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華為成功舉辦LTE全業務基礎網峰會,會上華為無線LTE產品線總裁熊偉發布了LTE系列化解決方案,旨在幫助運營商面向5G時代建設全業務基礎網。全球約150名運營商代表參加了峰會,大家就業界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達成基本共識:“未來10年,LTE網絡仍舊是運營商移動收入的主要來源,流量增長及全業務的創新推動LTE網絡能力不斷增強,LTE將成為運營商5G時代全業務基礎網”。
華為LTE產品線總裁熊偉發布LTE系列化解決方案
一、LTE用戶、流量持續增長,驅動LTE網絡能力不斷增強
經過10年的高速發展,LTE超過2G3G,成為最主流的無線通信技術。目前全球已部署715張LTE商用網,人口覆蓋78%,用戶數達32億,未來10年,LTE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1.2G3G將逐漸逐漸退網,近20億2G3G用戶將遷移到4G,據GSMA Intelligence預測,到2025年LTE用戶數將凈增23億;同時物聯用戶也將向4G遷移,當前有9億2G3G物聯用戶,預計2025年,4G物聯用戶將凈增20億;
2.網絡流量持續高速增長,Analysis Mason分析,目前全球平均DOU已達2.7GB/月,后續幾年將以50%的CAGR增長。5G雖然商用在即,但是4G仍是主力承載,據預測,到2021年,5G所分擔的流量僅占1.5%,約80%的流量仍需LTE網絡承載;
3.隨著超高清視頻、VR、手游等新業務的涌現,人們對體驗的訴求也不斷提升,目前全球主要運營商的體驗速率已達20Mbps,未來幾年,隨時隨地50Mbps,業務零等待將成為基本體驗訴求;
4.基于龐大的用戶群及流量占比、業務占比優勢,LTE仍是運營商收入的主要來源。據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到2022年,LTE在運營商移動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將達到80%。
基于以上原因,LTE依舊是未來運營商投資的重點,其覆蓋和容量將進一步提升,承擔5G時代全業務基礎網的重任。
二、LTE進入承上啟下的歷史新階段,未來5G時代目標網形態:LTE Evolution + NR
對于未來LTE與2G/3G/5G的關系,以及5G時代目標網的形態,華為LTE產品線總裁熊偉如此回答:“以往移動通信技術演進是新一代技術取代老技術,3G出現后2G標準產業基本停止演進;而5G時代截然不同,LTE從標準、產業、生態等各個方面同5G NR一起長期演進,共同構筑5G時代目標網“LTE Evolution + NR” ”。
5G的到來,為4G的演進發展揭開了新篇章。LTE將進入承上啟下的歷史階段。一方面,LTE逐漸收編2G3G,成為5G時代的全業務基礎網;另一方面,LTE持續演進,能力不斷增強,將與NR一道共同構成5G時代網絡。
1.2G3G加速向4G遷移,4G將替代2G3G,成為5G時代基礎網
目前運營商2G、3G、4G多網并存,OPEX在TCO中的占比60%以上,5G商用后,若四網共存,OPEX支出將會更大。為了提升運營效率,逐步關斷2G3G,將語音、數據、IoT業務向更高頻譜效率的LTE網絡遷移,進一步簡化網絡已是大勢所趨。
目前美國AT&T,澳大利亞Vodafone,加拿大TELUS/Bell等數十個運營商已經關閉了2G網絡,其余運營商也大都發布了關網計劃,2G3G的大規模關網預計將在2020-2025年之間。在5G時代,LTE將逐步取代2G3G,承擔起基礎網的重任,未來5G時代的目標網終極形態將是LTE Evolution +NR。
2.LTE持續演進,與NR長期共存,并行演進
2018年6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5G NR首版本3GPP?R15協議凍結。R15全面提升LTE空口能力,引入了對LTE/NR雙鏈接 (E-N dual connection)的支持及LTE connect to NG core的支持,使LTE演進成為5G時代網絡兩大重要組成部分之一,LTE與NR將相輔相成、并行演進。
LTE演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聚合更多頻譜,提供更高峰值速率;2、支持下行1024QAM/上行256QAM和基于TM9的Massive?MIMO,獲得更高頻譜效率;3、引入Short TTI,獲得更短時延;4、NB-IoT/eMTC物聯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具備替代2G3G物聯的能力;5、與NR架構深度融合,提供NR錨點、接入5G NG核心網和雙連接功能,使LTE成為5G時代網絡的一部分。
LTE的持續演進有利于運營商保護LTE既有投資,快速使能5G業務,也有利于應對日益增長的流量壓力,充分釋放LTE網絡潛能。
三、新時期LTE的建網策略:“零回落”、“零等待”、“零銅線”
新的歷史階段,LTE應該如何建網,熊偉用三個“零”進行了概括:覆蓋“零回落(Zero Fallback)”、體驗“零等待(Zero Wait)”和家寬“零銅線(Zero Copper)”。
“零回落”是指覆蓋對齊2G3G,做廣LTE基礎網。通過更廣的覆蓋,一方面確保LTE數據、VoLTE、IoT業務永遠駐留在LTE網絡,不會回落到2G3G,另一方面,也為2G3G用戶向4G遷移打下基礎。
不可否認,目前LTE的覆蓋與2G還有差距,覆蓋不足造成了4G用戶回落2G3G網絡,體驗落差巨大,也造成了2G3G網絡擁塞和頻譜釋放的困難。運營商需以“零回落”為目標,通過低頻重耕、站點補盲等手段實現農村的廣覆蓋和城區的深度覆蓋,以期釋放2G3G頻譜,最終建設成LTE+NR極簡目標網絡。
“零等待”是指高清視頻、網頁瀏覽等主流業務實現秒開,獲得類5G的用戶體驗。“零等待”保障了4G用戶獲得極致體驗,也使得VR、云游戲等新業務的使能成為可能,同時也減小了5G用戶離開5G覆蓋區回落到LTE網絡后的體驗落差。
為了實現“零等待”這一目標,LTE網絡容量需進一步提升,避免因網絡擁塞造成的體驗下降,另一方面,LTE的體驗建網目標將提升至50Mbps,縮小與5G NR 100Mbps體驗目標的差距。“零回落@50Mbps”將成為下一階段LTE的體驗建網標準。
“零銅線”是指通過LTE WTTx替換市場上低速的存量銅線家寬業務,對于新增用戶,通過WTTx替代銅線進行家寬業務的快速部署。當前歐洲、拉美等地銅線家寬速率低,線路提速改造困難,已成為制約家庭用戶上網體驗的主要障礙。另外受本國ICT基礎設施的限制,全球仍有66.3%的家庭未能連接網絡,尤其是發展中和欠發展國家。WTTx安裝簡單,部署迅速,且可面向5G平滑提速,已成為最后一公里家寬接入首選。法國、希臘、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緬甸、斯里蘭卡、蒙古等國已經把WTTx作為國家寬帶主要技術,并給予與固定寬帶同等的政策支撐。
目前海外無線家寬業務發展迅猛,全球已有230張網絡開通WTTx業務,用戶數達到7500萬,據Ovum預測,2020年無線家寬用戶將達到3.5億。
四、華為發布SuperBAND、Smart Massive MIMO、4T6S、8T8R Evo解決方案,持續做強基礎網
作為5G時代基礎網,LTE面臨MBB流量持續增長和2G3G用戶遷移的雙重壓力,為了進一步助力運營商應對容量挑戰,在這次MBBF全業務基礎網峰會上,華為發布了SuperBAND、Smart Massive MIMO、4T6S、8T8R Evo四大解決方案。這四大解決方案在傳統的多頻、多天線、多扇區擴容解決方案基礎之上,通過AI、扇區劈裂、扇區聯合調度等技術,使頻譜之間、波束之間、扇區之間協同更高效,為用戶提供更高的體驗速率。
SuperBAND設計思路源之于5G的大帶寬技術,5G支持高達100MHz以上的連續頻譜帶寬,提供超高峰值速率。隨著越來越多的2G/3G頻譜重耕到4G,LTE網絡將發展為超級多頻網絡。SuperBAND通過5G大帶寬技術和AI技術對頻段之間及鄰區之間的調度進行智能協同,使能頻譜資源無損失全利用,媲美類5G的用戶體驗。經測試,基于8載波的SuperBAND技術可獲得3Gbps的峰值速率,用戶體驗最大可提升50%,頻譜利用率可提升5%~8%。
Smart Massive MIMO利用AI技術對于不同覆蓋場景和用戶分布場景進行自適應調優,大幅提升網絡優化效率和用戶體驗。同時,應用AISU(天線信息感知單元)技術,為網規網優提供最可靠的工參信息,極大減少后期站點調整和運維的工作,為智能化網絡的長期演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4T6S通過大功率雙頻4T4R一體化RRU和超寬頻劈裂天線高效實現1.8~2.6GHz多頻扇區劈裂,容量是2T3S的1.7~2.0倍,并且軟件上采用扇區間的協同調度技術,有效消除扇區間的干擾,提升劈裂扇區交疊區的用戶體驗。
8T8R Evo通過大功率8T8R?TDD?RRU以及華為創新的軟件定義多扇區技術,實現從傳統的三扇區8T8R演進到六扇區以及十二扇區。相比傳統TDD 4T4R網絡,網絡容量提升2.0 ~2.2倍,大幅降低4G網絡單比特成本。
SuperBAND、Smart Massive MIMO、4T6S、8T8R Evo這四大解決方案充分利用運營商已有的頻譜、站點資源,進一步挖掘LTE網絡潛力,為運營商建設5G時代基礎網提供有力的武器。
結語:面向5G演進,做廣做厚基礎網,為未來格局奠基
據GSMA Intelligence分析,到2025年,LTE用戶總數將是5G的4倍,因此對多數國家來說,至少未來10年內,LTE仍將是基礎承載網(For operator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LTE is and will b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10 years at least.)。隨著5G產業的逐漸成熟,運營商已將5G的建設提上了日程,然而5G的建設并非只是NR網絡本身,通盤考慮未來目標網結構,扎實打好基礎,才能在未來5G時代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