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與“創新”,是當下非常熱的兩個詞匯,今天筆者把“賦能”以及“中國工程師創新”這兩個議題結合起來,一起來探討如何更好地賦能,共同激發工程師的創新潛能。
就在今年九月,全球連接和傳感領域領先企業泰科電子與賽迪顧問聯合發布《2018中國工程師創新能量指數報告》,報告指出通信/IT/其他電子設備、汽車行業成為當下國內工程師眼中創新空間最大的領域;八成以上工程師看好中國的創新未來;近六成中國工程師懷有 “通過技術改變世界” 的創新情懷。
TE Connectivity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來詠歌先生表示:“TE致力于創造一個更安全、可持續、高效和互連的未來。我們深知工程師是實現這一使命的核心力量。從2014年起,我們就持續關注工程師的創新議題。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工程師對中國創新環境的肯定,也希望通過調查研究,提供更多的洞察,以聚集社會各界之力,激發工程師的創新活力和能量。”
TE Connectivity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來詠歌
那么,TE持續關注中國工程師創新的初心是什么?來詠歌表示,“我本人在大學學的是熱能工程,盡管現在的職務和工程并不直接關聯,但和工程師群體的這個緣分一直都在。工程師一直都是TE最核心的人才資源,我們在中國擁有2000多位工程師。我們深知,工程師是推動技術發展與落地的中堅力量,也是未來無限可能的創造者。”
在某種意義上,工程師創新的節奏也代表了社會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節奏。從特斯拉的SpaceX獵鷹9號到華為的AI芯片,從街上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到越拍越美的智能手機,這一切都離不開工程師對于創新的不斷努力和追求。
來詠歌指出,“我們非常崇尚工程師精神和文化,并積極打造鼓勵創新的平臺和機制。我們推出 “工程師職業發展階梯計劃” ,為工程師量身制定職業發展路徑;我們每年在全球和中國舉辦創新大會,為工程師搭建溝通和交流的平臺。今年是TE進入中國三十年。在這三十年里,我們見證并助力了中國工程師創新實力的提升,憑借持續的硬件投入和本土人才的培養。”
未來,TE將繼續深耕中國,期望在這里培育與壯大工程師隊伍。對于工程師的創新關懷,不僅著眼于工程師個人,也著眼于全社會。作為全球技術與制造的領先企業,TE將不斷在促進創新的領域前進,也呼吁社會各界能攜手,共同創造更好的創新環境,激發工程師的創新活力和潛能。
賽迪顧問資深分析師顧文彬
賽迪顧問資深分析師顧文彬指出,“我們在2018年6月初開始和TE合作開展研究。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在9月共同發布了《2018中國工程師創新能量指數報告》。本著線上與線下結合,定量與定性結合,宏觀與微觀結合的基本原則,一共采取了三種調研方法。首先我們是通過桌面研究來整體梳理中國工程師創新的現狀及相關政策。第二,我們定向向2000多位各個行業的工程師發放了線上調研問卷,獲得1686份有效問卷,最后我們采用線下調研的方式,選取了不同行業、年齡、性別和學歷的工程師進行了定性調查。”
根據報告反映,81%的國內工程師認同中國創新實力較五年前有所提升。這一結果與美國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中國創新實力提升的認可不謀而合。“今年,我們和TE共同關注中國工程師的創新,正是希望通過調研,了解工程師的創新驅動,探討企業和社會如何更好地賦能,共同激發工程師的潛能,推動中國創新中堅力量的提升。”顧文彬談到。
如何衡量中國工程師創新能量?
顧文彬表示,應從內因和外因兩個層面去考量。內因主要兩個方面:一是工程師所具備的創新技能和經驗,二是工程師進行創新的積極性。外因也是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所提供的平臺,二是社會所提供的大的創新環境。通過這四個維度,繼續構建了2018中國工程師創新能量的指標體系。
同時也結合線下調研和線上問卷的結果,來賦予了這四個維度不同的權重。經過計算,最終得分是個人滿意度指數22分,社會滿意度指數21分,企業滿意度指數是25分,未來信心滿意度指數是14分,2018年指數綜合得分為82分,滿分100分。從指數得分角度來看,中國工程師創新能量處于一個比較良好的狀態。
今年調研引用“創新能量指數”,從工程師的視角洞察影響創新的因素與未來趨勢;同時,就工程師如何提高創新能力、企業如何深耕創新土壤及社會如何為創新提速加油展開探討,并將當下中國工程師的見解呈現于報告中。
工程師的創新能量源自哪里?
近六成受訪工程師認為創新的目的是“通過技術改變世界”。50后的工程師希望通過技術改變世界的比率最高,達到64%,最具工程師情懷;從行業看,醫療制藥行業的工程師選擇該項的比例高達57%,獨占鰲頭。此外,90后相比其他年齡段的工程師,更具創新熱情,選擇創新是“熱情所在”的比例高于其他各年齡層的工程師。
通信與汽車行業,是工程師眼中的創新能量風口。83%的工程師認為,通信行業是創新空間最大的行業;53%的工程師選擇了汽車行業。通信行業,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快速的技術迭代、成熟的產業鏈、較短的驗證周期等優越條件,而新能源車的迅猛發展也讓中國汽車行業迎來了創新春天;相比之下,受訪者普遍認為傳統的采礦/冶金/建筑等行業創新空間較小。工程師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新材料是影響未來創新的關鍵技術,而近年來頻繁見諸于報端的區塊鏈技術卻并未得到工程師的青睞。
企業與社會如何賦能創新?
企業如何深耕創新土壤?“2018報告” 顯示,資金支持不足、研究配套不完善是掣肘創新的主要因素。工程師希望企業在提供這些 “硬件支持” 的同時,搭建開放的創新交流機制與平臺、建立多維度的創新績效激勵機制,并且保證工程師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創新,避免不必要的內耗。
報告結果還顯示:70%的受訪者希望企業提供寬容的試錯機會。從趨勢看,越年輕的工程師,對于試錯機會的需求越旺盛。為了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熱情,企業如何在提供較為寬松的容錯機制的同時,滿足經費控制和項目時效的要求,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社會如何為創新提速加油?逾八成工程師認為創新支持政策,特別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和人才培養方面,對提升社會創新環境更為重要;近七成工程師希望創新能得到更實際的認可,如購房貸款減免息等。
TE怎樣看待中國工程師創新指數報告?
來詠歌表示,工程師的創新能量來源于那顆改變世界的初心,通信行業成為工程師創新風口,汽車行業緊隨其后。人工智能是工程師眼中最炙手可熱的創新賦能技術,而區塊鏈技術卻并未得到工程師的青睞。超過八成的工程師看好中國的未來創新發展,好奇心和“花心”兼用是工程師提升自身創新能量的重要手段。工程師希望企業營造啟發、激勵、專注創新的企業創新氛圍,同時也希望得到社會政策的保護和實際的認可。
作為工程師來說,想要擁有持續的創新能力,保持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而保持好奇心就是要接觸新鮮事物。TE在工程師培養上,注重3E:Education,Exposure和Experience。
· Education,就是持續的學習。我們有完備的知識配備系統,為工程師提供最新的技術知識。比如AI技術方面,我們會從美國請教授來中國為工程師講授AI技術。
· Exposure,我們讓工程師置身國際化創新環境中,讓他們及時了解國外如硅谷、劍橋等一流國際高科技產業區的最新科研動態。而今天,在這個會場之外舉行的一年一度的TE全球創新大會,也是讓不同國家的工程師共同交流。
· Experience,企業要有容錯空間,我們相信試錯對工程師很重要。對于企業來說,我們要在短期經濟利益和長期創新成就中達到動態平衡,允許工程師有試錯機會,讓他們不斷積累經驗。
-
電子工程師
+關注
關注
252文章
769瀏覽量
95660 -
TE
+關注
關注
11文章
505瀏覽量
1324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