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趙志偉坦言,自己難免有些沮喪和焦慮。主要是擔憂它會對生活和國家經濟帶來影響,也會對公司業務產生影響。
然而現在,他和整個公司團隊早已顧不上沮喪和焦慮,都在全力抓住新的機遇。“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工智能行業要努力化危為機?!壁w志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總的來說,這次疫情給全社會帶來了巨大挑戰,也給人工智能行業帶來了巨大需求?!北本┐髮W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解決好這些需求,會成為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良好機遇。
“面對疫情,公司領導層很快轉變思路,討論和分析有哪些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國家和老百姓渡過難關。以前的客戶也很快找到我們,提出疫情中的技術需求?!壁w志偉說。
趙志偉表示:“剛開始,我們也沒想到人工智能竟然可以滲透到這么多疫情防控領域?!痹谒磥?,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落地,帶來實實在在的應用價值。
把握線上線下結合大趨勢
“長遠來說,這次疫情也是人工智能加速滲透到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一個過程?!秉S鐵軍認為,人們以往更多把人工智能當成“黑科技”在談論,疫情過后,人工智能可能真正逐漸轉變為像網絡、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
在趙志偉看來,短期內,疫情可能會對人工智能行業有一定影響,比如一些企業的業務可能停滯,一些項目進度不及預期,現金流面臨壓力等等。
“但長期來看,疫情當中蘊藏著很大的市場,可以給整個人工智能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彼麖娬{,不只是疫情期間的短期機會,而是大趨勢帶來的長期機遇。
趙志偉把這個趨勢概括為:線上+線下+人工智能。
“疫情期間,全民轉向線上服務的習慣改變非常重要。”趙志偉篤定判斷,遠程辦公、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線上政務服務等,今后肯定是大勢所趨。而這對人工智能行業的意義非同小可。
趙志偉認為,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催熟了電商平臺,此次疫情也正在催生消費者新的消費習慣,倒逼傳統企業、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這些都將加快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
“經歷這次疫情,我們在核心賽道上的思路打得更開了?!壁w志偉說,公司在教育、醫療、司法、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核心賽道不會調整,但經歷這次疫情,每個核心賽道上的策略和規劃可能會有所調整,以更加符合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市場需求。
以醫療領域為例,市場上已經有一些線上醫療服務,希望解決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息差,但卻未觸及醫生資源少、基層醫生水平不足的問題。后者僅憑互聯網難以解決,這就需要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技術。
對于人工智能在線上服務領域的應用前景,黃鐵軍分析說,人工智能本身就建立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基礎上,必然在線上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除了這一趨勢,黃鐵軍認為,一些依托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技術的“零接觸”產品和服務,也不僅僅在疫情期間應用,未來會在更廣泛的場景下使用。“我很看好這個方向?!秉S鐵軍說。
“這次疫情其實也是一次大浪淘沙,人工智能企業如果能在危機中發現機遇,繼續踏踏實實打磨技術和產品,經過這次疫情,反而會發展得更有后勁。”趙志偉說。
便利性與隱私性不該是對矛盾
除了蘊藏著市場需求和長遠趨勢,黃鐵軍認為,疫情也對人工智能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人工智能產品做得足夠好,其實有潛力在抗擊疫情中發揮更大作用?!?/p>
他舉例說,疫情期間,大量醫護人員投入到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診療和護理當中。如果人工智能產品可以提供在醫院內安全、精準地自動為患者送藥、量體溫等服務,就可以代替部分人工護理,讓醫護人員的工作更加高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
“但現在很多人工智能產品還提供不了這么完善的服務,與疫情中的現實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黃鐵軍說。
黃鐵軍認為,此次疫情還向人工智能行業提出另一個更高要求——保護好用戶隱私。
比如,利用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技術研發的“零接觸”產品,涉及用戶的聲紋和肖像等隱私信息,這些個人隱私信息能否得到很好的保護,是影響這些人工智能產品未來應用的重要因素。
“疫情催生的很多需求可能是長期性的,但是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同時,一定要把安全隱私的問題重視起來。否則需求雖然在那里,大家如果不放心,還是難以真正落地。”黃鐵軍說。
談到個人隱私問題,趙志偉認為,人工智能產品的便利性與用戶個人隱私之間,確實像個蹺蹺板。要享受非常便捷的服務,往往需要提供更多個人信息。人工智能企業應該注重用戶個人隱私,同時在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不能“越界”。
“這次疫情也促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這個問題,” 黃鐵軍補充說,“法律法規和企業自律當然必不可少,但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最近的研究和實踐表明,既很好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同時又很好地保護用戶隱私,這種技術路徑是存在的?!?/p>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