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哪怕是千元手機都開始普及“雙攝”,因此兩顆總比一顆好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然而,手機(后置)攝像頭真的是越多越好嗎?更多顆鏡頭的組合到底有沒有必要?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如今主流多攝手機的拍照原理。
主攝+景深
這是如今雙攝手機中普及度最高的方案,由1顆主攝,與200萬到800萬像素不等的景深鏡頭構成。前者負責成像,后者負責記錄景深信息,可以實現先拍照后對焦的功能,可以拍出硬件級的背景虛化效果。
先拍照后對焦功能
黑白+彩色
這是前一種的進階版,將景深鏡頭換成了黑白鏡頭。黑白鏡頭在可以記錄景深信息之余,還能捕捉更多的畫面細節,與彩色主攝生成的圖像合并,從而拍出更好的照片。
主攝+長焦
手機拍攝遠處景物時,以往只能通過數碼變焦的形式實現,細節損失得一塌糊涂。而長焦鏡頭的引入,則可賦予手機直接進行2X或3X拍攝。
需要注意的是,廠商總喜歡用“光學變焦”來宣傳,但這種雙攝手機在進行變焦時并沒有鏡頭內的物理位移,僅僅是將拍照用的鏡頭從主攝切換到了長焦,用2X或3X無損變焦來形式其實更加準確。
主攝+超廣角
考慮到很多用戶喜歡拍攝建筑或多人合影,此時將景深/黑白/長焦鏡頭換成超廣角鏡頭,就可輕松滿足這一需求。比如vivo X23就采用了IMX363主攝+125°超廣角鏡頭的組合,后者解決了用戶以往在拍攝風景或合影時的掣肘,更帶來更強的視覺沖擊。
超廣角拍照模式
以上就是如今雙攝手機的常見組合方案,“主攝+輔攝”一招走遍全天下,大家的區別僅僅是輔攝鏡頭有所差異而已。
那么,當攝像頭數量突破兩顆以后呢?
當手機遇見三攝
華為P20 Pro算是三攝手機的典型代表,它采用了1顆40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IMX600傳感器)、1顆2000萬像素的黑白輔攝、1顆800萬像素的長焦鏡頭組合。其中,前兩顆負責日常拍攝,最后一顆負責3X光學變焦模式拍攝。
OPPO R17 Pro同樣采用了三顆攝像頭,分別由1200萬像素主攝+2000萬像素輔攝+TOF 3D立體攝像頭組成,其中TOF 3D鏡頭并不參與拍照,只能用于記錄空間信息,從而實現更有趣味性和實用性的AR/VR體驗。而R17 Pro的另外2顆鏡頭則可根據環境和場景的變化而切換鏡頭,主攝還主打F1.5/F2.4的靈動光圈。
三星最新發布的Galaxy A7是三攝手機的最新成員,它采用了2400萬像素的主攝+500萬像素景深輔攝+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前2顆鏡頭可實現硬件級背景虛化效果,最后1顆則可進行120°超廣角拍照。
此外,聯想早期推出的PHAB2 Pro也算是三攝手機的代表之一,只是它采用了的是1600萬像素的主攝,以及用于AR技術感知運動的深度感知攝像頭以及運動追蹤攝像頭的組合。主攝負責成像,其余2顆用于AR應用。
當攝像頭數量變成N
對手機后置鏡頭,你覺得3顆就夠了嗎?
三星Galaxy A9 Pro 2018的答案是,4顆才夠味!這款手機據說要采用四顆豎行排列的鏡頭陣列,包含800萬像素廣角鏡頭、2400萬像素主鏡頭、1000萬像素變焦鏡頭和500萬像素景深鏡頭。
諾基亞早前也曝光過一款采用了左輪式轉盤的五攝手機,具體型號有可能是Nokia 10,只是攝像頭的具體參數并不知曉。
而富士康在收購Light后,也曝光過一款采用了后置9顆鏡頭的概念手機,據說其具備單反級光學性能,可拍攝最高6400萬像素的照片!
可以預見,3顆攝像頭,已經不再是智能手機的極限了,未來三攝很可能只是入門,四攝、五攝算是進階,并永無止境?
然并卵,更多攝像頭到底有用嗎?
理性看待多攝手機
從已經上市的多攝手機來看,拍照好不好,80%得看主攝傳感器的素質,15%靠相機成像算法,另外5%則來源于另外1顆鏡頭的輔助,比如景深鏡頭的虛化效果、黑白鏡頭的細節補充。
問題是,類似長焦、超廣角、TOF 3D等鏡頭,并不能和主攝搭配,它們所帶來的只是特殊的拍照模式或功能。
以Galaxy A9 Pro 2018為例,它的4顆鏡頭,只能帶來普通拍照(主攝),以及另外3個拍照模式:超廣角模式(超廣角鏡頭)、2X變焦(長焦鏡頭)和背景虛化模式(景深鏡頭)。
如果你追求頂級的大片效果,認準更高品質的主攝就足夠了;如果你喜歡更多趣味拍照模式,更多攝像頭的手機大都可以帶來更多玩法,比如更多攝像頭+光場相機模式,可通過多個攝像頭進行記錄原片,后期方便用戶實時選擇對焦點。
當然,一款手機想同時啟動更多攝像頭負責成像,還需要ISP具備更強大的運算能力,而目前驍龍、麒麟、獵戶座的旗艦級SoC暫時卻僅支持雙攝成像。所以,你覺得更多鏡頭的實際意義大不大?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04瀏覽量
180465 -
攝像頭
+關注
關注
60文章
4851瀏覽量
959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