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有關智能協作機器人的技術應用展示,在北京北汽李爾的智能化工廠進行。
據了解,北汽李爾第一臺UR10螺釘擰緊協作機器人于2017年10月7日上線,主要用于汽車座椅螺絲擰緊、電檢、配件取放等工序,運營至今表現平穩。北汽李爾去年銷售額為39億元,主要客戶包括北京奔馳和北京新能源汽車。
“我們當前所做的業務主要是C級車和E級車。從2017年開始,我們逐步推行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應用,開始邁向自動化。”北汽李爾總經理宋曉輝,在生產線現場表示,“現在用工成本和招工難度都在增加。而且,我們主要做高端奢侈品牌,從客戶的角度也更希望看到更智能化的制造模式。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智能制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基于以上的考慮,我們開始生產線推行制造自動化、智能化。”
針對中國企業正在擴大的智能化改造,丹麥優傲機器人大中華區總經理蘇璧凱指出,中國的自動化市場潛力非常龐大。在中國,機器人密度約為100,而德國是300左右,新加坡和韓國則高達700。從此可以看出,中國的自動化空間很大,市場肯定會增長。相信除了傳統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會隨之增加,協作機器人也會成為更大的亮點。
優傲機器人于2015年正式創立,總部位于丹麥。2008年推出首臺UR5協作機器人,這也是全球首臺商用協作機器人。2019年5月為止,優傲已經銷售近35000臺協作機器人,全球市場占有率超50%。
“現在工廠的空間越來越寶貴,安裝傳統工業機器人顯然不是很方便。而且無論是汽車還是其他制造業,定制化需求增加,產品種類增多,這需要機器人更加靈活,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新的任務設置。協作機器人可以勝任這些工作。”蘇璧凱說道。
對此,奇點視覺技術公司總經理楠丁表示認同。他指出,汽車制造可以說是制造業自動化最高的行業之一。流水線生產這種模式是汽車制造業最開始應用的。人機共存是當下和未來的方向。
楠丁認為,智能制造有兩方面,一個是流程,制造流程智能化。就北汽李爾來說,汽車座椅的配置有很多,包括顏色,透氣功能等等,很多產品是量身打造的。從客戶下單到最終到工廠生產,為客戶去定制一款產品,這屬于流程的智能化。二是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相比人工,智能生產最大的特點是質量穩定性。不會因為人的情緒等影響質量品質。
活動現場,面對媒體的提問,優傲機器人中國銷售總監田瑋進一步指出,智能制造的未來趨勢是從整體的信息傳遞上去體現的。信息化更智能。未來的制造應該是物理和數據的結合。對于工廠來說,將來的來料系統和生產加工系統,以及最終客戶的需求,都需要一個高效的匹配。這實際上是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種技術在磨合和互相支持,這些都將體現在未來的智能制造里面。
據了解,部署協作機器人可以替代兩名員工,粗略計算,北汽李爾所采用的協作機器人的投資回報年限是2.5年。
“產線最前端的是要把整個座椅從生產線運送到發運線上,原來這個環節都是人工操作大型機器人,安全性不夠理想。協作機器人是更好的選擇。”宋曉輝說,“產線第二部分是是為座椅前靠背打螺釘的機器人,后面也安裝了為安全帶打釘機器人。今年我們也在嘗試在熨燙環節采用機器人。所有座椅在安裝完成后都要熨平褶皺。原來的熨燙工作都由人工完成,下一步會由機器人執行機械熨燙;在生產線的后端,會對所有座椅硬件以及電氣化功能進行電子檢測。當前我們都是由人工檢測,以后我們會用到機械手臂,便于直接讀取、存儲數據。這幾個環節都是我們要跟優傲機器人合作的。”
宋曉輝表示,“我們的生產一直跟奔馳的產量掛鉤,所以我們沒有固定的人員和產線的限制。我們工廠還有擴充的空間,二期已經做了擴建。現在,我們已經拿到了北京奔馳的新的電動車業務,在順義也在建新的生產線。所以產線的數量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從機器人或者人員比上說,當前我們這一條產線的38個工位中會有13個用來部署機器人”。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2瀏覽量
100104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32瀏覽量
208344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11瀏覽量
76547 -
智能工廠
+關注
關注
3文章
1015瀏覽量
42560
原文標題:協作機器人為汽車業賦能 北汽李爾加速智能化改造
文章出處:【微信號:tjrobot,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