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穩定時間電路可獲得它聲稱的性能。這些修正可粗略地分為四種預定類別。它們是:電流開關橋驅動脈沖整形,電路延遲,采樣門脈沖純度,以及采樣門饋通/dc 調整。修正工作需要相當仔細地挑選儀器,還要有謹慎的寬帶探測與示波器測量技術。
橋驅動修正
首先要修正電流開關橋的驅動。先斷開全部5個與修正有關的橋驅動,并在電路輸入端加一個5V、1MHz的10ns?15ns寬脈沖。在43V后端的未驅動端看到的并聯“C”反相器輸出應像。波形的邊沿時間很快,但如控制不好寄生偏移,就有損壞測量噪聲背景的危險,必須消除它們。重新連接所有5個驅動,并按各自的名稱作調節。各個調節之間要有一些互作用。
延遲的確定與補償
接下來是電路延遲。在做這些測量與調整以前,必須糾正探頭/示波器通道至通道時滯。當兩個通道的探頭都連接到一個100ps上升時間的快速脈沖源時,有40ps的時滯誤差。可以使用的快速脈沖源有很多種。糾正誤差的方法是利用示波器的垂直放大器可變延遲功能。在這種情況下,示波器放大器為TektrONix 7A29,選項04,安裝在一臺Tektronix 7104機架上。這個糾正使您可以做出高精度的延遲測量。另外還應驗證一下示波器時基的準確度。
穩定時間電路采用了一種可調延遲網絡,以校正輸入脈沖在信號處理路徑中的延遲。通常,這些延遲會帶來近10ns的誤差,因此必須提供一種準確的校正。延遲修正工作包括觀測網絡的輸入/輸出延遲,并作適當的時間間隔調節。有時候,確定適當的時間間隔要更復雜。
電路中有三個感興趣的延遲測量。待測放大器負輸入端的電流開關驅動器延遲,電路輸出端的待測放大器輸出延遲,以及采樣門乘法器的延遲。待測放大器輸入端的電流開關驅動器延遲為250ps,待測放大器輸出至電路輸出的延遲為8.4ns,而采樣門乘法器的延遲為2ns。
這些測量結果表示出了一個8.65ns的電路輸出端電流開關驅動器延遲。實現這個修正的方法是調節“信號路徑延遲補償”網絡中的1kV電位器。當使用采樣示波器的測量時,要將其調節到信號路徑延遲補償網絡內。
“采樣門脈沖發生器路徑延遲補償”就不太重要了。唯一的要求是它與采樣門脈沖發生器的延遲相重疊。將“A”反相器鏈中的1kV電位器設為15ns可滿足這些標準。這就完成了與延遲相關的修正。
采樣門脈沖的純度調節
調整Q1采樣門的脈沖沿成形級,獲得優化的前拐角、最小的上升沿時間、平滑的脈沖頂部,以及有指定修正的1V幅度。在采樣門乘法器IC的“X”輸入端可觀察到調節。脈沖的第二個上升時間促進了快速的采樣門采集,但仍保持在乘法器的250MHz帶寬內,確保沒有帶外的寄生響應。清晰的1V脈沖提供了一個經校正、沒有寄生(可能偽裝為穩定信號)的連續乘法器輸出。脈沖下降時間沒有關系,它與測量無關,而它清晰的下降轉換可確保受控乘法器的關斷,防止出現后臺的偏離。
采樣門路徑的優化
采樣門的路徑調整是最后一項。首先,在脈沖發生器輸入端放5Vdc,從而將待測放大器鎖定在其22.5V輸出狀態。然后調整“穩定結點零位”頭,在A1的輸出端獲得1mV以內的零伏。接下來,恢復脈沖電路的輸入,將穩定結點從A1斷開,將A1的輸入端用一個750Ω電阻接地。調整前的響應并不理想。理想情況下,電路輸出(軌跡B)應在采樣門(軌跡A)切換期間保持靜態。照片表示出了誤差情況;校正需要調整dc偏移和與動態饋通相關的殘值。調整一個連續軌跡B的基準線(與軌跡A的采樣門脈沖狀態無關)的“X”和“Y”偏移,可以消除dc誤差。另外,要為最低乘法器基準偏移電壓設定對輸出偏移的調整。通過關斷輸入脈沖發生器,在C2的“1”輸入端加5V,并使前面插入的750Ω電阻將其偏量在1.00Vdc,可以將采樣門設為單位增益。在這些條件下,對一個1.00Vdc輸出調節“刻度系數”。完成這一步后,除去dc偏置電壓和750Ω電阻,重新連接穩定節點,并恢復脈沖輸入。
饋通的補償要使用“時間相位”與“幅度”調整。這些調節設定了在乘法器IC“Z”輸入端施加的饋通校正的時序與幅度。
測量的限制與不確定性
電路經修正后的響應包括一個平坦的基準,和大幅衰減的饋通。測量定義了電路在2mV的最小幅度分辨率。在其它測試時,將A1輸入端從穩定節點處斷開,通過一只750Ω電阻將其偏置在20mV,以模仿一個無限快速穩定的放大器。電路輸出(軌跡B)在2ns中穩定在5 mV內,在3.6ns內到達2mV的基準噪聲內。這個數據是在經時間校正的輸入(軌跡A)上升后,取自采樣門剛導通時,它定義了電路的極限最小時間分辨率。在引證的時間與幅度分辨率極限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源于延遲補償的限制、噪聲以及殘余饋通。考慮到可能的延遲與測量誤差,6500 ps的不確定性和2mV的分辨率極限是實際的。噪聲均化不會改善幅度的分辨率極限,因為它來自饋通殘余,是一個固有的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