載波頻點優先級)錨點優先級是否是最高,若是則繼續做業務,若不是則將NSA用戶切換到最高優先級錨點。
錨點優先級采用:A1+A5事件;在LTE上上報A1事件后,就下發A5測量控制(錨點頻點),上報A5事件后,切換到錨點小區上。(542)A5門限1:-43,A5門限2:-105dbm。
5G性能指標包括哪些方面?
NSA關注那些指標 NSA組網--后臺指標定義
NSA PCell用戶SgNB添加成功率
指標來源:4G側
計算公式:小區內所有LTE-NR NSA DC的PCell用戶SgNB增加成功總次數 (無)/小區內所有LTE-NR NSA DC的PCell用戶SgNB增加嘗試總次數 (無)
站間切換出成功率
指標來源:4G側
計算公式:NSADC用戶切換出嘗試次數 (無)/NSA DC用戶切換出成功次數 (無)
NSA用戶在LTE側的切換入執行成功率
指標來源:4G側
計算公式:小區內所有LTE-NR NSA DC的PCell用戶SCG變更成功總次數 (無)/小區內所有LTE-NR NSA DC的PCell用戶SCG變更嘗試總次數 (無)
NSA用戶LTE側ERAB掉話率
指標來源:4G側
計算公式:LTE-NRNSA DC場景下E-RAB異常釋放總次數 (無)/(LTE-NR NSA DC場景下E-RAB異常釋放總次數 (無)+NSA DC用戶E-RAB正常釋放總次數 (無)
NSA SgNB添加成功率
指標來源:5G側
計算公式:LTE-NRNSA DC場景下發送SgNB增加成功的次數/LTE-NR NSA DC場景下收到SgNB增加嘗試的次數
NSA SgNB掉話率
指標來源:5G側
計算公式:無線層導致的LTE-NR NSA DC場景下SgNB異常釋放總次數/LTE-NR NSA DC場景下SgNB釋放總次數
5G性能指標包括六個方面,包括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端到端時延、移動性、流量密度、用戶峰值速率。
接入/掉話/SA切換/EPS FB切換成功率/流量
NSA接入失敗原因有哪些?
版本排查:終端版本,基本版本,核心網版本是否存在問題;
告警:小區不可用,X2接口故障;
干擾:上行干擾影響SRS和PUSCH解調性能,影響吞吐率
參數問題:ENDCX2,SCTP鏈路,鄰區,pdcp參數組
答:上行干擾過大、PRB利用率過高、越區覆蓋接入距離過遠、小區狀態異常、X2接口問題、CQI差,信道質量不好、參數配置問題。
接入失敗的解決方法:
答:話統確認失敗原因,無線原因的需要優化空口;干擾問題的處理干擾;越區覆蓋的調整參數;X2接口的優化;小區故障告警排查等。
掉話的原因有哪些
答:從當前NSA現網問題來看,NR的異常掉話原因主要為3大類:無線、傳輸、Noreply。
反映在counter上面對應哪些:
答:對應counter指標為:N.NsaDc.SgNB.AbnormRel.Radio、N.NsaDc.SgNB.AbnormRel.Trans、N.NsaDc.SgNB.AbnormRel.NoReply
如何處理掉話?
答:告警、故障日志排查,信令流程分析(終端問題,核心網問題,錨點重建或掉話),干擾排查,5G存下干擾,5G配置問題核查,4G配置問題核查,覆蓋優化
切換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答:LTE到目標NR站點X2資源不可用導致5G切換失敗;小區上報A3不切換問題-外部小區SSB頻點配置錯誤;LTE和NR側流量上報開關狀態不一致導致NR站間切換失敗;PCI混淆導致切換無法觸發;干擾原因導致切換入隨機接入失敗;越區覆蓋,弱覆蓋等
切換失敗的解決方案有哪些?
答:X2接口核查與優化;流量上報開關核查,確保NR和錨點側一致;PCI核查及優化;干擾優化;覆蓋優化,比如越區覆蓋;參數優化,比如A3切換的磁滯和偏置,切換失敗的懲罰。
SN變更成功提升
SN變更成功率=SN變更確認次數/SN請求次數(C600600010/C600600009)
SN變更請求次數(C600600009)
觸發條件:當gNB收到A3測量報告(MeasurementReport)觸發SN變更并發送SN CHANGE REQUIRED,計數器加1,上圖第1條信令;
SN變更確認次數(C600600010)
觸發條件:當gNB發送SN CHANGE REQUIRED并收到SN CHANGE CONFIRM后,再收到MN的UE CONTEXT RELEASE消息,完成源SN的上下文釋放,SN變更成功,計數器加1,上圖第17條信令。
按照SN change的流程階段,將影響SN change成功率因素總結如下:
1)準備階段失敗:對應上圖的步驟3流程
a.MN和目標側gNB沒有配置X2口
b.MN和目標側gNB的小區沒有配置鄰區關系(涉及到reserve4開關)
c.MN和目標側gNB的X2鏈路斷
d.目標gNB掉站
2)執行階段失敗:對應上圖步驟3成功率后,步驟1的流程
a.MN側配置的gNB的鄰區中PCI混淆
b.無線覆蓋等其他原因
SN添加成功率
數據配置
1.4G到5G站點的SCTP鏈路,ENDC會引用這個sctp(sctp鏈路類型ENDCX2);
雙鏈接請求band集合(3+41);
2.【全局業務開關】修改SON預留開關4為打開,修改移動性預留開關6為打開;
3.【雙鏈接承載】,將QCI7、QCI8和QCI9雙連接連接承載類型修改成SCG Split模式;
4.B1測量門限配置(2100)B1測量時RSRP絕對門限為-115dBm;
5.PDCP SN長度 進入【QoS業務類型】,找到業務類型QCI編號為9,UE類型為NR【1】的那條記錄,點擊修改,修改【PDCP SN的長度】為18bit[2];
6.進入【測量參數】節點,修改所有記錄中的【NR載頻相關配置】參數為如下值。
修改序號0記錄中的頻段為41,NR SSB載頻為2524.95
7.【EN-DC策略表】中,把EN-DC功能開關全部修改為打開
8.4到5的鄰區配置
9.??SN添加B1測量等待定時器
10.??5G小區狀態檢查
Massive MIMO 特性(關鍵技術)-多波束優點
Massive MIMO?增益----提高頻譜利用率/覆蓋范圍增大/干擾抑制
陣列增益:通過相干合并,能有效提高處理后SINR 的均值;改善系統覆蓋
空間分集增益:把數據副本在不同天線發送以提高傳輸可靠性,減小信噪比的相對波動;改善系統覆蓋
空間復用增益:利用空間信道的獨立性,通過同時傳輸多個數據流以提升傳輸速率;改善系統容量、增加峰值速率
干擾抑制增益:利用干擾信號的空間有色性,通過提升處理后信干噪比對干擾進行抑制;改善系統容量、改善系統覆蓋
5G到4G切換信令流程圖
SA EPS FALLBACK問題排查思路
EPS Fallback功能支持“測量切換”、“測量重定向”、“盲重定向”三種回落方式,目前該5G站點使用的方式是“基于測量切換”的方式。
基于測量的切換中EPS Fallback功能需要配置:回落的4G頻點、4G鄰區與鄰接關系,并且進行專用B1測量事件下發,待B1 MR測量報告上報后,將UE切換至4G小區。當5G撥號通話無法接通時,需要逐步核查參數配置:
1)確認終端接入的5G小區與回落的目標4G小區狀態正常,無告警。
2)核查“EPS回落開關”配置為“基于測量的方式”;“EPS回落優先執行方式”配置為“切換”;“NR語音開關指示”為“false“,代表無線側設置為不支持”VoNR”
3)核查“EutranFreq”配置了期望回落的4G頻點信息,回落的目標小區需要配置的”中心載頻”為1815,“freqBand”為3
4)配置“鄰接LTE FDD小區”中的參數必須與4G FDD小區參數一致,參數如下:eNodeB標識、PLMNID、小區標識、PLMN列表、物理小區ID、跟蹤區域碼、頻帶指示、中心載頻、系統帶寬等信息。
5)“LTE鄰接關系”配置中,必須配置外部LTE FDD小區,并且正確引用,同時,“切換狀態”配置為“高優先級”,鄰小區與本小區相鄰關系為“相鄰”,這樣該鄰區關系對應的鄰小區可以是切換的首選目標小區,
6)“EPS fallback切換”配置中進行B1事件RSRP門限設置,當前5G小區“B1事件RSRP門限設置”為-108dBm
具體說說SA/NSA的互操作和事件
NSA跟4G的互操作:4G錨點添加SN(SCG)所謂加腿,使用B1事件(5G SS-RSRP>=105dBm,移動默認門限)?? 刪除或釋放SN門限,所謂刪腿,使用A2事件(5G SS-RSRP>=115dBm,移動默認門限)。?
SA跟4G的互操作:語音EPS fallback(見上面)
NSA下無法接入5G小區有哪些原因?
答:LTE側流程:LTE接入失敗;UE接入LTE后不下發5G B1測量;UE未上報5G B1測量結果。接入準備階段:LTE收到B1測量上報后未發送SgNBAdd Req;5G回復SgNB Add Reject,LTE未向5G回復SgNBReconfig Cmp。
5G空口階段:UE沒發起空口隨機接入;空口接入RAR超時;UE收到RAR但Msg3失敗。
錨點站下發B1測量需要LTE基站滿足錨點站要求如下:
1)? 錨點站NSA開關打開;
2)? EN-DC開關打開;
3)? 有5G的鄰區;
4)? 有和5G的X2AP鏈路;
5)? 錨點站SCG頻點配置正確;
6)? 錨點站NR鄰區信息配置準確;
7) 檢查默認承載配置的類型要為Split或是SCG而不能是MCG;
8)? 錨點站異頻測量GAP期間不下發NR的B1測量
9)? SN添加B1測量等待定時器
EN-DC功能SN添加B1測量等待定時器:EN-DC功能SN添加B1測量配置下發后,會啟用此定時器等待測量報告,定時器超時后測量報告沒有上報,則刪除SN添加B1測量配置。建議將此定時器配置為1800000ms。
UE未上報5G B1測量結果
1)5G小區狀態檢查
查詢5G小區的狀態,以及AAU發射功率,確保5G小區工作正常。
AAU功率設置過小,會導致UE接收到的SSB信號較弱,不滿足B1事件觸發條件。AAU功率不足導致終端接入后自動釋放且無法再次接入,交轉直模塊設備最大支持輸出不滿足工程規范要求,AAU頻繁上報輸入電源斷告警。
2)確認B1測量控制的門限
通過B1測量的RRC重配置消息確認B1門限配置是否合理,如下B1門限對應的門限為26-156即-130dbm,只要RSRP大于-130dbm就滿足B1上報條件。
3)確認4G和5G頻點的配置
錨點基站配置的NR小區的頻點錯誤,導致RRC重配置下發錯誤的頻點,進而導致UE不上報B1事件,或者上報了錯誤頻點的B1事件。
4)以中興廠家為例,在“E-UTRAN FDD小區”-->“測量參數”-->“NR載頻相關配置”里面進行NR測量頻點配置。其中,“NR下行載頻所在的頻段指示”和“NR SSB載頻(MHz)”,分別配置需要測量的NR頻點的Band指示和物理頻點,需要結合UE的MRDC能力中的LTE Band與NR Band組合,來配置NR載頻的Band。
目前外場常見的幾種“NR中心頻點”、“NR SSB中心頻點(NR SSB載頻)”、“絕對頻點point A”等的關系,需要按照coreset#0 RB數、coreset#0符號數進行區分,分為兩種情況:
1)coreset#0 RB數: 24;coreset#0 符號數:2;
2)coreset#0 RB數: 48;coreset#0 符號數:1;
現場開站完成后,在UME網管上進行coreset#0 RB數、coreset#0 符號數的核查,確定好后,按照對應的4/5G頻點轉換表進行頻點相關配置的修改。coreset#0 RB數、coreset#0 符號數在UME網管上的位置。
NSA終端能力上報
1.終端是否支持DC
UE能力上報中包含en-dc-r15的UE能力,通過信令RRC_UE_CAP_INFO查看,即rat-Type為eutra的ueCapacityRAT-Container中是否攜帶irat-ParametersNR-r15->en-DC-r15:supported字段。另外檢查配置的NR鄰區的頻段是否為一下supportedBandListEN_DC里面對應的頻段。
2.終端是否支持LTE和NR的頻段組合
UE MRDC能力中支持PCC錨點和NR SCG頻點組合,若在UE能力中攜帶了MRDC能力,則基站判斷MRDC能力中支持的LNR組合頻帶是否包含PCC錨點及NR SCG頻點組合。
終端截圖表示支持LTE的band1和NR的band41進行MRDC。需要確認小區的LTE和NR band組合UE的能力是否支持,如果不支持聯系終端進行相關設置或者升級。
簽約速率
通過網管上信令初始上下文建立請求中查看用戶簽約速率。
通過網管上查看PDU最大速率。
5G 速率異常排查?
下行速率不達標常見的處理方法
(1)下行速率不達標首先確定是否是D1D2干擾的問題。
(2)測試速率不達標時需要關注如下幾個指標:?上下行Bler, 上下行調度數, NI, MCS,明確是哪個參數的問題,在進行針對性處理。
MCS低:擺點位置(RSRP在-65dBm至-75dBm之間,SINR大于20)且多徑豐富;鄰區和外部干擾(D1/2干擾);MCS參數被固定;CQI測量上報問題。
BLER高:擺點位置(RSRP在-65dBm至-75dBm之間,SINR大于20);鄰區和外部干擾;MCS收斂異常;CQI調整異常;權值自適應異常;下行頻偏;上行TA異常。
RANK低:核查DMRS參數配置;核查RANK值是否被固定;信道環境需選擇周邊有建筑或樹木的場景,避免空曠場景下測試;通道校正結果;SRS功率不足;排查上行干擾,影響SRS信道質量。
(3)若上行Bler>5%,?導致速率不達標,建議修改AMC參數中”上行目標Bler”為5%,?降低上行Bler對下行業務的影響
(4)若調制方式在256qam及64qam間頻繁變動建議,關閉256QAM,正常情況下保持256qam打開
(5)下行調度數<1550時,應判斷為下行來包不足,建議進行下行灌包測試,排除無線或基站問題
(6)若下行調度數>1550,且RI=4,但MCS小于22,且下行BLER在10%附近波動,?建議將SUMIMO DL的下行反饋方式修改為?“強制RI=3, PMI”
(7)速率不達標但是差距不大時,將4G錨點的雙鏈接修改為SCG Split模式,下行解調改為256QAM。
(8)速率不達標且差距較大時,查看對應的流數,如果流數不足時,需要重新找點,盡量避免在空曠的環境下測試,最好要在有墻或者樹木的地方測試,構建點位的多徑環境,且手機傾斜指向基站下效果較好,也可采用人工構造方法(其他外場通過使用木板類東西人工構造)。
后臺參數核查:
傳輸帶寬核查10GE;
參數導致下行調度不足:
下行MCS和BLER:
下行RANK低分析:
上行速率不達標常見的處理方法
(1)將上行MCS由限制26改為28。
(2)將4G錨點側的Split模式打開。
(3)將上行PUSCH256QAM使能開關打開。
上行調度
NSA速率上不去,需要如何排查。
1、 無線環境方面:看RSRP(是否弱覆蓋)、SINR、RANK(需要有反射環境)、MCS、調制方式、PDCCH調度測試、PRB調度個數;
2、 質量差及干擾問題:內部干擾D1D2頻點未清頻干擾,5G同頻小區干擾、重疊覆蓋干擾、頻繁切換、鄰區未加。
3、 終端問題:盡量使用1T4R手機,終端發燙也會使手機下降。
4、 服務器問題:部分測試服務器使用人數太多,帶寬容量第。
5、 傳輸問題:部分傳輸帶寬容量太低、4G和5G的IP同網段。
6、 SIM簽約速率問題,部分只開1G,目前都是按2G速率開通,服務器的APN速率限制。
7、 核心網問題:計費方式問題,預付費卡OCS配額不足時,會影響下載速率。
8、 其他問題:QCI優先級不一致,幀偏設置不一致干擾、設備故障等其他問題。
NR有哪些信道分類
答:上行物理信道:PRACH、PUCCH、PUSCH;上行物理信號包括:SRS、 PUCCH DMRS、PUSCH DMRS、PT-RS。
下行物理信道:PBCH、PDCCH、PDSCH; 下行物理信號包括:PBCH DMRS、 PDCCH DMRS、PDSCH DMRS、CSI-RS、PT-RS、SSB。
5G的PCI相對LTE區別
5G有1008個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cation),這些PCI被分為336個組,每組包括3個PCI。
PCI是5G小區的重要參數,每個NR小區對應一個PCI,用于無線側區分不同的小區,影響下行信號的同步、解調及切換。為5G小區分配合適的PCI,對5G無線網絡的建設、維護有重要意義。
從協議分析,5G的PCI相對LTE的主要區別如下:
PDU會話信息
在5G網絡中,PDU連接業務就是用戶設備UE和數據網絡DN之間交換PDU數據包的業務,PDU連接業務通過UE或應用服務器AF發起PDU會話的建立來實現。一個PDU會話是指一個用戶終端UE與數據網絡DN之間進行通訊的過程,PDU會話建立后,也就是建立了一條UE和DN的數據傳輸通道。PDU會話的類似于2/3G的PDP上下文、4G的承載上下文。
PDU會話信息包括號碼、IMSI、IMEI、PDU會話ID、會話類型(IPv4、IPv6、IPv4v6、Ethenet、Unstructured)、 上下行速率、計費ID、漫游狀態信息、UE的IP信息、PCF信息、Qos信息、隧道信息、目的地地址、SMF標識、切片信息(如果支持)、默認DRB信息、數據網名、AMF信息、用戶位置信息、會話管理信息、UPF ID、在線計費標識、離線計費標識等相關信息。
PDU會話的服務SMF信息會登記在UDM中
UE可以建立多條PDU會話連接,每條PDU會話對應的SMF可以不同
UE可以建立多條連接到同一個DN的PDU會話連接,且通過不同的UPF連接到DN上
PDU session可同時有多個N6接口,連接每個N6接口的UPF稱為PDU會話錨點,每個PDU會話錨點提供了一條到同一個DN的不同路徑。
網絡切片的粒度是以PDU SESSION為單位,UE可以建立多個PDU SESSION,而每一個PDU SESSION在RAN測可以由多個數據無需承載(DRB)組成
從PDU會話信息可以看到,PDU會話保存有用戶面的數據路由、Qos、計費、切片、速率等可能與計費相關的重要信息。
與4G不同的是,5G PDU會話的建立不會建立默認承載,取而代之的是QoS flow,即default QoS flow。
另一點與4G不同的是,5G終端的“Always online”不是必然的,而是可選的。
和4G一樣,5G的PDU會話建立只能由終端發起。
5G中的BWP是啥?為什么要設計BWP?
答:考慮終端成本,接收整個系統帶寬的功耗以及不同終端業務的需求(物聯網數據傳輸一般需要較小的帶寬),NR標準定義了BWP(部分帶寬)。UE接入網絡中之后,網絡側通過RRC連接重配置給UE配置專用BWP即Dedicated BWP,最多可以配置4個,包含Active BWP、Default BWP。在任意一個特定時刻,服務小區只會有一個Active BWP,UE只能在ActiveBWP中進行業務,當inactivity timer超時后(即UE進入空閑態)UE切換至Default BWP,此時UE只需要在Default BWP中去監聽尋呼消息,可以起到省電節能的作用。
5G最大載波帶寬是多少?
答:FR1是5G的主頻段,其最大帶寬可以達到100MHz。當前FR2版本毫米波定義的頻段只有3個,全部為TDD模式,最大小區帶寬支持400MHz。
大氣波導會影響5G通信?
答:會;大氣波導發生時,遠端基站的下行信號經數十或數百公里的超遠距離傳輸后仍具有較高強度,信號傳播時延超過GP長度,落入近端基站上行接收窗內,造成TDD系統嚴重的上行干擾。5G TDD波段采用同樣的時分GP機制來進行上下行保護隔離,這種干擾可能很難通過壓制下傾角來避免。
5G優化弱覆蓋怎么優化?
答:依據現場環境(是否有阻擋)調整天線方位下傾,波束調整。功率微調。
波束怎么調整,有什么作用?
答:波束調整主要是通過后臺調整,波束調整可以改變波形的覆蓋范圍(水平掃射范圍,垂直掃射范圍,覆蓋方向,天線下傾)詳見下表:
質差從哪些方面優化?
答:弱覆蓋、重疊覆蓋、干擾(同頻干擾,臨近頻點干擾,外部干擾)、錨點是否正常(覆蓋,質量)。注:錨點常見的干擾是高鐵專網1309頻點的干擾,5G常見的干擾是D1D2的干擾。
測試過程中占用不到5G怎么辦?
答:第一先確定附近是否由5G覆蓋;第二5G站點及4G錨點是否有告警;第三滿足上述1,2的條件后核查是否占用到錨點,如果沒占用到錨點重啟手機,如果還沒占用到5G讓后臺幫忙核查,錨點優先級。
用戶投訴問題的現象分類:
答:1、5G圖標不顯示或圖標閃滅;2、5G用戶投訴業務體驗差(測速低,無法上網,打開網頁慢)。
哪些頻點可以作為錨點?
答:一般采用FDD1800作為錨點;F頻點也可以支持錨點。
TDD LTE與NR如何實現時隙對齊?
答:LTE和NR統一采用3ms幀偏置。
LTE側幀結構建議使用3:1,特殊子幀使用102(SSP7);實際幀偏為 285768。
NR幀結構設置64,幀偏置參數為70728。
?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