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未來移動通信技術標準及產業發展推進委員會主辦,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承辦,高通公司特別支持的第四屆“5G和未來網絡戰略研討會”在廣州日航酒店舉行。
在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潘成康表示,“6G其實并不遠,就像昨天在討論5G,今天就討論6G一樣,需求增長速度總是大于網絡能力增長速度。”
網絡演進和生物進化十分相似
世界正向虛實融合發展
潘成康認為,網絡演進和生物進化有很多相似的特征。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里面提到所有物種生育能力大于養育能力。同樣的在網絡演進中,技術研發能力大于產業化能力。
例如,在服務體系中,任何一切的發展都是由需求驅動。人類的通信需求從最初的語音/短信到多媒體,再到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與之相應的是,通信技術從2G向3G、4G、5G演進,而研發永遠走在商用之前。
而隨著5G物聯網構筑起萬物互聯的世界,人們將需要構筑起新的虛擬世界。現在智能空間、數字孿生、AR、VR等技術的出現與應用,已經表明整個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正向虛實融合發展。潘成康表示,突破時空限制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因此,潘成康大膽預測,6G時代未來需求的最大的特征就是深度感知和理解物理世界,構建與物理世界融合同步互動的虛擬世界,擴展人類的精神空間,這也是未來通信網絡演進的使命。
潘成康認為,兩大技術發展趨勢正推動移動通信網絡向著溝通虛實世界發展,一是智能化、二是ICT加速融合。當這兩個技術將融合在一起,將形成全新的融合技術,即“ICDT”融合。而基于ICDT技術體系架構而形成的6G將成為新型的智能網絡。
潘成康說,“這種智能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網絡將出現網絡行為自學習,網絡規模自適應,網絡功能自演進的三大高度智能化特征。
6G設計需解決四大問題
雖然,在大的發展趨勢上,6G已經有了自己的目標,但在實際設計時先要解決四大問題。
潘成康介紹,6G在設計時首先需解決需求模型、容量模型、功能模型、控制模型四大問題。
其中,需求模型將延續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互動進行構建。此前,傳統業務都是在物理世界自循環,到6G以后將出現全息顯示、數字孿生等融合、互動的情景,應用也將從面向業務場景向面向情景轉變。
在容量模型上,6G需解決計算資源、通信資源、存儲資源約束下的網絡容量表達方式。潘成康認為,在6G時代,信息論將從現在的香農經典信息論、網絡信息論轉變為語義信息論。
在功能模型上,潘成康認為, 6G功能模型將分為基礎功能(感知、計算、存儲、人機接口)、業務功能(業務認知、情景感知),并在這二者之間形成安全面功能(內生安全機制)、智能面功能(數據庫、建模、決策、執行)、控制面功能(移動性、會話)、數據面功能(接入、轉發、傳輸)。
最后,智能控制模型上,6G將基于AI能力分層部署的多級、多域、多目標智能控制,保障網絡穩定高效運行。
為了解決這四大問題并讓6G研發成功,6G需要這些關鍵技術的支持,潘成康介紹,6G無疑是一張超大容量網絡,其需要新的IP技術(多標識尋址與路由)、確定性傳輸技術(可變長IP)、廣覆蓋技術(空天地一體化網絡)、Tbps無線接入技術(超大規模天線、太赫茲通信、可見光通信)、P比特級光傳輸系統(多維度并行復用模式)。
這些涉及多個領域的技術要求6G研發需要新的思路,并在多領域構建技術體系,打造多領域聚合研發團隊。
此外,潘成康認為,目前,業界已經就6G開始進行討論與研發,這意味者6G已經離我們并不遙遠。而隨著人們需求的不斷增長,網絡的演進還將繼續。在6G完成虛實融合后,基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的7G將會出現,并將實現意識互聯。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552瀏覽量
71397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9瀏覽量
564835
原文標題:中國移動專家潘成康:6G并不遙遠,需解決四大問題
文章出處:【微信號:C114-weixin,微信公眾號:C114通信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