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嵌入式系統常常需要對不同的輸入采取不同的行為,例如按下按鈕后的操作、傳感器讀數后的處理、接收到的通信數據的解析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策略模式可以提供一種清晰、可擴展的解決方案。本文將介紹嵌入式C語言中策略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實現方法。
策略模式的實現方式通常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定義策略接口:定義一個抽象的接口或基類,該接口或基類包含了不同策略的通用方法。
實現具體策略:實現不同的策略類,每個策略類都實現了策略接口或基類中定義的方法。
選擇策略:在運行時根據需要選擇特定的策略對象,并調用其方法。
下面給出幾個嵌入式C語言中策略模式的案例:
- 控制器:一個嵌入式控制器需要根據不同的傳感器數據選擇不同的控制策略。例如,在溫度傳感器的值高于某個閾值時,選擇降溫策略,否則選擇加熱策略。
- 數據通信:在嵌入式設備之間的通信中,可能需要選擇不同的通信協議或傳輸方式。例如,在通過RS-232串口進行通信時,需要選擇串口通信策略;在通過網絡進行通信時,需要選擇網絡通信策略
- 顯示控制:一個嵌入式顯示控制器需要根據不同的顯示需求選擇不同的顯示策略。例如,在顯示數字時,需要選擇數字顯示策略;在顯示文本時,需要選擇文本顯示策略。
- 定時器:在嵌入式系統中,可能需要定期執行不同的任務。例如,在一個定時器中,可以注冊不同的定時任務,每個任務實現不同的功能。
- 外設控制:在嵌入式系統中,需要對不同的外設進行控制。例如,在驅動一個電機時,需要選擇不同的控制方式,如PWM、脈沖計數等。
在這些案例中,策略模式能夠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可維護性,使系統能夠在運行時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算法或行為,同時降低代碼的復雜度和耦合度。
上面只是舉例的一些,實際在很多場景中用到,即使點亮1個LED燈也可以用得到。
1- 策略模式概述
策略模式是一種對象行為型模式,它定義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將每一個算法封裝起來,使它們可以互相替換。策略模式讓算法的變化獨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戶端,從而實現了算法的動態切換。
在嵌入式系統中,策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將不同的行為或動作封裝在不同的算法對象中,并使得這些算法對象可以在運行時根據需要動態切換。這種設計模式可以讓嵌入式系統更加靈活,易于維護和擴展。
2- 嵌入式C語言中的策略模式
嵌入式C語言中的策略模式通常采用函數指針來實現。每個策略被封裝在一個函數中,并通過函數指針的形式存儲在一個結構體中。客戶端代碼可以通過修改結構體中的函數指針來切換算法。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typedef struct {
void (*foo)(void);
void (*bar)(void);
} Strategy;
void foo1(void) {
// do something
}
void foo2(void) {
// do something else
}
void bar1(void) {
// do another thing
}
void bar2(void) {
// do yet another thing
}
void main(void) {
Strategy strategy = {foo1, bar1};
// ...
strategy.foo();
strategy.bar();
// ...
strategy.foo = foo2;
strategy.bar = bar2;
// ...
strategy.foo();
strategy.bar();
// ...
}
在這個例子中,Strategy 結構體包含了兩個函數指針 foo 和 bar,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算法。在程序運行時,可以通過修改 Strategy 結構體中的函數指針來切換算法。
當然,上面的例子還比較簡單,實際中的策略模式往往需要更加復雜的數據結構和算法。下面我們來看一些更加實際的例子。
在嵌入式系統中,常常需要對按鍵事件進行處理,例如按下按鈕后要執行某種操作。不同的按鍵事件需要執行不同的操作,因此可以將按鍵事件的處理封裝成一個策略模式。
下面是一個例子,我們假設系統中有兩個按鍵,分別為 BUTTON1 和 BUTTON2,按下不同的按鍵需要執行不同的操作。
首先定義一個策略接口:
typedef void (*ButtonStrategy)(void);
然后定義不同的算法,即按鍵事件的處理函數:
void Button1Strategy(void) {
// do something when button 1 is pressed
}
void Button2Strategy(void) {
// do something when button 2 is pressed
}
接下來定義一個策略表,其中每個元素是一個策略對象: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button; // 按鈕編號
ButtonStrategy strategy; // 策略函數指針
} ButtonStrategyTable;
static const ButtonStrategyTable buttonStrategies[] = {
{1, Button1Strategy},
{2, Button2Strategy},
};
最后,在中斷處理函數中根據按鍵編號查找策略表,并執行相應的策略:
void ButtonInterruptHandler(uint8_t button) {
for (size_t i = 0; i < sizeof(buttonStrategies) / sizeof(buttonStrategies[0]); i++) {
if (buttonStrategies[i].button == button) {
buttonStrategies[i].strategy();
break;
}
}
}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一個策略表來存儲不同的策略對象,每個對象包含一個按鈕編號和一個策略函數指針。當某個按鈕被按下時,中斷處理函數會根據按鈕編號查找策略表,找到相應的策略并執行。
3-傳感器數據處理
另一個常見的嵌入式系統應用場景是傳感器數據處理。例如,系統中可能需要讀取多個傳感器的數據,并根據數據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處理。
我們可以將每個傳感器的數據處理封裝成一個策略對象,然后使用一個策略表來管理這些對象。
下面是一個例子,我們假設系統中有兩個傳感器,分別為 SENSOR1 和 SENSOR2,并且它們的數據類型不同,分別為 uint16_t 和 float。對于不同的數據類型,我們需要執行不同的處理操作。
首先定義一個策略接口
typedef void (*SensorStrategy)(void* data);
然后定義不同的算法,即傳感器數據的處理函數:
void Sensor1Strategy(void* data) {
uint16_t sensorData = *(uint16_t*)data;
// do something with sensorData
}
void Sensor2Strategy(void* data) {
float sensorData = *(float*)data;
// do something with sensorData
}
接下來定義一個策略表,其中每個元素是一個策略對象: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sensor; // 傳感器編號
size_t dataSize; // 數據大小
SensorStrategy strategy; //
} SensorStrategyTable;
static const SensorStrategyTable sensorStrategies[] =
{{1, sizeof(uint16_t), Sensor1Strategy},
{2, sizeof(float), Sensor2Strategy},};
最后,在讀取傳感器數據時,根據傳感器編號查找策略表,并執行相應的策略:
void ReadSensorData(uint8_t sensor, void* data) {
// read sensor data into data buffer
// ...
for (size_t i = 0; i < sizeof(sensorStrategies) / sizeof(sensorStrategies[0]); i++) {
if (sensorStrategies[i].sensor == sensor) {
sensorStrategies[i].strategy(data);
break;
}
}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一個策略表來存儲不同的策略對象,每個對象包含一個傳感器編號、數據大小和一個策略函數指針。當某個傳感器的數據被讀取時,函數會根據傳感器編號查找策略表,找到相應的策略并執行。
總結一下,嵌入式系統中使用策略模式可以將復雜的業務邏輯分解成多個小的算法,每個算法都可以單獨開發、測試和維護。通過使用策略表,我們可以方便地管理這些算法,并在運行時動態地選擇合適的算法。這種設計方式可以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是嵌入式系統開發中常用的設計模式之一。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更加具體的例子。假設我們正在開發一個智能家居系統,其中有多個設備(如燈光、窗簾、溫度傳感器等),每個設備都有多種操作模式(如開關、調節亮度、調節溫度等),我們需要根據用戶的輸入來選擇相應的操作模式。這時候就可以使用策略模式。
首先,我們定義一個設備基類和一個操作模式基類,用于后續的派生類實現:
typedef struct _Device Device;
typedef struct _Mode Mode;
struct _Device {
uint8_t id;
char* name;
Mode* mode;
};
struct _Mode {
char* name;
void (*Do)(Device*);
};
接下來,我們定義幾個設備派生類和操作模式派生類
typedef struct _Light Light;
typedef struct _Curtain Curtain;
typedef struct _Thermostat Thermostat;
struct _Light {
Device base;
bool state;
uint8_t brightness;
};
struct _Curtain {
Device base;
bool state;
uint8_t position;
};
struct _Thermostat {
Device base;
float temperature;
Mode* modes[3];
};
void Light_On(Device* device) {
Light* light = (Light*)device;
light->state = true;
printf("%s turned on.\\n", light->base.name);
}
void Light_Off(Device* device) {
Light* light = (Light*)device;
light->state = false;
printf("%s turned off.\\n", light->base.name);
}
void Light_Dim(Device* device) {
Light* light = (Light*)device;
light->brightness--;
printf("%s dimmed to %d%% brightness.\\n", light->base.name, light->brightness);
}
void Light_Brighten(Device* device) {
Light* light = (Light*)device;
light->brightness++;
printf("%s brightened to %d%% brightness.\\n", light->base.name, light->brightness);
}
void Curtain_Open(Device* device) {
Curtain* curtain = (Curtain*)device;
curtain->state = true;
printf("%s opened.\\n", curtain->base.name);
}
void Curtain_Close(Device* device) {
Curtain* curtain = (Curtain*)device;
curtain->state = false;
printf("%s closed.\\n", curtain->base.name);
}
void Curtain_Up(Device* device) {
Curtain* curtain = (Curtain*)device;
curtain->position++;
printf("%s raised to %d%% position.\\n", curtain->base.name, curtain->position);
}
void Curtain_Down(Device* device) {
Curtain* curtain = (Curtain*)device;
curtain->position--;
printf("%s lowered to %d%% position.\\n", curtain->base.name, curtain->position);
}
void Thermostat_Cool(Device* device) {
Thermostat* thermostat = (Thermostat*)device;
thermostat->temperature--;
printf("%s cooled to %.1f°C.\\n", thermostat->base.name, thermostat->temperature);
}
void Thermostat_Heat(Device* device) {
Thermostat* thermostat = (Thermostat*)device;
thermostat->temperature++;
............
..........
...
...
最后,我們在主函數中使用策略模式進行設備控制:
int main() {
Light light = {
.base = { .id = 1, .name = "Living room light", .mode = NULL },
.state = false,
.brightness = 100
};
Curtain curtain = {
.base = { .id = 2, .name = "Bedroom curtain", .mode = NULL },
.state = false,
.position = 0
};
Thermostat thermostat = {
.base = { .id = 3, .name = "Kitchen thermostat", .mode = NULL },
.temperature = 20.0
};
Light_On(&(light.base));
Light_Dim(&(light.base));
Curtain_Open(&(curtain.base));
Curtain_Up(&(curtain.base));
Thermostat_SetModes(&thermostat);
thermostat.mode = &(thermostat.modes[0]);
thermostat.mode->Do(&(thermostat.base));
return 0;
}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首先定義了一個設備基類和一個操作模式基類,并定義了幾個設備派生類和操作模式派生類。然后,我們為每個設備添加了一個指向操作模式的指針,以便在運行時動態切換操作模式。最后,我們在主函數中使用策略模式進行設備控制,首先設置了每個設備的初始狀態,然后依次執行了多種操作模式。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