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重推動下,物聯網進入以基礎性行業和規模消費為代表的第三次發展浪潮。 5G、 低功耗廣域網等基礎設施加速構建, 數以萬億計的新設備將接入網絡并產生海量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與物聯網結合,應用熱點迭起。物聯網迎來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l展的新階段。
根據中國通信院數據,截止2018年中期,我國物聯網產業總體規模已達1.2萬億,完成了工信部2016年提出的十三五物聯網產業規模1.5萬億的80%,發展飛速。同時,公眾網絡M2M連接數已達到5.4億,全國產值超過10億元的骨干企業已達到120家,制定了81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形成了5個特色產業聚集地,面對重大的發展機遇,各產業巨頭強勢入局, 生態構建和產業布局正在全球加速展開。
全球物聯網總體態勢
1、 發展動能不斷豐富
物聯網概念興起發展至今,受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性行業轉型和消費升級三大周期性發展動能的驅動,處于不同發展水平的領域和行業成波次地動態推進物聯網的發展。
外部周期性驅動力持續作用,物聯網進入由基礎性、規模化行業需求推動的新階段。 全球制造業正面臨嚴峻發展形勢,主要國家紛紛量身定制國家制造業新戰略,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重建工業基礎性行業競爭優勢的主要推動力量。 受規模聯網設備數量、高附加值、商業模式清晰等因素推動,車聯網、社會公共事業、智能家居等成為當前物聯網發展的熱點行業。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物聯網呈現新的發展特征。 互聯網企業、傳統行業企業、設備商、電信運營商全面布局物聯網,產業生態初具雛形;連接技術不斷突破, NB-IoT、 eMTC、 Lora 等低功耗廣域網全球商用化進程不斷加速 。
邊緣的智能化。 各類終端持續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操作系統等促進終端軟硬件不斷解耦合,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協作能力加強。邊緣計算的興起更是將智能服務下沉至邊緣,滿足了行業物聯網實時業務、敏捷連接、數據優化等關鍵需求,為終端設備之間的協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連接的泛在化。 局域網、 低功耗廣域網、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等陸續商用為物聯網提供泛在連接能力, 物聯網網絡基礎設施迅速完善, 互聯效率不斷提升 。
服務的平臺化。 物聯網平臺成為解決物聯網碎片化,提升規?;闹匾A。通用水平化和垂直專業化平臺互相滲透,平臺開放性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融合,基于平臺的智能化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數據的延伸化。 先聯網后增值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清晰,新技術賦能物聯網,不斷推進橫向跨行業、跨環節“數據流動”和縱向平臺、邊緣“數據使能”創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不斷顯現。
2、物聯網應用場景持續拓展
全球物聯網產業規模由 2008 年 500 億美元增長至 2018 年 1510 億美元。在連接數快速增長和梅特卡夫定律的作用下,物聯網在各行業新一輪應用已經開啟,落地增速加快,物聯網在各行業數字化變革中的賦能作用已非常明顯。
開拓新的應用范疇。得益于外部動力和內生動力的不斷豐富,物聯網應用場景迎來大范圍拓展,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家庭、個人信息化等方面產生大量創新性應用方案,物聯網技術和方案在各行業滲透率不斷加速。2013 年物聯網行業應用滲透率為 12%, 2017年數值已超過 29%。預計到 2020 年超過 65%的企業和組織將應用物聯網產品和方案。
逐步形成新的技術演進。 基于更低成本和更成熟技術的解決方案開始對傳統技術方案形成補充完善,成為目前階段物聯網應用的另一重要特征。典型代表是物聯網解決方案中有線技術向無線技術的演進, 高功耗技術向低功耗技術的演進。
促進新的業務變革。這是新一輪行業應用最典型的特征。目前,物聯網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尤其是在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中更為明顯。一項面向采用過物聯網的企業群體的調研顯示,74%的企業認為離開物聯網的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將寸步難行。
3、物聯網產業力量不斷增強
隨著物聯網應用速度的加快,全球互聯網企業、通信企業、 IT服務商、垂直行業領軍企業對物聯網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進一步明確了物聯網在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地位,物聯網產業力量不斷豐富。
物聯網成為互聯網企業新一輪戰略的重要支撐。 在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增長趨緩的背景下,互聯網企業瞄準物聯網作為新一輪信息紅利增長的主要來源。 2018 年 3 月,阿里巴巴宣布全面進軍物聯網,將物聯網定位為阿里巴巴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之后的 一條新的主賽道。 2018 年 9 月,騰訊開始了成立以來第三次重大戰略架構調整,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物聯網成為該事業群中重點領域之一。 2018 年 7 月,小米上市招股書中將其自身定義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并對外宣布,未來十年小米公司的物聯網業務預計達到 40%-50%。互聯網公司的物聯網戰略背后是更多的獲取物理世界的數字化數據, 實現云計算、人工智能等能力輸出和行業賦能。
物聯網成為通信企業連接數新增的主力,戰略意義明顯。 2018年前半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增速達到 72%,總連接數接近 9 億,其中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已達到 3.84 億,沃達豐連接數超過 7000萬, AT&T 連接數超過 4000 萬5。不論從總量還是增速上,物聯網已成為電信企業具有明顯價值的戰略性業務。一方面,全球主流運營商加快物聯網專用網絡 NB-IoT、 eMTC 的部署,并在 3GPP 的推動下,將 NB-IoT/eMTC 及其演進技術納入到 5G 家族中,保證 NB-IoT/eMTC向未來 5G 網絡的平滑升級; 另一方面,各大運營商紛紛搭建了專門針對物聯網設備接入的管理平臺,目前已形成若干個大規模的連接管理平臺。 物聯網正在為電信企業開拓新的客戶群體,如 AT&T 一半以上連接數來自于汽車,Verizon 物聯網業務主要來自于交通物流和企業服務。
IT 服務商依然以平臺為依托, 擴展其物聯網版圖。 IT 服務商基于已有的云服務體系、基礎設施以及硬件領域的合作伙伴資源,構建了以平臺為基礎的物聯網端到端服務模式,在經過數年的運作后,開始了橫向和縱向擴展,提升物聯網在公司戰略版圖的地位。
2017年 10 月,戴爾宣布將大力投資物聯網技術,未來 3 年將向物聯網的研發投資 10 億美元,并成立專門的物聯網部門,全面提供涵蓋云、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的基礎架構和分析功能,以及物聯網安全和多行業解決方案。 2017 年 2 月, IBM Watson 物聯網事業部正式投入使用,聚焦于區塊鏈、安全、智能交通、醫療等領域來構建物聯網產業生態。繼收購 Jasper 之后, 2017 年 6 月,思科又發布了新的物聯網平臺 Kinetic, 打通各類不同協議,能夠提取各種設備數據, 將“實時物聯網”方案帶給各類應用客戶。
垂直行業領軍企業開放物聯網能力,實現行業賦能。過去幾年,工業、交通、能源、汽車等垂直行業領軍企業深度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自身業務變革,并積累了眾多物聯網技術應用、平臺建設及運營能力, 目前正逐漸嘗試開放其能力,為同行業或其他行業物聯網應用賦能。特斯拉在車聯網的創新性應用,為車載物聯網終端、車聯網管理平臺、基于數據的服務等領域建立了一個標桿,大量車企和解決方案企業在這一參考下實施車聯網方案。
4、生態之爭愈演愈烈
物聯網平臺是巨頭構建產業生態的核心與重要抓手,技術逐漸成熟,產業界投入持續加大,產業價值被普遍看好。目前平臺建設的主體由設備制造商、網絡服務商、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等組成,幾乎遍布物聯網產業鏈各環節,英特爾、思科、微軟、亞馬遜、 IBM、通用等巨頭企業無一缺席,物聯網平臺迅速從野蠻生長期 進入調整洗牌期, 2016 年 IoT Analytics 統計的物聯網平臺企業榜單中,當前已有 30 個破產或被收購。平臺的馬太效應開始顯現,尤其在應用使能平臺這一平臺價值高地,亞馬遜 AWS IoT 和微軟 Azure IoT Suite取得一定領先優勢。據調查統計,51.8%的開發者將 AWS IoT作為物聯網應用首選開發平臺, 31.2%的開發者首選 Azure IoT Suite。
物聯網應用發展情況和特點
1、全球物聯網應用的整體情況
全球物聯網應用出現三大主線。 一是面向需求側的消費性物聯網,即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相融合的移動物聯網,創新高度活躍, 孕育出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車聯網、健康養老等規?;南M類應用。二是面向供給側的生產性物聯網,即物聯網與工業、農業、能源等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形成行業物聯網,成為行業轉型升級所需的基礎設施和關鍵要素。三是智慧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基于物聯網的城市立體化信息采集系統正加快構建,智慧城市成為物聯網應用集成創新的綜合平臺。
從全球范圍來看,產業物聯網(包括生產性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物聯網)與消費物聯網基本同步發展,但雙方的發展邏輯和驅動力量有所不同。 據 GSMA Intelligence 預測, 從 2017 年到 2025 年,產業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 4.7 倍的增長,消費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 2.5 倍的增長 。
▲產業物聯網和消費物聯網連接增長對比
從國內來看,目前很多行業在政府相關政策驅動下,形成了相關行業物聯網的剛性需求,促成物聯網在這些行業的快速落地,典型的包括智慧城市中各類公共事務和安全類應用。當前階段,政策驅動的物聯網應用落地快于企業自發的物聯網應用需求,而消費者自發的物聯網需求總體慢于企業的自發需求。
2、消費物聯網應用熱點迭起
消費物聯網經歷了單品、入口、交互等多個“風口”,通過數年來產業界的努力,物聯網不再僅限于對家庭和個人提供消費升級的一些新產品,而是已經開始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產生作用,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物聯網改變生活的效應。
智能音箱爆紅成為智能家居場景中最佳交互終端。 與以往智能家居依靠手機、平板或面板的交互方式相比,智能音箱進一步解放 了人們的雙手,使智能音箱成為消費物聯網中的一大爆品。各大廠商,尤其是互聯網廠商對此非常積極,谷歌推出 Google Home、亞馬遜推出 Echo、阿里推出天貓精靈、小米推出小愛音箱、百度推出小度音箱等。 智能音箱從 2017 年開始爆發, 2018 年延續火爆態勢,數據顯示 2018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已達到了 1680 萬臺,同比增長 187%,其中谷歌、亞馬遜、阿里和小米四家的智能音箱占據全球 85%以上的份額,預計到 2018 年底使用智能音箱的人數將達到 1 億人。智能音箱背后是語音助手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訓練,目前與家庭中大部分智能產品能夠實現聯動,通過智能音箱控制智能家居設備。
共享經濟正在改變大眾出行方式和部分生活習慣。 近兩年受到資本熱捧的共享單車雖然有所沉寂,但在短時間內對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影響非常巨大,甚至成為很多市民短距離出行的主要方式。
全屋智能帶來居住環境體驗的進一步提升。 智能家居領域的參與群體越來越多,家居家電廠商、地產商、互聯網公司、運營商、創業團隊等均看好智能家居的潛在市場。2018 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系統和服務的消費者支出總額將接近 960 億美元,未來 5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10%, 預計 2023 年將達到 1550 億美元。
可穿戴設備已具有規模化的出貨量。 經過前期市場磨合,智能可穿戴設備已成為大量消費者隨身必備設備的組成部分,從而促使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形成規?;某鲐浟俊?2017 年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達到 1.154 億,預計 2018 年將達到 1.226 億,其中智能手表和手環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蘋果、小米、 Fitbit、華為成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最大的廠商 。
智能門鎖市場開始發力。 通信、電子和安全技術的進步推動傳統門鎖向智能門鎖的更新換代。首先是各類商業場所的需求,如酒店、辦公樓、出租屋、短租公寓等場景,智能門鎖在這些商業場所中滲透率穩步提升 。 在未來的 5-10 年內,我國智能門鎖的總需求量將超3000 萬套,行業總產值將會突破千億元大關 。
3、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全面升溫
新理念、新技術驅動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全面升溫?!皵底謱\生城市”正在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熱點, 通過交通、能源、安防、環保等各系統海量的物聯網感知終端, 可實時全面的表述真實城市的運行狀態, 構建真實城市的虛擬鏡像, 支撐監測、預測和假設分析等各類應用,實現智能管理和調控。
目前全球領先城市已經開展相關探索。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和相關政府部門啟動“Virtual Singapore”項目,打造全球首例城市數字孿生模型。 法國小型城市雷恩市政府也開展“數字孿生城市”試點,打造城市數字模型支撐城市政策制定、發展研究和應用開發。我國雄安新區積極發揮引領作用,以數字孿生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的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實現信息可見、軌跡可循、狀態可查,虛實同步運轉,情景交融,過去可追溯,未來可預期。在“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理念引領下,城市物聯網應用正向更大規模、更多領域、更高集成的方向加快升級。
安防市場呈現規模化發展。 隨著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政策的實施,安防行業迎來快速發展, 2017 年中國安防市場規模超過 6300億,同比增長 17.6%, 安防生產商數量超過 7000 家。 規模發展的安防行業為物聯網提供了最佳應用環境, 物聯網在智慧安防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 聯網智慧安防設備快速增加, 其中“AI+安防”成為物聯網在安防領域應用的典型特征。
公用事業借助低功耗廣域網絡實現智能化升級。 城市供水、 供氣、 供熱等公用事業的智能化升級是近兩年智慧城市中最為典型的民生應用項目, NB-IoT、 LoRa 等低功耗廣域網絡的商用,給公用事業帶來了更適用的接入網絡技術。 繼全球首個 NB-IoT 物聯網智慧水務商用項目在深圳發起之后,福建、湖南、寧夏等地快速開展基于NB-IoT 的智慧水務試點應用, 華潤燃氣、深圳燃氣、福州燃氣、新奧燃氣、北京燃氣等公司也在開展基于 NB-IoT 和 LoRa 技術的智慧燃氣試點。除抄表外, 基于物聯網的城市管網監測、供水供氣調度、城市公共資產管理等應用也在不斷涌現, 合同管理等新的建設運營模式也在積極探索。
消防與物聯網密切融合的市場已經開啟。 2017 年智慧消防政策出臺,公安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 要求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和物聯網遠程防護系統,并開始制定新的消防設 備規范, NB-IoT、 LoRa 等物聯網技術被列為重要的基礎。 2015 年我國消防報警設備市場規模為 230 億元,到 2021 年這一市場規模預計突破 1000 億元,年均增速達 30% 。
4、生產性物聯網應用成就新的風口
工業互聯網應用潛力巨大,應用模式初步形成。據市場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的調查報告顯示, 2018 年全球工業物聯網的市場規模約 640 億美元,預計將在 2023 年成長至 914 億美元,2018-2023 年的五年間復合年成長率(CAGR)為 7.39%,其中亞太地區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速最高,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和工業發展持續促進亞太區的工業物聯網市場成長。
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成效初顯,智慧農業加快發展?!丁笆濉比珖r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建成 10 個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省、 100 個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區,1000 個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基地,目前全國已有 9 個省份開展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形成 426項農業物聯網產品和應用模式 。
物聯網關鍵技術產業進展情況
1、傳感器應用微創新特征顯現
傳感器成本持續走低,基本滿足低端規模應用需求。 當前, MEMS和低端應用非 MEMS 傳感器產品單價整體較低,已基本能夠滿足大規模商用的需求。MEMS 工藝因具備半導體制造的大規模制備特點,2000年后單價逐步下降,在 2007 年被蘋果手機首次引入后(主要為 MEMS慣性傳感器), MEMS 工藝成為消費、汽車電子主流傳感器工藝并大量推廣,單價進一步降低。非 MEMS 工藝傳感器目前在低端民用領域,技術發展較為成熟,產品成本已能滿足規模推廣的需求,例如家用燃氣報警器價格在 100 元左右,其中氣體傳感器成本在 10 元以內。
傳感器底層技術創新緩慢,面向應用的創新特征顯現。 傳感器的基礎原理創新周期(包含研發、商業化、成本降低等階段)較長,約為 30 年。雖然近年廠商已努力加快這一周期,但其仍在 10 年以上。面向硬件集成、終端安全和強化信號后端處理等下游應用需求的傳感器創新成為當今市場的主要方向。
2、芯片產業市場潛力巨大
芯片作為驅動傳統終端升級為物聯網終端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得到業界高度重視,從低復雜度到高性能計算控制芯片,從短距離通信到長距離通信芯片,各種類別芯片大量供應商參與的格局已經形成,傳統芯片巨頭也將物聯網作為未來重要發力領域之一。 2018年全球聯網類設備將達到 178 億,其中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 70 億,相比 2017 年增長了 11 億,這些新增的連接數給各類物聯網芯片企業帶來一個百億級市場規模。
物聯網成為微控制器芯片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微控制器芯片(MCU)作為電子類產品中不可或缺的計算控制單元,當前市場上以8 位和 32 位 MCU 為主,兩者占據 MCU 出貨量 85%以上, 8 位 MCU 的價格優勢和 32 位 MCU 的性能優勢使兩者在未來幾年仍保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不過隨著 32 位 MCU 價格的下降,開始對 8 位 MCU 形成替代。
短距離通信芯片在物聯網芯片出貨量中占比較高。目前,全球70 億物聯網連接中有近 80%為無線個域網、無線局域網連接,短距離芯片仍將是未來數年的出貨量主力,其中個域網的低功耗藍牙(BLE)芯片出貨量最大。
廣域物聯網通信芯片仍以傳統蜂窩為主, LPWAN 芯片增速最快。截止 2018 年,全球廣域物聯網通信芯片出貨量最多的仍是傳統蜂窩通信芯片,其中以 2G 和 4G 芯片為主,占比超過 70%。受低功耗廣域網產業發展初期和連接數不足的影響,LPWAN 芯片目前出貨量仍較少, 2017 年 LoRa 芯片出貨量約 1500 萬片。
3、 模組產業競爭激烈
內外因共同作用,通信模組價格持續下降。 模組研發生產的門檻不斷降低,在物聯網市場快速發展預期的刺激下,大量廠商也進入這一領域,尤其是國內模組企業數量增長更快。目前, NB-IoT 通信模組廠商數量已突破 20 家,伴隨廠家的增多,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促使模組價格逐步拉低。另外,運營商對于模組的大額補貼使模組價格進一步接近規模商用邊界, 目前 NB-IoT 模組價格處于20-35 元不等,其中單模模組集中于 20-30 元 。
廣域模組寡頭市場結構明顯。 廣域通信模組尤其是蜂窩物聯網模組具有更為明顯的規?;?,在全球市場中形成了少數幾家出貨量較高的寡頭占據大部分市場。 2017 年前半年,芯訊通、 Sierra Wireless、泰利特、金雅拓和 U-blox 五家廠商的出貨量占據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 65%的份額,營收占全球 85%的份額 。
模組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模組產品的結構差異帶來收入結構的較大差異。 2017 年上半年, 雖然芯訊通蜂窩模組出貨量占據全球出貨量的 23%, 但由于大批出貨量來自共享單車 2G 低附加值模組,其收入僅占比 11%,而 Sierra Wireless 則依靠更多的 4G 模組和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產品,出貨量占全球 17%,但收入占比 32% 。
網絡接入側進展迅速,核心網側突破緩慢 。 過去兩年, 無線網絡在技術演進和商用中實現了重大進展,從接入側看,包括低功耗廣域網絡、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蜂窩車聯網通信技術以及各類短距離通信網絡均給業界帶來新的功能和商用落地,不僅擴展了可以接入的物理設備的數量和范圍,而且使物理設備接入網絡更加便捷、安全和低成本。 從核心網看,依然沿用傳統方式,數據的回傳后仍然采用傳統數據網絡的核心網架構,目前業界無論是軟件定義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 5G 網絡切片、未來網絡等均是采用虛擬或單獨重建的理念對蜂窩網絡或互聯網骨干網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缺少面向物聯網的專用性核心網技術的突破。
NB-IoT 與 eMTC 正在加速構建蜂窩物聯網(C-IoT)的接入基礎設施。截止 2018 年 11 月,全球已商用的移動物聯網網絡達到 66 張,均為各國和地區主流運營商。其中 eMTC(LTE-M)商用網絡為 13 張,NB-IoT 商用網絡有 53 張。作為擁有全球最廣泛網絡覆蓋的運營商,沃達豐目前已在 10個國家商用開通了 NB-IoT網絡,并宣布將 NB-IoT排在資本支出計劃的高優先級,在 2019 年年底之前,會把位于歐洲的 NB-IoT 基站數量增加一倍。
▲ 全球移動物聯網網絡商用情況
公共網絡和私有網絡共同發展。 隨著全球主流運營商的選擇,NB-IoT 將在公共網絡中成為主導, eMTC 緊隨其后,逐漸完善支持中速率物聯網的網絡覆蓋。 LoRa 雖然得到 Orange、 SK 電訊、 KPN 電信集團、塔塔通信、康卡斯特等主流運營商的支持并嘗試全國性的網絡,但更多是一些城市級專用網絡或小范圍專用網絡,成為私有網絡部署的典型。截止 2018 年 11 月, LoRa 已在全球擁有 96 家網絡運營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主流運營商,因此形成公共網絡的難度比較大,而在私有網絡群體中因為其靈活性和產業生態優勢, LoRa得到快速落地,是目前私有物聯網網絡的主導形式。 Sigfox 由于其超窄帶的特點,應用場景受限,且得不到主流運營商的支持,也無法在公共網絡領域形成主導。 RPMA 則開始收縮,聚焦于技術授權和小范圍項目實施。
傳統蜂窩網絡對物聯網的支持開始變遷,運營商頭部效應凸顯。目前,全球 42%的蜂窩物聯網連接由 2G 網絡承載,超過 30%的連接由 4G 網絡承載。其中國內蜂窩物聯網設備大部分由 2G 承載,海外蜂窩物聯網設備主要由 3G 和 4G 來承載。隨著 NB-IoT 對 2G 連接的替代效應顯現,到 2025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主要由 4G 和 NB-IoT網路來承載, 5G 網絡將發揮 uRLLC(低時延高可靠)的功能,承載車聯網、工業自動化等低時延的關鍵物聯網業務,占物聯網的連接數 10%的份額。全球蜂窩物聯網網絡的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少數運營商的網絡將承載全球大部分蜂窩物聯網連接。截至 2018 年上半年,前十大運營商網絡承載了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 83%的份額,其中,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和沃達豐、 AT&T 前五大廠商網絡承載了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 73%的份額;到 2025 年,這一數字將達到 78%。
4、平臺功能更加完備,開放性不斷提升
圍繞平臺功能的產業運作模式初步形成,競爭和壟斷態勢共存。物聯網平臺按照功能劃分為設備管理平臺、連接管理平臺、應用使能平臺、業務分析平臺四大類平臺,不同類型平臺的發展態勢初步成型。其中,設備管理平臺基本由通信模組、通信設備提供商主導,目前形成博世 BSI、 DiGi、諾基亞 Impact、 SierraWireless 四大主流 DMP 平臺,設備管理平臺一般不單獨提供,多集成與端到端設備 管理解決方案之中。
網絡管理平臺由電信設備商、運營商主導,全球形成思科 Jasper、愛立信 DCP、 沃達豐 GDSP 三大陣營,兩類運作模式, 一是以 Jasper 為代表的純連接式,即卡管理平臺,目前規模最大,與全球超過 100 家運營商、 3500 家企業客戶開展合作。二是以愛立信 DCP 為代表的連接管理與核心網捆綁模式,目前規模明顯小于 Jasper,與全球超過 20家運營商和 1500家企業客戶開展合作。應用使能平臺目前競爭最為激烈,陣營林立,成為大中小初創企業的競爭焦點。
我國物聯網發展情況
1、“十三五”進程過半,物聯網取得階段性進展
繼“十二五”期間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等紛紛出臺物聯網發展指導文件, 2017 年 1 月,工信部發布《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 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指出我國物聯網加速進入“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提出強化產業生態布局、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標準體系、推進規模應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六大重點任務,為我國未來 5 年物聯網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期指標完成情況評估表
2、MEMS 傳感器產業取得一定進展
目前,本土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 2017 年達到 1300億元,同比增長 15.45%,近 5 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 我國在MEMS 設計、代工生產、封裝測試、應用已形成完整 MEMS 的產業鏈。設計環節,敏芯微電子、矽睿、深迪半導體等企業和上海微技術工 業研究院、蘇州納米所等科研院所研發實力不斷提升;制造環節,中芯國際、上海先進、華潤上華等企業形成專業 MEMS 傳感器代工能力;封測環節,華天科技、晶方科技、長電科技等傳統半導體企業強化傳感器布局;華為、中興、聯想等企業也持續推進傳感器系統集成應用,提升傳感器產品附加值。
3、芯片呈現多層次供應商格局
大型廠商和創業團隊形成多層次供應商爭奪物聯網芯片藍海市場。 除了傳統基帶芯片巨頭外,國內多個小型創業團隊也進軍物聯網芯片市場,尤其是在 NB-IoT 芯片領域形成大型廠商和創業團隊共存的、多層次和多家競爭的供應商格局,供應商數量超過 10 家。包括移芯通信、智聯安科技、芯翼信息、創新維度等創業團隊已推出自研的 NB-IoT 芯片產品,并積累技術力量發力 eMTC、 LTE 和 5G 芯 等更廣闊的藍海市場。 LoRa 芯片開始打破單個供應商的局面,阿里巴巴獲得了 SemtechLoRa IP 授權,與國內芯片廠商翱捷科技合作推出首款 LoRaSiP 級芯片并形成批量供貨。
4、物聯網平臺之爭進一步升級,探索商業模式閉環和轉型增多
物聯網平臺市場步入沉淀階段。 2017 年以來,國內物聯網連接數實現爆發式增長,國內主要平臺取得快速發展。 但國內物聯網平臺的市場格局仍相對穩固,平臺企業并未隨著應用規模躍升而大幅增加。 經過數年運營,部分平臺廠商經營出現困境,開始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轉型方式。大型企業除了不斷強化自身平臺功能外,還重點加強對邊緣計算、 AI 等能力以及對工業、汽車、家居等垂直行業的支持,如阿里云 IoT Link 平臺、華為 Oceanconnect 平臺不斷聯合行業合作伙伴持續孵化多樣化解決方案。第三方中小平臺廠商面對大型企業物聯網平臺,逐漸調整競爭策略,一部分為大型企業平臺提供專業模塊的支持,成為大型平臺的緊密供應商,另一部分更專注于自身優勢的垂直行業,不斷加強方案落地能力。
智東西認為, 發展物聯網成為國家落實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動能、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實現智慧社會、 工業互聯網、軍民融合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物聯網的新機遇將由應用需求升級驅動,具體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物聯網將在工業研發、制造、管理、服務等業務全流程滲透,在零售、農業、交通等行業也將加速應用。二是消費物聯網應用,比如全屋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領域市場。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