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聯網大數據衍生出一個新的業態,是很多物聯網從業者的美好愿望。這個事情并非不可能,但是從實踐來看,時機未到。
大部分物聯網應用“小數據”即可應對
應該說是大部分從事物聯網技術和應用解決方案企業的“集體經驗”:現在的物聯網還處于小數據的階段。
這個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2016年后,物聯網的發展確實繁榮了起來,但其表現是更多的應用領域被喚醒,而非全面應用。在很多領域,物聯網都是以試點的形式存在,當然有些領域除外,比如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安防、交通、電表、燃氣表等,并且有些已經試點了多年,才進行大規模應用的,像安防行業,2005年就開始平安城市的建設試點。實際上大部分行業都沒有這樣的“殊榮”。除此之外,就是小米這樣自有設備眾多的企業,或者單體設備數量足夠大的消費類物聯網企業。
“工業類企業很難快速集聚大數據,一方面企業考慮到投入產出比,一般會先選擇先試點,”明牛云創始人韓磊就曾說過,“另外,‘用物聯網手段解決當前問題’是用戶和技術服務方共同探索的過程。比如理論上某項技術有用,能夠解決某些問題,實際上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另外一項技術;或者用戶原本認為應該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應該解決另外一個問題,所以‘試點’階段就是一個服務打磨的過程。”“當在‘試點’這個環節把所有問題都理順了,才能進入小規模應用,套用制造業的術語就是‘小批量’,通過‘小批量’驗證了穩定性之后,才能真正進入大規模應用。”也就是說,這個過程是及其緩慢的,完全沒有辦法像互聯網應用那樣‘6個月就能集聚大量用戶數據’。不僅物聯網平臺企業只有小數據,物聯網應用方也只有小數據。
第二個方面,“現有小數據,才有大數據,并且不是所有數據都需要上云。”對此,韓磊非常肯定。物聯網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物品聯網,然后是物品的“監”和“控”。“監”可能都需要上云,但是“控”就不一定要上云了。“比如生產線不同環節之間的銜接,最好能夠實現本地控制,如果前一個環節的執行設備把任務完成的數據傳到云端,云端再把‘執行下一環節’的指令發回給這臺設備和下一個環節的執行設備,即是不斷網,云端處理速度夠快,整個過程也需要時間,更不要說還有1%概率會發生斷網,甚至云端崩潰的情況,甚至還有數據丟失的情況,也就是說把‘控’放在云端,是不安全的,”韓磊解釋說,“這個時候,‘控’在本地執行相對就更可取,這就涉及到所謂的邊緣計算的應用了。”“就是說,一些實時性非常強的應用在邊緣側通過小數據的手段,就可以處理掉,同時有些只對當時應用處理有用的數據,是不會上傳到云端的。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一方面,單個企業的‘大數據’是需要長期積累的;另一方面,平臺企業想用多個用戶的大數據去給單個用戶賦能,也需要時間積累。”“所以你不能天天去跟企業忽悠,用大數據去解決他當下遇到的應用問題。”
這一點,也得到了專注于“溫度物聯網”的米尺網絡創始人裘永剛的證實,因為在米尺深耕的商業樓宇、餐飲領域、冷鏈領域的“溫度物聯網”應用中,70%以上應用都是本地決策執行,“所以現在每天都在刪數據。”
安全隱私是第三方平臺集聚大數據的攔路虎
“比如說數據上云,很多工業物聯網平臺企業想的是讓用戶的數據上他們的云,但用戶想的是上自己的云,因為用戶會考慮安全和隱私的問題。雖然很多平臺承諾不碰用戶數據,但是用戶是不相信的,尤其是現在大家已經洞悉了‘通過用戶數據創造商業價值’這樣的互聯網思維真諦以后,與數據相關的事情就變的異常敏感了,企業用戶可不像消費者那樣好忽悠,”韓磊在某次交流中分享了自己曾經對行業的“調研成果”。這兩年大量物聯網平臺企業轉去做行業解決方案其實已經印證了這個事實:你沒辦法讓企業把數據或者設備接入到你的云上。
韓磊說的是事實,看看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建一個平臺,集聚用戶賣東西,或者賣廣告,甚至直接賣用戶數據。當然,用戶也從中得到了實惠和便利,并且如果沒有平臺,這些實惠和便利是無法得到的,比如如果沒有電商平臺讓廠商直接面對用戶,并且同時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用戶,用戶就無法以更低的價格購買產品。給用戶推送廣告,如果沒到惹人厭煩的地步,也可以算作一種比較“貼心”的體驗。換句話說,就是“平臺對個人的賦能價值超過了平臺榨取個人數據的價值”,所以當“賣用戶數據”這件事情被發現之前,個人用戶算是默認了平臺用自己的數據謀取商業利益的做法。
然而,正如韓磊所說:企業不好忽悠,當然是要算算這筆賬的。甚至連平臺企業自己都沒想清楚,要怎么通過企業用戶的數據謀取利益的時候,企業都不能放下戒備心理。所以2017到2018年,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充斥著一種新業態——“商業站臺”:時不時就會有某信息科技巨頭和傳統工業巨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新聞,但實際上兩家企業并沒有真正合作。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78瀏覽量
374672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7瀏覽量
137531
原文標題:當下的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悖論”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channel,微信公眾號:聯動原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