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騰訊成立的20周年,就在一個月前,騰訊剛剛宣布進行集團組織架構大調整,將原有的七個事業群,調整為六個事業群。
其中兩個新成立的事業群: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分別由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COO任宇昕負責。
這是騰訊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的組織架構調整。
自從宣布架構調整后,騰訊已經一再對外釋放對于產業互聯網轉型的信號。
而在上周末南京召開的騰訊2018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緊鑼密鼓地安排了一大批業務負責人詳細介紹了騰訊在AI、智慧出行、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工業、騰訊云、內容、平臺等業務線的布局。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新任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的湯道生表示,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湯道生說,“騰訊有決心,集公司全力,迎接互聯網+產業未來的到來。”
那么騰訊究竟接下來要做什么?
以產業互聯網為主賽道轉型
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T2B2C(編者注:T指科技,B指商家,C指用戶)模式給科技企業帶來的整體市值將高達40至50萬億元人民幣。而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的市場規模僅為8.42萬億元。
咨詢機構IDC的一項調查也表明,在中國1000強企業中,有超過一半的企業已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的戰略核心,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
產業互聯網并不是一個新生詞。
包括BAT三巨頭在內的互聯網頭部公司早已擁有一批探索者,工信部也早在2016年初就成立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可以說,產業互聯網是一片等待開拓的新疆土。國內外產業互聯網先行者的技術和方案早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例如制造業、城市管理、醫療等等。
簡單總結一下,過去20年,互聯網的重要進步集中在ToC領域。如今人口紅利趨盡,未來20年的互聯網下半場的重要發展將來自于ToB領域。
確實,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轉換,而這一點在馬化騰前兩天的公開信中也提到。
馬化騰說:“沒有產業互聯網支撐的消費互聯網,只會是一個空中樓閣。”
騰訊當然有這樣的底氣,因為其在全球已經有2000多萬合作伙伴,創造了數百萬億的收益,超過10億用戶正在使用騰訊的移動支付功能,超過5億市民在使用微信在線在線政務服務。
湯道生主管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正承擔著騰訊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責任。
湯道生說,“騰訊有決心,集公司全力,迎接互聯網+產業未來的到來。”
具體怎么做?騰訊首先積極地深耕垂直行業,深入智慧零售、醫療、教育、出行、制造、政務、金融等領域,扮演數字化助手的角色,提供基礎工具和系統化解決方案;其次還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
湯道生認為,產業互聯網不僅是To B、To G的,它最終還是會連接到用戶,服務到個人。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并不是相互孤立或對立,而是一個彼此關聯,相互協作的完整生態。
這也意味著,在實際的競爭中,消費互聯網的資源,可以轉化為產業互聯網的優勢;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也將反哺消費互聯網的業務升級。
因此,騰訊將利用自身服務消費者的經驗,以獨特的C2B方式迎接智能產業發展,服務產業,同時也也服務于人。
在未來20年里,騰訊將扎根消費互聯網,將數字創新下沉到各個垂直領域,最終與傳統產業實現深度融合。
下半場產業互聯網,騰訊的機遇與挑戰
騰訊看準互聯網下半場,準備要發力產業互聯網本身是大勢所趨。但和上半場一樣,機遇與挑戰并存。
因為看準這一趨勢的并不止騰訊一家,事實上,互聯網巨頭們幾乎都開始重估B端的價值。
過去幾年,中國一直在做“互聯網+”,這一方面是認可互聯網本身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互聯網更多地去助力實體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
從消費互聯網到‘互聯網+’,再到現在的產業互聯網,這其實是發展趨勢,因為全球產業格局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湯道生說,未來,騰訊將主要關注三個趨勢:1、內容消費升級帶來的內容精品化;2、用新技術推動文創門檻的降低;3、社交、工具等平臺與內容平臺的融合。
如何理解?
馬化騰的公開信里講得很清楚:騰訊要做好“連接器”,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最豐富的“數字接口”;還要做好“工具箱”,提供最完備的“數字工具”;更要做好“生態共建者”,與各行各業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
總結下來,就是繼續開放合作,繼續做大生態。
過去,互聯網上半場,互聯網身上最顯著的標簽就是顛覆者,主角都是互聯網公司。但是到了下半場,互聯網公司的角色會變為賦能者,主角則是傳統企業,尤其是各個行業里的領軍者,他們把行業經驗和實踐疊加到互聯網的技術和能力之上,通過完成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變革,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騰訊要做的就是賦能者的角色。
所以,騰訊才會提出“中臺”這個詞,并使之成為新的產業熱詞。
何謂“中臺”?其實它的本質就是平臺,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平臺的平臺。
目前騰訊內部的很多部門都采用平臺業務模式,這個中臺就是這些平臺之下的平臺。其并不是直接用來服務客戶的,而是溝通前臺的業務部門和后臺的技術支持部門,在“前”、“后”之間,所以被稱為“中臺”。
中臺的優勢在于將通用能力模塊化,實現方便復用。產業互聯網的大勢所趨,將帶動更多的企業網絡化和智能化,以及更多騰訊這樣的ToB/2C/2G業務的全面融合。中臺模式不但可以簡化內部管理協作,還能外提高部輸出效率。
未來,騰訊對自己新的定位是:“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
騰訊希望利用云、支付、AI、安全、LBS等基礎設施賦能產業合作伙伴,搭建新一代的智能產業生態。把10億級的用戶和專業的產業服務對接起來,幫助傳統行業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對用戶和行業都將產生巨大的價值。
基于此,我們似乎可以理解,馬化騰此前那個在知乎上火爆的提問了。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技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馬化騰的問題簡單卻引人深思,從騰訊公司的戰略高度來看,似乎是以現在看將來。
騰訊的未來在哪里?怎么走?我們只愿出走半生,歸來的馬化騰與騰訊,仍是少年。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70瀏覽量
103494 -
騰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59瀏覽量
49490
原文標題:產業互聯網與騰訊基因,下半場做“連接器”機遇挑戰并存
文章出處:【微信號:inewskeji,微信公眾號:iNews新知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