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蘇州舉行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上,滴滴出行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博發表題為《智能出行時代的開放與賦能》的主題演講,并現場發布“群雁”智能出行開放平臺,全面闡釋AI在滴滴出行中的應用和滴滴目前的AI能力,并將全面開放其技術、服務、脫敏數據和解決方案。
滴滴出行創立于2012年,契機源于乘客和出租車司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在滴滴出現之前,乘客一般需要等待20分鐘才能夠打到一輛出租車,與此同時,出租車司機也在開著空車尋找乘客,并為此消耗掉30%的汽油和時間,造成了浪費、擁堵和尾氣排放等方面的問題。滴滴出現后,乘客只需把出行信息發送出去,這個信息通過移動互聯網發送給周邊司機,司乘信息達到最佳匹配。
經過7年的發展,滴滴現在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每天服務三千多萬個用戶和幾百萬司機,每天處理數據4875T、定位150億次、路徑規劃超過400億次。
AI在滴滴出行中的應用
大量的出行需求和數據呼喚人工智能的應用,同時也奠定了人工智能的應用基礎,那么AI是怎樣服務于滴滴打車的呢?
出行安全
滴滴全量使用車輛行駛軌跡數據、語音視頻數據,在行程前、行程中和行程后對安全進行全方位保護。滴滴現在推出司機人臉驗證系統,特別是在一些常規認為有風險的場景,比如夜間或是跨城訂單會強制驗證人臉,滴滴現在每天驗證人臉的次數超過千萬級別,可能是全球最大的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
智能客服
滴滴客服每天接到司機和乘客的200萬通電話,滴滴有一萬名客服人員處理這些電話,但在高峰期還是應接不暇。滴滴在這方面重度使用AI能力,當司機和乘客在排隊等待進線時,可以用語音簡單描述一下問題,系統會通過語音識別和NLP技術,識別問題并調用相應答案,顯示在接線客服的屏幕上,從而大大減少每通電話的時長。
智慧交通
滴滴在2017年成立了一個智慧交通團隊,開始用滴滴擁有的大數據去優化交通基礎設施,比如紅綠燈。技術團隊可以通過網約車距離斑馬線的位置準確計算車輛的隊列情況,如果隊列很短,可以讓綠燈時間縮短,紅燈時間加長。滴滴通過這項技術已經跟全國20多個城市合作,優化了200多個紅綠燈,以廣西柳州為例,全城車輛出行時間降低了10%到20%。
“群雁”全方位開放平臺反哺出行行業
以AI賦能行業,轉化成自身成產力,進而貢獻AI力量反哺出行行業。張博在智博會現場發布滴滴“群雁”智能出行開放平臺,希望把AI的能力和應用場景全面開放,跟政府、產業界、研究界一起推動交通變革。
開放平臺分三層結構,包括最底層的AI基礎平臺——機器學習和彈性推理服務,目前滴滴已經開源了幾個項目,未來仍然會不斷持續開源其他基礎設施。
滴滴也會開放一些AI服務,包括語音服務、計算機視覺服務和NLP等。同時還會開放一部分脫敏后的交通大數據,加快推進蓋亞數據開放計劃。
同時滴滴會進一步開放場景去賦能整個行業,比如智慧公交、智慧信號燈、地域平臺車路協同。
滴滴目前已經開源了18個項目,跟66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達成合作,計算的基礎設施已經支持了100多家企業。張博表示,未來滴滴會持續加強在AI基礎平臺、AI服務能力以及出行解決方案方面的投入,同時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跟產業鏈的同行、政府、高校一起合作。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8990
原文標題:滴滴打車是怎么演變成一家AI出行公司的?
文章出處:【微信號:C114-weixin,微信公眾號:C114通信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