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是周三,位于上海長樂路的新車間擠滿了人。“這是我做的Arduino盒子。”來自湖南的創客Allen He拿出一個只有兩指寬的小盒子,“這個和以前做的相比更加小巧了,攜帶很方便,我就不多說了。”臺下約有三四十位觀眾,將小小的演講臺圍了個水泄不通。有人點頭,也有人皺著眉頭:什么是Arduino?這個盒子能用來干什么?
這個場景讓你想到電影《喬布斯傳》的一個場景:喬布斯和朋友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車庫里制造出Apple Zero之后,帶去“自制電腦俱樂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展示。沃茲尼亞克不太自信,講得結結巴巴,喬布斯則自信滿滿,斷定他們制造的蘋果主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一些人覺得內容乏善可陳,提前離開,大多數人在打瞌睡。即便如此,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的蘋果主機仍然獲得了個別人的認可,由此從手工作坊起步,最終建立今日享譽全球的蘋果公司。
在一定意義上來講,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是最早的創客:一群熱愛創造,將想法付諸實踐,動手做出實物的人。而創客空間,則把零散的創客聚集起來,分享場地、設備和想法。
開源與分享
三年前,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創客空間—上海新車間。新車間坐落于一個開放辦公室里,從大門進去往左拐,你能看到一排儲物柜。柜子里陳列著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四旋翼飛行棋、3d打印機、小型機器人、電子捕鼠器……沿著儲物柜隔出的走廊走到盡頭,就是創客們平時玩的空間,一抬頭就看見天花板吊著的飛機模型。
“新車間其實是一個玩的地方。”創始人李大維用特有的臺灣腔介紹,他穿著抓絨休閑外衣和肥大的牛仔褲,戴著黑框眼鏡。他大學讀的就是計算機專業,本職工作是程序設計員,在行業中浸淫二十多年,目睹了互聯網從最初的高門檻、高科技產物“淪落”為今天的日常用品。他發現企業的應用開發已經從傳統的用程序搜集資料發展到物聯網,用電腦程序控制外在的硬件。但在研究物聯網時,讓他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找不到可以搭配的硬件。隨后,他的興趣轉移到了開源硬件。
開源即開放資源,分享。開源硬件則是指設計圖、原料表和執行軟件等都通過開源的方式授權給別人的電子硬件,任何人拿到一個開源硬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修改、生產、銷售和分享。李大維認為,開源的意義在于了解新事物的工作方式,并且可以修改,修改之后還可以傳播給他人使用。
Arduino正是這樣一款開源電子原型平臺,能通過各種傳感器來感知環境,控制燈光、馬達和其他裝置。它看得見摸得著,看上去就是一塊集成電路板,體積有大有小。李大維用Arduino做3D打印機、四旋翼飛行器、縫在衣服上的防水控制器……終于,當家里再也裝不下他的“玩物”,他被趕出來。隨后李大維和朋友在上海永嘉路50號租下一個15平米的空間,創建了“新車間”。隨著玩的人越來越多,15平米的小空間終于擠不下時,新車間經過兩次搬遷,落腳在長樂路這個180平米的開放式辦公室里。
每周三晚是新車間的對外開放日,借此機會,會員們對外展示自己的作品,人們可以前往參觀。11月6日周三晚7點,新車間里已經來了二三十人。沒有主人客人的分別,人們或因興趣圍在一臺3D打印機面前討論,或因熟識相互打招呼。兩個外國孩子圍在他們父親身邊玩電子模塊,一些人則在攀談之后驚呼:“原來你也是第一次來啊!”
展示即將開始,人們紛紛幫忙挪開桌子,搬來椅子。等人們落座,巴西人Lucio走上臺用英語歡迎大家的到來,他指著掛在墻上的一個小盒子說:“如果你想加入新車間成為會員,只要把你的姓名和聯系方式放進里面,就會有人來聯系你。會費每個月100塊錢,如果你按半年交的話,則是450塊錢。”他又指著貼滿冰箱貼的冰箱說:“飲料在冰箱里,上面都有標價,如果你口渴了,自己去拿飲料,把錢投在旁邊的小盒子里。”
沒錯,在創建的最初,幾位創始人就決定以非營利的方式來運營新車間。實行會員制,只要你感興趣便可加入,成為會員后可隨意租用空間和設備。為了覆蓋成本,新車間也在周末舉辦一些收費的工作坊。
老創客的煩惱
11月6日的展示涉及創客教育、開源硬件Arduino制作和藝術等。
來自阿根廷的哲學家 Alejandro Piscitelli 介紹,目前他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開展創客教育計劃Paseo Lab,學生在動手創作中學習人文和科學。Allen He則是一個來自湖南的創客,他帶來自創的迷你版Arduino盒子,只有兩根手指長的Arduino盒子能夠將外部設施與電腦連接并通過電腦程序控制,攜帶更方便。紐約的攝影師Ellen Jong則介紹她獨特的攝影作品Pee Theory:“水是萬物之源,人們離不開水。但我們從未審視過從自己身體里流出的水—尿液。”因此她蹲下身,在不同的地點拍下自己的尿液和當下的風景,提醒人們關注水和我們自身及環境的關系。
上海向明中學的創造學老師黃曾新帶來了自己的新模型—一間能夠降低學生近視率的教室。人們白天的時候因為太陽大就拉上窗簾,打開電燈。在他看來,這是十分浪費陽光的行為,不但不環保,而且電燈的燈光又增加了學生近視的可能。因此,他制作了可反射陽光到室內天花板的金屬窗,又給教室內的白熾燈裝上燈罩,使其發出直射光。這樣一來,有陽光的日子,陽光不會直射到教室里,而是反射到天花板上,為學生提供自然光的照明。
在臺下,他看見了我,便坐在我邊上,說聽不懂其他人講的內容。這個66歲的白發老頭被李大維尊為中國的老創客。他是中國科協分會的會員,也是上海創造協會的理事,曾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被***和華國鋒等國家領導人接見過。他稱自己為職業發明家,其從事十幾年的創造學教育便是指導高中生進行發明創造,參加各種創新大賽。他自己加上學生獲得的專利多達1000多項,令他困惑的事情是:“我發明了很多東西,但國家沒人理我。”
上海向明中學有一個兩層樓的房子,里面堆滿了學生們的發明創造。“這是手動發電的電燈。”黃曾新拿起由一組電線圈、磁鐵和燈泡做成的柱狀燈具,中空的部分放了一根鐵棍,他來回拉動鐵棍,燈泡就慢慢亮起來了。“這就是最簡單的磁生電原理,但是作用很大的!我們老是說能源匱乏,如果在海上做一些裝置,讓涌動的海波來發電,不就是一項重大發明嗎?!”
向明中學的一個走廊上堆了很多學生們以前得過獎的發明,走廊的墻上貼滿了獲獎證書。黃曾新又帶著記者走進他的工作室—一間20多平米的房子。里面不僅有小型切割機機床等加工機器,還有各種零部件,一臺小電視機正在播放電視劇,聲音開得很大。
他拿出了一雙皮鞋和一塊黑布,“我給你變個魔術!”他一只腳穿進皮鞋,一抬腳,卻把兩只皮鞋都抬起來了。“還有這個!”他拿出一張百元大鈔,一支筆穿過其中。“一、二、三!”他當即把筆從錢中間抽出來,笑得像個老頑童:“好玩吧!”黃曾新說,其他老師上的物理課總是考各種計算,但他上的創造學課卻能用物理學變魔術,讓學生十分感興趣。
但有時候想到自己的發明創造無人賞識,這位“職業發明家”還是比較郁悶。他認為重大的發明,既沒有被政府采納,也沒有被商業采納,專利說明書就像一紙空文,笑他癡傻。
中國創客運動
黃曾新的經歷和《連線》雜志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在《創客》開篇中講的故事如出一轍:外公發明了自動噴灌系統,為了把發明投放到市場上,他必須找到愿意將發明市場化的生產商。
“這不僅困難重重,而且會導致發明者失去對該項發明的控制權。生產資料擁有者才有權決定生產何種產品。”
但創客面臨的類似困難在互聯網時代將被改變。
克里斯·安德森寫道:“如果外公不是生在1898年,而是一個世紀后的1998年……他不會僅僅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而是與全球各地和他一樣對 DIY癡迷的人互相分享;不會從零開始發明創造,而是借鑒已有的種種成就,將數十年的工作濃縮在幾個月內;也不會醉心于專利申請,而是像其他同好一樣將自己的設計成果發布在互聯網上。……而且外公也不會再費心尋找經銷商,只要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客戶通過網絡搜索而非推銷員,自然就會找上門來。”
克里斯指出,今天的創客運動具有三個變革性的共同點:首先,人們使用數字桌面工具設計新產品并制作模型樣品;其次,創客們在開源社區中分享設計成果、開展合作已然成為一種文化規范;此外,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通用設計文件標準將設計傳給商業制造服務商,以任何數量規模制造所設計的產品,同樣也可以選擇使用桌面工具自行制造。
“透過互聯網知識的分享,將原來專業領域的知識傳播給大眾,創客空間是一個傳播的地方,讓大家知道電子這些東西并不需要有一個電子的學位,你只要有興趣,你就能做。”李大維說。
中國創客更加有優勢
在克里斯看來,網絡的美妙之處在于將發明工具和生產工具大眾化。
巴西人Lucio曾放棄家族企業,乘著帆船周游世界一年,而后來到上海。在新車間里,被3D打印機所吸引,一年以后,便自創了Lucio牌3D打印機。“未來,你可以用它來打印巧克力,打印玩具,打印任何你喜歡的東西!”他還租下了一個店面,打算展示自創的3D打印機并教給感興趣的人。
Kami去年從上海商學院國際金融與貿易系畢業,目前在上海市標準化研究院研發部擔任網絡工程師。他對機器人特別感興趣,今年夏天僅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便制作出了小型模塊化桌面機器人DT-Robot。這個披著橘黃色披風的機器人能夠像積木一樣靈活組合,價格低廉,體積小巧。Kami用手機操作,便可讓機器人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跑步,鞠躬,秀肌肉,甩披風,攻擊,像奧特曼一樣召喚……目前市面上同類型的機器人價格在5000元左右,Kami想在進一步完善DT之后開個網店售賣,價格在2000元以內。
李大維則指出,中國的創客運動是與世界同步發展的,中國更加有優勢。“中國互聯網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更重要的是,中國更接近生產地,很容易在淘寶上獲得價廉物美的零件。”新車間的會員人數也不斷上升,目前有180多人。與此同時,創客空間也逐漸在中國其他城市鋪開。在11月舉辦的上海創客嘉年華,有來自國內外的200多個創客、十幾家開源硬件公司和國內7個創客空間前來參加,參觀人次達3萬多。
但問題在于,國內的創客在談自己的作品時信心不夠,太謙虛,太含蓄。“一方面是文化,一方面是過去一些年來產業的方向。過去是做OEMODM(貼牌、代工生產),比較重視客戶需求,客戶最大,一定程度上自己不夠信心說我就這樣子做就好了。”李大維解釋。
但改變仍在發生。“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過去三年開源在國內已經培養出很多有象征性的公司出來了,包括深圳的Seeed Studio,包括上海的DF Robot,深圳MakerBot,還有珠海、貴陽等地。這三年,國內的創客已經交出了很好的成績單了。
會議報名鏈接:??? http://m.1cnz.cn/topic/seminar/201512iot/iot_maker.html
?
會議報名二維碼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