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急切的希望這項技術能夠盡快的落地成熟,那么自動駕駛技術到底涉及到哪些科技呢?現有的產品到底是處于什么階段呢?
技術簡析自動駕駛
技術分級
自動駕駛技術分為多個等級,目前國內外產業界采用較多的為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推出的分類標準。
按照SAE的標準,自動駕駛汽車視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水平分為6個等級:無自動化(L0)、駕駛支援(L1)、部分自動化(L2)、有條件自動化(L3)、高度自動化(L4)和完全自動化(L5)。兩種不同分類標準的主要區別在于完全自動駕駛場景下,SAE更加細分了自動駕駛系統作用范圍。詳細標準見下圖:
技術路線
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有兩條不同的發展路線:
第一種是“漸進演化”的路線,也就是在今天的汽車上逐漸新增一些自動駕駛功能,例如特斯拉、寶馬、奧迪、福特等車企均采用此種方式,這種方式主要利用傳感器,通過車車通信(V2V)、車云通信實現路況的分析。
第二種是完全“革命性”的路線,即從一開始就是徹徹底底的自動駕駛汽車,例如谷歌和福特公司正在一些結構化的環境里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這種路線主要依靠車載激光雷達、電腦和控制系統實現自動駕駛。
從應用場景來看,第一種方式更加適合在結構化道路上測試,第二種方式除結構化道路外,還可用于軍事或特殊領域。
硬件需求
自動駕駛作為新技術要與汽車舊有載體做加法,那么它需要哪些硬件配套呢?所有離開硬件光談自動駕駛都是耍流氓。
各類傳感器
各類傳感器并不一定會同時出現在一輛車上。某種傳感器存在與否,取決于這輛車需要完成什么樣的任務。如果只需要完成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類似Tesla 的 AutoPilot 功能,那根本不需要使用到激光傳感器;如果你需要完成城區路段的自動駕駛,沒有激光傳感器,僅靠視覺是很困難的。
自動駕駛系統工程師要以任務為導向,進行硬件的選擇和成本控制。
控制器是汽車的大腦,算法研究得較為成熟時,就可以將嵌入式系統作為控制器,比如Audi和TTTech共同研發的zFAS,目前已經應用在最新款Audi A8上量產車上了。
CAN卡
工控機與汽車底盤的交互必須通過專門的語言——CAN。從底盤獲取當前車速及方向盤轉角等信息,需要解析底盤發到CAN總線上的數據;工控機通過傳感器的信息計算得到方向盤轉角以及期望車速后,也要通過 CAN卡 將消息轉碼成底盤可以識別的信號,底盤進而做出響應。
CAN卡可以直接安裝在工控機中,然后通過外部接口與CAN總線相連。
全球定位系統(GPS)+慣性測量單元(IMU)
人類開車,從A點到B點,需要知道A點到B點的地圖,以及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這樣才能知道行駛到下一個路口是右轉還是直行。
無人駕駛系統也一樣,依靠GPS+IMU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哪(經緯度),在朝哪個方向開(航向),當然IMU還能提供諸如橫擺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更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有助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定位和決策控制。
軟件需求
軟件包含四層:感知、融合、決策、控制。
各個層級之間都需要編寫代碼,去實現信息的轉化,更細化的分類如下。
采集
傳感器跟我們的PC或者嵌入式模塊通信時,會有不同的傳輸方式。
比如我們采集來自攝像機的圖像信息,有的是通過千兆網卡實現的通信,也有的是直接通過視頻線進行通信的。再比如某些毫米波雷達是通過CAN總線給下游發送信息的,因此我們必須編寫解析CAN信息的代碼。
不同的傳輸介質,需要使用不同的協議去解析這些信息,這就是上文提到的“驅動層”。
通俗地講就是把傳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全部拿到,并且編碼成團隊可以使用的數據。
預處理
傳感器的信息拿到后會發現不是所有信息都是有用的。
傳感器層將數據以一幀一幀、固定頻率發送給下游,但下游是無法拿每一幀的數據去進行決策或者融合的。因為傳感器的狀態不是100%有效的,如果僅根據某一幀的信號去判定前方是否有障礙物(有可能是傳感器誤檢了),對下游決策來說是極不負責任的。因此上游需要對信息做預處理,以保證車輛前方的障礙物在時間維度上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一閃而過。
這里就會使用到智能駕駛領域經常使用到的一個算法——卡爾曼濾波。
坐標轉換
坐標轉換在智能駕駛領域十分重要。
傳感器是安裝在不同地方的,比如超聲波雷達(上圖中橘黃色小區域)是布置在車輛周圍的;當車輛右方有一個障礙物,距離這個超聲波雷達有3米,那么我們就認為這個障礙物距離車有3米嗎?
并不一定!因為決策控制層做車輛運動規劃時,是在車體坐標系下做的(車體坐標系一般以后軸中心為O點),所以最終所有傳感器的信息,都是需要轉移到自車坐標系下的。
因此感知層拿到3m的障礙物位置信息后,必須將該障礙物的位置信息轉移到自車坐標系下,才能供規劃決策使用。
信息融合
信息融合是指把相同屬性的信息進行多合一操作。
比如攝像機檢測到了車輛正前方有一個障礙物,毫米波也檢測到車輛前方有一個障礙物,激光雷達也檢測到前方有一個障礙物,而實際上前方只有一個障礙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把多傳感器下這輛車的信息進行一次融合,以此告訴下游,前面有一輛車,而不是三輛車。
決策規劃
這一層次主要設計的是拿到融合數據后,如何正確做規劃。規劃包含縱向控制和橫向控制。
縱向控制即速度控制,表現為 什么時候加速,什么時候制動。
橫向控制即行為控制,表現為 什么時候換道,什么時候超車等。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25瀏覽量
238966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67瀏覽量
166604
原文標題:自動駕駛簡介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