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谷歌在模仿蘋果,但他的模仿到底是跟風還是戰略,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在AI或AR的選擇上卻是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這也是各家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吧!不一樣的選擇不知道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結果呢?我們拭目以待。
最近,蘋果和谷歌都召開了新品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的產品都引起了圍觀群眾極大的興趣,我們在這里先簡要回顧一下。
蘋果發布會上,發布的亮點顯然是新的手機系列,尤其是iPhone X。而蘋果的新手機圍繞的主題就是AR。在發布會上,蘋果的VP Phil Schiller評價iPhone X是“第一款真正為AR打造的智能手機?!痹?a target="_blank">硬件上,蘋果的iPhone X正前方安裝了革命性的結構光深度檢測攝像頭,可以實現人臉的高速三維捕捉。同時,常規的RGB攝像頭的刷新率也高達60fps,配合全新陀螺儀和加速計可以實現準確的動作追蹤。手機內部的A11芯片集成了強大的GPU和neural engine加速模塊,可以高性能完成AR應用中和計算機視覺相關的算法。在軟件上,蘋果的AR重頭戲則是可以實時追蹤用戶表情的Animoji,這樣的創意最早是Sanpchat提出的,然而Snapchat的用戶主要是年輕人,于是用戶群體的局限性成為了推廣的瓶頸。而目前蘋果則打算把它放到iMessage應用中,讓更多的人可以在常規應用中接觸到AR,可以說是在普及AR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除此以外,蘋果還展示了AR游戲《The Machines》,《Warhammer40K: Free Blade》,一款用于把星座信息疊加到真實星空的App《Skyguide》以及用于在棒球比賽時把球員相關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的《At Bat》等AR應用。
蘋果的Animoji是大規模推廣AR的一次重要嘗試
谷歌的發布會則仍然是圍繞著老套路,“AI First”,而貫穿全場的技術則是GoogleAssistant。首先發布了Google Home三件套智能音箱,除了可以用GoogleAssistant語音控制播放音樂之外,還可以實時控制Nest系列智能家居。之后發布的則是Pixel 2系列手機和PixelBook,賣點還是使用人工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例如Pixel 2手機可以實現使用語音控制手機來自拍。最后的配件板塊發布了可以實時語音翻譯的藍牙耳機Pixel Buds和可以基于人工智能實現自動拍攝的攝像頭Clip,這兩個小玩意非常好玩,在朋友圈里面也是刷了屏。
Google Assistant是谷歌串起所有產品的關鍵技術
蘋果的bottom-up與谷歌的top-down策略
同為科技巨頭,為什么蘋果選擇了AR,而谷歌選擇了AI?總而言之,原因就是蘋果歸根到底是消費電子類廠商,產品必須緊緊圍繞用戶體驗,因此選擇了和用戶體驗緊密相關的AR作為突破點;谷歌則是從企業應用起家,擁有AI技術優勢,推出消費者電子產品是希望作為入口吸引更多用戶去使用它的人工智能服務,因此一切圍繞AI也是情有可原。
首先來看看蘋果和AR。AR的實質是一種新的人機交互以及信息獲取模式,可以認為是媒體的一次革命。上一次媒體革命,是智能手機引入的移動媒體,而再上一次媒體革命,則是多媒體PC。有趣的是,在PC和智能手機的那兩次媒體革命中,蘋果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Macintosh和iPhone),因此蘋果能夠清楚地看到AR就是用戶體驗的下一次革命,而蘋果也有信心和能力做好革命的引領者。一旦AR真的普及,市場是巨大的,尤其是AR虛擬內容,來錢是非??斓摹T诤M?,PokemonGo作為AR游戲的先鋒,2016年下半年的收入接近10億美元。在中國,王者榮耀光皮膚收入就能做到一天1.5億人民幣??梢韵胂螅擜R技術成熟時,其虛擬內容的收入將遠遠大于這兩個數字,而蘋果的野心就是把底層平臺搭好(硬件設備,軟件底層框架,App Store開發者生態等等),之后就可以利用基于其底層平臺的上層生態把錢給賺了。因此,蘋果的戰略可以說是由底向上,bottom-up。iPhone X以及早些時間發布的ARKit就是蘋果在AR生態領域的一次鄭重嘗試。一方面,AI對于蘋果來說是重要技術,如果能夠提升用戶體驗蘋果會毫無保留地使用AI技術,例如在iPhone X上基于人工智能的Face ID以及之前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Siri等。然而,AI對于蘋果來說只是一種基礎技術,就和4G或者WiFi一樣,可以成為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會成為其主題——要成為主題,那么該技術必須能顛覆性地改變用戶體驗,比如10年前的觸摸屏,或者今天的AR。
谷歌則與蘋果不同,其主要業務在企業市場,其基于AI的上層戰略早已確定,而這次在消費電子領域發布一系列產品則是一種開拓AI新戰場的行為??v觀其發布的產品,谷歌設計的統一用戶入口就是GoogleAssistant,而Google Assistant歸根到底是谷歌在云端的人工智能服務,因此谷歌發布的硬件其實是其AI服務的新入口。從這一方面,谷歌的戰略可以說是自頂向下top-down:先有頂層服務和軟件,再發布底層硬件。當然,谷歌也并不排斥AR應用,它在幾年前就發布了PorjectTango作為AR實驗性產品,今年還發布了ARCore,意圖在安卓移動平臺上與蘋果的ARKit競爭。就在發布會上,谷歌也發布了一些AR應用,其中最有意思的當屬GoogleLens,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在用戶拍攝的圖像上疊加相關信息。正如之前所述,AR讓虛擬內容和現實內容疊加在一起實現新的信息獲取方式,而GoogleLens正是AI與AR結合的典范。
Google Lens可以給出圖片內容相關信息并疊加在圖片上,可以說是AI與AR結合的典范
谷歌與其他人工智能產品的窘境:需要一位傳奇產品經理把AI技術落地
谷歌一口氣在發布會上公布了這么多產品,其技術不可謂不強,但是這些新品從產品的角度,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就說Pixel Buds,這個是被最多人驚呼“黑科技”的產品,亮點是可以實現同聲傳譯。然而,究竟應用場景在哪里?在國內大家都說一種語言當然不需要這個;如果出國的話現在大多數人都說英語,用處也不大,如果你真的需要的話還是需要連上網而且雙方都使用Pixel Buds才能真正實現溝通,這么看來真正有需求的人并不會太多,它試圖解決的問題在目前很有可能是一個偽需求。
Pixel Buds的技術看上去很酷,但是使用的限制很多,實時翻譯很可能是一個偽需求
另一個看上去很美的功能是Pixel 2上面的“在鎖屏屏幕上顯示周圍環境正在播放的音樂”,乍一眼看上去簡直太酷了,但是仔細想想,要實現這個功能需要隨時打開麥克風,還要把音樂片段傳到云端做判別,可以說是既減少了電量又消耗了流量,而且獲取周圍播放的音樂信息對大多數用戶是可有可無最多算是錦上添花,一旦需要以電池消耗和數據流量為代價我想大多數人的選擇就是把這個功能關掉。
Pixel 2手機可以隨時識別周圍播放的音樂,看上去很美但是如果需要消耗額外電量以及網絡流量你還會使用這個功能嗎?
Google在發布會上發布的許多其他產品,例如自動拍照的Clip等等,也多多少少有這樣炫技高于實用的問題。但如果不解決實用性問題,這些產品最后就會成為極客們的玩具,而無法說服大眾掏錢包。Google之前的Google Glass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技術非常先進,理念非常超前,但是就是沒人買。其實不止谷歌的產品是這樣,其他公司的產品的人工智能消費電子也有類似的問題,即拿著榔頭(技術)找釘子(應用)。人工智能看上去前景一片大好,但是能夠在哪些消費應用中落地卻還不清楚。智能音箱看上去有一些眉目,但是目前已經是百箱大戰成為一片紅海,更重要的是智能音箱的市場容量比起諸多AI大佬的野心來說實在是太小了,實在需要找一個更好的應用落地點。
以史為鑒,目前的AI時代非常像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時代,每個人都知道這就是未來,但是在燒錢搶占市場的同時如何獲取利潤就成了大問題,當時門戶網站的盈利模式諸如廣告,郵箱收費等等后來發現都不怎么靠譜,最后新浪是靠短信服務度過了難關而網易則是靠游戲起死回生。另外,互聯網時代最后的贏家是谷歌,臉書等后起之秀,在泡沫時期最牛的美國在線,Hotmail,雅虎等最后都或偃旗息鼓,或被其他公司收購。那么,谷歌和其他老牌公司能否順利找到AI的殺手級應用,還是會被AI時代的后起之秀拍死在沙灘上,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