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 美國共享出行市場的“千年老二”,終于率先站到了聚光燈下。共享出行公司 Lyft 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美國“網約車第一股”。
Lyft IPO 無疑是近期美國科技股的大事,除了因為這是近 2 年來美國最大規模 IPO 外,更重要的是,Lyft 的上市將為曾經在全球各地掀起革命性巨變、鼓動資金狂潮的共享出行行業 “定價”。不論是 Uber 中國的滴滴出行,在 LyftIPO 上市后,都將了一個可以讓市場比評的基礎價格,而這將會對已然陷入既有模式經濟是否具有長期持續性的共享出行行業帶來怎樣的沖擊,將會是非常值得觀察的重點。
上市首日 Lyft開盤價報 87.24 美元,較 72 美元的發行價上漲了 21%,截至 29 日美股收盤,Lyft 報收 78.29 美元,較發行價漲 8.4%。
根據每股 78.29 美元的收盤價計算,路透社和 CNBC 估計 Lyft 的市值約為 222 億美元,成為 2017 年 3 月 Snap 上市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 IPO。本周三,Lyft 將 IPO 發行價預期區間提高至每股 70 至 72 美元,高于此前預計的區間 62 至 68 美元。摩根大通、瑞士信貸和 Jefferies 是本次 IPO 的主要承銷商。
在 Lyft 歡慶 IPO 的同時,平臺司機的不滿情緒也在爆發。根據 The Verge 報道,在 Lyft 上市當天,數百名 Uber 和 Lyft 司機在洛杉磯、舊金山和圣地亞哥舉行罷工,抗議工資低和工作環境惡劣的現狀。
事實上,盡管有成千上萬個司機維持著整個網約車體系的運轉,但 Uber 和 Lyft 都沒有將他們看作是自家員工甚至是兼職員工,而是被劃分為獨立承包商。這就意味著作為承包商的司機們將缺乏保險、休假等福利,以及圍繞工資和工作環境問題與平臺進行談判的能力。
在上市前,Lyft 向平臺司機提供了一系列安撫措施,其中包括為車輛維修提供折扣優惠等,但這反過來也暗示出,Lyft 似乎也擔心司機的不滿情緒可能會在上市之日奪走過多的關注度。
Lyft成立于2012年6月,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如今已是美國第二大共享出行公司。據Second Measure研究公司稱,截至2018年底,Lyft在美國占有28%的市場份額,是排名第一的Uber的最大競爭對手,Lyft也因此被市場戲稱為“千年老二”。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在 DeepTech 看來,Lyft 當然還算不上是一家真正的高科技公司。不過,它也開展了一系列前沿技術研發。比如,Lyft 在無人駕駛方面就早有布局。2016 年 9 月,Lyft 就公布了其自動駕駛計劃,并在美國加州 Palo Alto 設立了自動駕駛研發中心。此后 Lyft 還先后與 Waymo、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在自動駕駛技術上進行合作。此次上市融資,可以助力它下一步研發創新,進一步提升業務的科技含量,直到開拓真正的硬科技業務線。
Lyft上市:為全球共享出行初創“定價”
Lyft 此次上市也將為眾多可能將要上市的超大型初創公司打下前站,尤其為同一模式的四海兄弟們定下了資本市場的價格。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除了 Lyft,多家互聯網科技公司獨角獸傳出了上市計劃,其中就包括和 Lyft 同處共享出行市場的 Uber。據彭博報道,有知情人透露 Uber 計劃以最高 1200 億美元的估值上市。
根據招股書提供的數據,2018 年 Lyft 的總乘客數量為 3070 萬,司機數量為 190 萬;同年,Uber 公布的數據顯示,其乘客數量為 7500 萬,司機數量為 300 萬。這兩家共享出行公司同樣是在跑步燒錢。根據 Lyft 近三年的財報數據顯示,2016 至 2018 年公司營收分別為 3.43 億美元、11 億美元和 22 億美元,凈虧損數據分別為 6.83 億美元、6.88 億美元和 9.11 億美元。
與老對手 Uber 相比,Lyft 的業務更加精簡。雖然也都涉足了自行車、踏板車租賃業務,但 Lyft 僅在北美提供服務,而 Uber 的業務則在全球展開,在香港、甚至歐洲很多小城市也都可以通過 Uber 隨時叫車。相比之下,Lyft 更加專注于網約車業務。目前 Uber 的業務重心已從打車逐漸轉移,自動駕駛、共享單車、電動滑板車和外賣為其業務擴張的主要途徑。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還有一家共享出行起家的獨角獸就是中國公司滴滴出行。滴滴出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 90%,可謂一家獨大。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和騰訊、阿里巴巴一起,在 2015 年 5 月參與了 Lyft 的 E 輪融資。當時 Lyft 估值為 25 億美元。
這次滴滴出行可以從投資國外同行中大有斬獲,但其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并不如意。2018 年,三個月內接連發生的兩起乘客遇害事件將滴滴推上了風口浪尖,其順風車業務因此下線,至今未恢復。
同時,滴滴仍在應對中國市場的合規性挑戰。根據監管部門規定,從事網約車運營需要三證齊全,而有數據顯示在所有網約車和車主中,僅有小部分是合規的。目前,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催促滴滴加緊對不合規的網約車進行清退。
在這樣的情況下,曾有報道指滴滴出行內部傳出一份數據顯示,滴滴 2018 年虧損達到了 109 億元。在 2 月 15 日的滴滴月度全員大會上,滴滴 CEO 程維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并表示將整體裁員約 15%。去年曾有消息傳出滴滴將要 IPO,但在歷經波折后,上市計劃也沒了下文。
從信息不對稱痛點,提升出行閑置效能
Lyft 的母公司 Zimride 成立于 2007 年,比 2009 年成立的 Uber 還要早一些。在美國,公路上的汽車里約有 80% 的座位是空的,因此 Zimride 的創始人 John Zimmer 認為這樣的行駛效率非常低。尤其是當他在津巴布韋出差時,看到當地的司機會通過順路拉陌生乘客賺外快,更是決定要解決乘客與司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而對于美國經濟來說,共享汽車的意義遠不止于此。截至 2014 年,美國小型乘用車閑置率約為 90%,相當于消費者從購買一輛汽車到其報廢,只利用了其 10% 的價值。
因此,大量的司機和閑置汽車涌入了 Lyft 平臺,利用閑置時間產出價值;同時,這些司機和閑置汽車也反哺了 Lyft,推動了Lyft 的增長。
無論是 Lyft 或者是 Uber,雖然他們目前的運營收入很高,但是隨著市場和業務的開發,更多閑置車輛和閑置司機都將被帶動,未來的收入還有增長空間。
同時 Lyft 表示,3 年內將會在亞馬遜云計算服務(AWS)上投入 3 億美元用以開發工具、維護軟件運營、數據挖掘等等。這意味著 Lyft 可以通過大數據來了解美國出行市場的需求,比如哪個地區需要分配更多車輛。這種反饋會決定業務運營的決策,從而利用激勵和補貼招納更多的閑置汽車,用于拓展自己的業務。
由此一來,本身作為連接司機和乘客兩端信息工具的 Lyft,就能為美國經濟帶來遠超于一個社交軟件的效益。這或許是納斯達克愿意為連年虧損的 Lyft 開綠燈的原因之一。不過,只要 Lyft 這樣的領頭羊公司還處于虧損中,共享出行的市場驗證就仍未結束。投資者終會給這家公司一個合理的預期。
-
共享
+關注
關注
1文章
72瀏覽量
13279 -
網約車
+關注
關注
3文章
222瀏覽量
11391 -
lyft
+關注
關注
0文章
36瀏覽量
7453
原文標題:美股近2年最大IPO敲鐘,共享出行第一家實現上市!為千億美元行業估值命運開第一槍?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