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企業面臨集體衰落 四大原因致當前困境
圖:日本電子企業集體面臨困境,索尼2012財年預虧29億美元
在日本政府的牽頭下,瑞薩、富士通、松下等三大半導體廠商計劃合并旗下芯片業務,而瑞薩本身就是多家日企合并而來的。此前,索尼、東芝、日立已經合并了中小尺寸面板企業……“抱團取暖”是日本企業的長項,但是,當眾多日企都要依靠這個長項謀生存的時候,問題就沒那么樂觀了……這成為日本電子企業走向衰落的又一個明證。
2011年年報顯示,日本的主流消費電子企業幾乎全面虧損。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財年,索尼預計虧損29億美元,它上一財年已經虧損32億美元;松下本財年預計將虧損103億美元;夏普本財年預虧38億美元。即便是一些側重商用市場的電子企業也出現了歷史性虧損,比如,NEC預計本財年虧損1000億日元,理光將虧損460億日元,業績一直優異的愛普生利潤也只有50億日元,下降51%。
日本企業到底怎么了?
“四堵墻”背后的日企困境
導致日本電子企業全面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四條:地震、日元升值、創新后勁不足和競爭對手夾擊,這四大原因就像四堵墻將眾多日企困在其中,動彈不得。
首先,很多人認為地震是一個“偶然因素”,不會長期影響到日企的發展,情況真是如此嗎?其實不是。日本這個國家,資源極其匱乏,所以注定要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通過制造業的利潤換取資源。隨著全球化深入,日本本土人力成本太高,又必須走出去,導致產業鏈的很多環節搬遷到海外,留給國內的就業機會主要保留在高端產業鏈環節,此次地震涉及到的也主要是一些“高端制造”環節。
問題是,這些所謂的“高端制造”環節大多數也是可以遷往國外的,只是日本政府為了保持就業率,強行要求各個企業留下的,不但成本高,而且風險大。反過來,政府只能不斷給企業輸血,以彌補這種高成本,日本政府負債率高居G8之首,這種輸血是無奈之舉。這堵墻是政府靠著高成本筑起來的,是反市場的,導致日本出現了大量僵尸企業,這種僵尸企業正在從公用事業擴散到電子行業,這是一堵難解的“國內政治墻”。
其次,日元升值無疑對日企造成了沖擊,但是很多人對這種沖擊也存在著諸多誤解。因為日本的很多企業都在海外辦廠,在海外銷售,這些地區的收入和日元升值的關系不大,主要受到影響的是日本本土。問題是,日本的很多產業鏈也是“兩頭在外”的,即進口原材料,然后出口高附加值產品,這種情況下,如果日元采取貶值策略,固然可以在出口上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同時日元購買力下降,進口成本也大幅提升——兩相抵消之后,貶值的效益恐怕并不明顯。況且,日元人為貶值,受到美國的極大約束,這是一堵“國際政治墻”。
創新后勁不足的問題,可能更為本質。比如,一家蘋果幾乎搶占了小半日本數碼相機市場的空間,一家三星幾乎對抗了日本所有的液晶面板企業……甚至,索尼、日立等都要找三星代工,這些問題的背后,主要是因為日企在技術創新領域明顯跟不上了。在軟件和原始創新方面落后美國企業,在制造環節和營銷能力上不如韓國企業。這是一堵“高端市場創新墻”,最近20年來,日本企業錯過了軟件革命、互聯網革命,在新一代的LED、半導體等原本占據優勢的領域也未見優勢。
最后,我們還要看到,除了在產業鏈更高層面臨美國壓榨,在同一級別面臨韓國企業競爭之外,在低端市場也面對中國企業的競爭。在家電、手機、低端電子元器件等方面,大陸和***企業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空間,最終這道“低端市場價格墻”讓日企在海外市場也失去了競爭優勢。
組團崛起后的組團衰落
財團機制是日本企業的重要特色。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電子企業形成了“組團崛起”的態勢,索尼、松下、東芝、日立、三洋、夏普、富士通、NEC、愛普生、佳能、奧林巴斯……日本以11大電子企業為班底,形成了一群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家電、電腦、手機、數碼相機、半導體企業,在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形成了細密的布局,占據全球半壁江山。
這些企業背后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高度結合,各個企業惡意挖角較少,而且經常相互支援,技術在日企之間分享,但是決不外泄。所以,這也就造成了日本企業的群體性崛起,但是又不像中國企業之間那樣惡性價格競爭。這種企業之間的組團方式,也讓日本企業一度直逼美國企業,讓日本在長達50多年的全球市場里縱橫捭闔。
60年一甲子,時也?勢也。如今的市場已經大不相同,這些組團崛起的企業,也造成了若干歷史問題。比如,最近30年,日本鮮有新崛起的企業,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大財團的大網太過細密,形成了集團性壟斷,中小企業沒有創新的空間,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消滅了。當發生新的產業革命的時候,如果這些大企業抓不住,其它小企業的創新又存活不下來的話,就造成了這種日本式困境。
所以,在一個小的經濟周期當中,日本的財團方式優勢巨大,可以互相救助,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在大的經濟周期挑戰下,日本企業又出現了“組團式衰落”,20年前先是在金融和地產領域出現,如今,在消費電子領域蔓延。
面對國內、國際兩大政治墻,高端、低端兩大市場墻,日本企業的格局變得日漸局促,電子行業尤其如此,日本電子企業所能閃展騰挪的空間主要剩下3條:重組、退守、降薪。
從重組的角度看,日本在液晶面板、半導體、PC、手機和家電領域的重組已經非常普遍,所產生的規模效益到底有多大也值得懷疑。重組之外還要瘦身,NEC電腦甚至賣給了聯想;從退守的角度看,日本電子企業正在日益退守到自己擅長的零部件精密制造、商用市場,日本電工、村田制作所、京瓷等業績好于各大巨頭,在消費電子整機領域正在走向全面覆滅;而降薪、裁員在日本是政治問題,也是文化問題,但是,恐怕也是最終不得不進行的選擇。
即便如此,也難以扭轉大勢:如今,日本已經是電視機和音響的凈進口國,這不是偶然。
美國CNET網站刊文稱,索尼緩慢而穩步的滑坡與該公司的日本式文化有關,而索尼走上下坡路也反映了日本電子行業整體的困境。
以下為文章全文:
索尼和松下等公司的成功原因非常明顯,它們不僅設計出流行的產品,同時也善于制造。這與美國同行有所不同。不過,日本科技行業也存在一些問題。
索尼等日本科技公司的衰落折射出整個日本企業文化的困境。
1、堅持增量式而非變革式的創新
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利于只專注某一類產品的小型企業,因此日本公司未能推出iPhone、iPad,以及以往的Mac電腦、康柏PC,甚至是戴爾(微博)新的銷售模式。日本資本主義的形式有利于增量式的技術發展,以及在垂直領域整合度較高的公司。
2、日本式的傲慢
日本的公司和政府部門對一些快速崛起的公司,例如英特爾、康柏、戴爾,甚至是微軟,持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并認為這些公司在消費電子市場無法與索尼、東芝(微博)、日立和松下競爭。
3、錯過PC革命
索尼、松下和日立等公司曾推出了許多重量級產品,包括卡帶隨身聽和視頻設備等,這些公司在模擬電視時代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正是因為這一原因,這些公司錯過了80年代末在美國發生的PC和數字***。而在移動設備興起之后,這些公司也未能迅速做出反應。
4、為制造而制造
制造是日本公司的靈魂。對任何經濟體來說,制造業都非常重要,美國也不例外。不過日本公司有時只是為了制造而制造。這在某些情況下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例如,無論能制造出多么出色的傳統電視機,在廉價的數字電視機出現后,這樣的業務必然走向失敗。作為曾經的液晶面板巨頭,夏普已淪落到需要富士康幫助的地步,因為該公司在液晶面板大戰中遭遇了失敗。該公司在與中國大陸、***和韓國廠商的競爭中陷入困境。
5、從未重視軟件
日本公司從未真正認識到軟件的重要性,它們也不了解如何將硬件與對用戶友好的軟件整合在一起。因此,日本公司未能推出類似蘋果和IBM(微博)大型機的產品。這與日本公司專注于制造的文化有關,這些公司認為硬件才是最重要的。
6、島國思維
日本公司總是專注于日本國內消費者市場。當然,每一個市場都有所不同,但日本公司總是傾向于針對日本用戶生產特殊的產品。這一策略在一段時間內能取得效果,但在蘋果等公司進入日本市場之后,這樣的理論很明顯已經過時。
日本媒體在80年代末曾進行過一項調查,詢問日本消費者是否希望購買美國公司的產品。大部分日本消費者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但目前這一情況已發生改變。
專家評論回顧——日本電子大沉沒
日本共同電機株式會社技術開發課課長
進入2009年,在日本第一大產業——汽車業宣布2009年3月期(2008財年)全線虧損之后,日本第二大產業——電子業因市場疲軟和日元高漲,緊隨其后宣布業績全面崩潰。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下屬的經濟景氣度預測委員會的研究分析報告顯示,這次因為全球金融危機引起的全日本半導體關聯產品業績惡化的程度,比2001年IT產業崩潰更加嚴重。初步估算,日本與電子工業有關的前100家大企業在2008財年都同時面臨赤字,它將是日本電子行業有史以來,最為惡劣的狀況。
市場疲軟與日元升值雙重夾擊
處在業績惡化頂端的索尼,由于在日本本土之外的銷售額,占了總銷售額的80%左右,因此,外匯市場的大幅度變動,隨時都會引發索尼公司在企業結構上的震蕩。
2008年10月,索尼曾預測,2009年3月期的銷售利潤,可達到3754億日元。那是按照當時的業績和外匯匯率在100日元兌換1美元、140日元兌換1歐元的基準上測算出來的。
然而,進入2009年1月之后,日元上漲到了90日元兌換1美元和120日元兌換1歐元的程度,單是外匯匯率變動一項,即使按照2008年10月的計算關系式,即:1美元兌換日元時多出1日元,則索尼的銷售利潤將下降45億日元;1歐元兌換日元時多出1日元,則索尼的銷售利潤將下降75億日元。2009年3月期索尼的銷售利潤,單是因為外匯上漲一項,就將出現950億日元的赤字。
與索尼相比,松下電器在日本國內的銷售額,占其總銷售額的七成以上,因此,由匯率變動帶來的直接損失,比索尼要小得多。但是,隨著日本國內市場消費的進一步低迷,超薄型液晶電視、DVD和以數碼相機為首的數字化家電產品的市場環境,同樣處于非常嚴酷的現實之中。
松下電器在2008年11月中旬預測,2009年3月期的銷售利潤為5600億日元,而在2008年12月4日,松下電器就將2009年3月期的銷售利潤修改成了3400億日元,前后不過20天,銷售利潤就自動向下修正了2200億日元。可到了2009年1月12日,松下電器在年度報告中,第一次發出了2009年3月期的赤字,在1000億~1500億日元左右的悲鳴。
汽車、家電特別是數碼電器的滯銷,直接打擊了日本電子工業基礎的半導體事業。這些長期角逐在世界電子產業中的頂尖高手們,開始全面失去了昔日的王者風范。
日本大和總研的經濟分析家兼評論家三浦和晴在2008年12月29日的調查分析報告中做出預測:2009年3月期,以半導體事業為中心的日本大型電子企業中,幾家龍頭企業的銷售赤字如下:東芝1790億日元;NEC 410億日元;富士通550億日元;日立制作所和三菱電機共同出資的NUSASI電器公司900億日元。如果再將這些公司的投資損失計入集團的總體業績之中的話,每家企業,在2009年3月期的赤字,都將達到或超過1000億日元的大關。另一方面,由于汽車滯銷帶來的車用電器產品和自動化產品的使用量下降,半導體行業的痛苦,將是空前的。
重新審視海外市場的開拓
雖然富士通、NEC、日立制作所等電子產業龍頭企業的大批量訂貨,主要來自于日本國內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三菱電機主要是面向汽車行業電子產品的制造,比起松下、索尼等純家電的電子電器企業要好一些,但由于企業業績下降甚至出現虧損,繳納給政府財政的稅金會出現大幅度下降,從而使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和經濟狀況惡化,這樣導致推遲過去訂單的提貨期,或雖然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提貨,卻延期付款。
面對全世界電子市場的嚴冬,東芝社長西田厚聰在2009年1月6日的新年團拜會上指出:東芝的半導體事業,所面臨的嚴峻現實,已到了危及企業生存的程度。為了企業生存,對國內事業進行徹底的生產調整,對海外市場花大力氣開拓,將是2009年的工作重點。而日本的半導體行業,已經開始進入全行業重新組合和再編的時代。就在西田厚聰發表上述言論的第二天,已經有人對西田厚聰關于尋求海外市場的論斷,提出了各種猜測:西田厚聰所指的海外市場在哪里?在中國嗎?
人們的猜測并不是妄想,因為索尼在中國事業的處理上,已經讓日本其他電子產品企業,重新審視他們的中國戰略。2009年1月12日,索尼社長中缽良治明確指出:到2009年底,索尼在全世界的18萬員工中,將有1.6萬人失去索尼的工作;全球57個大型生產基地,將關閉10%左右;其中,以法國事業為首的歐洲事業所,將是最先關閉的對象。當有記者問到:中國事業是否也會縮小時,中缽良治明確地給予了否定的回答。
索尼在中國有7個生產基地,員工總人數約4.8萬名。據索尼中國事業負責人透露,由于中國市場是全世界最有潛力的市場,確保索尼在數碼家電的王者地位以及中國市場的事業發展,是索尼集團最高決策層的統一認識。因此,索尼在中國的7處生產基地,4.8萬名員工,將做特殊處理。
但是,絕大多數知情人士認為:索尼中國事業負責人的說法,也許是為穩定中國員工的權宜之計。對于生產基地已占索尼總生產基地的8%,員工人數占索尼員工總人數1/4的中國事業來說,維持不變的壓力,將由其他事業所分攤。如果中國不裁員,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國內各事業所的裁員比例,將上升為12%以上,勢必會加大索尼集團的內部矛盾和海外基地所在國的勞務、人事紛爭。一旦處理失當,將危及索尼的生存。
全線崩潰的原因
“日元下跌依存型”
大和總研的另一位經濟分析家兼評論家佐藤宏指出:日本國內的大型電機集團,由于企業結構上存在問題,當外部發生重大變動的時候,一方面自己生產的產品滯銷,帶來銷售赤字;另一方面,供應零部件的電子元件廠家和其他材料廠家,也必然連帶受損。因此,進入2009年,整個電子行業,將呈現一片蕭條的景象,從而引發手機、電腦、以及電機等電子硬件的生產和銷售長期低迷。
日本企業結構問題,來源于日本的產業結構,因為日本的產業結構,仍然是輸出主導型。這種產業結構,靠的是日元下跌時,大量的日本產品向全世界輸出而獲得利潤。這一點,也被日本很多經濟學家稱之為“日元下跌依存型”。
近30年來,日元曾有過3次大幅升值(1美元兌換360日元、200日元、120日元左右),日本企業仍然得到了實惠,但因為這次金融風暴引發的日元上漲,是處在全世界的主要貨幣都已經上漲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引起了日元向上漲的方向發展。這對于產業結構是輸出型的日本企業來說,不可能再維持過去的做法。
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社會,曾做過日本的產業結構由“輸出型”向“內需型”轉換的嘗試,但因為日本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的加速,最終沒能真正建立起內需型產業結構。隨后就發生了泡沫經濟崩潰,使得日本企業無暇顧及產業結構的轉變,而汽車、電子行業,則是支撐著輸出型產業結構中的“骨架”。
“過剩三兄弟”
雖然日本企業在治理泡沫經濟帶來的創傷時,通過徹底處理不良債務,消除了被全世界經濟學界稱之為“過剩三兄弟”(設備過剩、雇用過剩、債務過剩)之一的債務過剩,但是,設備過剩和雇用過剩,仍然深深根植于日本企業之中。而這次從美國引發全球金融風暴的始作俑者,正是由于占全世界消費總量20%的美國,所存在的設備過剩、雇用過剩和債務過剩問題的表面化。它不僅使日本產品失去了最大的海外市場,同時還引發了日元持續上漲。
因此,對于本來就存在設備過剩和雇用過剩的日本企業來說,設備過剩,使企業無法進行設備投資,一方面,無法拉動與設備相關的行業發展;另一方面,大量的設備閑置,給企業造成了驚人的浪費。特別是新的《環保法》正式實施之后的最近幾年,舊設備處理的難題,也使設備更新的速度異常緩慢。
在雇用方面,由于日本企業過去在設備上的積極投資和良好的輸出勢頭,無論是正規員工還是非正規員工的雇用,都非常活躍,除日本人之外,還雇用了大量的外國人。
然而,這次金融風暴襲來之后,世界性的汽車、電子產品滯銷,使日本企業生產的大量產品,積壓在了倉庫里,造成了經費增加;同時,生產基地不得不關閉、生產線不得不停止的經營決斷,突然一下子使大量的員工無事可干。
雖然各大企業集團,將裁員作為消除經費重壓的第一舉措,但考慮到過度裁員將會影響今后的發展,企業不得不做出最大膽的、卻必須是人數有限的裁員。另外,擔心失業人員過多而引發社會問題的各級政府,也不斷給企業施加壓力,使企業不得不在盡最大可能保留員工的同時,將大量的人工費用轉換成經營赤字。-
日本電子業9大廠商2008財年預測業績對照表
企業業務簡介2007財年業績
(2007.4~2008.3)2008財年第三季度業績(2008.10~2008.12)2008財年業績預測
(2008.4~2009.3)虧損原因嚴重程度應對策略
日立日本最大的電器生產商凈虧損581億日元合并虧損145億日元(上年同期為凈利潤778億日元)預計凈虧損7000億日元汽車業務、平板電視及照相機等電子產品業務低迷。有可能創造日本企業史上第二大虧損紀錄(第一是NTT在2001年創下的8121億日元虧損)。
1.削減2000億日元的固定費用。
2.計劃裁員7000人。
NEC日本計算機主力企業凈利潤227億日元虧損199億日元(上年同期虧損9.36億日元)預計凈虧損650億日元個人電腦業務低迷;電子元件業務急劇惡化。
業務環境急劇惡化,本財年虧損遠高于預期的80億日元。該公司將執行新經營改革措施。1.業務結構改革:開拓并投資 “環保/能源業務”,從業績大幅下滑的液晶業務中撤出。
2.收益結構改革:在未來兩年內降低800億日元固定成本;在2010年3月底之前裁員2萬余人;退出歐洲商用PC市場。
索尼日本數碼家電王者凈利潤4753億日元創歷史最紀錄凈利潤為104億日元(上年同期為凈利潤2002億日元)
預計凈虧損2600億日元需求低迷、日元升值;持有股票的評估損失;主力電子業務出現了減收減益,其中僅電視業務便虧損430億日元。2008財年將會出現14年來首度虧損。1. 2009財年成本將比2008財年減少2500億日元,包括大幅削減廣告宣傳費、雜費、物流費用;實施高管“大減薪”。
2擬裁員1.6萬人。其中把全球電視設計運營及相關領域的員工數量減少30%。
3.液晶電視業務將繼續奉行OEM/ODM的布局以及“輕資產戰略”。
東芝全球第二大NAND閃存芯片制造商。凈利潤1274億日元凈虧損1211億日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805億日元)預計凈虧損2800億日元NAND閃存價格下滑、系統LSI及離散器件市場需求減少,半導體收益大幅惡化;平板電視需求減少,產品價格下降。這是東芝自2001財年以來時隔7年出現虧損。1. 2009財年計劃削減成本3000億日元。
2. 計劃裁員4500人。
松下日本第二大電器生產商凈利潤2800億日元凈虧損631億日元(上年同期凈利潤1152億日元)預計凈虧損3500億日元 包括電視等AV產品、白電、半導體電子元件在內的所有業務的銷售額均減少,導致營業利潤降低并陷入虧損;重組費用影響。6年來虧損規模最大的一次。僅次于2001財年的4300億日元虧損。
1.預計實施的重組措施成本總計為3450億日元。將關閉包括日本13家工廠在內的27家工廠,還計劃將管理層薪水削減10%~20%。
2.計劃于2010年3月之前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1.5萬人。
富士通日本最大的電腦服務公司凈利潤481.1億日元凈虧損407億日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55.3億日元)
預計凈虧損200億日元芯片、硬盤和手機需求下滑,技術解決方案部門出現大幅虧損。將遭遇2002年以來的首次虧損。1.在2010年3月底之前重組半導體LSI業務。重組影響的2000名員工將在集團內部重新安置。
2.重組其歐洲PC業務
夏普日本最大的LCD面板電視生產商凈利潤1019億日元。凈虧損6580億日元(上年同期凈利潤2950億日元)預計凈虧損1000億日元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導致市值縮水,加之全球經濟危機導致主力產品液晶電視銷售不佳。這是1956年夏普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1.裁減1500名臨時工。
2. 在2009年9月之前關閉兩家生產移動電話和電腦顯示器的工廠。
3. 與索尼合資組建LCD面板生產企業的實施計劃推遲到2010年。
三菱電機日本強電產品之王凈利潤1250億日元凈虧損283.9億日元(上年同期凈盈利423.4億日元)預計凈利潤100億日元
受日元升值、汽車業、關聯企業瑞薩科技業績惡化影響預計本財年盈利同比減少90%左右。1.日本國內工廠已裁減約500名非正式員工。
2. 生產線采用了臨時休假或交替工作的“工作分享制”。
三洋日本電池產品主力企業凈利潤287億日元凈虧損143億日元(上年同期盈利127.8億日元)預計凈利潤為零零件業務銷售額下滑,處于虧損狀態的半導體部門裁員也造成了損失。有望盈虧平衡。1. 1月15日,宣布因芯片業務虧損削減1200個職位。
2. 三洋將于2009年春季成為松下公司的子公司,目前三洋重點發展太陽能電池等與電池相關的業務。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