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的內涵和特征
簡而言之,產業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的方式為產業主體提供相關服務的業態。馬化騰在2019年兩會建議案中認為:產業互聯網是以企業為主要用戶、以生產經營活動為關鍵內容、以提升效率和優化配置為核心主題的互聯網應用和創新。實踐中,有四個概念與之密切相關,分別是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和“互聯網+”。
1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
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服務對象、市場主角、市場結構和增長速度四個方面。如下表所示。
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主要區別
來源:騰訊研究院,2019年4月
(1)服務對象。消費互聯網的服務對象是個人(2C),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面向的市場是8.3億網民,以及14億人口。業界一般通俗地說:產業互聯網的服務對象是企業(2B)。嚴格來說,其服務對象是各類組織,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以及政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它改變社會的生產方式。其中,我國市場主體數量有1.1億戶。
(2)市場主角。在消費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司高歌猛進,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被很多人認為是市場上的“主角”。憑借卓越的用戶體驗和快速的迭代創新,互聯網不斷顛覆傳統行業,兩者呈現出一定的此消彼長的關系。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成為真正的主角。互聯網公司作為傳統企業的數字化助手,憑借對行業的洞悉,幫助企業成功。兩者變成共生共贏的關系。
(3)市場結構。人們喜歡用“贏者通吃”來描繪消費互聯網的市場特征,但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狀態,因為所謂的“贏者”不斷受到新生事物的挑戰。對產業互聯網,底層基礎設施具有較高的通用性,具備形成較高市場集中度的可能;而在應用層將會是百花齊放,每個細分行業都會有若干行業小巨頭。例如,美國的HR、IT服務管理、財務、CRM等領域的代表企業的市值都達到400億美元以上,甚至超過1000億美元。
(4)增長速度。消費互聯網呈現指數增長,產業互聯網多是線性增長。對市場難度,消費互聯網如同“沙灘撿貝殼”,產業互聯網則像“深海采珍珠”。
當然,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并非涇渭分明、非此即彼,兩者不僅是并列關系,還有遞進關系——互聯網正由消費互聯網時代邁向產業互聯網階段,并漸呈融合之勢,很多企業同時提供2B和2C的服務,它們往往根據服務對象不同來劃分業務類型。例如,華為在財報中就把業務分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三類;美國財稅軟件巨頭Intuit把業務分為三大部分:小微企業/自雇人士、消費者和戰略伙伴(主要指專業會計師),2018財年它們分別貢獻了50%、42%和8%的收入;微軟Office 365和Adobe Creative Cloud均分別針對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推出不同的產品和價格組合。
2產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
(1)在英文中,產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同根同源
工業和產業兩個詞語在中文語義中有著嚴格的區分,而在英文中兩者是同一個詞“industry”。相應地,不管是工業互聯網還是產業互聯網,英文均是“Industrial Internet”。人們通常認為,“Industrial Internet”一詞是Ge在2012年發布的“Industrial Internet: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Minds and Machines”白皮書中首次提出的。我國一般將“Industrial Internet”翻譯成“工業互聯網”。實際上,該白皮書不僅涉及電力、石油天然氣等工業領域,還包括航空、醫療、鐵路等服務業領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把“Industrial Internet”翻譯成“產業互聯網”也符合Ge白皮書的意思。
(2)在實踐中,工業互聯網比較官方,產業互聯網更市場化
2015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工業互聯網”;2017年11月,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發布,意味著工業互聯網正式成為政府的主要工作。此后,“工業互聯網”相繼被寫入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是工業互聯網的主管部門,近年出臺諸多措施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例如發布《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并于2018年底成立“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工業互聯網比較官方,產業互聯網則比較市場化。由于企業的服務對象往往不會局限于工業一個門類,服務業、建筑業和農業甚至具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除專注于工業領域的少數企業外(如海爾、航天云網等),其它企業更傾向于采用產業互聯網的提法,騰訊、慧聰、找鋼網、亞信、用友、金蝶等公司都將產業互聯網作為發展戰略。
兩者并不矛盾,只是側重點不同。工業互聯網突出了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點——制造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而產業互聯網則強調企業服務范圍的全面性,以獲得更多市場機會。就范圍而言,工業互聯網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馬化騰在2019年IT領袖峰會上指出:“工業互聯網是產業互聯網的主戰場。”
3產業互聯網和產業數字化
與工業互聯網類似,產業數字化也是政府的重點工作。產業數字化的概念起源于數字經濟。我國把數字經濟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數字產業化,也稱為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即信息產業,具體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產業數字化,即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由于數字技術應用而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也稱為數字經濟融合部分。
產業數字化是一個范圍更加廣泛的概念,類似于數字化轉型。我們不管是發展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還是產業互聯網,都是推進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手段。因此,產業數字化是過程,是目標;產業互聯網是手段,是抓手。
4產業互聯網和“互聯網+”
“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區別首先體現在強調的重點不同。“互聯網+”強調的是“+”的動作,強調的是一種過程——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融合。產業互聯網強調的是結果——互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即是產業互聯網。在范圍上,兩者也有大小之別。理論上,“互聯網+”可以加萬物,例如經濟、文化、政治、社會、軍事等。產業互聯網則屬于經濟范疇。
02
產業互聯網的主要模式
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源地,消費互聯網領先全球,以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為典型代表。不為眾人所知的是,美國的產業互聯網同樣實力不凡,不僅有AWS和Azure等明星業務,還有Salesforce、Intuit、ServiceNow、Workday等眾多細分領域的明星企業,與消費互聯網呈齊頭并進之勢。如下表所示。
國外產業互聯網領域主要代表企業
數據來源:騰訊研究院收集整理,截止2019年3月19日
美國的產業互聯網發展與消費互聯網幾乎同步,在2000年前后迎來第一次發展高潮,目前已形成一個重要的、規模龐大的市場。與消費互聯網相近單一的個人用戶需求不同,產業互聯網主要提供企業服務,每個企業所處的行業、規模和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痛點和需求業就不一樣,這導致企業服務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人們難以用簡潔的語言就產業互聯網的類型進行嚴格準確的劃分和描述。大體來說,產業互聯網主要有三類:
(1)云基礎設施服務: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務,主要由大型軟件廠商和互聯網公司提供,例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IBM Cloud、谷歌云、阿里云和騰訊云。其中,騰訊云近年的發展十分引人注目。根據Synergy Research數據,2018年騰訊云以102.6%的收入增速位列世界Top10廠商中的首位,市場份額首次超越Google位居世界第四位。
(2)企業級SaaS:它涉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相對通用的主要有CRM、HR、ERP、財務、IM等。也不乏專注于垂直細分行業的SaaS廠商,例如美國的Veeva Systems就是專注于生物醫療領域,市值高達180億美元。就企業背景來看,企業級SaaS主要由兩類:一類是企業軟件廠商由授權許可模式向訂閱付費模式的云化轉型,以Oracle和Sap為代表;二是獨立SaaS廠商,例如:CRM領域的Salesforce、ITSM領域的ServiceNow、HR領域的Workday,它們大多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成立。在我國,企業級IM是一個競爭激烈、發展迅猛的細分領域,以企業微信為代表。截止2018年底約有80%的中國500強企業已成為企業微信的注冊用戶。
(3)B2B交易服務:企業級SaaS主要提升企業在人、財、物等領域的管理效率,B2B交易服務主要圍繞電商和支付環節展開,以提升企業的交易效率。例如:中小企業支付服務商Square、購物車系統Shopify、代運營服務商寶尊電商、零售科技服務商有贊和微盟、B2B交易平臺找鋼網等。
03
產業互聯網: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二十弱冠之禮
美國互聯網以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腿跑”的方式向前發展。我國則是消費互聯網一枝獨秀,產業互聯網剛剛起步,呈現出“單腳跳”的特征。我國產業互聯網是在消費互聯網蓬勃發展20年后才開始萌芽、興起,是互聯網邁向成熟的弱冠之禮。
12014年:產業互聯網的萌芽之年
199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根據中國知網數據,二十年后,在2014年我國首次出現以“產業互聯網”為題目的論文。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推動下,以“產業互聯網”為主題的大會也在同年首次召開。11月在中國高新技術論壇上,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副理事長高新民分別就產業互聯網做了主題演講;12 月,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導的首屆中國產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
2015年,以工信部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為代表的政府部門開始研究并推動產業互聯網工作,產業互聯網應用進一步深化。2015年4月在第三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工信部電子情報研究所、國家信息中心等38家發起單位舉辦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研討會暨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發起倡議儀式,6月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接受工信部指導。2015年5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所主辦產業互聯網發展與政策座談會,劉世錦副主任參加會議并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還成立了“產業互聯網課題組”,開展了多場調研活動。
22018年:產業互聯網的興起之年
經過2014-2015年的萌芽,我國產業互聯網在2018年開始興起。2018年9月30日,騰訊公司在即將迎來20周歲生日之際,啟動新一輪戰略升級,提出“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從而點燃了產業互聯網的熱度。這距我國消費互聯網第一次發展高潮整整20年。二十年前的1998年是我國消費互聯網的興起之年,騰訊、搜狐、新浪、聯眾等眾多公司紛紛創立。2014年產業互聯網萌芽,2018年產業互聯網興起,這是我國互聯網邁向成熟的二十弱冠之禮。
04
產業互聯網為何在2018年興起?
受益于人口紅利,我國消費互聯網蓬勃發展,誕生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一批全球領先企業,我國成為唯一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可與美國比肩的國家。也正是因為擁有巨大的消費互聯網市場,使得企業服務顯得不那么重要,長期以來產業互聯網未得到足夠重視。2018年,人口紅利消失,企業紅利形成,加之企業本身因素,三大原因交匯融合,共同決定了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1人口紅利消失,倒逼企業重視效率提升
根據CNNIC數據,截止2018年底我國已有8.3億網民,普及率達60%;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高達27.6小時,是40小時工作制的70%。消費互聯網的天花板日趨顯現,競爭日益激烈。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新生兒數量在1998年出現拐點——新生兒數量由每年2000多萬(1981-1997年)降到2000萬以下,并持續至今。新生兒數量直接影響20年后的新生勞動力數量,這意味著新生勞動力數量在2018年迎來拐點——新生勞動力數量開始大幅減少,企業用工成本迅速提升。這倒逼企業通過技術手段來提高效率,產業互聯網發展具備了內在動力。
2企業服務領域潛力巨大,新的市場紅利悄然形成
消費互聯網的潛力依賴于網民規模,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則基于企業數量。我國人口紅利消失的同時,企業紅利悄然形成。我國不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市場主體數量也居世界第一。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18年3月16日我國市場主體數量邁入“億戶時代”,截止2018年底已達1.1億戶。其中,企業有3474萬戶,全年平均每天新增近2萬戶企業。除此之外,我國還有眾多政府部門、學校、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機構,它們在數字化方面與企業有著類似需求,與1.1億市場主體共同構成了產業互聯網的服務對象。我國潛在的企業服務需求巨大,遠遠未得到開發和滿足,未來市場空間不可限量。
同時,“數字土著”(Digital Native)在職場中日益壯大,80后進入管理層,90后邁入職場。這一代工作群體多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更能接受信息化的工作方式,訂閱付費的意識更強,更愿意擁抱產業互聯網的變革。
3互聯網公司自身原因,諸多問題在2018年集中爆發
2017年我國互聯網公司高歌猛進,市值普遍大漲,多數在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達到市值歷史最高峰。2018年特別是下半年來,則進入下跌通道。如下表所示。
我國主要互聯網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的股價增速
數據來源:騰訊研究院,2019年4月
同時,一些負面問題開始集中涌現,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例如:大數據殺熟、P2P爆雷、用戶信息泄露甚至被叫賣、電商“二選一”、裁員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外部環境大好的情況下,企業往往會比較容易獲得滿意的業績,主動求變的動力不足,組織變革的條件不成熟。2018年,互聯網公司業績的普遍下滑,負面社會問題的集中涌現,為戰略轉型產業互聯網創造了客觀條件,也提供了外部動力。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7瀏覽量
103480 -
云服務
+關注
關注
0文章
826瀏覽量
38936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7瀏覽量
137526
原文標題:產業互聯網興起的三大因素及主要應用模式
文章出處:【微信號:BIEIqbs,微信公眾號:北京市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