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多次對外表示, 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有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么迫切的需要。人們現在的需要就是寬帶,而5G的主要內容不是寬帶。但是在采訪當中,任正非又提到,5G目前只有華為是合格的供應商,其他國家的運營商要采購5G設備只能在華為采購,而且在此前的多次通信行業論壇上,華為都發出了ALL IN 5G的聲音,那么這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呢?
近期,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多次對外表示, 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有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么迫切的需要。人們現在的需要就是寬帶,而5G的主要內容不是寬帶。
本文引用地址:但是在采訪當中,任正非又提到,5G目前只有華為是合格的供應商,其他國家的運營商要采購5G設備只能在華為采購,而且在此前的多次通信行業論壇上,華為都發出了ALL IN 5G的聲音,那么這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呢?
筆者認為,對于5G要從幾個角度來看待,首先從華為內部來看,未來的幾年華為面臨十分不確定的國際經濟形勢,運營商業務增長趨緩,終端業務面臨蘋果、三星等強大對手,而且這些對手在供應鏈和技術實力上非常強悍,任正非也指出未來的增長率可能會低于20%,這時候給5G澆冷水,有利于員工隊伍保持清醒的頭腦。
其次,5G的概念當前的確有過熱的跡象,先不論全球運營商的4G投資還沒有完全收回 ,上線5G必將讓運營商面臨網絡架構的重新調整,整個軟件架構將更加簡化,涉及運營商管理架構的相應調整,影響面會比較深廣。
同時,目前5G技術依然在發展中,相關標準尚未完全確定。2017年底領導5G發展的3GPP組織才批準了5G NSA非獨立組網的Release15早期版本;2019年12月才能完成滿足國際電信聯盟ITU全部要求的完整5G標準,也就是說今年底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5G標準,現在首發的5G手機實際上還處于技術研發階段。
據測算,國內5G全覆蓋預計累計投資2.3萬億元左右,投資規模是4G的4倍。運營商方面,中國移動(港股00941)2018年前三季度營運收入為5677億元,比2017年同期下降0.3%,這也是中國移動近4年來運營收入首次出現下滑。中國聯通(港股00762)、中國電信(港股00728)同期服務收入均實現了增長,雖然中國移動收入的下滑只是個案,但從去年三季報來看,運營商增收的壓力顯然不小。特別是三家運營商的移動業務、寬帶業務ARPU(平均每月每戶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提速降費工作一再推進,也增加了三大運營商業績壓力。去年9月份取消長途、漫游費之后,今年7月份起運營商“流量漫游費”將不再收取,對營收也產生直接的影響。
而國外的運營商對5G的升級也十分謹慎,從目前來看,全球運營商都面臨轉型的問題,美國兩大運營商T-Mobile和Sprint合并以及ATT收購時代華納,都是為了應對轉型的問題。綜觀全球主要電信運營商2018年Q3業績增長,下降多上漲少,英國電信、西班牙電信、Orange等歐洲主要運營商在歐洲市場表現均不盡如人意;韓國SK電信主要運營商收入下降5.8%。在這么一個局面下,國外運營商也會充分考慮到5G將如何結合自身的轉型帶來更多的收入,避免運營商管道化問題。
同時,運營商也要考慮到5G商用價值的問題,從5G的應用情況來看,VR等重要應用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智能終端的創新出現一定的瓶頸,5G可以期待的一些終端應用并不明顯,消費者目前對于5G的應用和消費場景也沒有明顯的感知。因此,不管是企業端還是消費者端,對于5G的需求都不特別迫切和明顯。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