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IEEE 等國際標準制定組織宣布限制華為參與 5G 標準的開發,美國諸多高校也早已切斷了與華為公司的合作關系。
事態還在進一步加劇惡化。今天,一段疑似 IEEE 內部發給期刊主編的部分郵件內容被曝光,所設規定危及學術交流。
郵件指出,由于美國政府已經將華為列入了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實體名單中,同時,根據 IEEE 內部文件的常見問題回答(FAQ)頁條款,IEEE 要求其期刊主編不能讓有華為背景的的評審人員或編輯作為雜志同行評議的一員。“如果我們持續這樣做,這可能會產生嚴重的法律影響。”
郵件還指出,IEEE 似乎允許讓有華為背景的員工繼續在編輯部任職,但他們不能處理任何文獻,除非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將華為從其實體名單中移除。
對此,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陳怡然在微博上附帶了一段評論:
“華為的員工不能做期刊編輯,以后估計也不讓投稿,文章也不能審,會議也不讓贊助,也不能擔任各種協會職務了。看來是時候歐亞兩洲起一個自己的 IEEE/ACM 玩了。不過在此之前,各位還是要積極投票支持華人學者參選各種學術團體領導職務。”
他后續評價稱:“你有拿過華為的科研經費也不能作為審稿人。以后各個國際會議技術委員會里面的國內老師們可以集體退群了...”
需要指出的是,這份郵件具體的郵件發送方和接收者信息暫未可知。
此外,一份由 IEEE / ACM 網絡交易副主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Eytan H modiano 發給編輯部的內部郵件同樣被曝光:
郵件指出,他們遵守 IEEE 的規定是非常必要的,請確保編輯部沒有聘用任何有華為背景的評審人員。“如果目前一些文獻分派給了有華為背景的同事,請建議他們找到替換人員。請告知編輯,當不再給“華為(背景的)評審人員”分派文獻時,向他們解釋目前的處境。”
對于有華為背景的員工不能做 IEEE 期刊編輯一事,AI科技大本營采訪了美國某高校華人教授(應采訪對象要求,對其匿名):
AI科技大本營:IEEE 不讓有華為背景的人做編輯,對華為有什么影響?
教授:這沒啥影響,就是本來以為學術界是一方凈土,現在看來(禁止)是全方位的,如果學術體系分裂成兩個那影響可就大了。
AI科技大本營:美國學術界對這種學術上的禁令沒有意見嗎?華為如何應對?
教授:有啊,但這是根據美國法律來的,我們也沒辦法。要計劃最壞的情況,如果大門全關上了,哪里是可以連接外界的渠道?
AI科技大本營:您現在跟國內高校的學術交流以及其他中國公司的合作會有影響嗎?
教授:中國公司不敏感的還行,學術交流盡量避免了,尤其是敏感高校。
AI科技大本營:在美國的華人學者發表反對的觀點會有什么問題?您招中國留學生現在有限制嗎?
教授:顯然有問題,學校也讓你低調。(我)招中國留學生現在還好,只是要求diversity(多樣化)。
AI科技大本營:學術體系可能會分裂成中美兩個體系嗎?
教授: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還要看兩個經濟體。
針對此事,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也在其朋友圈和個人微博上發表了評論(已獲引用授權):
“”IEEE 并不是美國的組織,只是注冊在美國。建議圈內 IEEE 各級管理層的專家,向 IEEE 提議改到瑞士之類的地方注冊。更重要的是,大家多支持國內優秀期刊辦好(不僅中文刊,尤其是國內出版的英文國際期刊),例如信息科學綜合的《中國科學:信息科學》、計算機的《FCS》、綜合的《NSR》等等。”
中美關系的緊張局勢波及學術界,此前美國高校如 UC 伯克利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都發表了支持國際學者和國際學生的聲明。近日,耶魯大學校長 Peter Salovey 更是發表公開信稱:開放是美國頂尖研究型大學取得卓越成就的關鍵,將繼續為獲得政府政策進行呼吁。
可以預見的是,美國政府還會進一步加大封鎖與中國學術界的交流,華為事件只是美國干涉中美學術自由交流的其中一個借口。
如果長期對抗下去,會有何種結果?“未來世界上會出現雙備份的國際學術組織”,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助理研究員劉知遠如是說。
-
IEEE
+關注
關注
7文章
386瀏覽量
47145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951
原文標題:學術界“失守”:IEEE禁止華為員工參與審稿,學界抗議美政府
文章出處:【微信號:rgznai100,微信公眾號:rgznai100】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