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圈話筒的輸出電平低(約幾毫伏),駐極體電容咪的輸出電平高(約幾十毫伏),至少相差幾十倍,所以,還得給話筒增加一級前置放大。共射放大器的輸入阻抗約為幾百歐,可以與動圈咪頭匹配。但再加一級共射放大后,輸入輸出的相位差為360度,無法利用機內電源為第一級基極提供偏流了,(否則形成正反饋而自激了),所以,這里我們采用第一級共基第二級共射的電路。一來可以與動圈咪頭完成阻抗匹配,兩來共基電路的高輸出阻抗,可以使后級放大器的輸入阻抗更大些,實際證明,電路的放大效果是好的。電路見下。
這里Rb用了51K到100K的電阻,比原來的十多K大了五倍以上,(動圈咪不需要偏置電流來工作)只為后級提供基極偏置電流。電阻大了,減少了對信號的分流,相當于提高了放大倍數。但由此也可以發現,這個電路不能再用于駐極體咪頭的放大了。若要二種咪頭同時使用,就要用波段開關來轉換電路參數及選擇輸入端口了。(只用二刀二位電路就可以了,其實也很簡單)
做好這個咪的關鍵有二點:
一是保證三極管處于放大狀態,一般測三極管的EC間電壓,如果有1伏左右就可以認為處于放大狀態,如果只有零點幾伏,可能三極管飽和了,聲音就會反而小了。(輸出信號被短路了)
二是保證電容咪頭處于靈敏度最高狀態,這是主要的。這個要調節與咪頭串聯的電阻。(一般在十幾K,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調不到最佳狀態,請換用咪頭型號)
另外,那個動圈話筒用的電路,一般可以保證效果,動圈話筒不需要提供偏置電壓?!?/p>
Q: 不小心插上動圈話筒是不是就把話筒弄壞了?
A: 不會!即使直接插入電腦話筒輸入口也不會掛,內有限流的電阻。不加放大電路,聲音太小。
Q: 外部加MIC放大插LINE IN輸入端可以工作嗎?可以聊天嗎?
電腦內置MIC輸入本來就是低端設計,S/N達不到要求的。
A: 從LINE IN輸入是可以聊天的,但此輸入插口的電平要達到0DB左右,即0.7V,另外,此插口不支持數碼混響,K歌就不行了。特別指出的是,本文所介紹的作品,是針對電腦麥克風插口的,線路輸入插口沒電源供給,所以,不能用這電路,當然另配電源是可以的。
至于麥克風端口的信噪比問題,只要不開麥克風加強,信噪比對聊天來說,是幾乎無影響的,至少比手機的通話質量要高得多了。這里加了低噪聲前級,就是為了提高麥克風插口的信噪比。
Q:如果想輸出接線路輸入,用5V供電,是不是還要加大放大倍數,如何做失真會更小。?
A: 輸出接線路輸入的話,放大倍數要增加很多了。輸入靈敏度相差近百倍,起碼再加二級放大。再說,從線路輸入,聲卡中的數碼混響不起作用,對K歌來說,好象沒多大的意義了。對小信號的單級放大,要失真小,首要問題是三級管的線性要好,加上合適的工作點和適當的負反饋。麥克風專用的IC指標也很不錯的,電路會簡化很多,要看具體的應用場合來定線路。
Q:可否試試用MAX9814做,效果超好。此芯片自帶壓縮功能。遠點近點,聲音大點小點都可兼顧。
A: MAX9814成本大了點,都集成了也不好玩,這個成本不過三塊錢。
Q:9014可以用9013代嗎?試驗做了,有增益但不太明顯,再就是比原來稍稍有點兒破音。
A:9014可以用9013代,但9014噪聲比較小,是用于前級的低噪聲管。
增益不大,有破聲,請注意15K的電阻器數值,調整此電阻使三極管的CE間電壓等于E極電阻上的電壓降??墒箘討B范圍最大。破聲的原因一般是正負半周不對稱所致,即三極管的工作點偏高或者偏低,動態范圍太小。
做得好,如果音量開最大,靈敏度極高,可以聽到背景中的點滴噪聲啦。繡花針落地也可以聽到了,呵呵。。。。。是真的哦
EC極電壓2V,可以肯定電路基本是正常的。E極上的電阻就是4.7K的那個發射極電阻。你測一下EC極間2V電壓時,這個4.7K電阻上的電壓降是多少。如果不為零,就可以斷定電路處于放大狀態。15K的電阻不能換太小,太小了,可能會使三極管飽和,此時可以調整4.7K的電阻。本來可以用一只二極管來代替這個發射極電阻的,為了方便調整,才用電阻器,比較靈活些。電路雖然簡單,但最好弄明白電路的原理。
另外,可以不接三極管,從B極輸入到電腦插口,先調15K的電阻,使電容咪的靈敏度最大,測量此時通過電容咪的電流。保證工作時,電容咪中通過的電流為其最大靈敏度時的電流,再確定三極管的工作點。(集電極電流只要零點幾mA就行了。
Q:把那個駐極體的也調試好了,“繡花針落地也可以聽到”沒達到,但曲別針落地的聲音還可以聽到的。謝謝LZ嘍。建議廠家生產麥時加上這幾個元件,效果不錯。
A:聊天關心的是靈敏度高點,方向性要求不高,可以輕聲說話。
動圈話笥的好處是指向性好,主要用來K歌的,可以有效防止回饋造成的嘯叫,尤其是用電腦當OK機,用音箱在家里K歌時,電容麥通常無法開大音量。動圈麥靈敏度低些,指向性強是K歌所希望的。動圈麥也叫近講話筒,離遠了,聲音不強,正好可以防止嘯叫。
Q:郁悶,換了個9014也不行,一點聲音都沒有!電腦的輸入端不接這個線路時只有3點幾伏,接上該線路只有可憐的0.8V!不知是不是電腦聲卡問題?不用這個線路還大聲點!
A:回復樓上,不接這個3點幾伏,正常的。接上它只有零點幾伏是因為你的三極管靜態電流太大了,接用放大倍數50到100的試試,可以解決。放大倍數太大,會要求基極電阻很大,15K電阻可能使它飽和了,如果換大15K的電阻,又可能會使電容咪頭得不到合適的工作電壓而使靈敏度大大降低,這是一對矛盾,所以要選擇恰當的元件數值。你可以測試一下三極管的工作電流,取0.2mA左右試試,插口電壓應該在3伏左右就行了。
Q:請教LZ,我用600歐姆的動圈聲音波形比較駐極體順滑,但是聲音比較發悶,不如駐極體聲音透亮。什么原因?是不是換個阻抗低一點的動圈能改善這種情況?
A:動圈聲音發悶是正常的,駐極體電容咪的頻響極寬,就頻響來說,千元極的動圈話筒其芯的頻響可能也達不到二元錢的駐極體電容咪頭。但用途不同。動圈話筒對周圍環境的噪聲不敏感,錄音出來的話,背景寧靜。就是說,動圈話筒隨聲源到話筒的距離增大,很快衰減了,但駐極體不行。所以,想弄得頻響好點的,高音清脆、低音豐滿的話,最主要得先有一個優質的話筒芯?;呤X買一個話筒芯替換原來的話筒芯,可能會達到幾百元錢的成品話筒的效果。當然,在電路上是可以提升某頻段的增益的,但不是根本辦法。
Q:
1)電腦MIC插口電壓才1.5V,按這個電路接上600歐的動圈話筒后聲音很小,用手感應測量共射級電路有放大,共基級電路好像沒反應是怎么回事?
2)搞定,600歐的動圈話筒阻抗也不小了,去掉共基級電路直接通過電容接話筒達到要求。
3)后來看了樓主的成品圖,原來樓主是用類似耳機或者就是耳機代替動圈話筒的,共基極電路的輸入阻抗也就幾十歐姆,用耳機那種32歐姆的輸入沒問題,真正的用話筒600歐姆的輸入在第一級衰減的很厲害,所以聲音可能會更小,不如直接用去掉前級用一只三極管放大,也就是第一個電路,前邊要加個電容,如果感覺低音發混可以適當調小并在4.7千歐的那個電容。
A:
插口電壓只有1.5V是因為你的工作電流太大,機內有一個交流負載電阻,原來是為電容咪頭提供偏置電壓的。增加了工作電流,必然會使這個電阻上的電壓降增大。為了不增大工作電流,所以第一級用了共基電路,它的工作電流可以調定在100微安以下。一般沒有電壓降太大的情況發生的,可能是你所用三極管放大倍數特別大吧。
我用的麥是語音專用的動圈麥,不是耳機。另外,如果只用一級共射電路,也是可以的。效果也很不錯的,只是動圈話筒的阻抗不要相差太大,用二級放大的話,甚至可以用8歐的喇叭代替動圈麥克風,省去阻抗變換電壓器。當然只是有效,保真度就不太好了,除非喇叭八寸左右的。從前在舞臺上就用6.5寸的喇叭代替麥克風拾音的。掛在頂上,向下拾取舞臺聲音,可以避免舞臺腳步聲被拾取。
Q:確實效果不錯,主要是噪音跟電腦上系統增加20分貝的比效果要好多了,也感覺不到什么失真。以前一直想做這樣的電路就是感覺電源比較麻煩,樓主的思路不錯,很感謝。最后成型如下,那個集電極電容是用2個0.33uF的電容并聯的,感覺低音有點不夠,自己用正好,但100uF太大了,會嗡,選多大的看自己愛好了。嘿嘿,這個話筒以后別處不能用了,只能用在電腦上了。
Q:不錯,做了一個動圈式的話筒,音質挺清晰。
A:ACL 880系列的聲卡不適用此電路。特此申明,請看清自己電腦聲卡型號。正研究如何適應這類HD聲卡。
Q:很好,臺式機用15K,聲音有點小,我改成3.9K了,打開麥克風加強后,隔5M遠說話錄的聲音都很清晰,QQ對講都沒有雜音。不過用聯想的G470就不能開麥克風加強,有雜音。量了下電壓,臺式機是1.9V,聯想G470的是3V。
A:LCA880,LCA883,LCA885這類HD聲卡,用這種方法不行的。因為HD聲卡需要雙聲道麥克風。這里轉一個別人研究的成果。
A:有朋友仿制后反映,做成后,插入電腦,聲音很輕,幾乎無聲。原來,現在的主板,集成的聲卡不再是原來的AC97類聲卡,而是HD聲卡,如CLC882,CLC885,CLC889等。本文所講的,是針對AC97類聲卡的,所以無法在集成HD聲卡的電腦上使用。但對于安裝有獨立聲卡的,如創新聲卡,同樣有效。因為創新聲卡的麥克風接口,與AC97聲卡類似。
那么,自制的麥如何在近期購買的電腦上使用呢?
HD聲卡的插口,是供二路立體聲麥克風輸入用的,插口缺少了提供駐極體麥工作必須的電流,參看樓上電路圖。所以,話筒的預放,必須自帶電源供電。最方便的辦法是利用USB供電。用單節鋰電供電,效果最好。改進的方法是在原接插頭的芯線上,加裝一只1到2K的電阻后,接電源的正極,同時串入一只開關,電源負極接插頭外殼。這樣改進后,仍然是一只麥克風,但同時輸入電腦內左右二路的聲道。電路圖中,15K的電阻是決定麥克風工作電流的電阻,有必要進行細調,調到麥克風靈敏度最大為止。阻值15K僅供參考。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