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碧海、綠島、金沙、白浪……這一幅迷人的畫面描繪的是廣東汕頭的南澳海島。從一座簡陋的孤島,成為一個美麗的旅游圣地,改革開放40周年,南澳島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在這看得見的美麗背后,有著無數人的默默努力,汕頭電網就是其中之一。
或許,在如今電力供給充足的情況下,人們漸漸會忽視電力的巨大作用。如果我們把目光往回看,對電力重要性的感觸一定會更深刻一些。在改革開放之初那個電力資源匱乏的時代,三不五時的停電不僅困擾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使很多用電企業苦不堪言,工廠停工、工人賦閑、訂單延誤……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汕頭供電局一直致力于為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
電壓升級 供電量飛增
說起來,汕頭還是廣東最早有電的地區之一。1905年,汕頭第一家電燈公司在五福巷中創辦,星星之火就此點燃。
到了1966年,汕頭有了首座110千伏變電站--東墩變電站,110千伏輸電線路送入汕頭市區,汕頭電網由此開始形成。
此后,在汕頭成為中國4個經濟特區城市之一的同一年,即1980年,汕頭首座220千伏變電站--紅蓮池變電站建成,這也標志著汕頭至此有了安全可靠的省級電網作為主電源。
電壓等級不斷提升的腳步不曾停滯,1997年12月,500千伏變電站--汕頭站竣工投產,這也是粵東地區第一座500千伏變電站,奠定了汕頭電網邁向現代化的里程碑。
目前,汕頭電網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地方骨干電源為支撐、以汕頭站和臚崗站兩座500千伏變電站為中心的雙回鏈式、環狀結構的電網架構,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地市級電網。
隨著電壓等級不斷提高,汕頭電網供電量也從2002年的47.29億千瓦時增加到2017年的190.54億千瓦時,“用上電”的目標已基本完成,為當地的經濟和生活提供堅實后盾。
兩大世界首發技術保障100%風電消納
而上文提到的南澳島,可以說是汕頭電網發展的一個縮影,見證南澳電網的發展歷程,就如同見證了汕頭電網的歷程。
作為一座海島,南澳具有豐富的風力資源,如今的南澳島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島嶼風電場”,對風電達到了100%消納。
風力雖然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資源,但波動性非常大,如何高效消納一直是業界的一個大難題。2013年12月,汕頭供電局對此有了大突破。當時,該局在南澳投入了世界上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成功破解了可再生能源平穩、安全、大規模接入大電網的技術難題,展示了多端柔性直流在新能源接入方面的技術優勢。自投運以來,累計送電8.75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34.99萬噸標準煤,減排87.21萬噸二氧化碳。
2017年12月,南澳再次成功投運了世界上首臺機械式高壓直流斷路器,為新能源并網消納提供更好的保障。
該局還與廣東電科院、電科院能源技術公司簽訂創新聯動合作框架協議,在技術上不斷尋求創新,為電網建設提供更多的可能。
智能電網 綠色高效
兩大世界級先進技術工程的成功投運,不僅從綠色的角度向“用好電”邁近了一步,也為南澳建立智能電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南澳的供電穩定性,可以說比汕頭市區還要好?!鄙穷^供電局辦公室主任謝偉群如是說。那么,作為一個小小的海島,南澳島電網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來,今年汕頭供電局將投資2.4億元建設南澳島嶼智能電網示范區,探索實踐具有“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特征的零排放、海島型智能電網。
依托南澳島豐富的風力資源,以及先進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技術,該局將在南澳島打造一個完整的“微電網”,不僅滿足本島需求,還能將剩余80%左右的電力輸往市內。
智能電網中的“智能”二字,一方面表現為電網運維的數字化,運用先進的物聯網等技術,運維手段更加多樣化、遠程化、智能化。另一方面表現為用電服務的智能化,通過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分析用戶的用電習慣,精準描繪用戶畫像,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供電計劃,同時也可根據用電習慣,反饋于發電端,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
該局計劃發展部技術專家林楊表示,今年將繼續深化智能電網的潛力挖掘,未來或可深入到用電場景,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使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環節形成閉環,調度更加精準與節能。
低壓集抄自主運維全網標桿
說到服務,就不得不提到汕頭供電局的信息化系統。這個領域,汕頭供電局一直是省內電網的開拓者。
從1986年全省第一個電費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到2004年率先實現銀電聯網代收電費。從2011年全省第一個實現中心城區低壓集抄全覆蓋,到2012年營配信息集成建設及應用全網領先,一項項創新成果都體現著潮汕電力人的“精”與“實”。
2017年,汕頭供電局更是在全網率先建立“自主運維、采維一體”體系和抄核收自動流水線式機制,成為低壓集抄自主運維全網標桿,自動抄表及電子化結算率居國內領先水平。
工作20年的該局市場部主任林峰向筆者講述了信息化的進程。在他看來,從手工時代到信息化、自動化,最近的10年比前30年變化更大。“信息化技術應用之前,抄表、計費、收費是市場部最重要的業務,手工抄表,卡片記錄,每月得用掉大半個月時間。”
而如今,智能電表、信息系統廣泛應用之后,98%以上用戶的電費,在每月的前3天基本就通知到位了。
而用戶可以通過銀行卡或微信等電子支付方式,實現遠程繳費,報裝也同樣可以通過遠程的方式,極大地方便了用戶。
今年汕頭供電局將繼續推進智能電表的應用,比如增加智能電表主動報警的功能,也就是說,如果用戶出現停電情況,電表可以第一時間接收到信息,并及時反饋給后臺系統,第一時間排查和解決問題。
林峰表示,如今智能電表在汕頭的全覆蓋,標志著汕頭電網迎來真正的信息化、智能化,將徹底改變電網的營銷模式和服務模式。
這也將倒逼著汕頭電網不斷完善自我,在實現“用好電”的征程上,不斷前進。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