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找到最佳詞語去形容一家最優秀公司的行業和商業模式,硅谷知名投資人彼得?蒂爾在最近一場演講中給出的答案是“找不到”。這或許也是余凱和他創辦的新地平線機器人,在大眾的認知中似乎總有一些不夠精確的原因。他還在擔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長的時候,主導了百度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再加上新公司也有無人駕駛技術的相關業務。地平線就和無人駕駛汽車劃上了等號。
但實際上,余凱在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接受新浪科技和新浪江蘇專訪時表示:地平線的定位是做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全球領導者。用更容易理解的話來表達,就是:這家公司希望能夠通過研發低功耗的處理器和算法軟件,提供“處理器+算法”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好讓智能汽車、智能家居這類終端設備,能夠在不聯網的情況下也具有深度學習和推理決策的能力。
這種定位和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有關。憑借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技術的突破,人工智能在2016年迅速成為行業熱點和創業方向。但迄今為止,人工智能尚沒有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進入行業的爆發時期。余凱表示,當前人工智能還在早期摸索階段,在重大的垂直應用場景在被充分發掘之前,更多的是基礎能力的建設。
他以NVidia為例。這家以顯卡生產知名的芯片廠商,在發現GPU在游戲和圖形渲染領域之外,還能在人工智能方面產生巨大作用之后,迅速進入行業的上游。并在去年8月之后的,股價從20美元左右翻到了四倍還多的90美元。
至于人工智能將要帶來的變革,余凱稱互聯網公司的業務并不是這項技術的主戰場。究其原因,互聯網公司通過人工智能帶來的效率改進,基礎是建立在既有的商業模式創新之上,改進空間并不很高。而人工智能真正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則是創造新的行業領域,或對既有行業進行顛覆式改造。而人工智能帶來的創新,絕不僅僅是增量式的創新。
以下為專訪主要內容:
新浪科技:最近地平線機器人和ARM聯合成立了Open AI Lab,嵌入式人工智能,為什么選擇在目前這個節點來做?
余凱:這個事情其實和我們自己的定位有關。地平線的定位是做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全球領導者。其實對于互聯網領域的人工智能來說,大部分都是在云端的,是基于大數據的。但我們認為未來人工智能會改變很多產業,它一定會在線下的生產生活中發揮很多作用。所以我覺得嵌入式人工智能可能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最大機會之一。
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做這么一件事,我覺得除了我們自己本身的技術創新、產品落地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要有一種生態思維。這種生態思維首先就是面對未來世界需求的多樣化。我們不可能獨家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廣泛的合作伙伴,然后有分工、有合作,以一種開放的思維去做整個產業的生態。最重要的其實是把這個產業生態蛋糕做大,在這么一個大背景下,我相信,地平線也會獲得商業的成功。
所以開放是一種思維,是一種更先進的生產力。我們去年也看到很多這種情況。比如說我們的合作伙伴ARM。ARM每年輸出很多芯片IP給這么多半導體廠商,團結這么多產業鏈的合作伙伴,現在在移動處理器生態下占領了95%的市場份額。
新浪科技:既然談到了生態,你覺得這種生態可能會在哪些方面和其它產業產生協同效應?
余凱:我們目前有兩個垂直方向,一個是自動駕駛,這是嵌入式人工智能的重大戰場之一,因為大量的感知和決策是需要本地來做,是需要實時進行的。它不能有延遲,放在云端做,會有可靠性這樣的問題。
另外一個垂直領域我們也認為非常大,我們叫智能生活,主要是家居這個場景。所以是兩個場景,一個在車上,一個在家里。我認為嵌入式人工智能能讓很多設備具有人工智能的能力,人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安全更方便。
新浪科技:地平線成立了一年多,這兩個垂直領域進展怎么樣?
余凱:主要是我們的平臺技術,非常獨特,就是嵌入式深度神經網絡處理器的研發,再加上我們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所以我們的平臺支撐技術是算法加芯片構造的解決方案。
這個東西本身的門檻也非常高,因為光做一個處理器就是投入很多時間和人力、精力和智力資源的事情。再加上嵌入式處理器功耗不可能高,怎么設計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框架,也是非常的難,因為它等于是說在一個很受限制的場景下面和平臺上面去設計這個軟件框架,其實它的難度就大得多了。
其實今年我們和美的聯合推出的空調產品,推向市場后遠超我們的預期,銷量非常不錯。我們明年還會不斷地去推進智能家具終端的智能化。自動駕駛這塊,我們其實跟主流的車廠,比如博世、比亞迪、蔚來、威馬汽車等等都在合作。在垂直落地的兩個場景方面,今年一共有大幾千萬的訂單,對于一家成立僅一年多的創業公司,這樣的進展還是不錯的。
新浪科技:整體上看還是在布局?
余凱:現在是在做一些布局和基礎工作。我們還是在積累勢能的階段,但是我們也注重快速去做商業落地,這樣的話才能獲得市場的反饋,然后修正我們長線技術研發積累的勢能。
人工智能尚未爆發 上游基礎能力還沒完全建設好
新浪科技:人工智能技術從今年開始變得特別火,背后有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你覺得這些技術未來給我們帶來的變革會先從哪里開始?
余凱:從2012年起,我在中國開始推動深度學習,那時候它還是一個小眾的東西。今天每個人都在談,因為這個技術確實是在改變世界。同時我們也看到另外一點,當前人工智能還在早期摸索階段。我們看到的每一個領域實際上都還沒到爆發的時候。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思考最大的機會是什么。現在這么多大大小小的人工智能公司,最賺錢的是哪一家?是NVidia。他們的股票從去年8月份開始,從20多美元漲到了90多美元。從全球范圍來看,這個市場里沒有第二家公司的股價能在12個月里漲到四倍多。為什么是這樣?
新浪科技:感覺他們更多占據了上游。
余凱:對的,因為在重大的垂直應用場景在被充分發掘之前,更多的是基礎能力的建設。這種平臺性的上游的基礎性的技術支撐,能讓很多垂直場景的測試驗證成為可能。
所以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在百度比NVidia更早地意識到了他們的處理器是適合深度神經網絡計算的,所以我們采購了大量的GPU做訓練。那時候NVidia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為游戲設計的處理器能對人工智能有這么大的幫助。不過現在他們成了人工智能領域里的最大受益者。
地平線也是這樣的思考,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去做深度神經網絡的處理器。不過和他們比,我們打的是差異化。我們更加側重于終端,而不是服務器;我們更多的是側重于低功耗,他們是高性能高功耗。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跟ARM有很多的協同的原因。
我們對未來的市場有很多共同的認知,比如說在自動駕駛和智能家居的場景里面,實際上都需要本地計算。本地計算的耗電不可能高,不像數據中心,所以必須有低功耗的設計,和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希望做未來的人工智能的產業落地的一個enabler(推動者),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在人工智能的產品創新方面的門檻能力降低,所以我們實際上是一個toB的行業。
別小看人工智能的創新影響 它的主戰場不在互聯網
新浪科技:具體應用方面,人工智能目前還不像互聯網那樣有成熟的商業模式,但是畢竟它是能帶來改變的技術,您覺得至少在迎來變革之前,我們應該要做好什么方面的準備呢?
余凱:過去我在互聯網公司做人工智能,實際上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經跑在前面了。通常我們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效率,使信息跟人的匹配更加精準,作用非常大。但是它對于互聯網公司的業務來講其實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所以我其實認為互聯網不是人工智能的主戰場。
原因是它的空間價值。比如廣告變現,人工智能技術能讓它的變現效率提高30%-40%,但實際上還是基于一個大的商業模式,一個大的既有的流量之上。只不過它加速了流量的轉化和價值的轉換。
我們更多要看的是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有沒有去成就一些新的垂直領域,使那個領域要不就是從零開始長大,要不就是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什么叫脫胎換骨的變化?比如說從馬車到汽車,雖然都是四個輪子,但是它是一個本質的變化。我們從現在的汽車,到未來共享使用的模式,然后再到以自動駕駛作為核心技術的出行方式,那又是一個本質性的變化。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使某個行業從零增長到100,或者能讓它發生質的改變的話,這個行業就會是人工智能真正的主戰場。它的作用不是增量式的創新。
如果尋找人工智能的主戰場的話,我覺得這個主戰場其實現在還正在開始階段。比如說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的公司都還處在早期探索階段,盈利規模都不大,除了Nvidia。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當年那么多人移民到加州去淘金,一開始有誰淘到金子?淘金的概率是很低的。
新浪科技:倒是牛仔褲發揚光大了。
余凱:賣牛仔褲和賣鐵鍬的是最早賺錢的,所以說在人工智能垂直應用的重大場景被充分發掘之前,提供基礎解決方案的公司是最早創造出百億級美美元價值的公司。
不過我們肯定不滿足于做一個掙錢的公司,我們還是希望能夠變成一個翹動世界的力量,至少要把地平線做成百億級美元以上的公司,所以這個是我們最小的愿望。我們還是希望我們能夠成為一個整個行業的推動,然后使得很多很多做產品的廠商,無論是汽車還是智能家居,他們在做自己產品的智能化的時候,遇到的技術壁壘就會降得很低。
新浪科技:順著這個思路看的話,地平線現在跟制造業去結合可能會更近一些。跟汽車和智能家居相比,其實他們的需求更明確,而且他們本身進化的方向也是和嵌入式人工智能相結合的。
余凱:你說的很好,如果你問我在這兩個垂直行業外去切另外一個垂直行業,可能我們想切的就是智能制造,而且我們確實意識到這個里面有很多的需求,需求的量也非常大。看我們中國整個產業產線的規模,里面還存在大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質量的空間。我們實際上正在做這個規劃,但是我們希望能在目前的兩個垂直領域把一些平臺性的技術打扎實,然后把技術延伸到這個方面。
新浪科技:其實是想發揮它的邊際效應?
余凱:沒錯,一定要有這種平臺思維,要不然的話,每一個新的戰場都要去重新投入力量,那效率就太低了。
創業一定要思考避免競爭 即便是人工智能大公司也有鞭長莫及的地方
新浪科技:人工智能領域的玩家還是大公司居多,他們在數據、計算能力和技術整合方面更有優勢。作為初創公司的創始人,你是怎么看待大公司帶來的競爭呢?
余凱:非常好的問題,所以說除了創造價值以外,什么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或者說你的獨特性?如果你說你的創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數據有關,那么恐怕你的這個優勢就不是特別明顯,很有可能就會被大公司給干掉。
所以你一定要在一個相對邊緣的地方。一個是大公司可能處在產業中心,這些邊緣他們看不上。一個是大公司目前積累的勢能在這些邊緣地帶鞭長莫及,他的能力夠不著。你看我們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么呢?是低功耗,大公司的勢能怎么延展到這個地方?完全延展不過來。
所以大公司有數據資源也好,過去所積累的優勢到了我們這個地方完全用不上,所以就是說一定要去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什么地方,在什么點上面通過十年的積累去使得你的優勢積累的非常非常的厚重,然后讓其他公司沒法一朝一夕就能夠碾壓你。
我覺得這一點是一個創業者尤其要思考的。我覺得創業者從第一天開始就要思考自己業務的獨特性,如果這件事情本身不思考清楚的話,就不應該來創業。
我覺得你的戰場首先應該是避免競爭,如果你的戰場也是他們在玩的地方,然后你要跟他們競爭,那我覺得這個成功的概率太低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