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聯網設備主要是PC,數量以億計,當時的IT建設叫信息化。
移動互聯網時代,主要聯網設備變成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量以十億計,IT建設的主要目標得滿足移動化需求。
眼下正迎來物聯網時代,更多的聯網設備將是各類智能終端,包括攝像頭、冰箱、種種傳感器……數量以百億計,IT建設也迎來一個新的時期,叫數字化。
每一個時代都會成就一批企業。
互聯網時代,臺前最耀眼的是BAT、谷歌、雅虎……幕后一批基礎設施廠商趁勢而起。
移動互聯網時代,上一個時代臺前耀眼的大多數都還不錯,跟上了節奏,但也有不少錯失了機會,譬如百度、雅虎。與此同時,更多企業站了起來,蘋果、滴滴、Uber,成就都很高。幕后一樣,增長都更快,有更多企業發跡,比如高通。
當前,物聯網時代正在來臨,誰能繼續耀眼、又將成就新的誰?現在還看不清楚。但是放眼過去,各個廠商都在談物聯網,不管是不是真的能掛上鉤、也不管是不是真的有實力,總歸誰都不愿意錯過這個窗口。
都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
這句話既對也不對。對的是臺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見證了太多也許只是一個創意、一點想法,只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時間就急速爆發的企業。不對的是幕后,站在風口上,還是得一步步、踏踏實實地做。
這樣的場景在物聯網時代會重現嗎?風口還會在,但是想飛起來將更難。為什么?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后需要面對的東西更多了。
舉個例子,互聯網時代,臺前主要考慮的是PC的體驗問題,而Wintel(微軟和英特爾)聯盟事實上已經給底層構筑了統一的標準??蚣芤呀浂?,做事情就簡單多了。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臺前標準雖然多了一點,ARM、x86、Android、iOS、Windows,但總歸也只有那么幾種組合,問題算不上大。
物聯網時代呢?幾乎每個品類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你就能理解為什么前段時間成立的邊緣計算聯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標準統一問題。沒有這個前提,其它進行不下去。
當然,這只是物聯網落地中的一個環節。物聯網還會涉及聯接、分析,其中每一部分都很復雜,靠創意顯然不行,需要拼的是積累、是技術、是生態。
看看當前眼花繚亂的物聯網市場,尺水丈波,有一塊錢的本事恨不得說能干一百塊錢的事情。有一個物聯網網關,就敢說能提供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把冰箱聯上網就說是智能家居。
試問家里那么多設備,難道挨個裝一套系統來管理嗎?又或者一個網關把設備接進來,物聯網就落地了?顯然不是,但這就是現狀,初期階段,不可避免,但亟待規范。
有沒有做的好的?有,華為算一個,在物聯網方面其已經有不少應用案例,包括停車、水表、垃圾桶、電梯等公共設施領域,以及車聯網和智慧農業等方面,華為在全球已經有了很多實踐。
不能說華為做得已經足夠好,但在不斷的實踐中,華為對于物聯網的的發展判斷、物聯網落地的關鍵所在、以怎樣的方式去推動物聯網落地等方面,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
看發展階段,華為在物聯網領域的步調基本反映了大的趨勢,2014年關鍵技術積累,2015年發布戰略、推出解決方案架構,2016年行業試點,2017年小規模商用、行業深度融合,2018年大規模商用。
論物聯網落地關鍵,有幾個重要的方面,終端、聯接、分析、安全。在此基礎之上,大方向一定是做平臺,依靠生態的力量推進。這也是華為在物聯網領域的戰略和布局。
為什么華為能在這個時代占得一席之地?總結起來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技術布局,二是做事方式,二者相互交織。
比如就布局而言,華為在終端、聯接、分析、安全四個方面都在大力投入,可以說這些是物聯網落地的關鍵,而其中做每一部分華為又都在與產業協作,共同推進。
以終端為例,華為重點打造的是開源物聯網操作系統Huawei LiteOS,這不能閉門造車,需要與包括x86、ARM、DSP、MIPS在內各種主流硬件架構融合。
再以聯接為例,網關、eLTE/NB-IoT/5G都是華為在做的,所有這一切都是基于一定的標準之上。
標準怎么來的?已經形成的業界公認的標準,華為遵守,還沒有標準的,華為聯合產業界的力量一起推動標準的形成,NB-IoT產業聯盟、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的成立均是這樣的目的。
同樣的,在數據分析和管理平臺、安全方面,均是如此。
眼下是一個開放的大格局的時代,拼的絕對不是一己之力,而是要先做大市場、在某些大的層面達成共識,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廠商找準自己的位置,只要你有能力,客戶不是問題,生意不是問題。
華為的定位是什么?做平臺,在物聯網整個生態中,做中間的那部分,上面的行業應用、下面的終端都是合作伙伴的。事實上,中間這部分也是華為一直以來的強項。
當前的物聯網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是窗口期,做的特別好的沒有,都在摸索,想進入這個市場的要抓緊時間了。
同時,新的洗牌期在到來,和前兩個時期一樣,會有人倒下,也會有人站起來,是誰?看能力、看方式。
華為的例子對于同行有借鑒意義,但是有限,畢竟有如此全方位能力的廠商太少了,再說很多事情華為也靠的是產業的力量。因此,對于更多致力于進入該市場的企業來說,借助像這樣的大平臺做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最后,期待這個時代的來臨,每一次技術變革都讓社會變得更好。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