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南京召開的GNTC全球網絡技術大會IPv6專場峰會上,華為網絡技術實驗室高級主任工程師蔣勝應邀發表了主題為 “IPv6國際標準綜述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精彩演講。蔣勝長期活躍于IETF、ETSI、BBF、ITU-T、CCSA等國內外標準化及產業聯盟組織,主要從事IP技術創新研究和標準化工作,目前擔任IETF ANIMA工作組主席,參與主導定義24個RFC(互聯網國際標準),4篇IETF工作組草案,并發表了2篇ETSI行業規范和3篇ITU-T標準文檔及20多篇論文。
本文引用地址:圖: 華為網絡技術實驗室高級主任工程師蔣勝
本次蔣勝主要從IPv6國際標準(即IETF國際標準組織中的IPv6工作)、IPv6協議發展趨勢以及構建在IPv6之上的未來網絡愿景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享。
由于IPv4網絡地址資源有限,嚴重制約了互聯網的應用發展,IETF于1994年開始成立相關的工作組來解決下一代IP的問題。IPv6的提出與應用,不僅解決了網絡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而且為未來網絡協議添加更多的功能增加了可能性。自IPv6被提出二十多年來,IETF已發布600余篇IPv6相關的RFC,包括IPv6報頭格式、鄰居發現等基礎協議,以及IPv4到IPv6過渡技術、安全、移動性等內容。目前全球各國都在有序地推進IPv6網絡的規模部署與建設,以實現下一代互聯網在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深度融合。
相比于IPv4,蔣勝主要總結了IPv6協議及標準發展的六大趨勢——簡化,易于功能擴展,自動化提升,基于流的差異化服務,支持海量、泛在連接,加強安全、隱私保護。
圖:IPv6峰會現場
IPv6協議從設計之初,就大幅度地簡化了網絡數據包的包頭,IPv6的報頭從變長改為定長,并去掉了7個(共13個字段)不常用或不通用的字段,而僅增加了一個Flow Label字段作為流的識別標識。IPv4中變長的選項字段,則被IPv6的擴展包頭所替代,真正使能了靈活的功能擴展,而且區分了目的地和逐跳兩個大類的選項,提高了中間路由器的處理效率。
在自動化提升方面,IPv6本身自帶了多項地址自動配置的方案,包括鏈路地址、本地地址等都可以用戶側全自動生成;而可路由的全球單播地址也通過IPv6獨有的鄰居發現(Neighbor Discovery)協議中的SLAAC功能自動完成配置。自動化的需求和趨勢也在場景化的路由自動配置方案中得到了體現,實現了特定網絡場景中的路由協議配置自動完成。IETF ANIMA工作組則致力于制定網絡自管理方面的標準,目前已經制定的、基于IPv6的自組織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帶安全認證的設備即插即用;管理平面路由自通,使能設備跟網管自動對接;自組織信令,完成各種管理動作。
IPv6包頭中唯一新增的Flow Label字段,為基于流的差異化服務提供了更方便的網絡層識別方式;使得路由器對流的識別不再依賴傳統的五元組,可以在不解析TCP/UDP的四層傳輸層包頭的條件下,實現對流的精準識別,并匹配相應的流轉發策略。而不同應用的流,其實對網絡轉發有著不同的質量和資源要求。IP協議最初的“盡力而為(Best Effort)”已經滿足不了新應用場景中差異化服務的需求。確定性服務最早在IETF DetNet工作組被提出,旨在為數據流提供確定性的低時延及低抖動的IP層轉發,目前提出的DIP(Deterministic IP)技術能夠通過確定性的報文調度和核心無狀態的網絡架構,同時實現三層大網端到端時延確定性和大規模可擴展性,使得在IP網絡可以為高優先級別的流提供確定性的轉發服務。
IPv6的大地址空間,使能了海量的設備接入,突破了IPv4地址40億地址空間的限制,允許幾乎無上限的接入數量。我們正步入萬物互聯的全數字化社會,通信主體不僅在數量上呈指數級增長,同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對業務的需求也不一致,原來定長、定界、單一的尋址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用戶無法定義、感知網絡。變長、結構化地址可以有效支持海量、異構通信實體的互聯需求;多樣化的尋址方式允許應用直接表達通信需求,消除對額外映射系統的依賴;靈活、可定制的字段能夠支持用戶定義網絡功能、感知網絡狀態,可以有效滿足未來業務的新需求。
圖:未來愿景
未來,隨著網絡連接數從十億級跨越到萬億級,網絡的能力也需要進行跨越式的變革。網絡將打破“泛在連接”的邊界,成為一個超連接能力平臺,將具有差異性的服務能力、確定性的傳輸能力、去中心化的網狀組網信任能力、智能組網和極簡人工的管控能力等超越基礎連接的能力。網絡技術也將以IPv6為起點,將移動性、安全可信、服務質量作為內生的機制嵌入到數據通信協議的數據平面當中,并允許用戶交互式的向網絡表達差異化的需求。數據通信網絡必將跨越當前的瓶頸,用系統性的最優方案解決網絡問題、滿足未來需求,成為信息產業和其他網絡相關產業創新發展的堅強基礎和重要引擎。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