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多年,幾乎是在西方業者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華為以精確的商業判斷力、近乎苛刻的質量控制和極具競爭力的低價,打造出一個繁榮興旺的制造業帝國,其業務"勢力范圍"所及,甚至覆蓋了很多尚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我們總是把自己的臉打腫,告訴客戶我們有多胖,客戶將信將疑地看著我們.一年後我們真的實現了."一位員工對華為早年的拼勁和狠勁記憶猶新.
2010年,華為收入達到1,852億元人民幣.這大約相當于聯想集團(0992.HK: 行情)2010財年收入的1.6倍,中興通訊(000063.SZ: 行情)(0763.HK: 行情)的2.6倍,中國四大門戶網站(新浪(SINA.O: 行情)、騰訊(0700.HK: 行情)、搜狐(SOHU.O: 行情)、網易
商業暢銷書《華為的世界》一書的作者冀勇慶曾做過一個比喻:如果說過去二十年的華為是只土狼,整天跟在獅子後面討點殘羹冷炙的話,如今的華為已經成了獅子.業內人士預估,華為接近或超越行業王者愛立信(ERICb.ST: 行情)(銷售額約2,145億元人民幣)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萎縮和激烈競爭已使得一些昔日頂級的設備廠商不得不抱團取暖:諾基亞和西門子合并為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和朗訊合并為阿爾卡特-朗訊(ALUA.PA:行情).
五年來,這股合并浪潮不僅沒有止步,反而愈演愈烈.去年,摩托羅拉(MSI.N: 行情)宣布將其網絡業務出售給諾西,交易價格從最初協定的12億美元下調至今年的9.75億美元(諾西接手摩托羅拉資產後,將超越華為成為僅次于愛立信的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制造商).
華為在中國的老對手--中興通訊今年第一季核心業務收入(運營商網絡)同比增長僅為1.57%,疲弱之勢盡顯.華為沒有披露一季度的收入詳情,但不難想像,如果把目光僅僅局限于電信市場,很難說華為不會陷入其同業正在遭受的困境.
"在傳統的電信領域我們已做到全球第二,繼續往下走會面臨比較大的增長瓶頸.電信設備市場雖然是一個龐大的產業,但孕育一個(年收入)超過400億美元的公司會非常困難."徐昕泉說.
更讓華為頭痛的是,盡管其在新興市場和歐洲一路攻城掠地,卻在全球最大電信市場之一的美國寸功未建,即使數次兵臨城下最終仍未能長驅直入.
自從中海油欲以185億美元收購優尼科(Unocal)折戟塵沙之後,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大型并購活動一直困難重重,華為無疑成了這場并購冷戰的受害者--華為至今沒有在美國達成大筆交易或是收購在美國擁有業務的公司.美國政界還擔心它與中國政府和軍方有關系.華為對此備受困擾,并一再否認.
三年來,華為在美國的處境幾乎沒有好轉的跡象.今年2月,華為迫于壓力主動撤銷了對美國3Leaf公司的收購.受累于相同的原因,華為迄今也沒能獲得美國主要電信運營商的大型合同.
"經過多年的圍獵,獅子發現曾經豐饒無比的草原已經越來越貧瘠,難以滿足自己的大胃口了.在瓶頸出現之前,華為必須尋找到下一片草原."冀勇慶評論稱.
消費電子品市場真的是華為心儀的新大陸?還只是一次心血來潮的決策?僅僅在三年前,華為還對終端業務的發展搖擺不定.2008年,華為曾與多家私募基金接觸,一度甚囂塵上的傳聞稱,華為計劃出售其手機部門至少49%的股權,估值逾40億美元.然而,一場不期而至的金融風暴讓全球并購在蕭瑟中捱過寒冬,出售風波很快沒了下文.
時至今日,回顧此事,徐昕泉仍不愿詳述事件始末,但卻極力澄清."有一些誤解,我們當時不是要賣掉終端業務,只是說引入投資者,做強做大……"他語氣頗帶無奈,"當華為要給外界提供一些合作機會的時候,大家就要質疑我們是不是要賣掉,而當我們封閉的時候,大家就會問你們為什麼不上市,這種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時過境遷,糾纏于"引資合作"還是"清盤出手"的陳年舊事已無現實意義.在華為內部,誰都無法否認,終端業務這個當年的丑小鴨歷經浴火重生,已搖身一變成為被寄予厚望的白天鵝.這種戲劇性轉變的背後,是三年來電信、軟件、消費電子品市場的悄然變遷,尤其是史蒂夫.喬布斯帶領蘋果公司演繹的商業神話,猶如醍醐灌頂,讓人們吃驚地意識到一部小小的終端所能釋放的迷人魅力.
對華為這樣一個在全球進行采購、研發并向近150個國家輸出產品的商業帝國,須臾不能放慢自己的腳步.一場變革,勢在必行."方向是堅定無疑的,問題只是路徑的選擇."徐昕泉表達了進軍消費電子產品的決心.
尋找新草原
華為要跨出電信領域的想法已非一朝一夕.早在2005年,華為一度想進入網絡游戲市場.當年還曾派出客戶經理帶著準備好的《合作意向書》,參加在廣東番禺召開的"第一屆中國游戲產業年會",意圖拓展與網游公司的合作機會.雖然因為各種原因,該項目最終被放棄,但多元化的種子在那時就已被悄悄埋下.
眼下,華為下決心要進入的智端通商市場并非一片可以輕松暢游的蔚藍海域.恰恰相反,自2007年第一代iPhone問世開始,蘋果引領的創新觸摸屏界面和新型商業模式席卷全球,巨大的市場空間引來眾多"搶座者"前赴後繼入場廝殺,智能手機混戰的大幕早已徐徐拉開.
甫一邁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的華為,就要面臨諸多強手:風頭正勁的蘋果仍在持續定義著智能手機的游戲規則,而諾基亞、黑莓、摩托羅拉等老牌廠商則為保住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咬牙做最後一搏.華為要想在這個本已就顯擁擠的市場搶占一席之地并晉級前三,并非易事.
"華為帶著充足的技術創新能力和雄心壯志進入相關領域,但仍是冒著一個相當大的風險."國際知名電信咨詢機構OVUM首席分析師Matt Walker表示,"這些新領域的競爭者包括蘋果、Google(GOOG.O: 行情)、微軟(MSFT.O: 行情)和一長串的韓國和日本電子公司,他們陣容浩大、實力堅強、財力雄厚而且擁有高度創新能力."
華為正大膽押寶谷歌的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其生產的智能手機基本都采用該系統.去年,華為手機發貨超過3,000萬部,其中智能手機超過300萬部.徐昕泉預計,今年的手機發貨量將翻倍至6,000萬臺,其中智能手機占1,200萬臺-1,500萬臺.
"未來三年,智能手機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增長最為迅速,到2014年將成為全球應用最廣泛的智能機操作系統."華為在稍早發布的2010年報中稱.據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報告預計,全球手機市場規模將在2015年達到3,414億美元,其中智能手機占76%.
與全球電信運營商的訂制合作是華為避開與諾基亞等手機大廠正面交鋒的一條捷徑.全球排名前50位的運營商絕大多數都與華為有合作關系,加之有1,500元左右的低價Android手機做為利器,華為迅速打入包括日本、美國和西歐在內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用一年多時間便攀升到Android智能手機發貨量全球前五名.在有"東非明珠"之稱的肯尼亞,華為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70%.
即便如此,在冀勇慶看來,華為在運營商市場的優勢不足以抵消其面臨的挑戰."華為在消費者中幾乎沒有什麼品牌積累,另一方面,運營商在整個終端銷售渠道中所占比例較小,如果華為沒有自己的渠道,會比較吃虧.目前看來,渠道商對于經銷它的手機積極性不是很高."
"很多大公司一旦業務超出了特定的半徑,就變得很平庸,過去賴以成功的經驗反而成了創新的負擔.像谷歌做社交,百度做電子商務,新浪做即時通訊,都是不咸不淡或者干脆就是一敗涂地,科技業的新老更替猶如地震一樣不可預期."聯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對華為手機"五年進入全球前三"的目標不置可否.
同樣熱衷于在海外開拓業務的兩家中國公司--中興和聯想都推出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也為華為在該領域提高市場份額增加了難度.
"全世界沒有哪家公司在起步之初就是完美的.日本索尼(6758.T: 行情)半導體賣到美國的時候,不也是有很多問題嗎? 豐田汽車(7203.T: 行情)(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還上不了美國的高速公路,可它現在卻成為全世界質量管理的榜樣."中國最大的IT產品分銷商--神州數碼(0861.HK: 行情)董事局主席郭為近日在一次與路透的專訪中,對華為今後在消費電子品市場的作為表現出很大期許.
"華為是否會成為亞洲的下一個三星仍殊難預料,但我肯定不會排除這種可能."Matt Walker對路透表示.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