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企業設備管理到底關心什么?
先拋開TPM和設備管理軟件的糾結不談,我們先來說說對于設備維修與管理到底需要什么?或者講,到底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企業主關心交貨期、質量和成本
企業的制造系統正在實施智能制造升級,或者正準備升級,亦或者已經部分升級。作為企業主,他永遠關心的是交貨期、質量和成本,因為這和盈利直接相關,這要求制造系統保持良好的可用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越大越好,MTTR(平均故障修復時間)越小越好。
用公式表達為:
從公式來看,可用度是<1的數值,數值越大,說明了設備維修維護的水平越高,他取決于設備的本身質量可靠性,維修效率以及維修質量而定。
制造系統的升級,會使得制造系統變得更為復雜,故障失效模式也會隨之增加,對于設備管理和維修能力的要求更高。
設備經理關心“柴米油鹽醬醋茶”
設備經理具體對可用度指標負責,雖然可用度并沒有作為企業設備管理的考核指標,但我們可以從設備經理的日常事務中去解釋作為設備大管家的糾結是什么,這包括:
1.設備正確的操作與保養。
也就是TPM常說的自主保全,通常的做法是設計操作基準書、制定自主保養的標準和點檢的表格。但實際執行中的效果卻并不理想,絕大多數的企業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降低故障;(MTBF相關)
2.預防性維修的執行率。
預防性維修是基于設計的輸出,通常包括加油、換油、易損件的定期更換等內容,由于缺乏標準或執行過程中無法停機進行處理,導致預防性維修執行率偏低,設備帶病作業;(MTBF相關)
3.預測性診斷準確性及缺陷消除率。
預測性維修是基于早期檢測、點檢發現異常和缺陷,并利用機會窗口(如換產、夜班、節假日和計劃性停機的時間)進行周期性檢修的維修手段。
預測性維修的難點在于檢測和診斷的準確性,這要求維修工人具備檢測的技能、意識,并匹配多樣的診斷方法和技術,如周期性的手工診斷、借助儀器的自動診斷(故障診斷的三大手段,紅外成像、油液分析和振動分析)、以及基于物理網或機器內置傳感器和診斷程序的邊緣計算和云計算所構建的連續性自診斷系統。
預測性維修在多數企業并不普及,這與維修工人技能,以及企業在診斷技術方向的投入有關;(MTBF、MTTR相關)
4.工業品和服務供應商的評估與管理。
大多數工業企業的工業備件和工業服務的采購并不是同一個部門,由于考核指標的不統一,比如說工業軸承,滿足設備運行的需要20元的軸承,但原來系統中只能采購5元的,采購部門在沒有特殊授權情況下,他只能采購5元的軸承。設備部門花費大量精力與采購部門博弈,大多情況下是妥協,這會使得不合格的零部件進入維修系統,導致設備越修越壞、越壞越修,還會造成維修需要的呆滯庫存高企和維修缺件的情況同時存在;(MTBF、MTTR相關)
5.低價中標的挖坑和高成本的維修填坑。
由于缺乏前期論證和標準化要求,這往往給后期維修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而更加痛苦的在于,我們無法在購買前驗證產品質量,加之低價中標的影響,許多企業的設備質量得不到保證,固有的可用度較低,后期維修、改造成本極高;(MTBF、MTTR相關)
6.維修技能培養和團隊管理。
維修技能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許多工業企業的維修技能培養速度,往往跟不上流失速度,更不用講年輕人不愿意從事維修行業,維修工人存在斷層,維修工匠精神無法弘揚的大道理了。而另一個復雜的問題,便是維修團隊的管理,是否出工不出力,維修考核是否公平公正,這都考驗設備經理的綜合管理能力,許多企業為維修工人應該下放車間管理,還是統一集中管理,反復折騰。(MTBF、MTTR相關)
維修工人關心休息多一點,薪水高一點
以往TPM咨詢經歷中,曾有維修工人告訴筆者:我不懂TPM是什么,也不關心它是什么,我只關心兩點,TPM能不能讓我休息多一點,能不能讓我薪水高一點。在TPM的小數據時代,這其實比較容易做到,產量高了,收入自然就高,突發故障少了,加班也自然就少了。但這并非長久之計,許多企業TPM推行往往堅持不了兩年,核心人員的流失,管理層的變動,企業戰略的調整都影響了TPM活動的延續性。
最近調研的一家制造企業,企業負責人對認為維修成本是并不是主要考慮因素,重要的是設備的可靠性和人員的穩定性。但這也是說說而已,當真要給維修工人漲工資,往往是做不到的,原因是作為一個系統內而言,維修部門漲了工資,其他部門漲不漲呢?
當然,企業可以對維修工人的訴求視而不見,但工人往往會以消極怠工、“偷梁換柱”、通過灰色利益鏈,而這會讓設備管理一團糟,企業也因此遭受更大的損失。
第二部分:突圍!讓設備人當家作主。
孟德斯鳩跟據法國的發展史說過:“土地出產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居民是否享有自由。”設備管理的發展直接與設備人所獲自由的多少成正相關關系、與企業對設備人的壓制程度成負相關關系。
維修工人在現有的組織體制內面臨三大天花板,即:
1.技能提升天花板
上海、北京的醫生水平一定會高過三線、四線的醫生,原因也很簡單,這些大醫院的醫生治“死”的病人也多。而多數的維修工人由于限制于一個工廠,他所遇見的問題及掌握的技能有限,對于復雜問題的處理能力自然也是有限。
2.職業晉升天花板
除了一些特殊領域,如電力、航空、軌道交通等可靠性要求極高的行業。大多數制造業設備維修和管理的地位并不高,從業者們很難晉升到企業高層,這也限制了資源獲得的能力和話語權,設備管理和維修能力提升,自然失去了發展的基礎。
3.收入待遇天花板
一般而言,維修工人,包括設備經理的待遇在行業里普遍不高,三五年基本能夠看到頂。這對于需要兩三年技能培養,干著臟活、累活的維修工人而言,實在沒有太多的誘惑力。
行業沖擊也是造成人員不穩定的重要因素,比如化工企業管道焊工來說,焊到不漏已經是最低要求了,盡管這樣,工人跳槽到建筑行業做焊接工,400元一天,加班另算,盡管累點,但比起在工廠而言,收入算是翻了好幾倍。當然這是一個非同行業的例子,而調研出的實際數據是,維修工人所期望的薪資直接增長大致是20%-30%,而最終的收入期望則超過50%。
在當下的企業環境下,直接提為維修工人漲薪,顯然并不是非??孔V的事,而一種可行的思路,是將企業維修職能從企業組織中剝離出來,成立第三方的工業維修服務企業,我們稱這種模式為[維修合伙人制①]。
標桿化:維修合伙人制=TPM+設備管理信息化+精益經營
維修合伙人制以工廠自有的維修工人為主體,自建或加盟成為第三方的工業維修服務公司,由企業方、第三方產業咨詢企業、和維修經理共同發起,故稱合伙人制。維修合伙人制尚處于初期階段,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應抓住機會,結合工業服務標桿企業創建,應實現:
1.股權和分配權分開。
絕大部分利潤應分配給以維修團隊,工業維修服務公司僅需在財務、行政和業務管理上收取合理費用,目的在于最大化的激發維修團隊責任、意識和能力;
2.引進設備管理信息化。
目的在于優化作業流程,實現與用戶的信息共享、監控和決策支持;
3.引進工業服務產業咨詢。
以優化維修合伙人制度的業務,包括組織模式設計、績效體系、組織治理、維修性與可靠性工程導入,標準化設計、智能化與數字化運營等;
4.建立工業維修技能實訓基地。
以實現維修技能的培養和等級評定,必要時和高等職業院校,共建實訓中心。
備注:必要時,與專業化的管理咨詢公司、高等院校合作,共同組建工業服務產業咨詢公司和研究院,開展服務型制造、工業服務相關研究,并面向大中型工業企業、工業園區提供工業維修服務(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相關的應用研究、參觀、培訓與咨詢輔導服務。
模式化:維修合伙人制與工業服務供應鏈平臺的融合
維修合伙人制所構建的全解決方案系統,在規避[工業轉型不確定性②]的基礎條件下,有效解決釋放了設備人的自由度,這有利于立足工業園區,建立工業服務平臺,促進工業供應鏈供給效率和供給質量優化,這包括:
1.[MRO③]工業品集采平臺。
由于MRO工業品品種復雜,單純的線上平臺并不能滿足所有需求,平臺建設應立足于工業園區,連接和整合周邊五金店、第三方供應平臺、自營工業品、維修服務商、裝備廠家,開展工業品買賣,二手閑置品撮合,報廢品回收和再制造業務;
2.工業服務協作中心。
建立以維修合伙人制、園區及服務半徑所達的第三方維修、裝備及非標制造所設計的第二方服務協同的三級服務系統,借助5G通訊+AR\AI技術,工業服務協同普及將成為常態;
3.其他服務集成。
包括管理與技術咨詢、工業檢測、工業設計、職業技能教育培訓與鑒定,以及工業服務展覽中心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將會成為賦能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
產業化:工業金融開啟工業服務產業生態
產業化的基礎是金融,而金融核心需要解決的是交易誠信體系。不同于面向消費品領域,工業企業在購買產品和服務時,一開始就對[產品質量特性④]提出了要求,期望在購買前和購買后對產品質量都能驗證,這稱之為產品質量的探索特性。
“工業維修合伙人制”解決了需求側愿意購買高質量產品的問題,設備管理信息化(基于移動終端的設備管理信息化系統,也稱為數字運維工業APP)則主要解決質量特性數據(MTTR\MTBF)的抓取,通過工業金融數據大腦對交易數據和質量特性數據建模分析,交易誠信在工業服務供應鏈中能夠有效解決。
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數字運維工業APP,工業金融將全面開啟工業服務產業化路徑,這包括:
1.一次金融-工業品與工業服務交易授信
一次金融是以工業維修服務為核心,以固定的維修費用平均到月度或季度作為授信額度。大型制造業可采用交易數據直接授信,而對于一般的中小企業用戶,為強化風控制系統,可以設備設施作為標的物抵押授信,并以電力能源設備聯網實施強風控,以確??煽匦?。
金融機構依據數字運維工業APP提供的質量特性數據、供應鏈提供的交易數據,依據智能合約,向制造業用戶、“維修合伙人制“的服務商、自營的工業品、第三方關鍵工業服務商、線下的工業品服務商分別提供授信服務。
區別于傳統工業服務中以商業承兌將帳其做長,基于工業維修服務模式變革的一次金融是將帳期做短。直接的做法是對制造業用戶做3-6個月的無息授信,服務端和供應端需要提前提現時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結合到工業服務模式創新,帶來的實際的好處是,不僅不增加工業企業的負擔,還能在穩步提高制造系統的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前提下,解決工業服務供應鏈資金的流動性,確保工業服務產業良性發展。
2.二次金融-解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資金短缺難題
二次金融核心是要解決制造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融資難的問題,相對于一次金融要復雜許多。不同于一次金融中設備僅僅是作為標的物的抵押授信,二次金融需評估關鍵設備價值,作為融資抵押,以確定貸款額度。
信用評估體系是二次金融構建的重點,這些數據除數字運維工業APP提供的質量特性數據,智能合約數據、交易數據以外,還包括依托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數據,通過開發“信易貸”服務,以改善銀企信息不對稱,提高信用狀況良好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分和貸款可得性。必要時接入企業的工業物聯網數據,可是實時獲得企業經營動態的監控數據,以強化信貸風控能力。
3.三次金融-規避工業服務產業化不確定性風險
放牛的賠不起牛,這是工業服務商普遍面臨的現實問題。在一次金融和二次金融所構建的產業化條件下,實際上是將工業制造業需求側,和工業服務業供給側有效的連接起來,形成了社交化的公共平臺。這使得保險業回歸社交屬性成為可能,利用這些數據和用戶需求,發展工業保險業,將有利于規避交易和服務過程中的風險不確定性。
同時,依托一次金融和二次金融所構建的供給側和需求側的企業的信用數據、業務數據,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增強融資渠道,發展融資租賃等更廣域的金融服務。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將影響和重構工業生態。
結束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以工業企業設備維修工人為代表的工業人群體,是工業服務產業化變革的直接推動者和最終受益者。以工業企業為試點,以工業園區為示范的標桿打造,是構建連接工業人、優化供應鏈和工業金融產業加速為基礎,圍繞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實現工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為需求側拉動,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的工業產業化變革的有效路徑。
相關名詞解釋
①維修合伙人制:
維修合伙人制是以工業企業設備維修隊伍為主體,通過主(制造)輔(維修)分離,成立新型的工業維修服務公司,為工業企業提供維修、維護、升級和改造相關的全面工業品和服務,實現工業維修從成本中心到盈利中心的轉變,推動工業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持續保障制造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的運營能力。
②工業轉型不確定性:
工業企業用戶對工業轉型需求追求確定性,這包含三個方面:
1.用戶重要性。
用戶期對于工業解決產品、服務與解決方案,能夠為管理增值和效率提升帶來確定性的幫助,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很低;
2.個性化。
不同的產線、不同的工藝,不同的生產組織形態,決定了每一個企業的工業需求是有差異性的;
3.復雜性。
復雜性包含了:技術復雜性,工業解決方案需要多種技術組合,需要解決工藝適用性、先進性、可靠性和維修性等綜合性的方案;社會復雜性,這包含解決方案的需求者、決策者和買單者不是同一個角色,單一低價中標帶來的質量鑒定問題,關系型交易帶來的交易不對等,以及工業裝備和工業品市場的魚龍混雜等。
③MRO
MRO是英文Maintenance, Repair & Operations 的縮寫。即:Maintenance維護、Repair維修、Operation運行 (MRO)。通常是指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不直接構成產品,只用于維護、維修、運行設備的物料和服務。MRO是指非生產原料性質的工業用品。
④產品質量特性
追求確定性是工業企業轉型的本質特征,在選擇解決方案、工業產品和服務之前,企業就想明確這些產品和服務為制造業增值帶來幫助,抑或幫助制造系統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對于供應質量和效率的判斷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1.經驗特性
工業產品往往在購買前無法驗證產品特征,只有使用后才能驗證。經驗特性是指,用戶一般基于經驗和產品的認知,通過展會獲取和服務商上門提供的產品資料、復雜的采購和招投標流程,用來證明最后所選用的服務商和產品是符合需求的。
受制于知識和判定能力的限制,或者在采購成本上的考慮和采購流程中的不可控,經驗特性并不能有效解決產品特性符合使用要求的確定性,時常會出現低價中標或決策流程過長的弊端。
這通常給工業交易帶來極大的挑戰,無論是工業品電商、裝備制造商還是工業服務商,售前的溝通成本和溝通時間都是最大的挑戰,畢竟說服用戶并非易事。
2.信任特性
信任特性適用于一些不依賴于使用壽命的工業品,如辦公用品、生產所需要的一般耗材,工業企業通常不檢查此類產品是否仍然有效,換句話說,用戶為此付了款,但僅僅相信它是有效的。
3.探索特性
探索特性可以在購買前進行產品驗證,比如我們在某二手車交易網,可以提前查驗使用性能、維修記錄等專業驗證記錄,而這使得交易雙方都能通過去掉中間環節,滿足買賣雙方的交易預期。
工業企業購買產品之前,了解產品信息減少交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這是至關重要的的驅動因素。一些工業企業,開始使用設備維修數據,統計出不同工業設備/備件的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以及不同服務商提供維修服務所反映的MTTR(平均故障修復時間),以此作為供應商篩選和工業品采購決策依據,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
TPM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瀏覽量
16086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75瀏覽量
76393
原文標題:先推TPM,還是先上設備管理信息化?工業企業到底糾結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shebeiguanlizhongxin,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應用研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