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做“電動車”,一家新公司很難有勝出的機會。拜騰以大屏為抓手打造的智能座艙,一方面精準地滿足了消費者無縫互聯的出行愿景,另一方面也構成了和競爭對手最差異化的產品優勢。
傳統車企和新造車究竟是對手還是隊友?
如果五年前提出這個問題,大部分人的回答一定是對手。當時,汽車行業還沉浸在互聯網野蠻人帶來的沖擊中,眾多新造車公司陸續浮出水面,“顛覆”、“變革”是見諸報端的高頻詞匯。
新造車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合作案例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新老車企之間的關系。傳統車企在制造、供應鏈等方面積淀深厚,新勢力則長于新技術、新思維,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各取所需。
眾多新老組合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一汽和拜騰。
2018年4月,雙方剛剛宣布合作時,業內深感意外。其一,在大家的認知中,這是兩個毫無交集的企業,沒有任何征兆顯示雙方會走到一起;其二,因拜騰在南京有自建工廠,牽手的方式不是常見的代工合作,而是一汽對拜騰進行戰略投資,還要開展多領域的深度合作。
最近,媒體又傳出消息,一汽還將繼續參與拜騰的C輪融資,釋放出雙方關系持續深入的信號。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不禁發出疑問,新勢力造車眾多,拜騰到底有何過人之處,令共和國長子一汽“情有獨鐘”?
近日,在與拜騰首席執行官戴雷博士的訪談中,他中肯地表示:“我們不可能做到比所有人都好,但是我們真正有差異化。”
或許,與競爭對手的三個“不一樣”,是拜騰獲得一汽青睞的主要原因。
頂尖團隊陣容
有一種說法,創業公司找對人、用對人,就成功了90%。
在外界看來,拜騰的團隊有兩大特點:第一,拜騰擁有新造車中最為國際化的一支團隊,也是新造車中唯一一家由外國人創立并任職最高管理者的企業;第二,拜騰的團隊既有從傳統車企“叛逆出逃”的造車人才,擁有成功制造電動車的實戰經驗,也有互聯網、消費電子行業的技術達人,兼具軟硬件優勢。
比如,拜騰設計高級副總裁、全球知名汽車設計大師葉稟煥,曾任寶馬i系列新能源車設計負責人,從i8,到i3,再到拜騰M-Byte,葉稟煥總是能給我們帶來驚喜;拜騰首席技術官譚文韜,曾開發過歐洲最暢銷的純電動車型雷諾ZOE;拜騰生產運營高級副總裁馬督勝,在三個國家造過五個工廠,曾服務于特斯拉、豐田和雷克薩斯品牌;拜騰數字工程副總裁叢浩仁,蘋果Mac系列產品工程團隊負責人,他的團隊打造了多款Mac產品,包括第一代iMac Pro……
在戴雷看來,拜騰的團隊很好地做到了國際化和本土化的平衡。在工業化、產品研發、融資、企業運營等關鍵領域,拜騰還擁有經驗豐富的本土化人才,比如南京知行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應展望、首席事務官丁清芬、研發中心(中國)負責人段連祥等等。
得益于這些中外老兵,拜騰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自建先進的工業4.0工廠;在設計上對標甚至超越傳統德系豪華品牌;在產品思路上獨辟蹊徑,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下一代智能終端。
五月初,拜騰在南京工廠舉行開放日活動,核心高管團隊悉數亮相。此舉也被外界視為對不久前原聯合創始人之一畢福康離職的回應。
這一消息確實對拜騰汽車造成了困擾,但客觀來說影響有限,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因一個人的離開而崩塌,這是常理。從南京工廠現場觀察來看,工廠建設處于穩步推進中,絲毫未受這一次變動的影響。
據戴雷介紹,拜騰汽車去年年底已經在這里的試制車間制造了近百臺AP工程樣車,并做了一系列的測試。目前南京工廠正在設備調試中,設備安裝進度達到80%~90%,第三季度開始預生產,拜騰首款量產車將于年底正式投產。
開特斯拉坐拜騰?
時間回撥至2018年1月7日,拜騰首款概念車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迎來了全球首秀。憑借驚艷的外觀設計以及極富想象力的內飾設計,一炮而紅。尤其是全球首創的48英寸共享全面屏,幾乎成為了拜騰汽車的一大象征。
在拜騰未來的量產車上,方向盤中央還會配備7英寸駕駛員觸控屏,集成大部分車輛控制功能,駕駛員可以通過這里對車輛進行設置,并與大屏交互;位于主駕與副駕中間,還會有一塊8英寸的中央觸控屏;后排也有獨立的娛樂系統。各屏可以通過語音、觸控、物理按鈕、臉部識別、手勢等多種方式交互。
與此同時,圍繞屏幕變革,帶來的將是整個座艙體驗的改變:
屏幕只是一個基礎,背后的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技術才是重點。就像戴雷所說,“拜騰是一個了解你的智能終端,它會越來越懂你,不斷的優化用戶體驗。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它會學習你的喜好和習慣,提供最個性化的服務。”
目前,百度語音和導航、喜馬拉雅、大眾點評、貓眼電影等已經確認會成為拜騰的第一批車載應用,戴雷表示,拜騰會先把駕駛中的高頻應用做好,未來再不斷增加新的功能。
同時,拜騰為尚未到來的5G通信,也做好了準備,在車頂搭載的隱藏式天線,可支持最高10Gbit/s的數據傳輸速度,已經是目前普通家庭帶寬的幾百倍。
拜騰還將是第一個將可旋轉座椅應用到量產車里的車企,前排座椅可向內旋轉,讓后排也可以毫無障礙地看到共享屏,同時也更方便車內互動。
簡而言之,拜騰以大屏為抓手打造的智能座艙,一方面精準地滿足了消費者無縫互聯的出行愿景,另一方面也構成了和競爭對手最差異化的產品優勢。
如果說,2010年特斯拉上市,代表了電動車擺脫低速印象、實現性能與操控的逆襲;那么,2019年拜騰量產,或許將開創一個被屏幕和信息流包裹的“坐乘紀元”。
也許不遠的未來,“開特斯拉,坐拜騰”將成為電動汽車時代的新風尚。
戴雷曾指出,如果僅僅做“電動車”,任何一家新公司都很難有勝出的機會。的確,作為一個新造車,要想讓大家記住自己,必然先拿出最有看點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說,拜騰的產品思路無疑是成功的。
全球化之路
除了鮮明的智能化標簽以及高水準的管理團隊,戴雷認為,全球化的定位也是讓拜騰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從成立之初,拜騰就制定了“植根中國,布局全球”的核心戰略,整合全球資源,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電動車。
全球資源,不僅僅是主創團隊中外糅合,兼具國際視野和本土經驗;不僅僅是供應鏈的博采眾長;也不僅僅是公司各地開花,比如全球總部、制造基地及研發中心在中國南京,智能體驗、自動駕駛等技術研發在美國硅谷,車輛設計和概念研發放在德國慕尼黑。
這樣的配置是可以通過砸錢砸出來的。
拜騰的全球化在于,其目標市場也從伊始并不局限于中國,這從產品定義和設計上就會產生區別,更具備全球視角。事實上,在拜騰目前獲得的近5萬預約用戶中,一半來自中國市場,另一半則是來自歐洲和美國。從一定程度上,這個配比說明了它的設計和理念是全球化的,是得到跨文化背景的消費者認可和喜愛的。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大一些,幾乎所有一流的國際品牌,比如蘋果、亞馬遜、特斯拉,都具有一個相同的特征:他們或許帶有地方基因,享受地方優勢,但絕不會帶有地方標簽,在全球消費者的認知中,這些品牌的第一印象是科技公司而非美國公司。
這里有很多先決條件,一當然是產品實力,二就是這個看似宏大卻又實實在在的全球化。
談及未來愿景,戴雷希望拜騰能夠成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提供非常高端的產品。
創業不易,尤其是對造車而言,我們還是祝福這個德國人,還有這家中國公司,能夠在全球行業巨變中突出重圍。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17瀏覽量
114280 -
一汽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0瀏覽量
12370
原文標題:關注丨造車“新老配”,一汽為何對拜騰“情有獨鐘”?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