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NVIDIA更新RTX 20系列顯卡,最大的討論點還是在于新加入的RT實時光線追蹤技術。相比于存在感更為淡薄的DLSS深度學習超采樣抗鋸齒,RT技術由于可以直接改變視覺效果,所以具有更高的關注度。
但是之前的RTX 2080和RTX 2080 Ti定價都相當的高,很難達成普及的效果。現在NVIDIA正式發布了更為廉價的RTX 2070,據信也將是最為入門的一款RT顯卡,RTX 2070以下的產品將不會集成RT模塊。
今天就帶來RTX 2070的測試報告。
產品包裝與附件:
ARMOR OC采用傳統的彩印紙盒包裝。
包裝內是一張顯卡本體和一個附件的大信封。
顯卡的附件沒有太多可以說的地方,都是一些印刷品。
產品外觀圖賞:
首先來看一下顯卡的整體外觀。
顯卡散熱部分為雙風扇架構,顯卡的長度為309mm,由于采用了越肩設計顯卡的高度達到了155mm,裝機時需要注意機箱的顯卡限高。
顯卡采用全金屬背板,個人覺得背板的質感要優于正面的導風罩。
顯卡的輸出接口有了一定的變化,20系列改為1*HDMI、3*DP、1*USB TYPE-C。USB TYPE-C主要是為了用于兼容后續的VR規范。不過目前只能給手機充電。
顯卡頂部有MSI的LOGO和RTX的標識,其中MSI的LOGO是帶燈的,支持RGB變色。
需要注意的是顯卡是帶易碎貼的,沒有特別需要建議不要手賤拆顯卡。
顯卡拆解圖賞:
接下來對顯卡進行拆解。可以看到顯卡主要分為散熱器、PCB加固中框、顯卡PCB、顯卡背板四個部分。
可以看到顯卡的各個部分都有大量的導熱貼,使得顯卡上絕大部分的芯片、電容和電感都直接與顯卡框架或散熱器接觸,顯卡背面還對核心和顯存的PCB做了額外的導熱。這主要是為了保證無風扇下不會有元件積熱導致返修率上升。
接下來看一下顯卡的散熱器,從整體架構上來看,微星采用了一個比較典型的開放式散熱器,共有5根6mm熱管。
散熱器的底座為熱管直觸。由于2070的核心相對更小,所以兩邊的熱管只能搭到半根,不過好在所有的熱管都會接觸到核心。
由于是熱管直觸,底座是沒有鏡面效果的,底座的工藝算中規中矩,熱管的間隙不是特別大。
熱管的彎折工藝做的一般,有一定量的褶皺。
熱管與鰭片之間采用的是穿FIN工藝,會弱于回流焊工藝。鰭片本身有做過陽極處理,不過沒有鍍鎳。
風扇依然是***動力提供的10厘米風扇。
顯卡PCB圖賞:
按照NV對20系列顯卡的規范,所有的20系列顯卡都會加上PCB中框,這還是很不錯的。
最后來介紹一下顯卡PCB的用料情況。
顯卡核心供電的PWM芯片為up9513,應該是一顆8相的芯片。
核心供電為6相,輸入電容為7顆鈺邦固態電容,電壓16V容值270微法;供電每相由一顆DRIVER驅動(UP1965);每相MOS為一上一下,型號均為ALJ260;每相均有一顆電感,電感沒有看到具體參數上面印有龍紋絲印;輸出電容為12顆鈺邦固態電容,電壓2.5V容值820微法。整個供電方案雖然用料談不上豪華,但較為工整。
顯存供電為2相,PWM控制芯片為UP16660;輸入電容為2顆鈺邦固態電容,電壓16V容值270微法;每相MOS為一上一下,型號均為OA3111;每相電感為一顆,感值LR47;輸出電容為3顆聚合物電容,容值470微法。
顯卡的核心代號為TU106-400A-A1,需要注意的是這RTX 2070會有兩個核心代碼后綴,400和400A。區別在于兩者的頻率會有不同,400是低頻版本,從目前了解情況兩者BIOS不可直接互刷。
另外核心周邊可以看到8顆GDDR6顯存。
核心面積可以說相當巨大,RTX 2070都比一毛錢硬幣大不少。
顯卡的顯存來自美光,顯存等效頻率達到了14GHz,遠遠甩開了GDDR5。
顯卡背面可以看到相當多的貼片電容,看起來20系列對電流紋波要求是比較高的。
顯卡供電接口下方有一顆ITE 8295芯片,是一顆比較常見的RGB控制芯片。
顯卡的風扇接口有兩個,這是因為兩個風扇是分別接在顯卡上的,這樣可以省掉一根一拖二的風扇線。兩個風扇均為4PIN,支持PWM調速。
最后來看一下顯卡輸出接口的低通部分。
做的比較復雜的是靠近PCI-E插槽的地方,有三相供電,從布線來看,最下面的一相是針對PCI-E供電整流用的。上面兩相用來分別對應TYPE-C正反面的兩條通道。
這么設計的原因是新的VR規范需要TYPE-C接口同時提供供電,所以NV就沒有采用主板上常見的芯片切換模式,來提高TYPE-C的供電級別。
產品測試平臺:
以下為測試平臺的詳細配置表。
本次測試主要用到六張顯卡,對比組是技嘉RTX 2080 GAMING OC、微星GTX 1080 Ti暗夜男爵、微星GTX 1080紅龍、迪蘭RX Vega 64 LQ,索泰GTX 1070 Ti。 主板是Z370-GAMING 5。
內存是海盜船的DDR4 8G*4。實際運行頻率是2666C15。
SSD是三塊INTEL,系統盤用的是比較主流的535,以保證測試更接近一般用戶。240G用作系統盤,480G*2主要是拿來放測試游戲。
散熱器是酷冷的冰神G360RGB。
電源是ANTEC的HCG X 1000W。
測試平臺是Streacom的BC1。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據。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GPU理論性能、GPU基準測試、游戲性能測試、OpenGL測試、功耗測試。老規矩,數據量會比較大。
這次新增了一個項目,3DMARK NIGHT RAID,這是一個針對筆記本的測試項目,所以不會計入最終統計。期待中的RT測試項目還是沒有。
顯卡性能測試與分析:
GPU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RTX 2070整體浮點能力會弱于GTX 1080,但是整數運算能力強了很多。
3D基準測試,主要是跑一些基準測試軟件,整體上RTX 2070比GTX 1080 Ti強5%。看到單項的話RTX 2080相比GTX 1080 Ti在VR和DX12的跑分上會有優勢。
3D游戲測試,表格中將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戲進行了分類,這樣會更加清晰一些。由于性能測試時間上有先后,所以測試項目上會有所不同。
游戲性能總體上來看,RTX 2070與GTX 1080在游戲性能上有所縮小,RTX 2070強2%左右。DX9/DX10中GTX 1080會有1%的優勢;DX11中RTX 2070的優勢最大,在3%左右;DX12中RTX 2070的優勢居中,在1.5%左右。
按照分辨率來看,1080P下,RTX 2070的表現略差一點,與GTX 1080的差距在1.5%左右。
4K下RTX 2070的優勢會擴大到近3%左右,所以相比于上一代產品,4K性能確實略有優化。
OpenGL的性能測試簡單看一下就好了,基本沒有什么差距,但是單項之間區別比較大,所以兩張卡對軟件支持會有區別。
最后上一個簡單的性能測試小結。
理論性能測試,圖靈的架構還是有比較多的變化,尤其是整數運算性能明顯高了很多,所以NV在發布會上提到的架構變化確實存在。
跑分性能,RTX 2070與GTX 1080在大部分項目上基本持平,但是在3DMARK TS的兩個測試和Superposition中RTX 2070有較大的優勢,所以總體上RTX 2070會高于GTX 1080 5%。
游戲性能,RTX 2070與GTX 1080的整體差距在2%左右。
OpenGL通用性能測試,RTX 2070與GTX 1080整體上基本持平。
顯卡功耗測試:
從功耗測試來看,在沒用到RT功能的前提下,RTX 2070在能耗比上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優化,游戲功耗與接近GTX 1070 Ti的水平,低于GTX 1080,更接近于GTX 1070 Ti的水平,能耗比有提升。
實際運行參數:
這邊對裸機運行下,核心頻率大致穩定在1.9~1.95GHz之間,顯存頻率等效為14GHz(乘8),所以頻率上RTX 2070是比較中規中矩的表現,主要還是依靠架構上的優化。
歷史測試對比:
這邊對比一下我這段時間以來測試過的顯卡,圖中不包含功耗測試的測試都是之前用6700K測試的。可以看到RTX 2070最大的亮點應該是能耗比。
測試總結:
關于顯卡的性能:
RTX 2070總體性能算是中規中矩,大致就是GTX 1080的水準。
下圖中對每一個游戲都進行了分析,藍色系代表GTX 1080強于RTX 2070超過5%的項目,紅色系代表GTX 1080弱于RTX 2070超過5%的項目。
相對來說RTX 2070有較大優勢的游戲多于GTX 1080有較大優勢的游戲,游戲相對越新RTX 2070有優勢的概率越大,這也跟416系列驅動NV放了一波雞血有關。
其中RTX 2070優勢最大的四個游戲分別是《彩虹六號》、《中土世界戰爭之影》、《刺客信條起源》、《蝙蝠俠阿甘騎士》,所以說如果NV捆綁游戲玩的越多,選擇20系列顯卡的必要性就越大。
關于顯卡的功耗:
在沒有開啟RT功能的情況下,RTX 2070的能耗比表現相當不錯,沒有出現大核心能耗失控的情況。
關于顯卡的做工:
相對RTX 2080和RTX 2080 Ti,RTX 2070的顯卡做工會弱一些,不過一般不會影響使用。
關于顯卡的散熱:
由于RTX 2070整體功耗水平并不高,所以散熱壓力并不大。
總體來說,就產品自身來說RTX 2070只能說中規中矩,主要在VR性能和NV捆綁游戲上會有明顯的優勢,同時這也是RT光線追蹤的入門產品,想要“嘗鮮”RT的話這算是基本的門檻。
由于NV現在每代顯卡的定價差別都比較大,所以不能如傳統那樣把GTX 1070與RTX 2070放在一起對比,這里主要是對比定價上更為接近的GTX 1080。
就現在來說RTX 2070的價格還是有些虛高,相信等待10系列顯卡進一步清理庫存,RTX 2070會逐步體現出購買價值。
-
NVIDIA
+關注
關注
14文章
5024瀏覽量
103264 -
顯卡
+關注
關注
16文章
2440瀏覽量
678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