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智能駕駛系統對底盤線控系統的需求,隨著芯片處理系統,以及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激光雷達,GPU,深度學習的發展,在逐漸上升;二是整個電動化的趨勢,對車身零部件的電氣化有較強的推動作用。
而底盤線控系統是一切的基礎,這里綜合軟件、硬件以及機械的能力,是機電一體化的產品,屬于安全件,一直以來是國內的技術瓶頸。
OEM對底盤線控系統聯合開發和快速響應的要求在增多,而許多的跨國供應商把核心技術開發放在總部,無法滿足全部OEM對底盤線控聯合開發和快速響應的要求。
1月16日,在2018高工智能汽車年會智能駕駛專場,格陸博科技CEO劉兆勇表示,也正因如此面向國內,諸多OEM對自主底盤線控系統供應商的需求非常強烈。
產業環境成熟
格陸博科技是一家正向研發的智能駕駛控制系統和線控底盤系統供應商,以及“智能底盤域系統”、“智能線控底盤”關鍵部件、關鍵技術方案提供商。已獲睿鯨資本、軟銀中國、匯銀資本、方廣資本、朗盛資本、達晨創投等知名機構投資。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有:集成自動制動系統IBC、車輛穩定系統ESC、電子駐車EPB、AEB、ACC、APA等。在江蘇南通建設50畝生產、研發、實車試驗基地。
公司為整車提供安全可靠的智能底盤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解決方案,主要客戶有東風、東南、眾泰、江鈴、長城、長安PSA、北汽、福田、鄭州日產、川汽、吉利、領途、宇通、金龍、金旅、百度、馭勢等等。
格陸博CEO劉兆勇認為,芯片、電機、仿真、開發工具等技術的發展,汽車電動化的發展,電控技術越來越多,而且結構越來越復雜,所以整零關系合作越來越多。
整個產業鏈的融合也越來越多,一家公司不可能把整個做好,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才是國內控制系統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基礎。上下游合作增多,一起創造共贏局面。
良好的整車、零部件廠商之間的關系,產業鏈融合,才是國內底盤控制系統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基礎。
底盤系統之核
底盤系統包括哪些部分,為什么是整個智能駕駛現在的一個基礎呢?
從L1-L4,車輛要有自動制動、自動轉向的能力。做demo非常容易,但是做整個產業化非常復雜,包括系統的安全、冗余以及各個系統的融合和匹配。底盤系統由懸架,制動、轉向等組成,再加上殼就是一輛車,其中的核心是制動系統和轉向系統。
現在整個技術的發展對底盤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安全、舒適、冗余的備份,電機化的技術以及扭矩協調,對能效要求越來越高。未來真空結構可能消失,更多是純電或者電控液壓、氣壓,整車車輛更多向模塊化發展。
以后的域分底盤域,座艙域,智能網聯域,感知決策域,需要安裝方便、復雜程度低、輕量化、體積小、成本低的產品,汽車行業對成本要求非常高,這一點給供應鏈帶來很多挑戰。
自動駕駛對底盤的要求第一個是自動轉向、安全冗余;第二是制動系統對自動制動和自動駐車的要求,硬件冗余化設計,完善監控系統,安全軟硬件的架構。
從智能化的角度要感知更多的信息,要識別駕駛員意圖,接受多種控制源,有了毫米波雷達還不夠,還要有單目、多目視覺,固態激光雷達,電動化則是以機械電子為核心。
自動駕駛對制動系統新的要求,首先是控制通過總線發指令,不依賴真空源機電一體化可控系統。
二是滿足智能汽車對制動速度的要求,最快壓速小于100毫秒。隨著電機技術的發展慢慢都會成為可能。
三是滿足智能汽車對精確制動壓力的需求,控制精度小于0.1兆帕。
四是建壓能力保障完成利用地面附著系數,未來底盤控制系統和向上決策判斷的系統會更多的通信,更多的融合。
底盤剎車瞬時就能判斷出來,在毫秒級以內就能判斷輪胎所處的路面,有時候比外部的感知更準確。現在相互融合很少,幾乎沒有。
五是對系統集成度越來越高,體積小,與現有制動系統匹配安裝變動少。
此外,系統的需求,比如說有效性、穩定性、可靠性,基于通信網絡,失效模式下處理措施要全面的考慮。還有易操作性、冗余性、智能性,車輛更多的系統通過指令,比如說通過CAN傳輸,互相協調下的處理。
制動系統的自主機會
制動系統的發展,比如說真空助力器,機械變成電子駐車,氣壓制動變成電子氣壓制動,包括EBS。中國是最大商用車市場,整車廠自主決策能力在自己手里,因此在干線物流會比較快的添加自動駕駛的功能,相應的制動系統也會有自主供應商的生存機會。
液壓制動,整個電子液壓制動分幾種,核心部件國內量產還沒有。它主要的難度在電機的要求,電機功率大,扭矩大,轉速快,防水,電流小,慣性小,要求很高。對電機整個的FOC環的控制。還有傳統機構的精度的要求,強度的要求,對建壓能力的要求,像對電機、傳動機構及硬件決定液壓調節精度。
液壓控制單元里面的電子閥,國外很多的巨頭還是從國外直接進口,不在國內生產。格陸博逐步能自主開發,自主研發,自主生產開門罰和線性閥,比例閥,來源于我們多年的積累。
從整個功能安全的角度看,像控制電路安全設計,冗余的設計,自檢設計、控制安全的設計,整個系統集成化趨勢明顯。系統集成里面包括EPB和ESC集成,比較有代表性,EPB可以集成在ESA里,其他的也可以參考,發揮產業鏈上下游優勢。
劉兆勇表示,未來的控制器不可能越來越多,肯定會越來越集成。但是控制器有那么多功能,不可能一家把所有的功能做好,需要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
帶冗余架構的制動系統,目前能夠滿足L3以下的需求,但是L4以上的依賴于整個制動架構的發展以及電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的發展。
液壓、電力助力,到線控轉向,量產的線控轉向也不能滿足現在L4級別以上的無人駕駛,因為機械結構,包括控制器、電機還是單路。
未來是雙繞組設計的無刷電機,冗余轉向執行機構,用兩套電機控制系統,雙向轉向系統,通過架構的設計保障安全,來達到滿足L4甚至L5無人駕駛的需求。
這其中,國產自主品牌有很好的機會。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768瀏覽量
129211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8文章
4022瀏覽量
190236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22瀏覽量
166799
原文標題:沒有底盤線控系統國產化,何談自動駕駛中國突圍?| GGAI頭條
文章出處:【微信號:ilove-ev,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