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帶來的便捷,覆蓋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工業農業都因科技的加持,完成了升級與改造。農業如今也在物聯網、無線通訊、自動化控制等技術的應用下,向生產精細化、管理智能化的方向前進。
溫室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全新時代,各種前沿技術的應用使溫室更具智能化,配套設備、服務也逐步完善。物聯網技術是將各種感知技術、現代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聚合與集成應用。從農業生產入手,基于生產環節的具體情況,精準調控各項生產要素與管理操作,通過始終穩定利于作物/禽畜/水產品等生長的環境,從而達到提升農產品質量的目的。實時監測生產數據、智能化分析指導生產要素、干預生產環境,將這一技術應用在溫室大棚、大面積農田、禽畜養殖、水產養殖、氣象環境監測等方面,其中物聯網技術在溫室大棚中的應用,稱之為智能溫室大棚系統。
智能溫室大棚系統,類似于給溫室大棚加上了神經系統,管理者對大棚的查看更精細透徹了、管理控制也更加靈活,溫室中的細微參數變化情況,管理者都能夠看到,什么時候需要通風、增光、澆水等都能夠做到心中有數。管理者不用再天天守著大棚,就能了解大棚內的實時情況,管理難度與強度也相應下降,而生產效益卻顯著提高,這也是智能溫室大棚系統,廣受青睞的原因。
在溫室準備投入生產階段,通過在溫室里布置應用智能溫室大棚系統,也就是安裝硬件設備,即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等傳感器、智能控制終端、控制柜等部分。在生產階段,管理者根據傳感器采集的溫室內溫度、濕度等信息,結合作物品類、生長階段,來調控減速電機、卷被電機、卷簾電機等設備的工作狀態,實現精細管理。例如:溫控系統,也就是內外遮陽網、保溫簾、濕簾等設備的啟停時間,由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采集的溫度、光照等信息來傳感數據來控制等,其他光控、水肥管理的原理也是相同的。
在作物收獲后,借助智能溫室大棚系統采集的各項數據,把不同階段植物的表現和環境因子進行分析,反饋到下一輪的生產中,從而實現更精準地管理,實時分析溫室內部環境信息,選擇適宜種植的品種或調控溫室環境,以獲得優質農產品。
灌溉方式,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進行科學配比,根據不同生長時期不同的養分需求,自動輸送氮磷鉀等養分,保證農作物都能獲取等量的水分、養分,產出高品質果蔬。
控溫、控光、水肥灌溉、通風換氣等作業的進行,管理者通過計算機或手機遠程進行,或者設置一一好何時進行哪項操作,交由系統自動運行,只在接收到故障或者系統無法處理的緊急信息時,查看相應處理即可。接入網絡高清攝像頭之后,可彌補無法觀察作物生長行為的不足。
標準化種植溫室整齊排列,采用智能溫室大棚系統能夠為人們持續提供穩定、高質量的農產品,改變原先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方式,推動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精細化的持續發展。不僅如此,溫室使用無土栽培的種植方式,土壤換成基質,減少病蟲害,像西紅柿類的蔬菜產量,能達到傳統大棚的5倍左右。
智能溫室大棚系統可達到改善產品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實現溫室管理的高效和精準。規模化的連棟溫室可將多座大棚,添加綁定到一個控制云平臺下,集中監控,批量操作,坐在辦公室內點擊鼠標,完成灌溉、打藥、施肥等作業。未來隨著采摘機器人等設備的不斷完善應用,溫室大棚的管理工作會更為輕松。
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打造智慧農業,運用智能溫室大棚系統實現智能感知、主動預警、科學決策、數據分析,對溫室內的溫、光、水、氣、肥等全面管理,確保為溫室內作物提供精準、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農業生產的綠色化、集約化、現代化,對帶動當地就業和增收,實現經濟轉型。
審核編輯:符乾江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