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周圍有很多學霸、大牛,令小編十分崇拜。每次去向他們討教成功的秘訣,他們總告訴小編“要專注”。在他們的描述里,小編今天對這個感興趣,明天又去研究一下別的,是一種“隨機行走”行為,不專注。
哼,又拿這些詞兒唬我,我就去查了一下什么叫做“隨機行走”。
經典隨機行走——期望值(距離)2=步數
說起隨機行走,可能你并不陌生,中學的時候,你一定學過一種物理現象——布朗運動。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R.布朗在花粉顆粒的水溶液中觀察到花粉不停頓的無規則運動。花粉在水中,因為受到的不同方向的力并不平衡,導致了它們的無規則運動,這是一種分子熱運動的宏觀表現。后來很多科學家研究過這種現象,1905年的時候,“愛神”愛因斯坦就深入分析過布朗運動的理論[1],隨機行走的物理圖像開始被人們廣為接受。
為了簡單地理解經典隨機行走,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一維的格子。
(圖片來源:大可數學人生工作室《量子行走漫談》)
假設一個粒子本來待在坐標0點處,每過一個單位時間,它就會走一步——但是它走得很隨機,一半概率向左走,一半概率向右走。當它到了下個點(-1或者1)之后,接下來的走法還是如此——一半概率向左走,一半概率向右走。將前五步的可能性畫出來,就是上面的圖(b)。當然,數學家早就算好了接下來所有的可能性,而且,在這個模型里,粒子離開原點距離的期望值等于步數1/2。現在,小編明白為什么這些大牛說要專注了,一個人拼命往一個方向走,離開原點的距離就等于步數,要是走得太隨機,就只能走步數1/2了。本來小編被打擊地體無完膚,但是,研究院的大牛們紛紛安慰小編:“不要著急,其實,有一種行走雖然隨機,但是也可以走出精彩。這就是——量子行走”。
千變萬化的量子行走
如果咱們把上面的一維行走放到量子世界里,情況就變得更奇異了。因為量子世界里的粒子遵循量子疊加、量子干涉等規律,它們的行為會變得很復雜。比如,在量子隨機行走中,粒子可以同時既往左邊走又往右邊走,形成鬼魅的“分身”(兩邊的概率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粒子的“分身”之間彼此還可以相互干涉。如果這個一維的格子上有不止一個粒子,彼此之間疊加和干涉,隨著時間的演化,會形成更加復雜的行為。此外,粒子種類不同,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那么在晶格上的量子行為會大相徑庭。這些都吸引了科學家的研究興趣。有人認為,在量子處理器上進行量子行走的演示,是實現量子計算的一條重要途徑。
可是,在量子系統中演示量子行走不是容易實現的。時間上,要做到能保持長的相干時間,空間上也要保證不同格點上的粒子“分身”有很好的耦合。整個系統還要能被我們有效、精確的控制,并且可以擴展。近年來,離子阱系統、光學系統都在量子行走演示上做出過一定嘗試。
12比特超導系統的表現
既然說到量子計算,那超導系統當然要上陣磨槍啦。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的科學家們手中的超導比特這次就演示了一把。
科學家們建造了一個12比特的超導處理器,他們將12個超導量子線路排成一維的晶格。這些量子比特可以看做一種人工原子,像天然原子一樣激發出準粒子,準粒子的行為可以看成光子。這些超導量子比特具有較長的壽命(退相干時間),而且還可以被精確地操作,以及讀出。看,這就像一個小小的處理器了不是嗎?
(12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芯片及實驗原理圖、實驗流程圖。圖片來源:Science文章正文。)
在這個實驗中,光子的量子行走是在一維陣列上進行,光子是玻色子,玻色子在一維的相互作用可以根據Bose-Hubbard模型進行描述[2,3,4]。科學家想看看,光子在這個陣列上的行走是不是真的符合Bose-Hubbard模型。
首先,科學家觀察單個光子的量子行走。一維陣列編號從Q1~Q11(11比特),這個光子初始位置被安排在中間的Q6,隨著時間演化,科學家觀察了不同時刻、不同格點位置上的光子密度分布,和Bose-Hubbard模型很好的吻合。后來,光子初始位置被安排在兩邊的Q1和Q11,情況也與理論相符。有趣的是,光子在一維陣列上開始變得活潑起來,它舞動著著手中的綢布,利用干涉和反射作用,變化出主波、次級波和回波,在一維方向上,光子密度呈現出有趣的波動舞蹈。
(一對兩比特間的量子糾纏隨時間演化展現的糾纏傳遞行為,得益于超導量子芯片的長退相干時間和高保真度操控及讀取,糾纏傳播中的主波、次級波及回波現象均被觀察到。圖片來源:Science文章正文。)
后來,科學家又在陣列上加了一個光子。他們想看看兩個光子又能如何變化多端。這次的一維晶格有12位,編號為Q1~Q12。兩個全同的光子先是被分別放在了最中間的Q6點和Q7點,科學家同樣觀察了不同時刻、不同格點位置上的光子密度分布。由于光子之間的強關聯作用,神奇的事情出現了。與自由光子行為明顯不同,兩個光子的空間密度呈現反相關性,好像一種類似費米子的行為,這是由于兩個光子之間的強相關性,產生的一種反聚束效應。當然,這些表現都與理論預言一一相符。
(強關聯及非關聯光子體系的雙光子激發量子行走過程中二階關聯函數隨時間的演化過程。左、中兩欄分別為實驗及理論得到的強關聯光子體系的演化,而右欄展示的是非關聯光子體系的理論演化。通過對比,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強關聯光子體系二階關聯傳播方向與光子運動方向相反的奇異現象。圖片來源:Science文章補充材料)
2019年5月2日,這篇題為“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walks with a 12-qubit superconductingprocessor”的研究論文在Science在線發表,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人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以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等人的理論小組合作完成。在12比特的超導處理器上,他們分別研究了單個和兩個強關聯光子的連續時間量子行走,觀察到了基本量子效應,包括疊加態量子信息的光錐傳播,特別是量子比特對之間的糾纏傳播現象,以及時間演化相關的奇異行為、強關聯光子的費米子化和反聚束現象。
總而言之,該研究通過實驗研究了具有短程相互作用的一維超導量子比特陣列中的一個和兩個強相互作用光子的量子行走。接下來,研究結果可以擴展到幾十個量子比特,為進一步研究多體動力學現象和通用量子計算奠定了基礎。
我們可以暢想一下這樣的量子計算機可以用來做什么。生活中,可不止小編和布朗的花粉酷愛隨機行走,其實,許多生物過程、化學反應都離不開量子行走的模擬計算。甚至,經濟學中很多理論基礎就來源于隨機行走,比如,基于隨機行走思想的Black-Scholes期權定價理論還獲得了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呢。
經典行走其實早就被用在設計隨機算法中。2001 年, Ambainis, Kempe 和 Childs 等人提出可以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開發量子計算算法[5,6],這樣,對很多經典方法中比較困難和低效的問題都可以提供量子加速性。
小編暗搓搓的想,等這樣的量子計算機開發出來,誰還能說隨機行走太隨機、走不遠呢?
-
光子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0瀏覽量
14437 -
晶格
+關注
關注
0文章
94瀏覽量
9234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05瀏覽量
34971
原文標題:隨機行走的光子——12位超導比特首秀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