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處貼滿阿里巴巴logo的高德北京總部,不大的辦公室里,稍微慢熱的韋東在后來的交談中,的確讓我體會到了互聯網的攻擊和顛覆。
“2018年底以后,車廠的車輛還不能做到聯網,極有可能被淘汰。”
“我從骨子里面只相信一件事,做無人駕駛也好,做互聯網服務也好,如果你的能力完全架構在端上,即汽車本身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端能和云上的大佬PK。”
“如果車企的人才、結構、設施建設都沒有在云上,或者沒有多少服務器,沒有互聯網或云計算的大數據專家和技術,未來要跟蘋果、Google、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去PK,真的會吃大虧,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能力范疇。”
作為高德汽車事業部總裁、被阿里的“賦能”文化顛覆的韋東反復強調,未來的高精度地圖一定是動態的,車載導航一定可以替代手機導航,現在問題是車上的導航做的太差。
其實,在我看來,比“2018年車企不Online將被淘汰”的盛世危言更為重要的是,汽車成為互聯網終端、也就是汽車互聯網化,將成為決定汽車企業未來的關鍵。此刻,吉利、長安等積極應對的本土品牌已經行動起來。
因為,通過車輛的聯網化和導航的在線化,才能實現車輛的智能化,從而完成對整個汽車產業體系的改造。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將考驗傳統汽車企業的戰略與格局。
中國的無人駕駛還不成體系
Q:特斯拉無人駕駛車禍引起全球對于無人駕駛技術的關注,你如何看待無人駕駛的現實問題和未來趨勢?
A: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和車聯網是汽車行業發展最終的呈現方式,無人駕駛是未來的必然方向。無人駕駛涉及許多技術門類,我國大多時候是依靠企業自身創新來研究無人駕駛。國內的無人駕駛研究比較松散,總體還不成體系,并且參與各方在技術路徑或重大問題上沒有達成共識,比如,有的車廠或車企比較愿意走漸進式的道路;另一個門路屬于跳躍式發展,比如百度直接做無人駕駛,再通過降低成本觀察用戶的接受度。
兩種做法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在政策法規和工業體系等相關領域,大家的關注度不夠,國內沒有一個組織牽頭完成這個系統化的工程,大家都在各自的領域竭盡全力往前沖。實際上,無人駕駛還涉及運營商、網絡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如何呈現大數據、云計算能力,提供給汽車產業做智能駕駛,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
Q:你是否關注工信部將于8月份公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對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程度進行分級。你覺得工信部的這項舉措是否能讓中國的無人駕駛形成體系?
A:肯定有用,但個人認為在解決產業的所有問題上,我們還處于摸索階段。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對汽車智能化進行分級肯定是有意義的,任何技術,最終結局歸一,過程有所不同。就技術的演進速度和階段而言,無人駕駛從需求和制造能力,或市場能力角度來看,一定會像產品一樣分檔次和等級。
未來的高精度地圖一定是動態的
Q:高精度地圖對無人駕駛非常重要,在高精度地圖設計的標準方面,中國現在的情況與國外相比,比較棘手的是什么?
A:談到標準,實際上就是要思考一件事情:誰來做高精度地圖,做完之后給誰用,未來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有些國家的地圖是基礎產業,由政府和協會完成。但在中國,高精度地圖由企業來做,但這就面臨一個問題:能不能做;做了之后,能不能給人用。我可以很自豪地說,目前,國內只有高德能做給別人用的高精度地圖。
當然,地圖也需要格式標準。地圖數據從原始數據到別人能用的數據格式,其格式越標準,地圖的能力就越能得到體現。對高德而言,我們非常希望能推動國內的地圖標準,以及國際和國內地圖標準的融合。地圖格式的標準化,或者說標準的規范化,一定會帶來上層應用以及相關的設備和產業的輕裝上陣。
Q:為什么只有高德能做高精度地圖?
A:只有高德能做那些別人能用的高精度地圖,而有些企業做的高精度地圖,有可能只為自己所用。目前,做地圖產業的企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專門提供地圖數據,另一類是自己做業務的地圖服務提供商,兩者分別面向企業客戶和用戶。
高德是二者兼有之。高德被阿里巴巴并購后,既保留了向企業提供地圖數據能力的體系,同時也為高德地圖手機版的用戶服務提供了數據。說白了,它分為兩類:一個“2B”(面向企業),另一個“2C”(面向消費者)。
Q:阿里巴巴與上汽聯手打造的榮威RX5,高德提供的是哪方面服務?
A:我們不僅是提供了數據,還提供導航引擎給榮威RX5,與YunOs融合。從大體系來看,高德由兩部分組成,我們定義為“左右手”:汽車業務和互聯網業務。汽車業務是為汽車產業“賦能”,而互聯網業務為高德手機地圖以及為互聯網企業“賦能”。
無人駕駛方面,更多的是涉及汽車業務。高德跟滴滴、神州,包括車廠合作,主要是為他們提供一套高精度地圖的數據,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未來的高精地圖一定是動態的。
地圖數據隨時在變,我們原來有一個基本的統計,全中國的道路600多萬公里,一個季度有將近40萬公里會發生變化,可想而知道路的狀況發生變化的頻度之大、廣度之深。這些屬性極有可能會影響到無人駕駛的安全。如何能保證在變化的400萬公里,以一個多長的周期和多小的顆粒度來表示它的準確性和變化的頻率,能反應到最終的新鮮的地圖上去,這個能力不是一般企業能做到的,而高德的高精地圖能夠做到。
2018年是汽車互聯的分水嶺
Q:與高德合作的車企,在地圖這方面會有不同的選擇,你對他們有什么建議?
A:首先,現在的車企和車廠已經開始意識到,過去他們使用的地圖導航服務是上個時代的產品,上個時代的地圖是離線的、數據陳舊、更新不足、價格昂貴。
我們目前正在推動一件事情,那就是讓大家明白地圖不應該那么貴。地圖本身不需要花那么多錢,特別是車輛online(聯網)以后。因為地圖的使用者本身就是地圖的生產者,路是人走出來的,人和車最容易感知路。因此,將地圖數據交給車廠時,不是簡單地賣了一個產品給車廠,而是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服務關系。所有的車都應該盡量使用車載導航,因為它比手機導航更安全、定位功能更加強大。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許多車上的導航太差,花錢裝的車載導航不好用,所有的問題說明汽車本身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Q:車載導航要做好,前提是汽車要聯網?
A:對,必須要聯網。所以我對車廠說,如果你們做的是離線導航產品就不要找高德了。近來,我與汽車廠商高層頻繁交流,有一些反應比較快的車廠,比如長安和吉利等都已經決定大幅度增加汽車聯網的投資,有的車企已經決定投入幾個億,將未來所有的汽車都聯網。對此,汽車行業的人有非常積極、并且很有魄力的,也有比較保守的,我在與他們接觸過程中也得出一個結論,算是我的盛世危言吧,2018年將是汽車互聯的一個分水嶺。
Q:具體如何理解?
A:如果2018年底以后,車廠的車輛還不能做到聯網,極有可能被淘汰。如果在這方面認識不清,企業的大政方針一定是錯的。2018年以后,反應遲鈍的車廠就會發現競爭對手一下子在跑在前面,根本沒法追得上,再調整體系,各方面都來不及了。
Q:那些2018年以前生產的汽車怎么辦?
A:改造。這方面我們跟長安汽車有一些新的方法和措施,相關的產業,比如說做車載電子設備的車機廠也在積極參與。
Q:你剛才提到有一部分車企比較保守?
A:對,我稱之為汽車企業里的“老貴族”,這不僅僅是中國自主品牌的車企,而是泛指那些涉及過去利益比較多的車企,他們的動作會慢一些。很多大企業到最后來都會有一個通病,他們的領導人是職業經理人,缺少創業精神,最怕犯錯,創新對他們來講有可能是錯誤的。但是對于創業者來講,創新代表機會,如同正在成長的汽車企業,他們更看重的是機會,而不害怕犯錯誤。在這個過程中,高德也會調整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我們不可能支持所有的人,對于跑在前面的,愿意去抓機會的合作伙伴,我們會竭盡所能去幫助他們。
Q:你如此呼吁汽車聯網,對于車廠來說到底有什么好處?
A:高德不會像其他的企業一樣上去談戰略,我們談得比較簡單,就事論事,我會告訴車企,你的導航根本沒法用,趕緊把這件事情先解決了。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后續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通過聯網和導航的在線化,下一步的方向一定是智能化。
通過在線化和智能化,很多東西都有發生變化,比如你會看到將來的維修保養、服務,包括故障、以及各種各樣的車類的專業性服務,都變得更加有效率。后期生產制造、企劃、產品規劃,也會基于互聯網思維的無縫、實時對接,會讓你的體系變得更牛,比如哪些零件應該要,故障產生的源頭是什么,如何進行優化?具體到車上,哪些功能要增加和提升、用戶的喜好、操作過程,都可以通過數據化來形成,這是對汽車產業整個體系的改造,避免了傳統的車海戰術,一個車型準備N種型號等等。
沒有任何一個端能和云上的大佬PK
Q:高德是阿里巴巴在汽車行業布局的重要一部分,你如何理解阿里在汽車行業整體布局的思路?
A:其實阿里在汽車行業的布局很簡單,阿里的成長和發展,最基礎的條件是一定要和消費相關。因此,只要是熱鬧的消費領域,越熱鬧,阿里越受益。阿里的文化是“賦能”和“利他”,當然希望汽車的產銷和服務更活躍、更有效率、更契合人的消費。阿里與上汽成立的合資企業,其實是支持阿里YunOS的落地,就像阿里巴巴投資魅族,很重要的策略就是幫助YunOS,YunOS作為一個操作系統怎么能進入到硬件,有什么辦法能加快這個速度,這是阿里最為看中的。
Q:阿里與上汽合作的榮威RX5,最大亮點是什么?
A:肯定是聯網。它所有的服務都是全時在線。不管是車企的服務,還是類似導航的服務,以及未來的娛樂服務,其最大的特征是基于聯網的全時在線,這也是其最大的亮點。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款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汽車。面對其他所謂的互聯網汽車,反問幾個問題就明白了:你的導航是在線導航嗎?是實時路況嗎?是否在云端完成路徑規劃?能否躲避擁堵?
Q:現在看來,你覺得車企做智能化、做無人駕駛,最關鍵的是什么?
A:我從骨子里面只相信一件事,做無人駕駛也好,做互聯網服務也好,如果你的能力是完全架構在端上,即汽車本身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端能和云上的大佬PK。5G時代的到來,當傳輸速率能容納足夠多的用戶,意味著你可以把在端上的很多東西都往云上去放,端上的硬件的東西,配置就可以降低,然后讓處理指揮、判斷,說難聽點,將來在哪兒轉彎都可以由云上去發,不用端上去做,這是未來我個人認為,不一定是對的,架構在端上的所謂的人工智能都會被淘汰。
Q:你對車企的建議是什么?
A:我經常跟車廠講一件事情,如果你們的技術仍然把重心放在端上,一定是錯誤的。未來有大量的能力在云上,將決定這個車企的競爭力的高低。如果車企的人才、結構、設施建設都沒有在云上,或者沒有多少服務器,沒有互聯網或云計算的大數據專家和技術,未來要跟蘋果、Google、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去PK,真的會吃大虧,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能力范疇。我認為,車企所謂的互聯網 ,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建設速度和能力發展速度.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